回鹘文

回鹘文    huí hú wén
以?利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突厥语拼音文字。后为回鹘使用,故名。从唐代至明代,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因年代和字体差异,字母数有十九至三十二个不等。书写也有变化。近代发现了回鹘文的宗教经典、碑刻、契约等。蒙古文、满文字母都由该字母演变而来。

国语辞典

注音 ㄏㄨㄟˊ ㄏㄨˊ ㄨㄣˊ  拼音 huí hú wén
記錄古土耳其語的文字。為古代維吾爾人參考粟特文字所創。屬拼音文字,有十九至二十三個字母。原來由右至左橫寫,後改自上而下直寫。西元八至十五世紀在中亞吐魯番盆地與楚河流域流行。為蒙古文的前身。亦稱為「畏兀字」。
参见:回鶻文
扫描版:「回鹘文」在《汉语大词典》第4025页 第3卷 619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