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首次举行。十七年颁为定制。清朝因之。每三年一次,在京师举行全国性考试。因试期多在春季三月,故又称“春闱”。又因由礼部主持考试,也称“礼闱”。每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恩科。考试分三场,第一场四书题文三篇,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第二场经题文五篇。第三场策五道。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皆参加殿试。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废科举,遂停。


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金代始称礼部考试为会试,至明代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试期在二月。清制同明,所不同的是试期改为每年的三月。于乡试之次年,逢辰戌丑未年,在京师的礼部进行,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进行考试。中式者称为贡士,又别称甲榜或甲科。清制会试内容与乡试同,由礼部奏请钦命四书题一,诗题一。试三场,第一场为初九日,第二场为十二日,第三场为十五日,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与乡试同。阅卷大臣由礼部奏派。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参见“乡试”。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