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郎中

官名。隋文帝曾置职方侍郎,炀帝改职方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始置为郎中,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堠等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司域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北宋前期置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领本职,为从六品职事官,掌地图、城隍、烽堠等事。明初置职方部,隶兵部,设郎中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置职方清吏司,初置郎中一人,正五品。正统十年(1445)增一人,万历九年(1581)革。清朝沿置,定制七人,满州五人,汉二人。初正三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五品,后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67)复正三品,九年定正五品,遂为定制。


官名。唐代兵部有此官,“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凡蕃客至,鸿胪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副上于职方;殊俗入朝者,图其容状衣服以闻。”其副称职方员外郎。宋沿唐制。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三·兵部》、《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职方郎中》。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