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郎中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秘书署属官,亦称“秘书郎”。两晋因之,南朝宋以后多称秘书郎,或亦称此名。《梁书·王份传》: “(王佥)策高第,除长兼秘书郎中。”北魏初称秘书郎,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复次职令时改此名,北齐因之。详见“秘书郎”。


官名,也称秘书郎,以“”担任,则称秘书郎,以“郎中”担任,则称秘书郎中。东汉始置,掌校对经籍图书。《后汉书·马融传》:“(安帝永初)四年,拜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注:“《谢承书》及《续汉书》并云为校书郎,又拜郎中也。”三国魏文帝置中书,典机要,置秘书郎中四人,专掌艺文图籍。三国蜀也置,职掌与魏同。晋沿置,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四部,由四人分管。南北朝皆沿置。见《宋书·百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魏书·官氏志》。隋朝称秘书郎,仍置四员,掌四部图书。见《隋书·百官上、下》。唐代秘书省置秘书郎三人,“掌四部图籍……凡课写功程皆判之。”见《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朝秘书省有“秘书郎二人,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各分其类。”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参看《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