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

在山东省中部偏西。面积7742.7平方千米(市辖区2066.8平方千米)。人口547.6万(市辖区158.4万)。辖泰山、岱岳2区和宁阳、东平2县,代管新泰、肥城2市。市人民政府驻泰山区。西汉置奉高县,治今泰安市东,为泰山郡治。北魏移治博平县(治今泰安市东南)。北齐改泰山郡为东平郡。隋废东平郡,改博平县为汶阳县,不久又改为博城县。唐乾封元年(666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为奉符县。金初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清乾隆《泰安府志》:“汉人称天下之安如泰山而维之,名盖取诸此。”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泰安军为泰安州,治奉符县(今泰安市)。明洪武初以州治奉符县废入,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升为泰安府,设泰安县为府治。1913年废府,分属岱北、岱南、济西三道(次年依次改名为济南、济宁、东临道)。1925年分属泰安、兖济等道。1928年各县直属省。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于津浦路西置泰西专区,属鲁西行政区;于泰山周围置泰山专区。1941年于泰山专区南部置泰南专区,均属鲁中行政区;同年泰西专区改属冀鲁豫行政区,各县分属以上三专区。1945年泰南专区并入沂蒙专区。1948年泰山、沂蒙、泰西三专区均属鲁中南行政区。1950年泰山、泰西二专区合并置泰安专区。1958年撤销,以泰安县城和郊区置泰山市;同年将泰安县和泰山市合并置泰安市(县级),属济南市。1958年改市为县,1961年复置泰安专区。1967年改名泰安地区。1982年撤县设市(县级)。1985年泰安地区和县级泰安市撤销,改设地级泰安市;原县级泰安市改置泰山区。原泰安地区所属宁阳、肥城、东平三县划入,代管莱芜、新泰二市。同年汶上、泗水二县划归济宁市,平阴划归济南市。1992年莱芜市析出升设地级市;同年肥城县改市,由泰安市代管。地处鲁中山区西部,东部为鲁中山区一部分,中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多低山丘陵,西南部为平原。大汶河为境内第一大河,柴汶河、嬴汶河为其主要支流。东平湖为境内最大湖泊。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土特产泰山板栗、核桃、肥桃、汶香附、鹿角菜、泰山灵芝、何首乌、泰山赤鳞鱼等,驰名中外。矿产有煤、铁、岩盐、石膏、硫黄、蛇纹石、碧玉等。尤其是泰山花岗石,经加工而成的红、黑、棕、花、海浪石等板材,已成为畅销国内外的高级建筑装饰材料。工业有冶金、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造纸、食品加工等。地处于山东省西部经济开发、东部开放的结合部。是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要道,交通十分发达。京沪铁路经此设站,辛泰铁路横贯东西,另有磁莱铁路与两线相通,泰肥铁路在此接轨。104、105国道经此。泰山风景名胜举世闻名,素有“天然山岳公园”、“东方历史文化的宝库”等美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泰安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开放城市,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山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名胜以岱庙、普照寺、碧霞祠、唐摩崖碑、经石峪石刻为最。纪念地有金山烈士陵园、冯玉祥墓等。


【检索泰安市】 古籍全文检索:泰安市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