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

又称鲤城、刺桐城。在福建省中南部,南临台湾海峡。面积1.1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66平方千米)。人口 662.6 万(市辖区97.7万)。著名侨乡。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区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回归)5县,代管晋江、石狮、南安3市。市人民政府驻鲤城区。泉州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治闽县(今福州)。武周圣历二年(699年)分置武荣州,三年州废。久视元年(700年)复置武荣州,治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泉州,徙治今泉州市区。《太平寰宇记》:泉州“泉山在县北五里,因此为名”。民国《福建通志》:泉州“命名取州北主山清源山有孔泉,一名泉山也”。开元八年(720年)析南安县南部置晋江县为附郭,州、县同治。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于泉州置清源军节度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改为平海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泉州路,为行中书省(旋迁福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清仍之。1913年府、州废,各县属南路道。1914年属厦门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9年9月置第五专区。1950年3月改称泉州专区,同年9月改称晋江专区。1951年析晋江县城区和郊区八乡置泉州市(县级)。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销晋江地区和原级泉州市,改设地级泉州市;原晋江地区所属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七县划入。1987年设立石狮市,1992年晋江县改市,1993年南安县改市。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晋江东溪和西溪至南安县双溪口汇合,东注泉州湾。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港湾。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甘薯、花生、大豆、甘蔗。并产柑橘、香蕉、菠萝、龙眼、荔枝。有滩涂养殖和海洋捕捞业。为盐产区之一。工业有水泥、采矿、化肥、陶瓷、罐头、皮革、电子元件等。特产有德化县工艺美术陶瓷、南安砻石、惠安石雕、铁观音名茶、永春老醋、衙口花生。传统工艺品以木偶头雕、通草画著名。福分(诏安)、福三、围禾、后茅、新集公路经此,晋江航道可通机动船,泉州港有航班通厦门、香港。有华侨大学等高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清源山、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洛阳桥、泉州文庙等。


【检索泉州市】 古籍全文检索:泉州市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