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回族自治县

在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东、北部邻接甘肃省。属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积6902平方千米。人口15.1万。是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辖4镇、8乡(含1蒙古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门源”原作“亹源”,意为“浩亹河源”,因地处古称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亹”的本意是峡中两岸对峙如门的地方,与“”通。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威戎军(在今县北金巴台古城)。北宋初,为吐蕃唃厮啰地,崇宁三年(1104年)为湟州地,政和六年(1116年)置震武军(约驻今县东克图口古城)。震武军所领善治堡、大同堡、德通城、石门堡,其址均在今县境。元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明中叶后为蒙古族、藏族驻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大通营于北大通城(今浩门镇)。1931年由大通县和西宁县析置亹源县,治浩亹镇(今浩门镇),省直辖。1939年由亹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1953年12月19日设立亹源回族自治区(同年9月30日批准),改隶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亹源回族自治县,属海北藏族自治州。1959年为书写方便,改“亹源”为“门源”,改“浩亹”为“浩门”。地处祁连山地东部。东北部为冷龙岭,南为达坂山,中部为门源盆地,大通河(即浩门河)流贯全境。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水、林资源丰富,是青海省主要林区之一。以农为主,农牧并举。产春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是青海省油料生产基地之一。牧养马、牛、羊,名产有“大通马”(又称“浩门马”)、黑紫羔皮、干奶酪。有雪豹、麝、马鹿、雪鸡、猞猁、黄羊、岩羊、旱獭等野生动物,并产大黄、羌活、雪莲、黄芪、鹿茸、柴胡、沙参、秦艽、麻黄等药材。矿产有煤、萤石、石灰石、金、铜、铁、锌等。工业有电力、采煤、毛纺、制药、皮革、水泥、建材、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酿造、乳制品、地毯、运输等。宁张、民门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仙米风景区、花海鸳鸯和金巴台古城、门源古城、克图古城、岗龙沟石窟寺、浩门清真寺、珠固寺、仙米寺等。


【检索门源回族自治县】 古籍全文检索:门源回族自治县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