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在今北京市西北万寿山麓。原为帝王行宫苑囿。金贞元元年 (1153) 完颜亮设为行宫。明弘治七年 (1494) 在瓮山下修建圆静寺,正德年间又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 (1750) 改名清漪园。咸丰十年 (1860) 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 (1888),慈禧太后动用筹备海军经费重建,取“颐养冲和” 之意,改名颐和园。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域面积达四分之三,是全国著名的园林。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现存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在北京市海淀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军费重建,更今名;二十一年工程基本完成。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面积290万平方米。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以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为中心,众多形式多样、富于民族特色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点缀在湖光山色之中,景物曲折多变。并借玉泉山和西山为中景和远景,使人产生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感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有极高地位。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有“博物馆公园”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景区示意图


【检索颐和园】 古籍全文检索:颐和园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