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开封市东南,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联结濮、济、丹、睢、颍、菏、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庞大的水道交通网。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汉代改称狼汤渠。唐以后或因楚、汉曾对垒于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的东、西广武城,遂指两城之间的广武涧为鸿沟,误。

②又名洪沟。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9萧县: 鸿沟 “在旧县西北四十里……水患时导流分泄处也。今堙废”。


古水名。战国魏惠王时凿,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东流经今中牟县北,至开封市南折而南流,经今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联结济、濮、汳(获)、睢、颍、涡、汝、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楚、汉相争划界于此:以东属楚,以西属汉。西汉以后又称狼汤渠或蒗荡渠、莨荡渠,魏晋以后开封以南河段改称蔡河。


【检索鸿沟】 古籍全文检索:鸿沟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