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山

①即宛委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史记·太史公自序》:“上会稽探禹穴。”《正义》引《括地志》:“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

②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复箱峰。《隋书·地理志》:庐陵郡新淦县“有玉笥山”。《寰宇记》卷109吉州新淦县:玉笥山“在县南六十里。道书云,玉笥山福地山也,有水东流。山数十里,地宜谷稻,肥美。陶宏景《玉匮书》云,山今属巴山,在县西四十里。有废清居观,即梁公社。被流于南, 回而隐于此山,因置观焉。梁司徒左长史萧子云为作铭也”。《清一统志·临江府》:玉笥山“在峡江县(治今巴邱镇)东南四十里。……《旧志》, 旧名群玉峰。相传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巡南部,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 忽失去, 因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三十七洞天。有三十二峰、二十四坛、十二台、六洞、十一亭、七源、二坞、四谷、三十六涧,其余潭石宅井坡岭,名迹不可悉数。元《揭徯斯万寿承天宫碑》云,天下称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閤庐、曰冏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

③一名石帆山。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水经·湘水注》:“汨水又西径玉笥山。罗含《湘中记》云,‘屈潭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遗言,此福地也。亦曰地肺山’。”《方舆胜览》卷23引甄烈《湘中记》:“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屈平之放,栖于此山而作《九歌》焉。”山之得名,据《太平御览》卷41引《玉笥山记》说:“汉武好仙,察众山之迹,知此山为灵感之司,遂于山顶致降真坛, 日夕祈祷,天乃降白玉笥置坛上。武帝遣使取至其坛侧,飘风大振,卷玉笥而去,因封为玉笥山。”


(1)古山名。又称石帆山。在今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北岸。相传屈原流放于此,作诗篇《九歌》。清乾隆时建有屈子祠。(2)今山名。古称群玉峰。在江西省峡江县东南。相传汉武帝南巡,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忽失去,因改今名。《揭徯斯万寿宫碑》:天下称名山,在大江之西者有三:曰匡庐、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山峦起伏,连绵三十二峰,仙境不绝。全境有一祠、二宫、四观、六石、七洞、十一亭,皆称奇观。尤以紫霄石拔地千仞,故古人诗云:“玉笥峰高仙所都,登临不尽意踟蹰。”


【检索玉笥山】 古籍全文检索:玉笥山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