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

亦名玉关。西汉武帝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五十里小方盘城。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经此输入,故名。与其南边的阳关,同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习称出玉门关为北道,出阳关为南道。《汉书·西域传》:西域本三十六国,“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县东双塔堡附近,而称汉玉门关为故玉门关。


汉武帝时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或谓小方盘城。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戈壁滩上。与西南的阳关,同为中西交通门户。《汉书·西域传》:西域各国,“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出玉门关为北道,出阳关为南道。东汉初因忙于内政,无力西顾而废。永平十七年(74年)经伊吾、高昌至龟兹之新道(后世称伊吾道)开通,成为中西交通要道。关城东濒古河道,即《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载“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之瓠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即此。旧说六朝时伊吾道日趋重要,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县东双塔堡附近。宋以后,中西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检索玉门关】 古籍全文检索:玉门关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