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

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县:双髻山“在府东五十里。自西视之,双峰尖耸;自南视之,则五峰并立,故亦名五侯山。又名笔架山,以郡城视之,则三峰如笔架也。积石崚峋,上摩霄汉,顶有涌泉岩,大旱不竭”。

③在今福建永春县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永春县:双髻山“在县北十里,耸结二峰,若双髻。一名朋山”。

④一名双峰。即今福建尤溪县北双髻山。《舆地纪胜》卷133南剑州《景物上》:双峰“一名双髻山。在尤溪县北二十五里。峭壁万仞,如倚双剑于天外”。

⑤在今福建大田县北。《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大田县:双髻山“在县城北。高耸圆秀,双峰并峙,为县主山”。

⑥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双髻山。《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下》:双髻峰“福清云峰寺有双髻峰”。《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髻山“在福清县西南五十里,上有仙坛,高二丈余,上平如削,宋乾道二年雷震为二,形如双髻,故名”。

⑦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71沅州:双髻峰“在卢阳”。《方舆纪要》卷81沅州:双髻山“二峰并耸,状如双髻”。

⑧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南。《舆地纪胜》卷115宾州:双髻山“在迁江县”。《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双髻山“在县南十里,两峰并峙”。

⑨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与武宣县交界处。为紫荆山一支。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此。《清史稿·洪秀全传》:太平军据紫荆山,“山前以新墟为门户,后以双髻山、猪仔峡为要隘。巴清德与川楚乡勇出其后,上下夺双髻山”。


古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清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太平军以新墟、猪仔峡、双髻山为隘。七月,清军攻占猪仔峡后,乘胜夺取双髻山诸隘,即此。


【检索双髻山】 古籍全文检索:双髻山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