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担负重任。陆逊(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出身江南士族。孙策之婿,少倜傥,多谋略,助吕蒙袭取荆州,杀蜀将关羽。蜀汉先主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连陷诸城,声势浩大。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抵抗刘备。两军相拒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陆逊采取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之计,坚守不战,时诸将皆欲速战,以为陆逊胆怯,不听指挥,各行其是。陆逊遂召集诸将严加训诫,他说:“刘备天下闻名,曹操都怕他,这是一个强敌,我们应当和睦团结,共灭刘备,以报答国恩。我只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于主上。国家之所以让我指挥全部兵将,是因为我有些可取之处,能够忍受一时屈辱而担负破敌重任。”后由于刘备轻敌,加之陆逊指挥得当,终于大败刘备。

【出典】: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卷58第1347页:“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句】:

    清·吴妍人《痛史》19回:“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清·曾朴《孽海花》27回:“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 茅盾《喜剧》:“我也无非遵守着‘忍辱负重’的古训,宁可让你们骂一声反革命。”


并列 经受着屈辱,承担起重任。语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为了保住皇位,祖奶奶~,丢尽了脸,操碎了心!”※重,不读作chóng。△褒义。多用于描写坚忍不拔。→卧薪尝胆 任劳任怨


解释 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 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关羽被孙吴袭杀之后,刘备亲自率领蜀军,水陆并进,征讨 孙吴。东吴方面,孙权则命令陆逊担任大都督,总领各路兵马, 抗击刘备。由此展开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战争一开 始,刘备在兵力和士气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陆逊采用守势。吴 蜀两军长期相持,达半年之久。进入六月后,吴地酷热难耐,刘 备只好命令水军上岸扎营。陆逊看到蜀军锐气已失,而且水陆并 进的优势也不存在;同时蜀营连绵相接,周围林木茂密,于是采 用火攻,大败蜀军,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在抗击刘备的时候,孙吴将领有的是老臣旧将,有的是皇族 贵戚,都骄傲自负,不听从命令。主帅陆逊手按宝剑说:“刘备 天下闻名,连曹操都害怕他。各位蒙受国家的恩惠,应该和睦相 处,共同灭除这个劲敌。现在各位却互不顺服,这很不应该。我 虽然是个书生,却接受了主上的任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让你 们接受我的指挥,是因为我 还有一点儿东西值得称道, 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的 缘故。现在我命令,你们各 人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不能再行推辞!军令的规 定,各人不能违犯!”一开 始大家被这样强制压服心里 很是不满,等打败刘备后, 大家看到计策大多出自陆 逊,才心服口服。

近义 忍辱含垢

反义 斤斤计较

例句

蔺相如忍辱负重,用行动 感动了廉颇。


【词语忍辱负重】  成语:忍辱负重   汉语大词典:忍辱负重
【检索忍辱负重】 全文检索:忍辱负重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