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相投

比喻思想、志趣相同,合得来。今多用作贬义。《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这二位官人,为官也都清正,因此臭味相投。”臭味: 气味。此指香气。●《左传·襄公八年》: “晋范宣子来聘……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季武子曰: ‘谁敢哉? 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 春秋鲁襄公时,晋将用兵于郑。晋卿范宣子正受聘于鲁,在宴会上赋《摽有梅》诗,寄意鲁国能及时出兵相助。鲁卿季武子则以草木为喻,谓晋、鲁两国情同一体,晋是花和果实,鲁就是其气味,欣然承命。


主谓 比喻性格志趣、思想作风相互投合。语本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章炳麟《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是二子者,所谓~,声气翕合,而中国浮竞之士依以为命者也。”△贬义。多用于描写同类方面。也作“臭味相依”。


【词语臭味相投】  成语:臭味相投   汉语大词典:臭味相投
【检索臭味相投】 全文检索:臭味相投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