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

礼记.中庸》宋 朱熹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即使是饭后的公评,酒后的宏议,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


并列 原指儒家折中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一点不歪,正中目标。宋·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西门丁《玉佛谜》:“那桌角噗地一声掉下,汉子不慌不忙拾了起来,随手向后一抛,~落在卓湛的酒杯里。”△用于描写人中立态度。→中庸之道 无偏无党 中立不倚↔畸轻畸重 厚此薄彼。 也作“不偏不徇”、“无偏无倚”。


【词语不偏不倚】  成语:不偏不倚   汉语大词典:不偏不倚
【检索不偏不倚】 全文检索:不偏不倚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