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难而退

【成语】:知难而退
【拼音】:zhī nán ér tuì
【简拼】:znet
【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示例】: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 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近义词】:听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却步
【反义词】:知难而进力争上游再接再厉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态度
【英文】: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德文】:vor Schwierigkeiten zurückscheue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知难而退 典故或故事

    本谓作战时要见机而动,不硬去做做不到的事情。后常指见困难退缩不前。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归国为君,是为晋文公。为了取威定霸,公元前632年以救宋为名,联合诸侯与楚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城濮之战。在双方部署战争时,楚成王发现战争形势于己不利,下令各路军队撤兵回国。他派遣使者告诉楚军统帅成得臣说:“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而终于回国为君,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对民情真伪都了解。天意让他回国,怎么能违背呢?《军志》上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正义的事不可抵挡。这几句话,现在说的就是晋国。”成得臣不听楚王命令,仍然进军,结果导致城濮之败。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例句】: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吴子·料敌》:“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知难而退 成语接龙

【顺接】:退避三舍 退傅挥金 退徙三舍 退出江湖 退思补过 退步抽身 退食自公 退藏于密 
【顺接】:引嫌辞退 节节败退 出处进退 口黄未退 旅进旅退 不进则退 鹏抟鹢退 激流勇退 
【逆接】:不虑而知 路人皆知 浑然不知 鲍叔相知 故交新知 生死不知 博者不知 灼见真知 
【逆接】:知足长乐 知命不惑 知情不报 知恩报德 知事明理 知错就改 知白守黑 知人善察 


 查看:「知难而退」的典故、知难而退成语故事
 查看:「知难而退」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