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国三公

【成语】:一国三公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简拼】:ygsg
【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谁适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近义词】:政出多门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政出多门

一国三公 典故或故事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将柴薪填进去一些。晋献公斥责上蒍,士蒍辩解说,治国在于有德,有德则民服,无城国亦可保,能施德于民,则宗子之城自然就坚固了。士蒍退朝出来;赋诗发牢骚说:“晋国政局乱纷纷,就像狐皮上的茸毛一样,一国之中三个国君,叫我服从谁呢?”后因用为政出多门,权势分散的典故。

唐.杜甫《草堂》:“一国实三公,万人化为鱼。”

一国三公 成语接龙

【顺接】:公私猬集 公非先生 公买公卖 公堂对簿 公才公望 公侯干城 公是先生 公门桃李 
【顺接】:忧国奉公 黑王相公 金母木公 克己奉公 晚似冯公 守法奉公 土地公公 砥节奉公 
【逆接】:纷纷不一 安全第一 言行不一 车书混一 危微精一 百不失一 表里如一 百喙如一 
【逆接】:一日之谊 一力承当 一枝寄北 一片志诚 一面之旧 一语中的 一乾二净 一夕九徙 


 查看:「一国三公」的典故、一国三公成语故事
 查看:「一国三公」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