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郭熙
  郭熙,河阳人,其画法诡宕奇妙。至以真云招入囊中,放出以似其飘渺之象,为山形。然后世学者,多入魔道。其自言曰:“凡画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快,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泊之者,长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病也。以轻心挑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固,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观此,则公之小心精密也亦至矣。

  题画
  其之笔墨攒簇,然欲使人可以寻味而得之,如通国皆知子都,而淄渑之别,黑白之相县,不俟易牙离朱也。

  古人论诗曰:“诗罢有余地。”谓言简而意无穷也。如上官昭容称沈诗:“不愁明月尽,还有夜珠来”是也。画之简者类是。东坡云:“此竹数寸耳,有寻丈之势。”画之简者,不独有其势,而实有其理。

  论米氏
  米家父子与高尚书分路扬镳,亦犹王氏羲献与钟元常齐驱并驾。然其门径有异而同,有同而异者。

  论画
  雍门琴引云:须坐听吾琴之所言。吾意亦欲向知者求吾画中之声,而、
  知所言也。

  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独立高步。此仲长子《昌言》也。余谓画亦当时作此想。

  当谓天下为人,不可使人疑。惟画理当使人疑,又当使人疑而得之。

  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画中所谓意也。

  寂莫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亟宜着笔。所谓天际真人,非鹿鹿尘埃泥滓中人,所可与言也。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静至深。即此静深,岂潦草点墨可竟?

  方方壶
  方方壶蝉蜕世外,故其笔多诡岸而洁清,殊有侧目愁胡,科头箕踞态。因念皇皇鹿鹿,终日踆踆马走中,而欲证乎静域者,所谓下士闻道如苍蝇声耳。

  子久
  子久神情,于散落处作生活。其笔意于不经意处,作凑理。其用古也,全以己意而化之。甝□〈虎童〉之猛厉也,而猎人能驯之。以角抵之戏王孙之诡秘也,而弋人能导之以桑林之舞。此其故有非言说之所能尽矣。

  大年
  赵令穰笔思秀润,点色风华掩映,妩媚有余。精妍尽平远之宗工。
  规摹赵伯驹,小变刻画之迹,归于清润。此吴兴一生宗尚如是,足称大雅。

  论画
  出入风雨,卷舒苍翠,走造化于毫端,可以哂洪谷,笑范宽,醉骂马远诸人矣。

  云西
  乱竹荒崖,深得云西幽澹之致,涉趣无尽。

  题画
  云雾中一峰折下直至江岸烟浦,危檣隐隐,真所谓能工远势者。

  题王勤中画卷
  丁巳秋,予游吴门。过广霞翁衣杏阁,见案间忘庵王子墨花卷。淋漓飘洒,天趣飞动,真得元人遗意,当与白阳公并驱。广霞先生曰:“盍为作设色花卷,补忘庵花品之所未备乎?”余唯唯。遂破藤纸,研丹粉,戏为点色,五日而后成之。但纸不宜于色,神气未能明发。然余图非古非今,洗脱畦径,略研思于造化,有天闲万马之意。取示先生,先生曰:“忘庵卷如虢国澹扫娥眉,子画如玉环丰肌艳骨,真堪并美。挟两卷以游千花万蕊中,吾将老是乡矣。”相与拊掌大笑,并书于左。紫栗一寻青山万朵二语作画最胜。

  游鱼图
  赵吴兴有花溪渔隐,又有落花游鱼,皆神化之迹。临仿者毋虑数十百家,大都刻画旧观,未见新趣。允裳属予写游鱼,因兼用吴兴两图意作扇景。俟他时石谷观之,当更开法外灵奇之想也。

  题扇
  翌园兄将发维扬,戏用倪高士法为图送之。时春水初澌,春气尚迟,谷口千林正有寒色。南田图此,聊当吹律,取似赏音以象外解之也。

  自题
  云翁县台先生,于马上望真州江口,见云影水光,帆樯估船,在万柳风梢,隐见出没,真一幅惠崇江南春也。归时属涛平制图。

  洪谷
  洪谷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墨苑称化工灵气,难迹象求之。因与王子石谷斟酌作此,洗尽时人畦径。真能知四面之意者,方可与观此图。、

  题画
  奇松参天,沧洲在望,令人冷然神远。

  吾友唐子匹士,与予皆研思山水写生。而匹士于蒲塘菡萏,游鱼萍影,尤得神趣。此图成,呼予游赏,因借悬榻上。若身在西湖香雾中,濯魄冰壶,遂忘炎暑之灼体也。其经营花叶,布置根茎,直以造化为师,非时史碌碌抹绿涂红者所能窥见。

  笋之干霄,梅之破冻。直塞两间,孰能锢之。

  藏山于山,藏川于川,藏天下于天下,有大力者负之而趋。

  画贵深远,天游云西。荒荒数笔,近耶远耶。

  高简非浅也,郁密非深也。以简为浅,则迂老必见笑于王蒙;以密为深,则仲圭遂阙清疏一格。

  凄寒将别,笔笔俱有寒鸦暮色。

  云树为山之衣裳。云树不秀洁则山光垢薉与童山同。月落万山,处处皆圆。董巨点笔似之。

  赵大年
  赵大年每以近处见荒远之色,人不能知。更兼之以云林、云西,其荒也远也,不更不能知之。

  长安报国寺松十数本,虬龙万状。偶忆其一,点以千丈寒泉,与松风并奏清音。隐几听之,满堂天籁。

  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

  董、巨神气难摸索处,当如支遁之马,不知者不能赏之。“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读之飒飒然。

  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摸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睇,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

  法行于荒落草率,意行于欲赴未赴。琼华玉峦,烟楼水树,不敢当古人之刻画,而风气近之。

  五松图神气古澹,笔力不露,秀媚如妇人女子然。而骨峙于外,神藏于内。以其藏者如先生,故以为寿。

  挂箭射筒,通竿无节。此图近之。

  吴都赋云苞笋抽节往往萦结绿叶翠茎。冒霜停雪。□(木肃)矗森萃蓊葺萧瑟檀栾蝉娟玉涧碧鲜梢云无以逾嶰谷弗能连鸑鷟食其实鹓雏扰其间。玩此藻丽。形容竹趣穷妍尽美。即文湖州之图偃竹吴仲圭之画直干不能过矣

  以王郎之劲笔,乃与世俗时史并传。犹犨麋子都,美恶较然,培塿方壶,巨细迥异。则凡有目者,所共知也。

  泛舟北郭外,观平冈一带,乔林红叶,彩翠百状,烟光霞气,相照映如锦屏。与虎林灵隐虞山剑门,同一天孙机也。

  秋夜读《九辨》诸篇,横坐天际。目所见,耳所闻,都非我有。身如枯枝,迎风萧聊,随意点墨,岂所谓此中有真意者非耶!

  读其诗悠然,想见种豆南山气象,虽欲不代为乐不可得。但落笔处,则吾意不能如笔何矣。

  江树云帆,忽于窗櫺隙影中见之。戏为点出

  云西
  云西笔意静净,真逸品也。山谷论文云:“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静净二语,便堕短长纵横习气。”涪翁论文,吾以评画。

  题画
  平远数笔,烟波万状,所谓愈简愈难。

  迂老
  元人幽澹之笔,余研思之久,而犹未得也。香山翁云:予少而习之,至老尚不得其无心凑泊处。世乃轻言迂老乎?

  论画
  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
  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题夏山观瀑仿黄鹤山人笔
  全是化工神境。磅礴郁积,无笔墨痕,当令古人歌笑出地。

  论画
  幽情秀骨;思在天外,使人不敢以凡笔相赠。

  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者也。

  山林畏佳,大木百围可图也。万窍怒号,激謞叱吸,叫号突咬,调调刁刁,则不可图也。于不可图而图之,惟隐几而闻天籁。

  此图观其用笔真所谓奏刀騞然中音合乎桑林之舞,可神遇而不可目视也。

  近日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图,一变染秾丽俗习,时足以悦目赏心。然传模既久,将为滥觞。余故亟称宋人澹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

  方壶
  方壶泼墨全不求似自谓独操造化之权使真宰欲小也宇宙之间当不可无此种奇境

  晓行
  长河晓行得此景。迷漫烟雾,何必米山。

  平沙野渡
  如此荒寒之境,不见有笔墨痕,令人可思。

  松石
  岁寒二友,余新订盟,真堪娱老。

  题画
  北郭水亭,莲花满地。坐卧其上,极游赏之乐。残墨颓笔,略为伸纸,遂多逸趣也。

  老树荒溪,芽亭晏坐,似无怀氏之民。

  老松危崖,淙淙瀑泉,若人间有此境否?

  题庄子纯画
  吾尝欲执鞭米老,俎豆黄倪。横琴坐思,或得之于精神寂寞之表。残春高馆,昼梦徘徊,风雨一交,笔墨再乱。将与古人同室而溯游,不必上有千载也。子纯天机泊然,会当忘言,洞此新赏。

  题石谷画扇
  石谷山人,笔墨价重一时,海内趋之,如水赴壑。凡好事家,悬金币购勿得。王子乃从吴阊邂逅,能使山人欣然呼毫,留此精墨。可谓扰骊龙而探夜光,真快事也。

  巨然长江万里图跋
  凡观名迹,先论神气。以神气辨时代,审源流,考先匠,始能画一而无失。南宋首出,惟称北苑。北苑家嫡,独推巨然。北苑骨法,至巨公而该备,故董、巨并称焉。巨公又小变师法,行笔取势,渐入阔远,以阔远通其沉厚,故巨公不为师法所掩,而定后世之宗。巨公至今数百年,遗墨流传人间者少。单行尺幅,价重连城,何况长卷?寻常树石布置,已不易覯,何况万里长江?则此卷为巨公生平杰作无疑也。自汶峨滥觞,以至金焦,流宗东会,所谓网络群流,呼吸万里,非足迹所历,目领神会如巨公者,岂易为力哉!宋代擅名江景,有燕文贵,有江参。然燕喜点缀,失之细碎;江法雄秀,失之刻画。以视巨公,燕则格卑,江为体弱。论其神气,尚隔一尘。夫写江流一派水耳,纵广盈尺间,水势澎湃所激荡者,宜无余地。其间为层峰叠岭,吞云靡雾,涉目多景,变幻不穷,斯为惊绝。至于城郭楼台,水村渔舍,关梁估舡,约略毕具。犹有五代名贤之风,盖研深于北苑而加密矣。今世所存北苑横卷有三,一为潇湘图,一为夏口待渡,一为夏山卷,皆丈余,景塞实无空虚之趣。若此长绡,观其布置,足称智过于师,谓非天下之奇迹耶!此卷昔为衣白邹先生所藏,今、
  归杨氏,江上御史王山人石谷辈,商确时代源流,因为辨识考定如此。

  题自画册
  惜园游心绘事,且十年余矣。其宗尚亦凡三四变,最后独心赏南田恽子。案乘间所置吟赏,大都南田笔墨也。閒尝与余论议,上下古今,往往拔俗奔放,不肯屑屑与时追趋。余因叹惜园之意,甚近于古也。自右丞、洪谷以来,北苑南宫相承。入元而倪、黄辈出,风流豪荡,倾动一时。而画法亦大明于天下。后世士大夫追风效慕,纵意点笔,辄相矜高。或放于甜邪,或流为狂肆,神明既尽,古趣亦忘。南田厌此波靡,亟欲洗之,而惜园乃与余意合,亦可异矣。暇日以两册见投,因为斟酌于云林、云西、房山、海岳之间,别开径路,沉深墨采,润以烟云。根于宋以通其郁,导于元以致其幽,猎于明以资其媚。虽神诣未至,而笔思转新。倘从是而仰钻先匠,洞贯秘涂,庶几洗刷颓靡,一变还雅。恐云间复起,不易吾言,愿就赏心,共游斯趣耳。

  题画赠无外师
  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古人云: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其意安在?无公天机幽妙,倘能于所谓静者深者得意焉,便足驾黄王而上矣。

  题孙子柳竹图
  竹萧澹而无华,柳向秋而先零。何取于是而乐之?南田生曰:嗟乎!孙子之风远矣。夫其处幽藏密,寓其深思,人盖不得而窥焉。孙子峭于庸众,而和于同韵,呼柳下以自进也。而偃仰尘墟,往往口吟,激歌薇之声。殆将以此为西岭,而游心乎孤竹哉!庶几其有邻也。

  跋董思翁树石卷
  娄东王奉常烟客,自髫时便游娱绘事。乃祖文肃公属董文敏随意作树石,以为临摹粉本。凡辋川、洪谷、北苑、南宫、华原、营邱,树法石骨,皴擦勾染,皆有一二语拈提,根极理要。观其随笔率略处,别有一种贵秀逸宕之韵,不可掩者。且体备众家,服习所珍。昔人最重粉本,有以也夫。
  又
  奉常家藏此卷,已数十年。奉常与王子石谷为笔墨之知忘年契密,遂以藏卷赠之。前辈风流,真可传称,以为胜事。属余记此,以便画苑搜采云。

  题赵松雪松下老子图
  宋时人物衣褶,多宗李龙眠。石谷子为余言,向在维扬贵戚王长安家,观宋徽庙六高士图,倜傥有出尘之度,行笔巧密,与龙眠豳风图略同。因知赵文敏所宗,亦龙眠一派也。此作松下老子图,玩其笔势森然,古法具在,但以设色变其白描。此种用色,古澹明洁,惟明代文徵仲庶几得之。时俗庸史,不足与议矣。

  题画
  幽涧寒松丹丘生与句曲外史合作,笔趣不凡,得荒寒之致

  郭河阳
  淡庵宋元册中,观郭河阳寒山行旅绝奇,江贯道江关暮雪,亦妙本也。刘松年画人物团扇本,三人回首看左角桃花,人物如生,竹夹叶大绿带烟雾,真有神气。王晋卿画杨柳楼阁极精工,柳用大绿涂染,后用汁绿开细叶,极鲜丽。郭河阳江参石谷石谷已摹入绢素,极可观,大有出蓝之美。

  题石谷画
  向在王长安家,见燕文贵长江图。其山岚汀渚,树林离落,人烟楼阁,水村渔舍,帆樯舟楫,曲尽其妙。石谷取意作江岸图,致佳。千里江山,收之盈尺,可谓能工远势者矣。

  题北苑云壑风声
  北苑雾景横幅,势极浑古。石谷变其法为风声图。观其一披一拂,皆带风色。与时俗工人写风,惟作树枝低亚震荡之意者稍异。其妙在画云、
  以状其怒号得其势矣。

  模高尚书出云图
  石谷言,见房山画可五六帧,惟昨在吴门见一帧,作大墨叶树,中横大坡,叠石为之。全用渴笔潦草皴擦,极苍劲,不用横点,亦无渲染。其上作正峰,始有云气积墨,皴染极烟润,极荒寒。石谷略用其意,作大幅,能曲尽其妙。展图黯然,若数百年物也。

  李成烟景文五峰临小帧
  此景摹营丘寒林晓烟,极苍茫有深曲意。余谓画雾与烟不同,画烟与云不同。霏微迷漫,烟之态也;疏密掩映,烟之趣也;空洞沉冥,烟之色也;或沉或浮,若聚若散,烟之意也;覆水如纩,横山如练,烟之状也。得其理者,庶或解颐。五峰创意新鲜,可称独步。

  刘松年
  池塘竹院,石谷仿刘松年邱壑,丘壑极隽逸。设色兼仇实父,淡雅而气厚。此石谷青绿变体也。

  洪谷子峭壁飞泉
  东涧老人家藏洪谷子峭壁飞泉长卷,石谷言,曩时曾借摹,后为祝融氏所收,不可复见。倾在杨氏园亭,含毫构思摹入册中,真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古趣晶然,新意警拔。思而得之,倘亦鬼神通之者耶。

  郭恕先
  石谷学郭恕先江天楼阁,上下皆水,为岛屿、楼阁、帆樯,树木相错,波涛连绵,境极旷荡。石谷必有所本,然恕先画,见亦鲜矣。

  痴翁
  大痴陡壑密林为张先三所得。予寤寐羹墙十载于兹顷见石谷所模殆如一峰再来也。

  方徐合卷
  以方壶之飘洒,兼幼文之荒率,离披点画,涉趣不穷。天下绘事家见之,茫然错愕不能解,惟江上翁与南田生醉心于此,愿为执鞭。王生得余两人相赏罄快,可无绝弦之慨。若得后世有子云,未免钝置王生,因题此共发大噱。

  迂翁逸趣
  昔白石翁每作云林其师趟同鲁兄辄呼曰:又过矣,又过矣董宗伯称子久画未能断纵横习气惟于迂也无间然以石田翁之笔力为云林犹不为同鲁所许。痴翁与云林方驾尚不免于纵横。故知胸次习气未尽。其于幽淡两言觌面千里。江上翁抗情绝俗有云林之风与王山人相对忘言灵襟潇远长宵秉烛兴至抽毫辄与云林神合共天趣飞翔洗脱画习可以睨痴翁傲白石无论时史矣。壬子十月枫林舟中江上先生属题

  仲圭小帧
  梅沙弥有此本。笔力雄劲,墨气沉厚。董、巨风规居然犹在,此帧仿其大意,过邯郸而匍匐矣。
  又
  潇散历落,荒荒寂寂。有此山川,无此笔墨。运斤非巧,规矩独拙。非曰让能,聊行吾逸。

  题石谷为笪江上画云溪高逸仿六如法长卷
  观其崖濑奔会,林麓隐伏,寂焉澄怀,悄焉动容,盖已近跨六如,远追洪谷,孤竹(行)法外,轶宕之致尽矣已。当郁冈先生秋堂隐几,游于云溪,而王山人已隔牖含毫,分云置壑。两公神契默成,真足鼓舞天倪,资其霞举,尚哉斯图。

  题石谷画
  石谷子在毗陵,称笔墨之契,惟半园唐先生与南田生耳。半园往矣,忘言倾赏,惟南田一人。然又相见之日稀,终岁离索。于十年间相要同聚,山中三月,迄今不可得。而两人神交兴趣,零落耗削,每相顾叹息,来日、
  几何,盖亦险矣。

  题查二瞻画册
  观二瞻仿董源刻意秀润而笔力少弱。江上翁秉烛属石谷润色,以二瞻吾党风流神契,欣然勿让也。凡分擘渲澹,点置村屋溪桥,落想辄异。真所谓旌旗变色,焕若神明。使他日二瞻见之,定为叫绝也。

  秋花大帧
  滕昌祐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名草异花,以资画趣。所作折枝花果,并拟诸生。余曩有抱瓮之愿,便于舍旁得隙地,编篱种花,吟啸其中。兴至抽毫,觉目前造物,皆吾粉本。庶几胜英华之风。然若有妒之,至今未遂此缘。每拈笔写生,游目苔草,而不胜凝神耳。

  画牡丹绣球
  琼台艳雪,绛树珠衣。邢尹联茵,虢秦同辇。真人间荡心销魂,姝丽要眇之观也。剪绿未工,春风不借。嫣然在目,宜以永日。取示赏音,同此娱神耳。

  题石谷子模王叔明秋山草堂
  王山人极称王叔明秋山萧寺本最奇。以辋川为骨,北苑为神。赵吴兴为风韵,苍浑沉古,兼备诸长。胜国时刻画之工,当称独步。此图即秋山萧寺。意其写红林点色,得象外之趣。视山樵本,不妨出蓝。因雪崖先生称翰林冰镜,故一操高山,博赏音倾耳之听也。

  空烟图
  观石谷写空烟,真能脱去町畦,妙夺化权,变态要眇,不可知已。此从真相中盘郁而出,非由于毫端,不关于心手。正杜诗所谓:“真宰欲出”者。

  岁寒图取腊梅天竹大叶松
  岁寒图三友予独爱此三种每取绘图曾得句云幽淡原真性孤标不受怜溪山吾友在相对送残年总是烟霞伴深知天地寒青灯吾共汝同向雪中看诗讽叹后雕正不必升庾岭跻嶰谷望徂徕然后称其标致也当元阴穷律元冰坼地之时。独表贞素之华不为雪霜所剥落易曰龙德在隐庶几近之

  画竹
  唐解元画竹题诗:“一林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森更比蟹爬沙。”乌目王山人画竹,得六如遗意,并书六如诗句。余和云:“派衍湖州有几家,倪迂自笑竹如麻。谁能染得湖江影,风在烟梢月在沙。”又和云:“从来爱竹是王家,墨雨如烟染白麻。一片秋声横断壑,半江残雨过平沙。”六如诗句,谐谑殊甚。余和诗故作庄语,因王山人画竹意似严整,不复相嘲耳。

  题画
  秋冬之际,殊难为怀,惟当以天台云海荡我烦襟。知先生同此高寄,不复笑南田徒豪举也。

  (求桃源如蜃楼海市,在飘缈有无之间。又如三神山,)反居水底,舟至辄引去。武夷山中,时闻仙乐缭绕岩巅,异香氤氲,发于林皋,白云冉冉下坠,即之不可得见。观此洞壑深杳,古翠照烂,落花缤纷,烟雾杳然,王山人若已造其境,故能得其真。宇宙美迹,真宰所秘,乃不越襟而能问津于研席间。始知刘子骥辈,真凡夫耳。

  题图
  壬子秋,予在荆溪。时山雨初霁,溪涨湍急。同诸子饮北城蒋氏书斋,乘醉泛舟。从紫霞桥还泊东关。激波奔岸有声,暗柳斜蹊,苍茫楼曲近水,绿窗灯火明灭,仰视河汉无云,晶然水烟将升,万影既寂,众籁俱作。于此流连,令人思致清宕,正不必西溪南岳之颠涯,方称幽绝耳。因为图记之。

  题扇
  余在北堂闲居,灌花莳香,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庶几自比于滕胜华,隐隐间有有万象在旁。对此忘饥,可以无闷矣。、

  
  所无
  气韵自然,虚实相生,此董巨神髓也。知其解者,旦暮遇之。

  皴染不到处,虽古人至此束手矣。

  云林树法,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见处着意。

  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

  余尝有诗题鲁得之竹云:“倪迂画竹不似竹,鲁生下笔能破俗。”言画竹当有逸气也。

  董宗伯云:画石之法,曰瘦透漏。看石亦然。即以玩石法画石乃得之。

  石谷子云:画石欲灵活,忌板刻。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

  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与不可得者,岂易为力哉!昔人去我远矣,谋吾可知,而得者则已矣。

  李成、范华原,始作寒林。东坡所谓根茎牙角,幻化无穷,未始相袭。而乃当其处,合于天造,宜于人事者也。无墨池研臼之功,便欲追踪上古,其不为郢匠所笑,而贻贱工血指之讥者鲜矣。

  作画至于无笔墨痕者化矣,而观者往往勿能知也。王嫱丽姬,人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又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语云:射较一镞,奕角一着。胜人处正不在多。

  昔人云:牡丹须着以翠楼金屋,玉砌雕廊,白鼻猧儿,紫丝步障,丹青团扇,绀绿鼎彝。词客书素练而飞觞,美人拭红绡而度曲。不然,措大之穷赏耳。余谓不然。西子未入吴,夜来不进魏,邢夫人衣故衣,飞燕近射鸟者,当不以穷约,减其丰姿。粗服乱头,愈见妍雅,罗纨不御,何伤国色。若非必踏莲华,营金屋,刻玉人,此绮艳之余波,淫靡之积习。非所拟议于藐姑之仙子,宋玉之东家也。

  贯道师巨然,笔力雄厚,但过于刻画,未免伤韵。余欲以秀润之笔,化其纵横,然正未易言也。

  黄鹤山樵,秋山萧寺本,生平所见,此为第一。画红树最秾丽,而古澹之色黯然在纸墨外。真无言之师,因用其法。

  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抚仿,去之愈远。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

  梅花庵主与一峰老人同学董、巨,然吴尚沉郁,黄贵潇散,两家神趣不同,而各尽其妙。

  余画树喜作乔柯古干。爱其昂霄之姿,含霜激风,挺立不惧,可以况君子。惟营邱能得此意,当以瓣香奉之。

  寒林昔推营邱、华原,得古劲苍寒之致。曾见营邱雪山,画树多作俯枝,势则剑拔弩张,笔则印泥画沙。此图师其意,而少变其法,似于古人略有合处,与知者鉴之。

  余凡见管夫人画竹三四本,皆清敻绝尘。近从吴门见邵僧弥临本,亦略得意趣,犹有仲姬之风焉。半园唐孝廉所藏乌目山人临管夫人竹窝图卷,最为超逸,骎骎乎驾仲姬而上。僧弥,小巫耳。

  元时名家,无不宗北苑矣。迂老崛强,故作荆、关,欲立异以傲诸公耳。

  方壶泼墨,全不求似,自谓独参造化之权,使真宰欲泣也。宇宙之内,岂可无此种境界。

  黄鹤山樵,远宗摩诘。其能自立门户,颉颃黄、倪,盖得力于北苑者深也。

  米家画法,至房山而始备。观其墨华游戏,脱尽畦径,果非时人所能梦见。

  昔滕昌祐常于所居,多种竹石杞菊,以资画趣。所作折枝花果,并拟诸生。余亦将灌花南田,玩乐苔草,抽豪研色,以吟春风,信造化之在我矣。

  云林画天真澹简,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云林矣。

  乌目山人为余言,生平所见王叔明真迹,不下廿余本,而真迹中最奇者有三。吾从秋山草堂一帧悟其法,于毗陵唐氏观夏山图会其趣。最后见关山萧寺本,一洗凡目,焕然神明,吾穷其变焉。大谛秋山天然秀润,夏山郁密沉古。关山图则离披零乱,飘洒尽致,殆不可以径辙求之。而王郎于是乎进矣。因知向者之所为山樵,犹在云雾中也。石谷沉思既久,暇日戏汇三图笔意于一帧。涤荡陈趋,发挥新意,徊翔放肆,而山樵始无余蕴。今夏石谷自吴门来,余搜行笈得此帧,惊叹欲绝。石谷亦沾沾自喜,有十五城不易之概。置余案头,摩娑十余日,题数语归之。盖以西庐老人之矜赏,而石谷尚不能割所爱。矧余辈安能久假为韫椟玩耶?庚戌夏五月,毗陵南田草衣恽格题于静啸阁。

  乌目山人石谷子,所制江山图卷,余从娄东寓斋,眈玩累日。观其画法,全师山樵潇湘图遗意,而石谷拟议神明,通于造化。凡岩岚泉壑,树木云烟,桥梁村舍,楼阁道路,行旅舟楫,大底略备,变态尽于是矣。至于墨华外晕,游赏无穷,盖尝三折肱于山樵,而得其灵秘。要如昔人称钟元常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绝伦多奇,何多让焉。

  昔人最重渲染,此卷视他本尤工。笔墨之外,别有一种灵气,氤氲纸上。黯澹沉深,若数百年物也。今之操觚者如林,观此殆无下笔处。亦王山人与龚子有徇知之合,流连赏音,故不觉墨花飞舞,与龚子诗篇相映发。乃山川灵气,发越大尽。他日渡江而西,幸善护持,勿使蛟龙知此奇宝。

    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之地,尤为惨澹。此惟悬解能得之。石谷临柯敬仲竹石,真有出蓝之美。

  石谷子云:画石欲灵活,忌板刻。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此图即云林清秘阁也。香光居士题云:倪迂画若散缓,而神趣油然见之,不觉绕屋狂叫。观石谷所摹,幼霞标致可想也。

  观石谷山人摹王叔明溪山长卷,全法董、巨。观其崇岩大岭,奔滩巨壑,岚雾杳冥,深松间之丛篁,烟云掩映楼阁,带以桥梁,石淙乱流,近可扪酌,山村篱落,涧道回纡。或云壁万仞,上不见顶。或青泥百盘,下迷山麓。如身在万山中,闻猿啼豹嗥,松风溅瀑之声。恍若尘区之外,别有一世界。灵境奔会,使人神襟湛然,游赏无穷。不出案乘间,而得清晖澹忘之娱。却笑谢客当年凿山开道,为多事也。

  师林图为迂翁最奇逸高渺之作,予未得见也。今见石谷此意,不求甚似,而师林缅然可思。真坐游于千载之上,与迂翁列峰相见也。石谷古人哉!

  铜檠燃炬,放笔为此,直欲唤醒古人。

  董宗伯尝称子久秋山图,为宇内奇丽巨观,予未得见也。暇日偶在阳羡与石谷共商一峰法,觉含毫渲染之间,似有苍深浑古之色。倘所谓离形得似,绚烂之极,仍归自然耶?

  毛诗北风图,其画雪之滥觞耶?六代以来,无流传之迹。唐惟右丞有江干雪意,及雪山,至今尚留人间,然亦似曹弗兴龙头未易窥见。自右丞以后,能工画雪,惟营邱华原。而许道宁又神明李、范之法者。余从西溪观铜山雪色,以道宁笔意求之,未能如刘褒画北风,使四座凉生也。

  昔安期生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故写生家多效之。又磅磄之山,其桃千围,其花青黑,西王母以食穆王。今之墨桃,其遗意云。

  赵承旨画落花游鱼图,题诗云:“溶溶绿水浓如染,风送落花春几多。头白归来旧池馆,闲看鱼泳自沤波。”延祜七年,三月六日,春雨初霁,溪光可人。乘兴作落花游鱼图,就赋诗其上,殊有清思耳。此帧已归广陵王氏,不复可得。癸丑予客西泠,往来湖滨,蘋滩荻港,绿堤花岸,可以澡雪尘襟,驰荡藻思。每当风日暄和,碧水澄明,游鱼可数,辄忆文敏所图,悠然自乐,因仿佛为之。并赋落花戏鱼之曲,以当乐府田田茄下之歌云:澄波如镜,散红如霞。沙邻邻,云弥弥。菰蒲相如,系春风兮。于水之汀,云之涯。藻动不见底,荇带清可怜,倏鱼游其间。倏鱼游其间,愿得惠子兮,从我乎濠上之观兮。

  九月在散怀阁,斟秋界茶,朗吟自适,为丛菊写照。传神难,传韵尤难。横琴坐思,庶几得之丰姿澹忘之表。深秋池馆,昼梦徘徊。风月一交,心魂再荡。抚桐盘桓,悠然把菊。抽毫点色,将与寒暑卧游一室,如南华真人化蝶时也。

  墨菊略用刘完庵法,与白阳山人用笔有今古之殊。鉴者当得之。唐解元墨花游戏,虢国夫人马上淡妆,以天趣胜耶。

  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此图拟富春大岭,殊未望于心手,岂能便合古人。

  一峰老人为胜国诸贤之冠,后为沈启南得其苍浑,董云间得其秀润。时俗摇笔,辄引痴翁,大谛刻鹄之类。痴翁墨精,泊于尘滓久矣。愿借秋山图,一是正之。

  董文敏云:唐以前无寒林,自李营邱、郭河阳始尽其法。虽虬枝鹿角,槎枿纷挐,而挈裘振领,条理具在。

  昔在虎林,得观马远所图红梅松枝小帧,乃宋杨太后题诗以赐戚里。其画松叶,多半折离披,有雪后凝寒意。韵致生动,作家习气洗然。暇日偶与半园先生泛舟于邗沟淮水之间,因为说此图,先生即呼奁取扇属余追仿之。意象相近,而神趣或远矣。先生家有马公真本,当试正所不逮。

  石谷临大年溪牧图。下为平冈,树单用墨笔作幹,欹曲叶仰,刷横作绿丝甚密。下有流水,一童卧牛背,在水草间甚幽。上无山峦芦水,惟作寒鸦二三点而已。石谷为余言,宋元千金册中,曾见此本。

  春夜与虞山好友石谷书斋斟茗快谈。戏拈柯九思树石,石谷补竹坡,共为笑乐。时丙申浴佛前二日,南田寿平记。

  设色得阴阳向背之理,惟吾友石谷子可称擅场。盖损益古法,参之造化,而洞镜精微,三百年来无是也。

  东坡于月下画竹,文湖州见之大惊,盖得其意者,全乎天矣,不能复过矣。秃管戏拈一两折,生烟万状,灵气百变。

  摹痴翁堤壑密林。不为清润工整之态,意象荒荒,古趣洞目,所乏高韵耳。

  晴川揽兴图,摹赵吴兴设色。

  鸥波老人,清江钓艇。赵千里晴峦耸翠,此帧兼用其法,与赏心者相参证也。

  思翁善写寒林,最得灵秀劲逸之致,自言得之篆籀飞白。妙合神解,非时史所知。

  乱石鸣泉,仿王孟端,非黄鹤山樵也。其皴擦渲染,相似而有间,如海裂井断,不可淆。明眼者辨取。

  予曾从西溪观铜峰雪色,因以许道宁笔意求之。未能如刘褒画北风,使四座凉生也。

  枝高撑天,叶大于掌。含霜聚雨,凉籁吹荡。空堂无风,时作奇响。几回停笔不得下,令人心在白云上。

  余所见云林十馀本,最爱唐氏高柯修竹图,为有劲气。此作竹石略似之。树石再学云林,未免邯郸之笑。

  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云西丹邱,直向豪端出入。

  附錄:

  惲格一名夀平字正叔武進人生而敏慧八嵗咏蓮花驚其長老尤工繪畫花卉蟲鳥意態飛動而題語書法兼工故世稱南田三絶為人孝友敦篤不謁當事有古君子風晚與同里五君子聮吟稱六逸五人者高士胡香昊字芋莊經師陳鍊字道氣諸生楊宗發字起文董大倫字敷五唐惲宸字仲元也(四庫全書 史部 地理類 都會郡縣之屬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恽寿平书画集》上海博物馆承名世主编
  文物出版社年月

  图版第《手稿册》

  东坡云:“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诗云:‘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飘缈形纔具,扶疎态自完。莲风半倾倒,杏雨半摧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可知墨华起于北宋,然尹白之名不甚着,何耶
  旧恨不随残腊尽,新诗犹得故人怜。
  美酒爱从愁裹醉,倾城偏向客中怜。回文远寄机中净,客舫应分第二泉。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契稷得其清,而失于倍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丽鲁;柳公权得骨,而失于生嫔;徐浩得其熟,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其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口高千古。柔兆执口口春之初。清晖西阁目观修禊序,为张洎评此。
  昭陵永闳千年迹,定武为传几措碑。此是中原第一本,不今焉往落东夷。君字何处得此纸,刻尽烂然狂又喜。亦口神物好护持,更有诸贤题姓氏。(环涧王容)
  杏者,幸也。幸不妨于大,故大之。梅小则苦,有大幸者,必有小苦。戏图以自惕云。(杏、梅)来禽枇杷皆缀皮以自护其甘,惟杨家果则否,所挟既胜,弥见本色,何烦包裹外护哉。(来禽、枇杷、杨梅)桃着绋而核内脱,菱着绋而口外口,乃知中胶而好用其锋者,大率皆绿衣黄绶之流。(桃、菱)药窍实,藕窍虚,实者重袭太多,虚者丝累不少,要皆不失为君子之徒。(藕、莲蓬)在北为梨,在南为秋白,是梨非梨,而实胜于梨,但涉冬不败矣。在北枣圆,在南枣膺,以枣比枣,似有殊于枣,若使生食,又何以异哉。(梨、枣)葡萄酸中带甘,榴子甘中带酢,总不脱措大家风。然言乎流浆掩露,则河西之客差豪耳。(石榴、葡桃)黄金其外,鳍瓮其中,甚哉,橙氏之子之肴貌也。颜如沃丹,腹若饴甘,可与剖肝膈持情愫,陆吉氏庶几近之,然而芬烈不逮矣。(橙橘)风菱外干而中润,地栗貌寝而神泽,刚毅木讷近仁,果然必二子也。(荸荠、菱)牛妳佛手,皆相也,而皆不以甘媚人。栗则宜乎严苦,而反作,悦人风味,名不足据,如是,如是。(佛手、牛妳栗)核桃壳坚,不可率破,而中多城府,司马仲达之流欤丹柿可欲,而外卫不坚,触手糜烂,岂曹子丹之徒耶得谏果时置座右,庶几其免夫!(柿、核桃、橄榄)
  写生先敛浮气,待意思静专,然后落笔,方能洗脱尘俗,发新趣也。
  随笔点花叶,须令意致极幽,明窗净几,风日和润,不对俗客,庭有时花秀草,毫墨绢素,悦人意兴,到含丹吮粉,分条布叶之间,必有潇洒可观者。
  石谷不喜予写生,尝对孙承公云:“南田研精写生,日求其趣,其于山水之机疎矣。”予初不以为然。已而思写生与画山水用笔则一,蹊径不同,分条布蘂,不能通岩壑之趣。王子终岁未尝于写生着意,然间一为之,必有过人处。盖其得力于山水者深,笔精墨灵,而其余不可胜用也。石谷进我,殆几于水罗之移人情哉。
  侩诗不可有侩气,恶其蔬笋。不可有侩气,反有官人气,亦自不类。恶其蔬笋而好其酒肉,又不类矣。
  其诗妙在不熟,有时似熟,正得花半香初,妙在不整,有时似整,依然疎影横斜。妙在不足,有时似足,不妨云外对泉内涌,复以不恒见胜耳。古德云:似即是,是即不是,此作诗三昧。诗人之诗,未尝不是,而常不妙,盖必有超然于意言之表,无心而独得者。夫无心而独得者,岂可恒得哉吾与君之诗相遇于天机。鸣呼!道人吟咏,直寄兴耳。俗士去取,劣得数章,伦置于羽流,闺秀之间,亦不雅矣。
  夏后氏之琐明月之珠,攻其瑕类。而表其光华,为希世之宝也。
  愚尝界幅纸求松雪赵公书,公临《兰亭叙》见寄,后题略云:古今善书者,必以王右军为称首。右军诸帖,当以《兰亭修禊叙》为第一。彦晖当知此意也。其言可谓要而不烦矣。愚词知学。因公之言,加口好焉。郝府所藏二本,与此同一石拓者。一本题云:尚书何桌题其一本,即松雪翁、困学鲜于氏之所审定也。此本当为二公所观口以宋贤题识为定,遂不复有云以示让欤。至正七年四月十三日久旱而雨,是日清霁,书于愿学斋。吴彦晖。
  翰墨风流刻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
  右米南宫题定武兰亭诗,附录于前。此诗为识者指述,不点俗目。近光堂吏豫章熊梦惮书于凤皇台之松云寓轩。
  卫叔宝,蚧,祖珑父恒,黄门侍郎谢幼舆敬以亚父之礼论者。以为出王眉子、平子、武列之右。诸王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刘琨、越石,父墦,光禄大夫,琨司徒长史,尚书右丞,封侯。
  谢仁祖,尚琨之子也。
  刘劭,彦祖侍中,栢梁云口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口口先听其音。庚荆州曰:此人宜帝左右。
  刘尹,真长。
  刘尹云:清风朗月报墨口苟中郎登北固望海云,顾未覩三山,深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谢胡儿语庚道孚曰: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图版《画跋册》

  南田画跋甚多,除<瓯香馆集)所收者外,又有<啸园丛书>单行本及其它石刻本。此处收录南田画跋两开。
  第一页云:“写生有二途:勾花范叶细染细开,黄筌神矣;不用笔墨,全以五彩染成,谓之‘没骨’,徐崇嗣独称入圣。后世写生家稍能操觚者,悉祖述黄法。大谛以华赡工丽为宗,而徐崇嗣没骨一宗无闻焉。盖不用勾勒。则染色无所依傍,学者殆难为工。故研精其法者鲜也。挽近以来,先匠名迹蘦落罕观,含丹吮粉之徒,率沿于波流,攻其谬习,即黄筌遗法,亦泪于工人,晦蚀已久,间尝考之前古,研思秘赜,惟徐崇嗣创制没骨为能,深得造化之意,尽态极妍,不为刻画。写生之有没骨,犹音乐之有钟吕衣裳之有黼黻,可以铸性灵,参化机,真绘事之源泉也。因斟酌今古,而定宗于没骨云。”款作“惮寿平书于藤华阁下”。钤“寿”字朱文印、“南田”白文印。
  第二页云:“露荑烟茸,嫣红冷翠,含苞散香,生趣蓊郁,手弄丹彩,以吟春风,信造化之在我矣。”又云:“写生有高逸一派。明代石田翁、北宋之徐熙也。如白阳山人用笔隽快,实开后世率易径路,为周之冕诸人滥觞,不可不辨。”款作“南田草衣惮寿平”。钤“寿平”白文印、“叔子”朱文印。再云:“写生能师古人则已脱去流俗畦径,自立体势。然必进而师模造化,方能开辟奇境,创发丽思。神明于法度,为大雅之宗。体制必师古人,巧夔必参造化,赋色象物,妙合自然,曲尽其态,庶几可与古人同室而寤游,不为时代所拘束矣。”款作“丁巳夏五昆陵园客寿平录论画四则。”钤‘寿平”朱白文印。
  按:“丁巳”为康熙十六年(公元工年),南田四十五岁。

  四王画论辑注
  吴聿明编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杭州:年月第版

  王时敏西庐画跋
  ()中者为《中国书画全书》《清晖赠言》所在页

  画虽一艺,古人于此冥心搜讨,惨淡经营,必功参造化,思接混茫,乃能垂千秋,昭后学。原其流派所自,各有渊源,如宋之李、郭,皆本荆、关;元之四大家,悉宗董、巨是也。近世攻画者如林,莫不人推白眉,自夸巨手。然多追逐时好,鲜知古学,即有知而慕之者有志仿效,无奈习气深锢,笔不从心者多矣。间有杰出之英,灵心妙解,力追古法,亦不过(、)专学几家,岂能于历代诸名迹尽得其阃奥。且形似者神或不全,神具者形多未肖。求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吾石谷一人而已!石谷天资灵秀,固自胎性带来,其于画学,取精去粗,深研入微,见解与时流迥别。又馆毗陵者累年。于唐孔明先生所遍观名迹,磨砻浸灌,刓精竭思,窠臼尽脱。而复意动天机,神合自然,犹如禅者彻悟到家,一了百了,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非一知半解者所能望尘影也。近过敝庐,为余作《雪图长卷》,兼用右丞、营邱法,其行笔布置,瑰丽高寒,各极其致。宛然天造地设、不能增减一笔,而皴擦勾斫、渲染开合之法,无一不得古人精髓。昔人谓昌黎文、少陵诗,无一字无出处,今石谷之画亦然,盖其学富力深,遂与俱化,心思所至,左右逢源,不待仿摹。而古人神韵自然凑泊笔端者,要皆元本之功耳。余于画道有癖嗜,顾以资质钝劣,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生平所交画友数辈,亦多未脱时趋势,意谓风尚止此。不图疲暮之年,得遇石谷,且亲见其盘礴,如古人忽复现前,讵非大幸,然犹恨相遇之晚,不能不致叹于壮盛缘悭也。自惭椎鲁无文,于妙绘神奇,未能罄揄万一。聊识古法原委,并我两人定交因缘,以见绝艺固自有真,且以订岁寒之盟云耳。(、)

  右丞《江山雪霁图),为冯大司成旧藏者,后归新安程季白。余昔年京邸与程连墙,朝夕过从,时得展玩。迄今三十馀年,不知此图属之谁氏,自分此生已不复再觏矣。前岁偶过沈伊在斋头,见石谷作《雪卷》、《寒林积素》、《江村寥落》,——皆如真境。宛然辋川笔法。盖因渊思兼得神解,于古人同鼻孔出气,下笔自然契合,无待规摹。昔人评右丞画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以题此卷,亦复何忝。余实爱慕,未能暂释诸怀,顾以日久渐忘,不无怅怅。伊在同余为广陵之游,携至舟中,复得纵观累日。追忆右丞真迹,宛在心目,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讵非残年大幸!因书其后,聊以志快。若伊在、石谷笔精墨妙,埙篪竞爽,作家相遇,故宜其抛散乃尔,又不必赘论矣。(、)

  石谷画道甲天下,鉴赏家定论久归。然余比年,每见其新作,必诧为登峰造极,无以复加,及继见,则又过之,未知将来所诣果何底止。昔柳子论观文,谓如悬衡,增之铢两则俯,反是则仰。欲令吾俯,莫若增重其文,苟增之不已,将惧吾首至地。余观石谷画亦然,石谷日进乎技,一树一石,无不与古人血脉贯通。如子久逸韵出尘,学者仅能摹其乳廓,乃独夺神抉髓,使之重开生面,尤非时流可几万一。余展玩服膺,不觉弛气淟墨,岂但首之至地哉!(、)

  江贯道专师巨然,其皴法不甚用笔,而以墨气浓淡渲运为主,邓公寿作画继,在岩穴上士之列,为南宋第一名家。石谷此图,林麓映带,峰岭纡回,皴染位置,悉得巨然三昧。虽规模贯道,而取精去粗,远出于蓝,自非无逸图有殉知之合,何以得此。叹羡叹羡!(、)

  石谷此图,虽仿山樵,而用笔措思全在以右丞为宗,故风骨高奇,迥出山樵规格之外,春晚过娄,携以见示,余初欲留之,知其意颇自珍,不忍遽夺,每为怅怅然。余时方苦嗽。得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头风良不虚也。(、)

  宣和主人于万几之暇,游戏丹青山水树石外,间作花鸟虫鱼,用以写生适兴。其措意用笔处,往往迥出天机,超然尘表,绝非寻常畦径可及。此《江渚秋晴卷》纯仿杨昇,不多用笔,全以色渲染成图,疏爽高奇,如三代彝鼎照人,洵称希世之宝。旧为余所购藏,后归虞山宗伯,既闻遭郁攸之厄,时复怅然于怀,不意石谷乃能追意临摹,不爽毫发。过娄携以见示,反覆披玩竺,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欢喜不能释手。惜元本为六丁取去,弗获为延津双龙之合耳。(、)

  画不在形似,有笔妙而墨不妙者,有墨妙而笔不妙者,能得此中三昧,方是作家。此图为孔明先生作,峰峦树石,大率规模承旨然赵于古法史以高华工丽为元画之冠,此尤以淡逸见奇,笔墨兼妙,从董(、)、巨伐毛洗髓得来。故仿古皆能超轶其上非独承旨,此图亦一证也。盖与孔明投契最深,实有殉知之合,不然何以抛撒逗漏至此!(、)

  昔董文敏尝为余言:子久画冠元四家,得其断楮残缣,不啻吉光片羽,而生平所最合作,尤莫如《富春山卷》,盖以神韵超轶,体备众法,又能脱化浑融,不落笔墨蹊径,非人所企及。此诚艺术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也。余二十年前过荆溪,一钜公拉同往延陵氏请观,以遄归弗果。既闻此卷有爨桐之厄,幸而所损无多,复精鉴者购藏,益信有神物呵护。一江带隔,不能鼓枻往观,然残年犹作妄想,庶几旦暮遇之。去冬吾友陆子桴亭归自毗陵,云见石谷子临摹一卷,神彩觉异常笔,因思石谷于宋、元名迹,摹仿无不夺真。子久犹其所深诣,定能焕若神明,顿还旧观,不敢望见真迹,见其摹卷足矣。中心卷卷然,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适石谷再过小斋,并携孔老、照老二跋见示,益令人枨触艳羡,营魄回皇,不能自已。虽石谷许以别摹贻赠,然渠应酬纷遝,食息不皇,安得有千手眼以慰余梦寐之求耶。两卷余皆未得寓目,特纪平日积慕与无缘披觏,始末,以坚石谷息壤之盟焉耳。(、)

  余家藏赵大年《湖乡清夏图》,柳汀竹屿,茅舍渔舟,种种天趣,非南渡后人所及。石谷此图仿佛相,似。而清远疏朗过之,洵称冰寒于水。(、)

  书画之道以时代为盛衰,故钟、王妙迹,历世罕逮;董巨逸轨,后学竞宗。固山川毓秀,亦一时风气使然也。唐宋以后,画家正脉自元季四大家、赵承旨外,吾吴沈、文、唐、仇以臮,董文敏,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师古,实同鼻孔出气。迩来画道衰熸,古
  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挽救,乃有石谷起而振之。凡唐宋元诸名家,无不摹仿逼肖,偶一点染,展卷即古色苍然。毋论位置蹊径,宛然古人,而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杂一他笔。使非题款,虽善鉴者不能辨,此尤前此未有。沈、文诸公亦所不及者也。余尝谓石谷,惜生稍晚,不及遇文敏公;使公见之,不知如何击节叹赏。石谷亦自恨无缘,时为惘惘。今此卷云烟灭没,林木郁森全从营邱、巨然得笔。而兼燕文贵之景物万变,尤称生平合作。今秋将赴栎园,少司农之招,欲即用为贽,因出以示余,而属为标置。盖栎翁风流博雅,为士夫之宗、精鉴之祖。其于石谷,相慕甚殷,一见?合,固不待言,而石谷感殉知,殚其灵心妙指,为清閟几席之供者,瑰异更不可数计,所谓得夫子而名益彰也。初即不遇文敏,今得遇司农,已足快平生矣,又何生不逢时之慨哉!(、)

  石谷此图,为以韬张君飞鹤来庭而作。其林木倩葱,峰峦峭拔,俨然伯驹《仙山楼阁图》,而秀逸过之,令观者有飘飘霞外之思。盖鹤者仙禽,其九皋之响、万里之心,正与以韬贞姿远性互相吸引。故宜翩然来下,依止轩墀。而又得石谷以神妙之笔绘成长卷。云气滃溢其间,他日挟之遨游八极,当如苏公驾鹤往来。更无待僧繇画龙点睛矣。(、)

  松年画秀美绝伦,然犹未脱蹊径,一入石谷手,便超逸高妙乃尔。此真艺林绝致,古今罕二。安得不令人倾心叹服哉!特题其端,以识获观之幸。(、)

  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秾纤澹远,各极其致,惟子久神明变化,不拘拘守其师法。每见其布景用笔,手浑厚中仍饶逋峭,苍莽中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故学者罕窥其津涉,独石谷妙在神髓,不徒以神似为能,尤非馀子可及。
  然子久真迹,余平生所见几及二十馀帧,家藏亦有三四,今皆散佚无存。犹忆董文敏公云:黄画图片纸尺壁,毕竟以《富春图卷》为第一。恨未之见。数年前闻石谷为晋陵唐氏临写一卷,亦未得寓目,但悬拟神韵,题数语于别幅,聊志羡慕之意。旧冬石谷偶游润州,复为在辛侍御对临真本,今将赴焦山度夏之约。过娄话别,因携此卷见示。始见其笔墨纵横,超逸入神,有运斤成风之妙,而总归于平淡。大痴二百年翻身出世作怪,白石翁所以自况者,征之今日,端不可让。余残年何幸获此钜观,虽欣(、)羡有心,未敢轻请,乃蒙石谷慨许舐笔,兼欲索诗题识见贻,闻之盎不胜狂喜。侍御清风峻节,砥柱颓波,丽藻雄文,主盟夙雅。余皈乡亦已有年,顾髦衰无由披觏,今邀借芬齿,被以馀光,讵非三生庆快。而石谷古今绝艺,得夫子而名益彰。神怡务闲,又得江山之助,其进乎技者。正不知所止。长夏深林,解衣盘礴。吾知息壤之盟,未寒琼枝之投,有望矣!(、)

  元四大家画,皆宗董、巨,其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处,总非时流所可企及,而山樵尤脱化无垠,元气磅礴,使学者莫能窥其涯涘,故求肖似良难。惟石谷深得其神髓,尺幅巨幛,无不乱真。此卷为高足荇文作,凡林壑之开合蔽亏,烟云之变幻灭没,寓法度于纵放之中,得奇趣于笔墨之外,山樵奇秘密藏,指授已无馀蕴。荇文得此,心摹手追,行见黄鹤一灯,近在虞山,相续无尽,讵非艺林快事耶!书以志喜。(、)

  石谷于画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悉穷其精蕴,集以大成,名惊爆海内,远近丐求者户外屣满,欲作铁门限久矣。近从鹿城舟次得快睹巨册摹古共二十帧,笔端变化,于前哲神韵种种各极其致,数玩回环,如探海藏,如罗宝网,不觉目眩魂摇,但惜先有所归,不获乞为家秘,朝夕坐卧其间,不胜怅惘耳。(、)

  石谷画囊括古人,凌轶近代,声名震爆海内,无待缕述也久矣。迩日过娄,携一巨卷,高尺有咫,而长则数十倍之,乃为高西园作者。初犹秘不示人,既从其笥中搜得,才一展观,便觉烟云满纸,其间云峦层迭,林木盘纡,苍蔚蒙茸,恍迷出入。而寻源抉奥,
  飞泉曲磴,历历分明,且皴斫勾点,诸法具备,变幻无穷,一以高古莽苍为主。总之化机在手,元气淋漓,合荆、关、董、巨为一。盖有不期然而自然者,真极艺苑之能事,为画禅之大观也。吴中自文、沈、唐、仇之后,有石谷子画道始树正鹄,及门者英俊辈出,争奇竞爽,今又有此卷为矜式,使学者知所向方,将来虞山一隅,笔墨之盛,正未知所止。余衰耋残年,犹及见之,可胜庆幸。(、)

  吴门自白石翁,文、唐两公时,唐、宋、元名迹尚富,鉴赏盘礴,与之血战,观其点染,即一树一石皆有原本,故道最盛。自后名手辈出,各有师承,虽神韵浸衰,矩度故在。后有一二浅识者古法茫然,妄以己意炫奇,流传谬种,为时所趋,遂使前辈典型荡然无存,至今日而澜益甚,云间董宗伯后亦云,良可慨也。虞山王子石谷,天资既高,又师承廉州,受正法眼藏,规模古人,遂得三昧,兹偕廉州过访,请余尽出所藏宋元人画,纵观多有悟入。能于笔墨之外。抉摘其元妙,尤为时流所难,将来精进,未见其止。此卷遍仿宋元诸家,皆平日偶见名迹,蕴之胸中而驱之笔端者,气韵往往夺真,眼之所见,手辄随之,自是当今绝艺。吴中画道之衰,端赖振起,不独称雄一时矣,可胜叹服。(、)

  丹青家具文秀之质而浑厚未足,得遒劲之力而风韵不全,至如石谷众美毕具,可谓毫发无遗恨矣。此图深沉淡远。元气灵通。尤称合作,良可宝也。(、)

  
  王鉴染香庵跋画

  苏州刺史张约庵先生,书法山谷,画宗北苑,得其三昧,不拘拘形似也。此幅为程子余中所图,树石苍润,笔墨遒美,尤称合作,惜画未竟而先生谢世,余中藏之笥中。历观近时画家,皆不足相续;一见石谷遂以属之。石谷曰:“吾学力未至,姑缓之。”藏之又三年,复举以相示,石谷笑曰:“可以承命矣!”乃澄心敛气,惨淡经营,忽起奋笔,竟日而起,不啻如出一手。今春余卧病半塘,余中携以见示,谓余曰:“吾得此画,如获天球,且两公为吾点染亦非寻常。非子为之阐扬,千古韵事几于泯灭。”余谢不敏,因思向年游秣陵,见魏府收藏叔明、云林合作;后至长安,又见于久、山樵合作,浑然天成,不可分别。意谓先辈风流,难乎其继,今得遇此,顿还旧观,不意石谷之艺,一至此极。独念白首时移,故交零落。约庵墓木已拱,此余之所以悲喜交集者也。余中其珍藏之,不遇法眼,勿以轻示。(、)

  画之有董、巨,如书之有钟、王,舍此则为外道。
  惟元季大家,正脉相传。近代自文、沈、思翁之后,几作广陵散矣。独大痴一派、吾娄烟客奉常深得三昧意,此外无人。客冬遇王子石谷、沈子伊在于金阊,得观所作,俱师子久,而各有出蓝之妙,不啻如朝彩敌夜光,令人应接不暇也。此卷乃石谷一夕所成以赠伊在者,余见其笔法遒美,元气淋漓,爱之不忍去乎!几欲学米颠据船无赖,但非所以待知己,为题数语归之。(、)

  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则
  知形影无定法,真假无滞趣,惟在妙悟人得之,不尔工未为上乘也。故论画者有神品、妙品之别,有大家、名家之殊,丝毫弗爽也。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名家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掩前绝后。迩来弧矢价高、文章气浊,所谓笔底烟霞,胸中邱壑,盖百千人仅一见。吴门一云沈子,虞山石谷王子,皆从余游,沈子为白石翁后人,王子为大痴乡晚,两人俱灵心妙腕,相得甚欢,相益非浅。今观石谷所赠一云长卷,烟岚变幻,林皋萧瑟,巨然在焉,呼之欲出矣。昔白阳、罄宝同出待诏之门,名满江左,余自愧弗及文翁,二子迥高出于陈、钱之上。师不必贤于弟子,信然哉!因题数语,以志自幸。岁在庚子小春既望,娄东友人王鉴漫跋。(、)

  吾郡画家文、沈后,几作广陵散矣。近时画道最盛,颇知南宗正脉,但未免过于精工,所乏自然之致,余此册虽不能梦见古人,幸无纵横习气耳。

  
  王翚清晖画跋

  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献也。虎儿真迹,流传已少,况南宫乎。昔白石翁题元晖《潇湘图》云:七十五岁始得一睹,以快生平。翚生较晚,窃得于米家父子有缘,凡小米真迹,合见数种,又于荆溪吴氏见大米《云起楼图》,已为大快。今秋客京邸,渭翁老先生出示此卷,与吴氏所藏笔气无二,至山头多不作横点,只用墨破凹凸之形,树木、人物、屋宇皆极精工。似王右丞风格,又属变体,洵知大家笔妙,无所不可耶。翚粗事皴染,不敢望启南万一,而赏鉴之缘或过之。用以自幸,并为好古者志喜云。

  嗟呼!画道至今日而衰矣,其衰也自晚近支派之流弊起也。顾、陆、张、吴,辽者远矣;大小李以降,洪谷、右丞,逮于李、范、董、巨。元四大家,皆代有师承,各标高誉,未闻衍其馀绪,沿其波流。如子久之苍浑,云林之淡寂,仲圭之渊劲,叔明之深秀,虽同趋北苑,而变化悬殊,此所以为百世之宗无弊也。洎乎近世,风趋益平,习俗愈卑,而支派之说起。文进、小仙以来,而浙派不可易矣;文、沈而后,吴门之派兴焉。董文敏起一代之衰,抉董、巨之精,后学风靡,以云间之口实。琅玡、太原两先生,源本宋元,媲美前哲,远迩争相效仿,而娄东之派又开。其他旁流绪沫,人自为家者未易指数,要之承讹藉舛,风流都尽。翚自龆时搦管,仡仡穷年,为世俗流派拘牵,无繇自拔。大抵右云间者深讥浙派,祖娄东者辄诋吴门,临颖茫然,识微难洞。已从师得指法,复于东南收藏好事家纵揽右丞、思训、荆、董、胜国诸贤,上下千馀年,名迹数百种,然后知画理之
  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而非区区一家一派之所能尽也。由是潜神苦志,静以求之,每下笔落墨,辄思古人用心处。沈精之久,乃悟一点一拂,皆有风韵;一石一水,皆有位置。渲染有阴阳之辨,傅色有今古之殊,于是涵咏于心,练之于手,自喜不复为流派所惑,而稍稍可以自信矣。

  己丑初冬,偶过娄水,秋涯王子出余仿王晋卿《平桥秋色》一帧见示,上有恽南田五诗。犹忆三十年前,侯官张超然与南田同客虞山,余为之画柳,两公各赋绝句十二章以宠之。南田继亦为鹤来主人画柳,书前诗。此册向藏鹤来,秋涯心艳之而卒不可夺。丙戌秋杪,扁舟相访,欲余规模其概,聊为中郎虎贲。时超然方以八闽解元侨寓吾虞,图成之日属其杂题数页,追述旧游。而秋涯买牛得羊,或亦从此绝意恽册矣,无何北溪陈子购以饷秋涯。拙笔简率无足道,而南田没且二十年,览其遗墨,一题再题,词翰依依。老人低徊曩昔,感喟良多,而秋涯方自诧一帧之中具两人旧迹,为贤于鹤来所藏。遂命余补书七诗,而序其端委。如此,十月十有九日,海虞七十八老人王晕识。时寓水云精舍。

  王叔明作《修竹远山》,尝称文湖洲《暮霭横巷》,笔力不在郭熙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自其肺腑中流出,不可以笔墨畦径观也。南田此图,真能与古人把臂同行,但属余点缀,欲如一峰、黄鹤合作《竹趣图》。余笔不逮古,何能使绘苑传称事耶丙寅腊月望后三日,王翚识。

  墨井道人,与余同学、同庚又复同里,自其遁迹高隐以来,余亦奔走四方,分北者久之。然每见其墨妙出宋入元,登峰造极,往往服膺不佚。此图为大年先生所作,越今已二十馀年,尤能脱去平时蹊径,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骨貌皆清,当与元镇之狮林、石田之奚川并垂天壤矣。余欲继作,恐难步尘,奈何奈何。(此帧壬申四月得于粤东)

  赵令穰规模右丞,每写水村,必肖家风,使人玩赏无已。董文敏云:王晋卿尚有畦径,不若大年平淡天真,为超轶逸尘,此言信然。

  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若出一律,则光矣。(麓台云:山水用笔须毛,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则气古而味厚,石谷所谓光正毛之反也。)

  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画石欲灵活,忌刻板。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要伸手放脚,宽闲自在。

  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气愈清则愈厚。

  此余四十年前所作,时序如流,交游零落,茫然不知为何人作也。余老矣!年往学荒,精神耗敝,转觉曩时笔墨于古略有入处,始知画道之难,愈求愈远也。展阅之馀,因书数语以志愧。辛巳夏五,耕烟散人王翚识。

  北宋徐崇嗣创制没骨花,远宗僧繇积染之妙,一变黄筌勾勒之工。盖不用笔墨,全以彩色染成,阴阳向背,曲尽其态,超乎法外,合于自然,写生之极致也。南田子拟议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能者。石谷王翚题。

  绣谷先生慕坡公之为人,以苏名其斋,犹坡公图白傅于斋之意也。苏公为当日之白傅,先生殆今之善学坡公者耶。麓台学士尝为图赠之,兹复索余图,用龙眠山庄意,又差近大年一派,虽各辟门庭,而气运风规似不远也。戊子九月二十三日,海虞耕烟散人王翚识。

  
  王原祁雨窗漫笔

  论画十则

  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笔录出。(、)

  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赝本溷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有志笔墨者,切须戒之。(、)

  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若毫无定见,利名心急,惟取悦人,布立树石,逐块堆砌,扭捏满幅,意味索然,便为俗笔。今人不知画理,但取形似,笔肥墨浓者谓之浑厚,笔瘦墨淡者谓之高逸,色艳笔嫩者谓之明秀,而抑知皆非也。总之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松,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于此留心,则甜、邪、俗、赖,不去而自去矣。(、)

  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矜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人手处。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澹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欹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映带间,制其有馀,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如能从此参透,则小块积成大块焉,有不臻妙境者乎!(、)

  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若于开合起伏得法,轮廓气势已合,则脉络顿挫转折处,天然妙景自出,暗合古法矣。画树亦有章法,成林亦然。(、)

  临画不如看画。遇古人真本,向上研求,视其定意若何,结构若何,出入若何,偏正若何,安放若何,用笔若何,积墨若何,必于我有一出头地处,久之自与吻合矣。(、)

  古人南宋北宋,各分眷属。然一家眷属内,有各用龙脉处,有各用开合起伏处,是其气味得力关头也,不可不细心揣摩。如董、巨全体浑沦,元气磅礴,令人莫可端倪。元季四家俱私淑之。山樵用龙脉多蜿蜒之致,仲圭以直笔出之,各有分合,须探索其配搭处。子久则不脱不粘,用而不用,不用而用,与两家较有别致。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贵,简略中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为四家第一逸品。先奉常最得力倪、黄,曾深言原委,谨识之,为鉴赏之助。(、)

  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著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于下笔时,在著意不著意间,则觚棱转折,自不为笔使。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

  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今人不解此意,色自为色,笔墨自为笔墨,不合山水之势,不入绢素之骨,惟见红绿火气,可憎可厌而已。惟不重取色,专重取气,于阴阳向背处逐渐(、)醒出,则色由气发,不浮不滞,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从事也。至于阴阳显晦,朝光暮霭,峦容树色,更须于平时留心。澹妆浓抹,触处相宜,是在心得,非成法之可定矣。(、)

  
  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非是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绵里有针,虚实相生。古来作家相见,彼此合法,稍无言外意,便云有伧夫气。学者如已入门,务求竿头日进,必于行间墨里,能人之所不能,不能人之所能,方具宋元三昧,不可稍自足也。(、)

  
  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题丹思画册仿叔明
  画如四始与六义,未扫俗肠便为累。青山幻出平中奇,刚健婀娜审真伪。此理山樵深得之,扛鼎力中有妩媚。老而笃好不知疲,譬如小户饮辄醉。写以赠君君一噱,僧寮又听钟声至。(、)

  仿黄子久笔(为张南荫作)
  西岭春云。
  余闻粤西多山少水,拔地插天,与此迥别。及于此者,寒山流水,另有一番登临气象矣。大痴得董、巨三昧,平淡天真,不尚奇峭,意在富春、乌目间也。吟樵奉命远行,出守大郡,嘱余仿此,置行箧中。揽峰岩之独秀,思湖山之佳丽,两者均有得也。特惭笔墨痴钝,不足为燕寝凝香之用耳。(、)

  题仿大痴巨幅(为李宪臣作)
  余见子久大幅,一为浮峦暖翠,一为夏山图。笔墨位置,尽发其蕴。余向欲采取二轴,运以
  体裁,汇成结构,以腕弱思浅,动而辄止,未能与之鏖战也。宪臣先生与予同事数年,悃幅无华,气谊敦洽,予之知音也。向以此见委,怯于作大帏,迟回久之。迩来功力稍进,不敢匿丑,经营惨淡者一载馀矣。今奉命为粤东之行,迫促难辞,十日一山,五日一水,何以副好友之意乎急作此图,归之行箧中,以供清玩。予老来乐而不倦,南华羊城多奇山,先生归述所见,予将为先生再索枯肠,干岩万壑,别开生面,艺苑中亦一美谈也,书之以为后订。(、)

  烟峦秋爽仿荆关(金明吉求)
  元季四家,俱宗北宋。以大痴之笔,用山樵之格,便是荆、关遗意也。随机而趣生,法无一定。丘壑烟云,惟见浑厚磅礴之气。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用浅绛色而墨妙愈显,刚健婀娜,隐跃行间墨里。不谓六法中道统相传、不可移易如此。若以臆见窥测,便去千万里为门外伧父,不独迳庭而已。明吉以小卷问画,余为写荆、关秋色,并以源流告之,并嘱质之识者,以余言为不谬否。(、)

  仿梅道人笔(司民求)
  世人论画以笔墨,而用笔用墨,必须辨其次第,审其纯驳。从气势而定位置,从位置而加皴染,略一任意,便疥癫满纸矣。每于梅道人有墨猪之诮,精深流逸之致茫然不解,何以得古人用心处余急于此指出,得其三昧,即得北宋之三昧也。(、)

  仿小米笔(为司民作)
  米家画法,品格最高。得其衣钵,惟高尚书有大乘气象。元人中如方方壶、郭天锡,皆具体而微者也。庚寅春莫夏初,余在畅春入直,晨光晚色,诸峰隐现出没,有平淡天真之妙。方信南宫遗墨,得此中真髓。揣摩成图,可以忘倦,可以忘老。诸方评论
  云:可与北苑颉颃,虽大痴、山樵犹逊一格。不虚也。(、)

  仿黄子久(为宗室柳泉作)
  清光咫尺五云间,刻意临摹且闭关。漫学痴翁求粉本,富春依旧有青山。
  大痴画至富春长卷,笔墨可谓化工。学之者须以神遇,不以迹求。若于位置皴染研求成法,纵与子久形模相似,落落从上,诸大家不若是之拘也。此图成后,偶有会心处,向上拈出平淡天真之妙,可深参而得之。(、)

  题仿大痴笔(为毗陵唐益之作)
  要仿元笔,须透宋法。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则元笔之趣一分不出。毫厘(、)千里之辨,在此子久三昧也。益翁文章政事之馀,旁及艺事、笔墨一道,亦从家学得之。相值都门,论心深为契合。今将制锦南行矣,写此奉赠。(、)

  仿大痴秋山
  大痴爱佳山水,至虞山,见其颇似富春,遂侨寓二十年。湖桥酒瓶,至今犹传胜事。吾谷枫林为秋山之胜,痴翁一生笔墨最得意处,所谓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于此可见古人之匠心矣。余侍直办公之暇,偶作此图。有客从虞山来,遂以持赠。质之具眼,有少分相合否(、)

  仿大痴(为钱长黄之任新安作)
  新安,形胜地也。余前至秦中,驱车过洛阳,渡伊洛。四围山色,峻山曾巨石,俯瞰河流,曲折迤逞者数里,方知大痴浮峦暖翠、天池石壁二图之妙。过此而新安至矣。今长黄官于兹土,与崔峒寒山流水之句恰相符合,可不作此为贺乎此行身在画图中,而又领略诗意,古称花县,何以过之发轫可以卜报最也,请以拙笔为左券。(、)

  仿黄大痴长卷(为郑年上作)
  画法莫备于宋。至元人搜抉其义蕴,洗发其精神,实处转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横生,天机透露,大痴尤精进头陀也。余弱冠时得先大父指授,方明董、巨正宗法派,于子久为专师,今五十年矣。凡用笔之抑扬顿挫用,墨之浓淡枯湿,可解不可解处,有难以言传者。余年来渐觉有会心处,悉于此卷发之。艺虽不工,而苦心一番,甘苦自知。谓我似古人,我不敢信;谓我不似古人,我亦不敢信也。究心斯道者,或不以余言为河汉耳。(、)

  仿大痴(为汉阳郡守郝子希作)
  笔黑一道,同乎性情。非高旷中有真挚,则性情终不出也。余与子希先生论交垂三十年,回思渚阳襄国时,政事之暇,较艺论文,流连无虚日。年来又同官于京,过从为更密矣。先生出守汉阳,以画属余。蹉跎年久,终未践约。犹幸筋力未衰,可以应知已之命。庚寅秋日,久雨初晴,办公稍暇,键户息机,吮笔挥毫者数日,方成此图。虽未敢与作家相见,而解衣磅礴,以研求之思,发苍莽之笔,间亦有得力处也。因风邮寄,以志远怀。(、)

  仿梅道人(为雪巢作)
  余忆戊寅冬,从豫章归。溪山回抱,村墟历洛,颇似梅道人笔。刻意摹仿,未能梦见,十馀年来,心神间有合处,方信古人得力以天地为师也。雪巢大弟就幕闽中,此行为道所必经,奚囊中试携此图,渡钱塘江,过江郎山,逾仙霞岭,时一展观,亦有一二吻合处否(、)

  仿大痴
  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纸背,大约在此。今人但取傅彩悦目,不问节腠,不入竅要,宜其浮而不实也。余作此图,偶有所感,遂弁数语于首。(、)

  仿大痴《九峰雪霁》(为张朴园先生作)
  画中雪景,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气韵生动,自摩诘开之。至宋李营邱,画法大备,雪景之能事毕矣。大痴不取刻画,平淡天真,别开生面,此又一变格也。
  余有雪景,未经攻苦诸家,虽曾探索,终未梦见此图。应朴园先生之命,客冬至秋,经营盘礴,乘兴渲染,冀得匠心之作。而手与心违,即于子久专师,以宋法未合,觚棱转折处每为笔使,何以得其三昧乎质之识者,幸有以教我。(、)

  仿大痴(为顾天山作)
  余与南原年道兄订交已十年矣。南兄诗文,士林推重,余一见心折。间一出馀技,点染山水,与倪、黄心传若合符节。其天资笔力,迥异寻常画史也。篆学不轻示人,近余始得三四石刻,浑脱流丽,精严高古,无美不备,远宗文三桥,近师顾云美,更有出蓝之妙。犹忆甲寅秋步月虎丘,与云美相遇,谈心甚洽,嘱留塔影园。一日以二章易余便面,实惜者三十馀年,正虑其漫患失真,得南兄重开生面,方信知过于师矣。南原酷嗜余(、)笔,因追昔年佳话,促余作此图,即用新章,亦不可不记也。

  仿设色大痴(为贾毅庵作)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右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宋以来悉宗之。若不知其源流,则与贩夫牧竖何异也。其中可以通性情,释忧郁,画者不自知,观画者得从而知之,非巨眼卓识
  不能会及此矣。毅庵博学好古,于拙笔有癖嗜。余不敢自任,而不能却其请,为仿大痴笔意。其中妍媸,知者自能辨之。(、)

  仿设色倪黄
  壬辰春正望后,灯事方阑,料峭愈烈,衔杯呵冻,放笔作此图。似有荆、关笔意,而风趣用元人本色。此倪、黄窠臼,未能纯熟脱化也。傅以浅色,恐益增其累耳。(、)

  题仿大痴笔(己丑年二月十一曰画归缪文子)
  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正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在深参而自会之。(、)

  送励南湖画册十幅仿宋元诸大家
  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非深于契合者,不轻以此为酬酢也。宋元诸家,俱有源委,其他投赠,无不寄托深远,仿其意者,旷然有遐思焉,而后可以从事。南湖先生与余同直畅春,积有岁月,著作承明,扬汔风雅。先生之所以自得,与余之所以受教
  于先生者,久欲倾倒。戊子冬日,值其四十悬弧之辰,非平常祝嘏之词所能尽也。东坡诗云:我从公游非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爰写一册,以志冈陵之盛云。(、)

  题仿万壑松风丹思三十幅之一
  万壑松风,百滩流水。意在机先,笔随心止。声光闪烁,宋人之髓。溯流董、巨,六法如是。松雪偶题,莫辨朱紫。标识辉煌,千秋有美。须审毫厘,莫别远迩。极深研几,竿头一纵。此图以赵松雪题,董宗伯遂目为赵作,识者驳之,至今为疑。余以为此赏鉴家之言,若论画法,惟
  求宗旨,何论宋元。兹特取画中之意写出,示丹思以见羹墙寤寐云。(、)

  题仿范华原三十幅之一
  终南亘地脉,远翠落人间。马迹随云转,客心入嶂闲。晴沙横古渡,槲叶满深山。领略高秋意,归来但闭关。余癸酉秦中典试,路经函谷、太华,直至省会。仰眺终南,山势雄杰,真百二气象也。海淀寓窗,追忆此景,辄仿范华原笔意而继之以诗。(、)

  画设色高房山三十幅之一
  房山画法传董、米衣钵,而自成一家,又在董、米之外。学者窃取气机,刻意摹仿,已落后一著矣。尝读雪窦颂古云:江南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花里。三级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解此意者,可以学房山,即可以学董、米也。(、)

  仿松雪大年笔意(为服尹作)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此昌黎诗也。余和树百弟一绝句,,以广其后,二语有合处,因仿松雪大年笔意,并录拙咏于后:“眼饱长安花欲燃,却教愁绝路三干。竹深处处鸣啼绿,输与江南四月天。”(、)

  题画仿王叔明长卷(武清三弟)
  都城之西,层峰叠翠,其龙脉自太行蜿蜒而来,
  起伏结聚,山麓平川,回环几十里,芳树甘泉,金茎紫气,瑰丽郁葱,御苑在焉。得茅茨土阶之意,而仍有蓬莱阆苑之观,置身其际,盛世之遭逢也。余忝列清班,簪笔入直,晨光夕照,领略多年。近接禁地之清华,远眺高峰之爽秀,旷然会心,能不濡毫吮墨乎有真山水可以见真笔墨,有真笔墨可以发真文章。古人如是,景行而私淑之,庶几其有得焉。此图经年而成,颇费经营。识者流览此中瑕瑜,应有定鉴耳。(康熙戊子长夏题于海甸寓直)(、)

  题仿大痴手卷(、)
  董巨画法三昧,一变而为子久。张伯雨题云:精进头陀以巨然为师。真深知子久者。学古之家,代不乏人,而出蓝者无几。宋元以来,宗旨授受,不过数人而已。明季一代,惟董宗伯得大痴神髓,犹文起八代之衰也。先奉常亲炙于华亭,于陡壑密林富春长卷为子久作诸粉本中,探骊得珠,独开生面。余少侍先大父,得闻绪论,又酷嗜笔墨,东涂西抹,将五十年。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然求出蓝之道,终不可得也。又今人多喜谈设色,然古人五墨法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荒率苍莽之致,非可学而至。余故数年前作此长卷,久壽未出,今敢以公诸同好。(、)

  题仿淡墨云林
  仿云林笔,最忌有伧父气,作意生淡,又失之偏枯,俱非佳境。立稿时从大意看出,皴染时从眼光得来,庶几于古人气机不大相迳庭矣。(、)

  题仿梅道人长卷
  画有五品,神、逸为上。然神之与逸不能相兼,非具有扛鼎之力,贯虱之巧,则虽至也。元季梅道人传巨然衣钵。余见溪山无尽、关山秋霁二图,皆为得其髓者。余初学之,茫然未解,既而知循序渐进之法,体裁以正其规,渲染以合其气,不懈不促,不脱不粘,然后笔力墨花,油然而生。今人以泼墨为能,工力为上,以为有成法,此不知庵主者,以为
  无成法,亦不知庵主者也。于此研求,庶几于神、逸之门不至望洋。明季惟白石翁最得梅道人法。诗云:梅花庵主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可谓深知而笃信者矣。(、)

  题学思翁仿子久法
  董宗伯画不类大痴,而其骨格风味则纯乎子久也。石谷子尝与余言,写时不问粗细,但看出进大意,烦简亦不拘成见,任笔所之,由意得情,随境生巧,气韵一来便止。此最合先生后熟之意。余作此图,以斯言弁其首。(、)

  题仿赵大年推篷四页之一
  惠崇江南春,写田家山家之景。大年画法,悉本此意,而纤妍淡冶中更开跌宕超逸之致。学者须味其笔墨,勿但于柳暗花明中求之。(、)

  题仿董巨笔
  画之有董、巨,犹吾儒之有孔、颜也。余少侍先奉常,并私淑思翁,近始略得津涯,方知初起处,从无画看出有画,即从有画看到无画,为成性存诚宗旨。董、巨得其全,四家具体,故亦称大家。(、)

  题仿小米笔
  山水苍茫之变化,取其神与意。元章峰峦,以墨连点,积点成文,呼吸浓淡,进退厚薄,无一非法,无一执法。观米家画者,止知其融成一片,而不知条分缕析中在在皆灵机也。米友仁称为小米,最得家传结构,比老米稍可摹拟,而古秀另有风韵,犹书中义、献也。宋太宰为收藏名家,闻有名画,余未之见。尔载世兄以同里得观,嘱笔亦仿米意。余未经寓目古人神髓,岂能梦见以意为之,聊博喷饭可尔。(、)

  仿大痴设色秋山(与向若)
  大痴秋山,向藏京口张修羽家。先奉常曾见之,云气连生动,墨飞色化平,平淡天真,包含奇趣,为大痴生平合作,目所仅见。兴朝以来,杳不可即,如阿闪佛光,一见不复再见。几十年间,追忆祖训,回环梦寐。兹就见过大痴各图,参以管见,点染成文。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不至与痴翁大相迳庭耳。(、)

  题仿梅道人(与陈七)
  笔不用烦,要取烦中之简;墨须用淡,要取淡中之浓。要于位置间架处步步得肯,方得元人三昧。如
  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膈膜。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己丑中秋,乍霁新凉,兴会所适,因作是图,并书以弁其首。(、)

  仿设色小米(、)
  宋元各家,俱于实处取气,惟米家于虚中取气。然虚中之实,节节有呼吸,有照应,灵机活泼,全要于笔墨之外有馀不尽,方无皇碍。至色随气转,阴晴显晦,全从眼光体认而出,最忌执一之见、粗豪之笔。须细参之。(、)

  仿大痴秋山
  己丑九月之杪,寒风迅发,秋雪满山,黄叶丹枫,翠岩森列。动学士之高怀,感骚人之离思,正其时也。余以清署公冗,久疏笔砚,今将入直,兴复不浅,作秋山图寓意。上林簪笔,与湖桥纵酒处境不同,而心迹则一。识者取其意,恕其学可尔。(、)

  仿梅道人
  贫且劳,人之所恶也。然为贫与劳之所役,以之移性情,隳意气,则与道渐远,无以表我之真乐矣。余碌碌清署,补衣节食,忘老办公,时以典礼候直,寄迹萧寺,篝灯挥洒,长笺短幅,不问所从来。偶忆古人得意处,放笔为之。夜分乐成,欣然就寝,一枕黑甜,不知东方之既白矣。因仿梅道人笔,识之。(、)

  题仿大痴水墨长卷
  笔墨一道,用意为尚。而意之所至,一点精神在
  微茫些子间,隐跃欲出。大痴一生得力处,全在于此。画家不解其故,必曰某处是其用意,某处是其着力,而于濡毫吮墨,随机应变,行乎所不得行,止乎所不得止,火候到而呼吸灵,全幅片段自然活现,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则茫然未之讲也。毓东于六法中揣摩精进,论古亦极淹博。余虑其执而未化也,偶来相访,而拙卷适成,遂以此言告之,恍然有得,从此以后眼光当陵轹诸家,以是言为左券。(、)

  画家总论(题画呈八叔)
  画家自晋唐以来,代有名家。若其理趣兼到,右丞始发其蕴。至宋有董、巨,规矩准绳大备矣。沿习既久,传其遗法而各见其能,发其新思而各创其格,如南宋之刘、李、马、夏,非不惊心炫目,有刻画精巧处,与董、巨、老米之元气磅礴,则大小不觉迳庭矣。元季赵吴兴发藻丽于浑厚之中,高房山示变化于
  笔墨之表,与董、巨、米家精神为一家眷属。以后黄、王、倪、吴,阐发其旨,各有言外意,吴兴、房山之学方见祖述,不虚董、巨、二米之传,益信渊源有自矣。八叔父问南宗正派,敢以是对,并写四家大意,汇为一轴,以作证明。若可留诸清秘,公馀拟再作两宋两元为正宗全观,冀略存古人面目,未识有合法鉴否。推篷系宣和裱法,另横一纸于前,并题数语。此画始于壬辰夏五,至癸已六月竣事。(、)

  仿设色大痴长卷
  古人长卷皆不轻作,必经年累月,而后告成,苦心在是,适意亦在是也。昔大痴画富春长卷,经营七年而成。想其吮毫挥笔时,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奇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亹于笔墨之外,几百年来神彩焕然。余前日于司农处获一寓目,顿觉有会心处,方信妙境亦无多子也。云徵不学画而性喜画,每以论文之法论画,教学相长无倦也。更喜观余泼墨,侍侧竟日不移,非深知笃好者能如是乎余故为作长卷。云徵有馆课,余点染时辄来,指摘微茫,推求精奥。余恐其妨帖
  括之功,亦时作而时辍,竟历三四年之久。余心思学识不逮古人,然落笔时不肯苟且从事,或者子久些子脚汗气于此稍有发现乎识之以博一粲。(、)

  仿王叔明(为周大酉作)
  元画至黄鹤山樵而一变。山樵少时酷似赵吴兴,祖述辋川,晚入董、巨之室,化出本宗体,纵横离奇,莫可端倪。与子久、云林、仲圭相伯仲,迹虽异而趣则同也。今人不解其妙,多作奇幻之笔,愈趋而愈远矣。癸已秋日,大酉从潞河来,偶谈山樵笔墨,写以归诸奚囊。周兄将为岳游,携杖著屐,水滨木末,
  出是图观之,未必无契合处也,亦可以解好奇之惑矣。(、)

  题仿大痴设色秋山(为邹拱宸作)
  大痴秋山,余从未之见。先大父云:于京口张子修羽家曾寓目,为子久生(、)平第一。数十年时移物换,此画不可复睹,艺苑论画亦不传其名也。癸已九秋,风高木落,气候萧森,拱宸将南归。余正值悲秋之际,有动于中,因名之日仿大痴秋山。不知当年真虎笔墨何如,神韵何如,但以余之笔写余之意。中间不无悠然以远,悄然以思,为秋水伊人之句可也。(、)

  为凯功掌宪写元季四家
  余二年前奉命修书画谱,见大痴论画二十则,不出宋人之法,但于林下水边、沙碛木末极闲中,辄加留意,归于无笔不灵,无笔不趣,在宋法又开生面矣。余幼学于先奉常赠公,久而得其藩翰。见此二十则,方知子久得力处,益信华亭宗伯及先奉常所传为不虚也。(题仿子久)
  王叔明笔酷似其舅赵吴兴,进而学王摩诘,得离奇奥安之妙。晚年墨法纯师董、巨,一变而为本家体,人更莫可端倪。师之者不泥其迹,务得其神,要在可解不可解处。若但求其形,云某处如何用笔,某处如何用墨,造出险幻之状,以之惊人炫俗,未免邈若河汉矣。(题仿黄鹤山樵)
  北宋高人三昧,惟梅道人得之,以其传巨然衣钵也。与盛子昭同里闸而居,求盛画者填门接踵,庵主惟茅屋数椽,闭门静坐,人有言者,笑而不答。五百年来,重吴而轻盛,洵乎笔墨有定论也。然人但知其
  淋漓挥洒,不知其刚健而兼婀娜之致,亦未思一笑之故耳。(题仿梅道人)
  宋元诸家各出机杼,惟高士一洗陈迹,空诸所有,为逸品中第一。非创为是法也,于不用工力之中,为善用工力者所莫能及,故能独臻其妙耳。董宗伯题倪画云:江南士大夫家以有无为清俗。余迩来苦心揣摩,终未能得其神理。有无清俗之言,洵不虚也。(题仿云林)(、)

  仿黄子久设色(为沛翁殷大司马作)
  画自家右丞以气韵生动为主,遂开南宗法派。北宋董、巨集其大成,元高、赵暨四家俱宗之。用意则浑朴中有超脱,用笔则刚健中含婀娜,不事粉饰而神彩出焉,不务矜奇而精神注焉。此为得本之论也。沛翁以政事钜公为风雅宗盟,其识力必有大过人者。每见必倦倦下问,余虽钝拙,不敢自匿,竭其薄技,幸有以教之。(、)

  仿设色大痴秋山
  六法一道,非惟习之为难,知之为最难;非惟知之为难,行之为尤难也。余于此中磨炼有年,方知古人成就一幅,必简链以为揣摩,于清刚浩气中具有一种流丽斐亹之致,非可以一蹴而至。学大痴者宜深思之。(、)

  仿大痴笔(为轮美作)(癸巳夏五月写,时年七十有二。)
  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甚为古今画家下箴砭也。大痴论画有二十馀条,亦是此意。盖山无定形,画不问树,高卑定位而机趣生,皴染合宜而精神现,自然平淡天真,如篆如籀,萧疏宕逸,无些子尘俗气,岂笔墨章程所能量其浅深邪!轮美问画于余,余以此告之,即写是画以授之,意欲于大痴心法窃效一二耳。虽然,画家工力有不得不形似者,遇事遇时,摹拟刻画,以传盛事,方见发皇蹈厉
  之妙。但得意、得气、得机,则无美不臻矣。谁知之而谁信之,轮美亦极于此中留心,勉旃勉旃!(、)

  又仿大痴设色(为轮美作)
  大痴画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而傅彩粲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其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也。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学者得其意而师之,有何积习之染,不清细微之惑不除乎余弱冠时得闻先赠公大父训,迄今五十馀年矣。所学者大痴也,所传者大痴也。华亭血脉,金
  针微度,在此而已。因知时流杂派,伪种流传,犯之为终身之疾,不可响迩,特作此图,以授轮美。知其有志探索,又明慧过人,自能为宋元大家开一生面。无负我意,勉旃勉旃!(、)

  仿设色倪黄(为刘怀远作)
  声音一道,未尝不与画通。音之清浊,犹画之气韵也;音之品节,犹画之间架也;音之出落,犹画之笔墨也。刘兄怀远于吴中少有盛名,游于省会,自齐鲁而迄京师,所至俱推绝诣。余观其为人,静深有致,无刻不辨宮商(、)、别声调,间一出其技,举坐倾倒,公卿大夫俱为美谈。非思深而力到,能至此乎!余性不耐与入画,至怀远而不觉技痒,亦宗先反后和之意也。(、)

  大横披仿设色大痴(为明凯功作,时年七十有三)
  余于笔墨一道少成若天性,本无师承,诵读之暇日侍先大父赠公,得闻绪论。久之于宋元传授贯穿处,胸中如有所据,发之以学文,推之以观物,皆用此理。每至无可用心处,闲一挥洒,成片幅便面,无求知于人之心,人亦不吾知也。甲午秋间,奉命入直,以草野之笔,日达于至尊之前,殊出意外。生平毫无寸长,稍解笔墨。皇上天纵神灵,鉴赏于牝牡骊黄之外,反复益增惶悚。谨遵先贤遗意,吾斯之未能信而已。都门风雅宗匠所集,间有知我者,余不敢自诿,亦不敢自弃,竭其薄技,归之清秘,以供捧腹,不敢以此求名邀誉也。(、)

  拟设色云林小幅
  学画至云林,用不著一点工力,有意无意之间,与古人气运相为合撰而已。至设色更深一层,不在取色而在取气,点染精神,皆借用也。推而至于别家,当必精光四射,磅礴于心手,其实与着意不着意处同一得力。学者无过用其心,亦无误用其心,庶几近之。(、)

  仿倪黄设色小卷(为司民作)
  司民少有文誉,奕更擅场。自丁丑夏至娄,馆于余家数年。余试以画叩之,若金石之于节奏,林泉之于声响,无不应也。余方知斯理可以一贯,无怪乎司民之奕所至輙倾倒也。庚寅秋入楚,睽阔者五年,今复来京,奕学更进,画理明了,不减于昔,为人风雅惊座,殆又过之。以后相识满天下,见其风韵犹存,恨知心之晚耳。作是卷以赠之。(、)

  仿黄鹤山樵巨幅山水(寄依文)
  黄鹤山樵,元四家中为空前绝后之笔。其初酷似其舅赵吴兴,从右丞辋川粉本得来,后从董、巨发出笔墨大源头,乃一变本家法,出没变化,莫可端倪。
  不过以右丞之体,推董、巨之用而学者拘于见闻,谓山樵离奇天矫’别有一种新裁,而董、巨之精神不复讲求,山樵之本领终归乌有,于是右丞之气运生动为纸上浮谈矣。闻亲家为新安风雅巨擘,今寓维扬,意欲昌明斯道,而虑振兴之无人也’飞书来问山樵笔,并寄侧理。余就所见作此图,并以是语告之。(、)

  题仿董北苑(玉培赠司民)
  余从大痴入门,渐有进步,欲竟其学,公馀辄究心董、巨,此得本莫愁末之意也。先定体势,后加点染,俱要以气行乎其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用笔运墨之间’岂可以强而致躁而得邪玉培有佳纸,藏弆数年,出以索画。余亦经营经岁,垂成而忽归司民。缣素辗转,各有所属’永可不纪其始末。(、)

  
  王昱东庄论画

  余性无他嗜,幼躭六法,年弱冠时,就正于家麓台夫子,猥蒙极口称赏,后负笈至都,侍砚席获闻绪论,至详且尽。甲子长夏,追忆师傅,参以心得,偶有所触,随笔漫书,爰作论画三十则。非敢云金鍼之在是,学者由此参之,庶不为歧趋所惑尔。

  余侍麓台夫子三年,颇得其传。前此能知而不能行,盖未到熟外熟境地,故胸中粘滞,用意用笔,终未得洒落之致。雍正壬子秋七月抱疴卧床,静参画理,恍悟粘滞之非,病起点染,觉熟境渐臻,如醉初醒,如梦初觉,吾师苦心指示而今方得真诠也。

  吾夫子自幼明敏,初落笔便有书卷气,盖生而知之,宜接董、巨、倪、黄衣钵,常人由学而知,必须读书以明理,游览以广识,苦心探索,循习有年,亦可到神明地位。

  尝闻夫子有云:“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余于四语获益最深,后学
  正须从此参悟。

  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士人作画第一要平等心,弗因识者而加意揣摩,弗因不知者而随手敷衍。学业精进,全在乎此。

  画中理气二字,人所共知,亦人所共忽。其要在修养心性,则理正气清,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然后可称名作。

  未动笔前须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凝。无论工致与写意皆然。

  学画最要虚心探讨,不可稍有得意处,便诩诩自负。见人之作,吹毛求疵。惟见胜己者,勤加谘询,见不如己者,内自省察。知有名迹遍访借观,嘘吸其神韵,长我之识见。而游览名山,更觉天然图画,足以开拓心胸,自然邱壑内融,众美集腕,便成名笔矣。

  画虽一艺,其中有道。试观古人真迹,何等章法?何等骨力何等神味学者能深造自得,便可左右逢源,否则纸成堆,笔成冢,终无见道之日耳。翰墨中面目各别,而其品有二:元气磅礴,趋凡入化,神生画外者,为上乘。清气浮动,脉正律严,神生画内者次之。皆可卓然成家,名世传世。

  作画先定位置,次讲笔墨。何谓位置?阴阳向背,纵横起伏,开合锁结,回抱勾托,过接瑛带,须跌宕欹侧,舒卷自如。何谓笔墨?轻重疾徐,浓淡燥湿,浅深疏密,流利活泼,眼光到处,触手成趣。学者深明乎此,下笔时自然无美不臻。

  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明此六者,觉昔人千言万语尽在是矣。非坐破蒲团,静参默悟,腕底岂能融会斯旨!

  未作画前全在养兴,或覩云泉,或观花鸟,或散步清吟,或焚香啜茗,俟胸中有得,技痒兴发,即伸纸舒毫,兴尽斯止。至有兴时续成之,自必天机活泼,迥出尘表。

  位置须不入时蹊、不落旧套,胸中空空洞洞,无一点尘埃,邱壑从性灵发出,或浑穆,或流利,或峭拔,或疏散,贯想山林真面目流露毫端,那得不出人头地

  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望之元气淋漓,恍对岚容川色,是为真笔墨。须知此种神韵,全从朝暮四时、风晴雨雪、云烟变灭间贯想得来。

  绝处逢生,禅机妙用,六法亦然。到得绝处,不用着忙,不用做作,心游目想,忽有妙会,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画有邪正,笔力直透纸背,形貌古朴,袖采焕发,有高视阔步、旁若无人之概,斯为正派大家。若格外好奇,诡僻狂怪,徒取惊心炫目,辄谓自立门户,实乃邪魔外道也。
  初学见识不定,误入其中,莫可救药,可不慎哉!

  自唐宋元明以来,家数画法,人所易知,但识见不可不定,又不可着意大执,惟以性灵运成法,到得熟外熟时,不觉化境顿生,自我作古,不拘家数而自成家数矣。

  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惟其天资高适,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学焉能梦到!

  又一种位置高简,气味荒寒,运笔浑化,此画中最高品也。须绚烂之极,方能到此。用笔要转束,不可信笔,盖信笔则顿挫皆无力矣。善于用笔者,一转一束,皆成意趣。

  清空二字,画家三昧尽矣。学者心领其妙,便能跳出窠臼,如禅机一棒,粉碎虚空。

  凡画之起结最为紧要,一起如奔马绝尘,须勒得住,而又有住而不住之势。一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而又有尽而不尽之意。

  画之妙处不在华滋而在雅健,不在精细而在清逸。盖华滋精细,可以力为,雅健清逸则关乎神韵骨格,不可强也。

  写意画落笔须简净,布局布景务须笔有尽而意无穷。

  位置落墨时能于不画煞处忽转出别意来,每多奇趣,正如摩诘所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

  麓台夫子尝论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余起而对曰:“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夫子曰:“如是,如是。”

  作画时即偶然酬应皆不可轻率,盖每写一图必有着精神处,若率意草草,此最是病。

  巨幅工致画,切忌铺排,用意处须十分含蓄,而能气足神完,乃为合作。

  青绿法与浅色有别,而意实同,要秀润而兼逸气。盖淡妆浓抹间,全在心得浑化,无定法可拘,若火气眩目则入恶道矣。

  
  王翚画论

  四画论辑要

  嗟乎,画道至今日而衰矣。其衰也,自晚近支派之流弊起也。顾、陆、张、吴,辽哉远矣;大小李以降,洪谷、右丞,逮于李、范、董、巨;元四大家,皆代有师承,各标高誉,未闻衍其余续,沿其波流。如子久之苍浑,云林之淡寂,仲圭之渊劲,叔明之深秀,虽同趋北苑,而变化悬殊,此所以为百代之宗而无弊也。洎乎近世,风趋益下,习俗愈卑。而支派之说起,文进、小仙以来,而浙派不可易矣;文、沈而后,吴门之派兴焉;董文敏起一代之衰,抉董、巨之精,后学风靡,妄以云间为口实。琅琊太原两王先生,源本宋元,媲美前哲,远迩争相仿效,而娄东之派又开。其他旁流绪沫,人自为家者,未易指数,要之承讹藉舛,风流都尽。翚自龆时搦管,仡仡穷年,为世俗流派拘牵,无繇自拔。大抵右云间者,深讥浙派;祖娄东者,辄底吴门。临颖茫然,识微难洞。已从师得指法,复于东南收藏好事家,纵览右丞、思训、荆、董胜国诸贤,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而非区区一家一派所能尽也。由是潜神苦志,静以求之,每下笔落墨,辄思古人用心处,沈精之久,乃悟一点一拂,皆有风韵。一石一水,皆有位置;渲染有阴阳之辩,傅色有今古之殊,于是涵泳于心,练之于手,自喜不复为流派所惑,而稍稍可以自信矣。
  ——题为周元亮所作画册(载周元亮《读画录》,《清晖画跋》)

  古人惜墨如金之不妄用墨耳,有时屑越用之,不殊涂漆,盖墨之轻重浓淡处,气韵全自此出,所谓当重下笔头透过纸背者也。画家每着笔须思泼墨惜墨四字几矣。
  ——题《寒林归鸟图》(载《文人画选》第一辑第六册)

  凡画惟在闲适时□,参造化乃得一种意外之趣,而后能合古人,若仅以刻划求工,遂为时俗谬习,终成下格。
  ——题《春江捕鱼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凡作画遇兴到时,即运笔泼墨,顷刻间烟云变化,峰峦万重,苍茫淋漓,诸法毕具,真若有神助者,此为天真。得天真而成逸品,逸品在神品之上。所谓神品者,人力所能至也;所谓逸品者,在兴会时偶合也。(此段题语另见无锡市博物馆藏同年五月所作的《仿倪瓒山水》上)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必互相映发,位置天然,虽尺幅间而有千寻之势者,惟吴仲圭能之。
  每下笔当思古人玄妙处,意在笔外,悟此自能画善,所谓笔简意到者是也,今人刻意繁密,而于切要处,不经意则离古人远矣。
  ——题《山水卷》(载《王罩山水卷》)

  王右丞《雪景山居图》,李晞古有摹本致佳,不涉院体,别具唐贤风格。
  ——题《仿王右丞雪景》(载《王石谷画法抉微》)

  往见卢浩然《嵩山草堂》,树石峰峦,余用焦墨皴,叹赏已极神妙。近在吴阊□睹山樵抚本,别具元人逸韵,更有出□之美,因仿其意。
  ——题《嵩山草堂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唐卢浩然构草堂于嵩山,自制十景赋并绘草堂图,后人转相抚仿。余曾见宋李伯时临本,郁密苍润,极似唐人风骨,鸥波、黄鹤皆宗之。
  ——题《仿卢浩然草堂图横帧》(载《书画鉴影》)

  董元《五株烟树图》名著海内,未得寓目,今年春在娄东王奉常斋中见仲圭临本,枝如屈铁,势若张弩,苍茫遒劲,正如书家篆籀法,令人洞心骇目,非时人所能窥测。此幅不能得仲圭形似,安敢望北苑神似耶。
  ——题《山水卷》(载《王翚山水卷》)

  董北苑《万木奇峰图》载《宣和画谱》,神采奕奕,气韵溢于缣素之外,为海内第一墨宝。
  ——题《抚董北苑万木奇峰图》(载《神州国光集》集)

  董北苑、僧巨然都以墨染云气与吞吐变化之势。米氏父子宗董巨法,稍删其繁复,独画云仍用李将军钩笔,如伯驹伯骕,笔头自求一家,不得口人去取收也。
  ——题《墨池风雨图》(载《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

  北苑巨轴为娄东王奉常所藏,气韵淋漓,规格浑古,运意用笔直令不可思议,洵艺林第一墨宝也。
  ——题《仿董北苑山水》(载《四王吴恽》)

  洪谷子一派惟云林能继之。后世竟成绝响,以其生疏自远也。
  赵集贤画赠仇山村者,设色极淡,愈见浑厚。
  ——题《山水册》(载《王石谷山水册》)

  李成真迹流传绝少,惟《雪霁》一卷,向为魏府所藏,既属云间董宗伯后,归娄东王奉常。丙午岁余馆于奉常家,许纵观古今名迹,得见此卷。绢长不满四尺,而笔墨灵异,丘壑变幻,抚玩久之,□然自失。卷尾有赵文敏及董宗伯题识,源委周悉精楷,足称三绝。丁未仲秋吉臣先生出素纸索画,因追忆其意,仿佛为之,知不能窥古人泾□也。
  ——题《仿李营丘雪霁图卷》(载《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八)

  营丘李夫子,天下山水师。放笔写寒林,千金难易之。
  ——题《寒林紧鸟图》(载《文人画远》第一辑,第六册)

  用笔简贵之至,所谓李成惜墨如金,非时史可以拟议。
  ——题《仿古山水册》(载《苏州博物馆藏画集》)

  米敷文有《潇湘图》,云气零渺,发人浩荡奇逸之怀,余正未能得其神趣。
  ——题《山水图》(载《支那南画集成》第三期第九集)

  大米有猛气,高尚书师其法而稍清润,识者自辩之。
  世传云山图为米氏父子所作,殊未知□于王洽开山,此潇湘白云米□师洽笔也,余浪笔之一,传而三矣。
  米氏父子画法,京口望江山即是粉本。
  ——题《仿古山水册》(载《苏州博物馆藏画集》)

  王晋卿《采菱图》。观王附马真迹,笔法严□,全是摹仿唐人。设色古淡,不以浓丽为工,山麓小树,水面菱□,点缀疏密,一一入妙,真墨苑之奇珍也。又见白石翁抚本,绝不露本家皴法,精简用重设色极清润,深见古人临摹苦心,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
  ——题《抚王晋卿采菱图》(又作《仿王詵采菱图》),载《神州国光集》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拟赵大年《山口捕鱼》,兼用惠崇《柳岸图》意,幽淡冲和,不入时史畦径。
  ——题《山水册》(载《书画览影》)

  赵大年《水竹幽居图》位置点染极似《辋川》规格,林壑清迥冷然,有尘外风趣,洵墨宝也。
  ——题《仿赵大年水竹幽居图卷》(载《古缘翠录》)

  赵文敏体格高雅,为元画之冠。
  ——题《仿赵文敏夏山真逸卷》(载《书画鉴影》)

  大痴翁《秋山霁雨图》,□曾□见董华亭临本,秀润之致,溢于腕外,此追拟之,想未得其仿佛也。
  ——题《仿黄公望秋山霁雨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余于少时见痴翁《富春》、《夏山》真迹,□□□□□之,摩挲良久,如逢故人,心有所得,默识不忘,辛卯夏避暑湖庄,荷
  风送爽,桐雨生凉,兴会所至,颇觉闲适。
  ——题《仿大痴富春夏山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余所见痴翁真本计有廿种,士气作家神妙具备,其《富春》、《浮峦》尤属艺林墨宝。此幅勾斫皴□则师《富春》。渲染设色又用《浮峦》,撮取每图之意而合成之,所谓凡马□妄希天骥,未免钻仰徒劳耳。
  ——题《仿黄公望山水轴》(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大痴道人家于海虞,晚居临安。其画遗于人间殊少,盖其笔意高古,远有师承,识者谓得之董北苑,而晚稍变其法,此帧乃写华山景,其石面则虞山峰麓也。
  ——题《仿古十帧》(载《神州国光集》一)

  一峰老人(《吴越所见书画录》作“大痴道人”)长卷,人间流传者少,惟《富春图》与《江山胜览》为墨苑鲁灵光,后学所不易觏。大约《富春》气韵苍莽,《江山》工秀,余合两图意作此卷,粗具优孟衣冠,但拟议神明,尤愧于古人也。
  ——题《仿黄公望山水》(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吴越所见书画录》)

  痴翁《姚山雨霁图》,苍莽浑古,一洗廉纤刻画之迹,其笔力神韵全似北苑《夏山》泼墨法,华亭董文敏常师之。
  ——题《摘前贤名句成小景册》之四(载《吴越所见书画录》)

  子久《秋山图》,设色最妍丽,《浮岚图》则暗然澹古,不为
  绚烂,真可师也。
  ——题《仿古山水册》(载《书画鉴影》)

  子久《富春山》,脍炙艺林,为海内第一名迹。沈征君、董文敏先后标题,画学源流,阐扬已尽,曩获观于燕台寓斋,曾抚粉本,得遂赏心。庚辰夏裹足山园,复为重仿,仅存形似,但拟议神明,深有丑形痴翁也。
  ——题《仿大痴富春山水卷》(载《书画鉴影》)

  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始知古人各有源本,不敢杜撰一笔,遗说后世也。
  ——题《秋山草堂》(载《中国历代绘画选集》)

  王叔明作《修竹远山》,尝称文湖州《暮霭横看卷》,笔力不在郭熙之下。于树石间写丛竹,乃自其肺腑中流出。不可以笔墨畦径观也。南田此图能与古人把臂同行,但属余缀补数笔,欲如一峰、黄鹤合作《竹趣图》,余笔不逮古,何能使绘苑传称胜事耶。
  ——题《修竹远山图》(与恽寿平合作,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清晖画跋》)

  叔明为赵吴兴甥,乃自开一门户,若论蕴籍之富,摹写之精,实不让其舅。
  ——题《九华秀色》(载《虚斋名画录》卷九,《名笔集胜》第一册)

  黄鹤山樵《秋山读书图》,林壑郁密,气韵浑古,得巨然之神
  髓,盖其晚年用笔也。
  元季四大家惟王叔明仕于国初,为泰安州□,何元朗记有《雪图》作于齐郡者是也。倪云林题有笔精墨妙语,又云澄怀观道,宗少文临池学书,王右军□□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至矣,于以宋诸家无所不摹,尤喜右丞法。
  ——题《仿黄鹤山樵秋山读书图轴》(载《王石谷名画集》、《王石谷画法抉微》、《故宫书画集集》、《中国历代名画集》、《支那名画大成》)

  董文敏论云林画,如天骏腾空,白云出□,无半点尘俗气,洵不污也。此幅吾师廉州公所临,笔精墨妙,逸韵飞翔,不独形似,而且神似,诚有出蓝之美,当与倪高士真本并传千古。
  ——题王鉴《仿倪瓒渔庄秋色图轴》(载《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五,《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

  生平最爱云林子,惯写江南雨后山。我亦雨中闲点染,淡烟疏竹有无间。
  ——题《仿倪瓒山水》(康熙九年,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

  倪元镇以焦墨仿荆关笔,真逸格中第一人也。
  ——题《山水图扇面》(康熙十年载《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二)

  倪高士画,天真□淡,独超象表,古趣荒荒,无插花美女之态,时人□□率浅□索□林,则失云林矣。
  ——题《仿古山水册》(载《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二)

  云林画,江东好事家以有无为清俗,自题倪迂,又曰懒瓒,又曰蜗牛生,又曰荆蛮民,又曰净名庵主。其画幽微高淡,近代惟董宗伯酷类之。
  ——题《山水册》(与恽南田、王原祁合册,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云林画天真幽淡,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势,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凡失云林矣。
  ——题《枯木竹石图扇》(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云林书画骨貌皆清,使人观之沾有仙气,自觉红尘难近也。
  ——题《仿倪瓒溪亭山色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每见云林真迹以平远尺幅者居多,此帧重峦叠嶂,全仿荆、关,真属未有之作。余从润州张氏借观,追摹一过,恍置我于匡庐、衡岳间矣。
  ——题《仿倪迂山水轴》(载《书画鉴影》)

  云林画简淡中有一种逸韵,无画史纵横俗状也,三百年来惟董文敏能继之。
  元人作画绝不经意,都从肺腑中流出。平淡天真,极有士气。非以形似求工者可比也。
  ——题《仿倪高士平淡天真立轴》(载《吴越所见书画录》)

  迂翁画胜国时可称逸品,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惟张志和、卢鸿可无愧色。宋人中米襄阳在蹊径之外,余皆从陶铸而成。元之能者□多,然秉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
  ——题《仿倪山水图》(康熙二十九年,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

  天游、云西用意飘洒,天真烂然,故能脱去町畦,超于象外。
  ——题《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之九,(载《王石谷仿古山水册》)
  ——题《青山白云图》(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云西老人《松亭秋爽图》,清真秀拔,笔外有神,当与元镇、叔明并驾千古。
  ——题《松亭秋爽图》(载《王石谷画法抉微》)

  云西老人《寒林雅趣图》,笔墨古淡,气韵萧爽,脱去畦町工整之习,元人胸中真无一点俗气。
  ——题《仿曹云西寒林雅趣卷》(载《书画鉴影》)

  陆天游《修竹茆亭》小帧,于润州张氏见之,曾抚粉本,其画竹有文湖州意,用笔闲淡,风韵飘洒,在元人逸品中不多见也。
  ——题《山水册》(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

  陆天游《寒竹烟泉卷》,于广陵好事家见之,曾摹粉本。其画竹有文湖州遗意,用笔闲淡,风韵飘洒,在元人逸品中不多见也。
  ——题《寒竹烟泉图》(载《王石谷画法抉微》)

  学元人小景,萧散应淡,竹石乱泉,不作丛莽冗杂,清□自足。
  ——题《为芳翁作山水扇》(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元人笔意潇洒,脱去畦町工整之习,洵称逸品,非磐礴家所仿佛者。
  ——题《摘前贤名句成小景册》(载《吴越所见书画录》)

  幽淡天真中有高韵,此元人神髓,生平自谓有得未尝轻以与人,惟承公先生具此神解。
  ——题《元人高韵图》(《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元人作画以意为之,直得象外之趣,构思经营,气韵生动,不落画史规格。此卷写西城至剑门一带,峰峦树石,犀宇舟梁,出规入矩,恐为尽脱纵横蹊径。昔黄子久日坐湖桥看山饮酒,以造化为师,意在神韵,不求形似,遂尔入妙,可知会心不在远也。
  ——题《虞山图卷》(载《书画鉴影》)

  壬子九月在杨氏竹深斋,适广陵李给谏携六如居士《风雨归庄》见示,用其法为江上侍御先生画云深高逸,磐礴之际,灵想从空,觉指腕间神明不隔,亦一快也。
  ——题《云溪高逸图卷》(载《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七)

  偶见邢子愿用痴翁笔作《幽涧虚亭》,杨龙友学迂叟补平岗乱石,合作成图,二公皆尽古法,简淡荒率,不入时人畦径。
  ——题《山水卷》(载《王翚山水卷》)

  小变赵伯驹法,去刻划而趋清润,吴兴一生宗尚如此。
  实处见笔力,虚处见精神,□□□□画法尽之,余曾从此语中悟入。
  《寒林叠巘》。摹许道宁非郭河阳也,道宁学营丘称入室,故气韵乃殊胜。
  ——题《仿古山水册》(载《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二)

  臣翁先生性耽丘壑,爱闲静一室之内,师友造化,门无杂宾,拥书千卷,吟啸其中,有百城南面之乐。每念宇内名山不能遍历,慨然慕南阳宗少文之为人,属余作山水十六帧为卧游之,具山川灵趣,惟静者可以得之,一丘一壑会心非远,但笔墨荒率尤有愧于古人,未识足当清秘之玩否也。
  ——题《仿古山水册》(载《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

  《卢鸿草堂》。文待诏、董宗伯俱有临本,最佳,幽阁淡寂之韵,冷然与尘凡绝矣。
  杜工部有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惟米元章、高彦敬近之,余此图荒率,亦口学多家山势耳。
  每渡江,真州江口望烟汀柳岸,渔村估船,极似燕家江景,闲窗偶怀戏图。
  ——题《仿古山水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规抚唐宋元诸家二十幅,余甲寅岁游鹿城为东海司寇公作,今已四十余年矣。忆壮岁奔走四方,快睹昔人名迹,心目贯浃,梦
  寐不忘,因放笔为此,愧未得其神髓。太原西庐先生深于绘事者也,生平赏鉴精核,不啻汉廷老吏,顾于此册独有溢美,名贤奖借,余何敢当,惟是诸幅中各出面目不相蹈袭。如杜陵所云,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则庶几矣。衰年腕钝,及吾尽失观河皴面,不禁怃然。
  ——题《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册》

  士大夫留心翰墨,文采风流照耀奕世者,董宗伯后,惟娄东王奉常先生能踵继焉。奉常之于绘事,研精入微,轶宋超元,直与文敏并驾,余辱奉常忘年下交,忆壬子岁邀过西田结夏,尽发所藏诸名迹,相与教论鉴别,两心契合,因出此册命图。余逊谢不遑,遂次第对摹真本,殊惭学步。奉常辄叹诧欣赏,谬加_出蓝之誉,自问不敢仰承,而前辈品题,实切知己之感,迄今三十余年,展阅一过如逢故人,不啻奉常之罄□吾前也。
  ——题《小中现大图册》(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吾师廉州王公笔墨妙天下,此仿赵文敏《九夏松风图》,设色幽秀,神韵超逸,兼得北宋高贤三昧。
  ——题王鉴《九夏松风图》(载《娄东画派》)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浓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绣口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
  ——题王原祁《夏山图轴》(载《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集》)

  墨井道人与余同学同庚又复同里,自其遁迹高隐以来,余亦
  奔走四方,北者久之。然每见之墨妙出宋入元,登峰造极,往往服膺不失。此图为大年先生所作,越冬已二十余年,尤能脱去平时畦径,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骨貌皆清,当与元镇之《狮林》、石田之《奚川》并峦天壤矣,余虽继作恐难步尘奈何。
  ——题《吴历风阿山房图》(载《田溪书屋藏画》)

  山列君臣,树分宾主,互为映带,为之天然。凡作一草一木,而不相顾者,虽其千岩万壑,则满幅口错,正如路人杂沓,有何缱绻耶。
  ——题《疏林亭子图》(无锡博物馆藏,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

  枯树最不可少,时于茂林中见,乃苍秀。
  ——题《仿李营丘江干七树图》(载《中国古代名画集》)

  画树木各有分别,如画潇湘图,意在荒远灭没,即不当作大树,及近景丛不画五岳亦然,如生枝转节处,必不都直也,董北苑树作劲挺之状,特曲处简耳,李营丘则千屈百折,无复直树矣。
  ——题《仿营丘七树图立轴》(载《吴越所见书画录》)

  画有明有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气愈清则愈厚。
  ——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

  宋之有元章、元晖,尤晋有羲、献也。虎儿真迹,流传已少,况南宫乎。昔白石翁题元晖潇湘图云:七十五岁,始得一睹,以快生平。翚生较晚,窃得米家父子有缘,凡小米真迹,合见数种。
  又于荆溪吴氏,见大米云起楼图,已为大快。今秋客京邸,渭翁老先生出示此卷,与吴氏所藏,笔气无二,至山头多不作横点,只用墨破凹凸之形,树木人物屋宇,皆极精工。似王右丞风格,又属变体,洵知大家笔妙,无所不可耶。晕粗事皴染,不敢望启南万一,而赏鉴之缘或过之,用以自幸,并为好古者志喜云。
  赵令襄规模右丞,每写水竹,必有农家风景,使人玩赏不已。董文敏云:不若大年淡平天真为超逸绝尘,此言信然。
  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右出一律,则光矣。麓台云:山水用笔须毛,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则气古而味厚,石谷所谓光,正毛之反也。
  画石欲灵活,忌板刻,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要伸手放脚,宽闲自在。
  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染,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
  北宋徐崇嗣,创制没骨花,远宗僧繇,付染之妙,一变黄筌钩勒之工,盖不用笔墨,全以彩色染成,阴阳向背,曲尽其态,超乎法外,合于自然,写生之极致也。南田子拟议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能者。
  ——《清晖画跋》

  
  顺治十二年乙未()
  四月六日,恽寿平于王石谷书斋品茗畅谈,并仿柯九恩《树石》,王石谷为其补竹坡。
  过娄东,于王鉴处观赵文敏《九夏松风图》等,并题。
  ——王鉴《九夏松风图》、《娄东画派》著录

  顺治十三年丙申(年),二十四岁
  是年春夜,与王晕(石谷)书斋斟茗快谈,并合绘《竹坡树石图》,寿平戏拈柯九思树石,王翚补竹坡,共为笑乐。浴佛前二日(四月六日)记其事(《鸥香馆集》卷十一)。
  寿平与王翚开始交游,应不晚于此时。恽

  
  康熙元年壬寅
  二月,与毗陵唐氏之半园为子唐先生作《仿赵大年山水轴》(立轴,纸本,水墨,设色)。
  ——故宫博物院《四王画展》(一九九三年)

  秋夜,与王翚同饮于半园唐云客(宇昭)四并堂,次日之白门(南京),归舟得句,作七绝六首寄赠(《甄香馆集》卷一)。恽

  
  康熙六年丁未
  作《槐阴图》(与恽寿平合作,二开,册页,纸本,水墨,× 厘米)、《仿吴镇山水》(扇面,纸本,设色,厘米)、《山水册》(与王槩、灵干、陈治、凌畹、褚廷瑁合装册,册页,纸本,水墨,×厘米)、《葑溪草堂图》(扇面,纸本。水墨×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著录

  康熙八年己酉()
  六月,与半园先生(唐炗)泛舟于邗沟、淮水之间,追仿马远《红梅松枝图》扇,本幅自识(《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三卷)。恽

  康熙九年庚戌()
  五月,王石谷自吴门到毗陵,恽寿平搜其行笈,见《山水》,惊叹欲绝。置案头摩挲十余日,为之题数语后归之。
  ——《石渠宝芨续编》、《南田画跋》著录《故宫书画集》四十三集,《中国古代名画集》影印

  八月,行书论画三则,谈写生之要妙和写生家致有习气的原因(《赠王晕行书诗册》,藏上海博物馆,其文亦见于《南田画跋》)。恽

  
  康熙十年辛亥()
  十月,《仿赵吴兴春山飞瀑图》(立轴,纸本,设色,×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笪重光、恽寿平为之题跋。
  ——《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四王吴恽》影印

  康熙十一年壬子()
  八月,与笪重光同下榻毗陵之近园,和恽寿平终日讨论书画不缀,为笪重光作《临子久富春山卷》,并作《云溪高逸》、《水竹幽居图》(横卷,纸本,×厘米,苏州博物馆藏)、《迂翁逸趣》、《秋浦渔庄》等,又为恽寿平作徐幼文、曹知白二图。还作《西林禅室图》(仿曹知白,估计乃为恽氏所作),上有笪重光的题跋。
  ——《过云楼书画记》卷五著录,《支那南画大成》十五影印

  九月,在杨氏竹深斋,遇广陵李给谏,见其所藏的唐寅《风雨归庄图》,用其法为笪重光作《云溪高逸图卷》(纸本,×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后有恽寿平跋,此卷可能就是笪重光题《西林禅室》时提到的那卷。
  ——《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七影印

  同月(十月),王翚留宿南田斋中,杨晋(子鹤)为寿平之父明昙写照,王晕补景,明昙题记并诗七绝四首(《清晖赠言》卷三,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集》卷九《逊庵先生赞》)。恽

  冬,寿平与王翚、杨晋送别笪重光返棹京口,有《毗陵舟中送别口号和王郎》诗,题于王翚与查士标画山水合册中,并王、笪作诗相和,王诗作于十月十九日(《虚斋名画录》卷十五著录)。恽
  同年,重录壬寅秋白门归舟得句七绝六首赠王翚,自识中有“半园先生已去世”之语,知唐宇昭此前卒(上海博物馆藏恽南田赠王翚《行书诗册》)。恽

  
  康熙十三年甲寅()
  九月,与恽寿平论笔墨数十昼夜,醉舞歌呼,解衣盘礴,作《山水图》,恽寿平为之题跋(绀纸,泥金,×厘米,藏)。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二影印

  康熙十五年()
  秋夜,在武进半园(唐宇昭庭园)与唐炗斟酌没骨图画法。对花写影,为良士二兄(唐炗之弟)画《南山真想图(菊花)》扇。同年冬,雪夜秉烛重题(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恽

  康熙十六年()
  秋,游吴门(苏州),过广霞翁(余怀)衣杏阁,观王武《墨花》卷,遂画设色《花卉》卷,以补忘庵花品之未备,并长题于图(《南田画跋》)。恽
  重九前五日(九月四日)在苏州与王翚各为乃昭(王翚之父)画《槐隐图》册一帧并识,寿平与王武题诗于另一帧,又诸家题以赠乃昭(此册现藏故宫博物院)。恽

  康熙十九年()
  夏,与王翚、笪重光同客吴门(苏州)虎丘,笪著《画筌》一书手稿,请王、恽作评(《画筌》跋)。又题苏州女画家范雪仪《人物故事》册(现藏故宫博物院)。恽

  九月,下榻红鹅馆,为王武《墨花》长卷赋色(《瓯香馆 集》卷十 )。又题王翚仿赵大年、李唐《水村图》卷,自题七绝 一首并记(《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三十二)。恽

  冬,与笪重光客百花里,并与王翚、笪重光、杨晋为圣老合画《岁朝图》轴,寿平画天竺,王翚画水仙、松枝,杨晋补山茶,笪重光补梅,恽、笪二家题识(《石渠宝笈初编》卷四十,此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恽

  康熙二十年
  是年四月,临唐寅《蟠桃图》轴为虞翁寿,本幅自题七绝一首并识(《过云楼书画记》六,此图现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恽

  仲冬(十一月)十日,与笪重光等合作《岁寒图》轴时王翚从金陵(南京)归,经润州(镇江)过访笪重光松子阁,索笪重光写《墨梅》奉赠蘅圃(龚翔麟),并嘱同人补杂卉数种,共订岁寒雅意。依次王概写《水仙》,王蓍补《菊》,王翚写管夫人(道升)《飞白竹石》,寿平画松,杨晋写《山茶》(《虚斋名画录》卷九)。恽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正月二十九日夜,时子惠弹三弦,王石谷和杨晋为晋老道兄合作《艳雪亭看梅图》(纸本,水墨,×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王石谷补修竹远山,恽寿平题记:“板桥枯柳草堂开 ,,
  ——《吴越所见书画录》、《虚斋名画录》著录,《南京博物院藏画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七影印

  中秋后三日(八月十八日),同王武等赏月,集书老斋中,画《松石图》一帧并识,王武画《木瓜香圆图》一帧并识,二图合成一卷(此图现藏青岛市博物馆)。恽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年),五十二岁

  是年正月十五日,为一竹斋主人唐宇肩画《一竹斋图》卷并识后幅寿平跋并题七绝诗一首,又致宇肩札一通。引首顾复初隶书题“一竹斋”额,本幅尚有蔡元宸、生庵、杨瑀三家诗题(《虚斋名画录》著录,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恽——
  春,为唐炗画《天池石壁图》卷并识,时应唐炗之请,渡江,唐家藏王蒙《天池石壁图》携以自随,舟次采石湖,斜阳篷底,一望空阔,长天云物,怪怪奇奇。寿平卷帘别出一意,遂仿王蒙《天池石壁图》卷,花朝前一日(二月十一日),寿平以七绝诗二首重题并识,又唐炗等题跋(《自怡悦斋书画录》卷十六,日本小川广己藏,《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影印)。恽

  孟夏(四月),拟柯九思《古木竹石图》轴,自题七绝一首并识(《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六)。恽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暮春,于梁溪道上与南田子同舟,一路蓬窗,娱弄笔墨,遂成《山水图册》(十开,纸本,设色,×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为志一时之兴,王石谷嘱恽寿平为之题咏:
  其一:随笔点拂
  其二:何处发清啸
  其三:王石谷题:黄子久富春图笔意
  其四:九点龙峰带翠烟
  其五:平山流山水远连天
  其六:深树荒坡云乌间
  其八:溪桥深树晓烟生
  其九:天游云西用意飘洒
  其十:王石谷题:乙丑暮春梁溪道上与南田子同舟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四王画集》(上海)影印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
  初夏,游无锡锡山,过漪月先生斋中,盘桓笔墨。别后往来于金间玉峰间,每有风月之思,辄以囊中小册寄兴,并嘱恽寿平细为题识,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共作五幅,与恽氏所作合装成《恽寿平王翚山水册》(十开,纸本,设色,×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影印

  春,在瓯香馆用扬无咎、赵孟坚二家法画《双清图》(梅花水仙)轴,自题七绝并识,本幅有王翚题记(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又仿柯九思《树石图》轴并识,是年又题,云此图由王晕补竹点苔(<<虚斋名画录》卷九)。又仿王蒙《山水》小幅(《十百斋书画录》)。恽

  
  七月十日,与恽寿平同客玉峰园池,每于脱凉,翰墨余暇,和恽寿平立池上,商论绘事,极赏以之娱。“时星汉晶然,清露未下,暗睹梧影,辄大叫曰,好墨叶,因知北苑、巨然、房山、海岳点墨最淋漓处,必浓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境,古匠力为摹仿,至于得意忘言,始洒脱畦径有自然之妙。”(恽寿平题语)遂作《晚梧秋影图轴》(纸本,×厘米)。后因修翁先生见而爱之而相赠,恽寿平为之题记。
  ——《中国绘画史图录》影印

  康熙二十七年
  春,游武林(杭州)。春暮(三月底),自武林过虞山,留宿王翚斋中,见沈周真本,叹赏久之,奋笔临摹沈周《花鸟》一轴,本幅自识并有王晕丙戌年七十五岁时题记(《爱日吟庐书画续录》卷四)。又在平江(吴县)客馆拟北宋徐崇嗣法画《国香春霁图》轴,自题七绝一首并识,王翚题于本幅(《宝迂阁书画录》卷二,香港王南屏编《明清书画选集》彩印)。时在平江客馆又拟徐崇嗣设色《四季花卉十种》卷,白题七绝一首并识(《梦园书画录》卷十九)。恽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卫年),五十七岁

  初秋(七月),临陈道复《竹梅兰》轴,自题七绝一首并识(《梦图书画录》卷十九)。恽
  小春(十月),临宋人水墨花画《牡丹》扇,自题诗并识(此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恽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岁
  暮春望前三日,于蓟门客舍与顾若周、杨子鹤、宋坚斋合作《四家合作山水卷》(纸本,水墨,×厘米),其中顾若周画树,杨子鹤写竹,宋坚斋布局并画远山坡石,王石谷补短篱茆屋并题。
  ——《古缘翠录》著录

  四月,清和望前一日,与徐玫、杨晋合作《梅竹寒雀图》(立轴,纸本,苏州博物馆藏),王石谷添墨竹。另有徐玫、杨晋题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影印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
  夏至,与顾昉、杨晋为用老社翁作《溪亭松鹤图》扇面,王石谷为之补平岗远屿。
  ——《明清扇面书画集》影印

  十二月,与杨晋、顾昉、吴芷、徐玫、虞沅、王云合作《岁寒图》(立轴,绢本,设色,×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七影印

  作《合作五清图》(与杨晋、顾文渊合作,立轴,绢本,设色)、《溪亭松鹤图》(与顾昉、杨晋合作,扇面,纸本,设色,×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二著录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
  夏,与杨晋、王云为确斋先生合作《岁寒三友图》,王石谷画偃松坡石,次日后补远山一角,杨晋补寒梅,王云拟管夫人墨竹。
  ——《支那南画集成》第三期第十二集影印

  与徐玫、虞沅、杨晋、吴芷、王云、顾昉、顾政合作《岁朝图》(立轴,绢本,设色,×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七影印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
  作《合作九秋图》(与宋骏业、顾昉、虞沅、王云、杨晋、徐玟、吴藏合作,立轴,纸本,设色,×厘米),《山川浑厚图》(扇面,纸本,设色, × 厘)。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二著录——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六十八岁
  送春日,为马扶羲作《竹窗胜集图》。
  ——《国画苑》四影印

  作《山水》(与徐玟、顾昉、杨晋合作,扇面,纸本,设色,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七著录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
  六月,与杨晋合作《宋山言小像卷》(又作《听松图》,×厘米),王石谷布景,杨晋写照。
  ——《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影印

  康熙四十年辛巳()
  四月,清明前二日,邀观复、张超然、傅伊衡、钱遵王、杨晋、马扶羲等共八人,以饮中八仙歌见贻,因嘱杨晋补图,以记一时之胜而成《杨晋耕烟草堂宴集图》,王石谷为之题记,与此前所作《奔泉石壁》、《湖天烟雨》等合装成《石谷诸人画虞山游宴册》(十一页,纸本,×英寸)。
  ——《石谷诸人画虞山游宴册》影印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
  与杨晋合作《麓村高逸图》
  ——《中国名画集》七影印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
  与周人玉、王鉴、王武、邹式金、金俊明、陈坤、顾殷、高简、文兰、庄冏生、朱陵、瞿镜、文止、汪挺、陈砥、朱白、曹铉、宋裔、江贞合作《万山寒木图》(立轴,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影印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
  与杨晋合作为石亭作《山水》(横卷,纸本,设色,×公分,南京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七影印

  
  石村画诀
  亡清]孔衍试
  题辞
  石村画诀者,石村一家言也。非谓古人作画诀尽
  如此,非谓今人学画诀必如此,大抵自言其所心得,
  故其言亲切而有味也。孔东塘户部邮此帙于余。余初
  未见石村之画,然窃有以知其画之必佳。后石村寄余
  芦汀密雪图,荻苇萧疏,江山幽寂,题其上云:乱苇
  萧萧水一湾,南来征雁倦飞还。冰壶诗思君方称,写
  寄寒江雪里山。展阅之下,恍如置身危矾钓艇间。韵
  致清绝。余尝叹今人之诗文行草,皆囿于古人糟粕
  中,不能自辟一境,独至于画,往往出入意表。如吾
  乡之吴塞翁,豫章之八大山人,辽东之指头生,粤西
  之瞎尊者,龙眠之方芋僧。吴江之顾尔立。皆能别出
  心裁,不屑寄人篱下者。今又得石村,益为不孤矣。
  大抵种种玩好,皆一时风尚使然,良由海宇升平,京

  师诸大老以翰墨相娱乐,即天潢贵冑,援笔点染,莫
  不妙绝。余亦会藏壽数幅,不啻希世之宝。今石村之
  画已名重一时,吾知自是而后,必且与诀俱化,将此
  帙又为石村之糟粕也已。心斋张潮题。
  序
  古今画家,用水渲染,不易之法也。渴笔潸染,
  古人未辟此境。余幼师石田,一树一石,必究其用意
  处。久之似稍有所得,因静心自思,笔笔石田,终在
  古人范围。乃穷夜日之思,忽结别想,偶以渴笔渝染,
  似觉别有意趣,脱却俗态,久乃益精。幸不为鉴赏家
  所鄙,实由苦心,未忍自泯,因书画诀藏箧中,俟同
  心云。
  立意
  余作书,每取古人佳句,借其触动,易于落想,然后层层画去。,‘取神
  树石,人皆能之,笔致缥缈,全在云烟。乃联贯树石、合为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山不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运笔
  画用软毫,取其活动。作势,笔态便俗。余止取湖颖运笔,一如写字用中锋也。
  造景
  每见画家先用炭画,取可改救。然已先自拘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
  位置
  又怪画用成稿,离稿不能自裁,故画全无生气。惟素已理明某宜树石,宜高山,宜平坡,宜亭台,谊舟楫,胸有定见,自然位置妥当,任意挥写,有何滞碍,奚必拘用成稿
  避俗
  画中人物房廊舟楫类,易流匠气。独出己意写之,匠气自除。有传授必俗,无传授乃雅。
  点缀
  画忌浅露。石颠树隙之间,屋宇亭台之上,宜用点叶
  ’只
  补缀。或树杪树旁,亦用淡叶拥护。其难收结处,云烟断之,殊有苍茫之气,亦深藏莫测。
  渴染
  墨少着水,重磨,用秃湖颖,不着水即蘸焦墨。先用别纸试微润,轻拂画上,笔笔匀起,可染二三次,惟无笔痕为妙,颇有秀色。凡点叶树,俱用渴笔实染,双勾叶白着不染,房舍有瓦草处染,无瓦草处空白,室内人物器具俱空白,周围俱用渴笔剔清。每一石止渴染皴处。石顶空白,石根宜重染,大山平坡皆然。远山先用炭为轮廓,外用渴染,渐与天气相接。远山空白,山根用渴染,坡水溪江俱用平直笔,密细画去,有聚有散,皆用渴染树石房屋,桥梁舟楫,凡外空处,皆用渴染,托出云烟断续,须轻染渐渐不见乃妙。非有定体,惟画者自裁。有墨画处,此实笔也。无墨画处,以云气衬,此虚中之实也。树石房廊等皆有白处,又实中之虚也。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满幅皆笔迹,到处却又不见笔痕,但觉一片灵气浮动于上。
  款识
  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蓋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空虚,款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字行须有法,字体勿苟简。
  夕。
  图章
  用图章宁小勿大,大即不雅。或书诗章,亦不必用引首。
  昔入画论、山不赋诸规式,其法已备。凡此数则,乃读书作文之暇,不烦别有所需,即以作文之笔、作文之理作画,工拙非所计,只取自怡悦耳,不堪持赠人也。
  跋
  余向见画家辄珍重名人稿本,尝笑其物而不化。天地间何一非绝妙稿本耶今石村好以名人诗句为题,亦何其所见与余同也。心斋张潮。

  
  《绘事发微》/清 唐岱

  ◎陈序

    画为六书之一,象形是也。而形者必藉于无形,故同是山也、水也、石也、林木也,而工拙殊;同一工也,而法派异。有形者易肖,无形者难知,所以画工如毛,而名家者不世出。唐子静岩,长白功臣裔也,世其爵,任骁骑参领。思得其一水一石而虚怀莫遂者,众矣。海内良画师,皆以为不愧夫名家者也。余两罢郡守,俱以恩命入役殿廷,睹所作,窃叹其工。人所拙能,肖迹惟法,乃能通神。其泼墨命意,岂可得而形求也哉?一日,出其所述《绘事发微》一册示余,读之令名山大川,跃跃欲出肘腕,盖法无形也而缕析之,若悬象之著于霄,形无形,无形形矣,微之所以显乎。后之学者,循是以往,而不克名其家者,未之有也。虽然,非有会心于其微焉,则亦徒有是书耳。惟微无形。山也、水也、石也、林木也,形也。山水石林木之形具,而曰非山水石林木,可乎?然则是固不可以几此,况其非乎?则今之形是其山水石林木者,固不可与读是书,而于山水石林木之形之外,求山水石林木者,尤不可与读是书也。吾将与什袭藏之,以待夫可与读是书者矣。
    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五月既望,长沙陈鹏年题于燕山寓庐

    ◎沈序

    国家当奕叶重光之后,云星烂陈,河海清晏,草木向荣,鸟兽咸若。一时之学士大夫,乐观大化之成,兴寄所至,形为图绘,有笔歌墨舞之趣。此固其人之好古深思,心知其意,亦以见国家之盛,诗书礼乐之泽之所涵濡而沾溉者,固若是其宏且远也。自余官京师三十余年,值四方无事之日,天子垂裳,群工奏绩。余以驽钝下材,得优游词垣,以绘事自娱。赵董二文敏,胥吾师也。顾余生也晚,时时有不见古人之恨。长白唐静岩先生,与余夙称同嗜,每一命笔,辄具体古人笔意,又时时有古人不见我之恨。先是,先生有论画书未脱稿,余屡索之不可得。今岁之春杪,余以休沐余闲,相从竟日,极论画理。先生书适成,乃亟取展读,则荆、关、董、巨诸大家所为得意磅礴、妙绝今古者,俱一一浮动于楮墨之间。异哉,先生之论画,一至此乎!曩从先生阅唐氏家乘,其先赠光禄公,从戎辽左,有择主之明,有先登之勇,有死事之烈,先朝特授世爵,子孙罔替,典至渥也。光禄公丁逆藩之变,出师汉中,力守危城,百二山河,所恃以安堵无恐者,皆公力也。先生振其家声,克绍云台烟阁之烈,我国家亲臣世臣之选,舍先生奚属哉。乃余接其人,臞然若不胜衣;聆其言,呐然如不出口。酒后耳热,泼墨淋漓,气韵生动。又能直达所见,撰述成书。右丞所云夙世词客,前身画师者,殆其是乎?余尝观史传所载,凡一代帝王之兴,必有命世之人杰,为之奔走御侮,以成摧陷廓清之业。迨阅一再传,其后人不克光大前人之绪,下者怙侈蔑法,上者相与出入班行,享庸庸之福而已。如先生者,求之史传诸勋旧子姓中,殆未能概见也。两光禄以忠顺勤劳,并著经纶之会,先生以清和淹雅,独擅笔墨之华,盖能世济其美者矣。国史家传,辉煌后先,余用是叹唐氏之世不乏人,而我国家景运之隆,文治之洽,所以上媲唐虞,而下轶殷周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是为叙。

    康熙丁酉八月朔,双鹤老史沈宗敬题

    ◎自序

    夫画,一艺耳,苟学之有得,每不能自已,而积习在焉。王右丞诗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此之谓也。学者能勿忘勿助,历尽阃奥,则琴师之琴,冶工之冶,尚可以仙,艺成而下,即道成而上矣。圣贤之游艺,与夫高人逸士,寄情烟霞泉石间,或轩冕巨公,不得自适于林泉,而托兴笔墨,以当卧游,皆在所不废。世之传画,良有以也。余幼赋性疏野,读书之暇,有志画学。既壮,念先世从龙御侮,受恩深重,思及时有所建白。迨两试不售,身膺武职,从军塞外,万里奔驰,而未获报称,归即益潜心此道,今三十余年矣。昔人学书,而池水尽墨,画被至穿,读书而三年不窥园,燃柴映雪以终夕。今予一官白首,虽不敢追踪往古,而日事翰墨,未尝少倦。惟恐学之日短,空自成癖。因举画中六法三昧,前人言而未尽者,以至于山水根源、阴阳向背、丘壑位置、用笔用墨、皴染着色,种种诸法,略抒管见,以志一得。然言之无文,恐不足为斯道一助,要亦见余之数十年中,积习未忘,有不能自已者如此云。

    正派

    画有正派,须得正传,不得其传,虽步趋古法,难以名世也。何谓正传?如道统自孔孟后,递衍于广川、昌黎,至宋有周、程、张、朱,统绪大明。元之许鲁斋,明之薛文清、胡敬斋、王阳明,皆嫡嗣也。画学亦然。派始于伏羲画卦,以通天地之德。史皇收虫鱼卉木之形,以抒藻扬芬,笔端造化于是始逗漏一斑矣。传曰:画者成教化、明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盖精于画者,尝间代而一出也。唐李思训、王维,始分宗派。摩诘用渲淡,开后世法门,至董北苑则墨法全备。荆浩、关仝、李成、范宽、巨然、郭熙辈,皆称画中贤圣。至南宋院画,刻画工巧,金碧焜煌,始失画家天趣。其间如李唐、马远,下笔纵横,淋漓挥洒,另开户牖。至明戴文进、吴小仙、谢时臣,皆宗之。虽得一体,究于古人背驰,非山水中正派。此亦如庄、列、申、韩诸子,虽各著书名家,可同鲁论、邹孟耶?元时诸子,遥接董、巨衣钵,黄公望、王蒙、吴镇、赵孟頫,皆得北苑正传,为元大家。高克恭、倪元镇、曹知白、方方壶,虽称逸品,其实一家之眷属也。明董思白衍其法派,画之正传,于焉未坠。我朝吴下三王继之。余师麓台先生,家学师承,渊源有自,出入蹂躏于子久之堂奥者有年,每至下笔得意时,恒有超越其先人之叹。近日同学诸子,各具所长,探讨六法,深究三昧,为之别白其源流如此,未知将来谁拔赤帜也。

    传授

    凡画学入门,必须名师讲究,指示立稿,如山之来龙起伏,阴阳向背,水之来派近远,湍流缓急,位置稳妥,令学者得用笔用墨之法,然后视其笔性所近,引之入门。俟皴染纯熟,心手相应,则摹仿旧画,多临多记,古人丘壑,融会胸中,自得六法三品之妙。落笔腕下眼底,一片空明,山高水长,气韵生动矣。学至此,所谓有可以神会,而不可以言传者也。今之学人,娱于旁蹊邪径,专以工细为能,敷彩暄目,一入时蹊(金陵纱灯派),终身不能自拔,岂不惜哉。昔关仝事荆浩,有出蓝之誉;巨然师董源,深造堂奥,开元四大家法门;李将军子昭道,米海岳子友仁,郭河阳子若孙,皆得家传,称为妙品。盖有本也。

    品质

    古今画家,无论轩冕岩穴,其人之品质必高。昔李思训为唐宗室,武后朝遂解组遁隐,以笔墨自适,卢鸿一征为谏议大夫,不受,隐嵩山,作《草堂图》。宋李成游艺不仕。元吴仲圭不入城市,诛茅为梅花庵,画《渔父图》,作《渔父词》,自名烟波钓叟。倪云林造清秘阁独居,每写溪山自怡。黄子久日断炊,犹袒腹豆棚下,悠然自适,常画虞山。此皆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之士,故画入神品,尘容俗状,不得犯其笔端,职是故也。少陵诗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斯言得之矣。古人原以笔墨怡情养神,今人用之图利,岂能得画中之妙耶?可慨也已。

    画名

    画家得名者有二。有因画而传人者,有因人而传画者。如王右丞、李将军、荆、关、董、巨、李成、范宽、郭熙辈,以画传人也。若地位之尊崇,如宋仁宗、徽宗、燕恭王、肃王、嘉王、南唐后主;道德之隆重,如司马君实;学问之渊博,品望之高雅,如文与可、苏子瞻诸公,以人传画也。因人传画者,代代有之,而因画传人者,每不世出。盖以人传者,既聪明富贵,又居丰暇豫,而位高善诗,故多。以画传者,大略贫士卑官,或奔走道路,或扰于衣食,常不得为,即为亦不能尽其力,故少。然均之皆深通其道,而后能传,道非兼通文章书法而有之,则不能得,故甚难。画之树石山寺,村墟桥梁,如文之句法也。丘壑位置,景物境界,如文之章法也。其操笔伸纸,经营惨淡,大幅小方,狮子之搏兔,象文之临题也。至于山之轮廓,树之枝干,用书家之中锋,皴擦点染,分墨之彩色,用书家之真草篆隶也。今亦有用笔纯熟,似得笔墨之趣,而位置错杂,如善书者写无法之文。又有笔力不到,皴染不熟,而临摹成迹,如幼童抄古文。是二者皆不能得其道。世有善文而不能善书,善书而不能善文者,而画家必兼二家之法而后可。然则非精于六法六要,知三品三病,笔坚墨妙,境界幽深,气韵浑厚,意味脱洒,而深得其道者不能传。而古人之画名,岂易得哉。

    丘壑

    画之有山水也,发挥天地之形容,蕴藉圣贤之艺业。如山主静,画山亦要沉静。立稿时须凝神澄虑,存想主山从何处起,布置穿插,先有成见,然后落笔,使主山来龙起伏有环抱,客山朝揖相随,阴阳向背,俱各分明。主峰之胁,傍起者为分龙之脉,右耸者左舒,左结者右伸。两山相交处,可出流泉。峦顶上宜攒簇窠丛。悬崖直壁,势虽险峻,而宜稳妥,矫树垂藤,悬披斜挂。山麓坡脚,须置大树长松,三之五之,或欹斜而探水,或耸直而凌云。沙水穿插,潆洄石间,危桥渔艇,相景而作。村墟烟火,宜在藏风聚气之所。孤亭草阁,水涯岩边,参差间出。主山来龙,不过三折;客山迤逦,只用两层。飞瀑向冈峦窄狭中陡落。山腹旷阔,须有云烟缭绕。古塔殿脊,树丛中微露一二。孤峰要瘦,遥瞻主山。画远山,远则低,近则高,但不可越出主山,以损气势,用一层,用两层,衬靠近山,并以有情为妙。诀曰:岑峦辨明晦,林木须高下。以树根之参差,分坡脚之近远。至于烟岚云霭,或有或无,总在隐没之间写照。一草一木,各具结构,方成丘壑。知此中微奥者,必要虚中求实,实里用虚,然后四时之景,由我心造,山川胜概,宛然目前。学者能运用规矩之中,神明规矩之外,庶几其得之矣。

    笔法

    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其笔须用中锋。中锋之说,非谓把笔端正也。锋者,笔尖之锋芒,能用笔锋,则落笔圆浑不板,否则纯用笔根,或刻或偏,专以扁笔取力,便至妄生圭角。昔人云:用笔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凝,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与物凝碍,不得流畅也。此千古不易之法。近有作画用退笔秃笔,谓之苍老,不知非苍老,是恶癞也。但能用笔锋者,又要炼笔。朝夕之间,明窗净几,把笔拈弄。或画枯枝夹叶,或画坡脚石块,如书家临法帖相似。不时摹仿树石式样,必使枝叶生动飘荡,坡石磊落苍秀,方可住手。此炼笔之法也。学力到,心手相应,火候到,自无板刻结三病矣。用笔之要,余有说焉。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存心不恭,则下笔散漫,格法不具。落笔不松,则无生动气势。以恭写松,以松应恭,始得收放,用笔之诀也。

    墨法

    用墨之法,古人未尝不载,画家所谓点、染、皴、擦四则而已。此外又有渲淡、积墨之法。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气韵不全矣。渲淡者,山之大势皴完,而墨彩不显,气韵未足,则用淡墨轻笔,重叠搜之,使笔干墨枯,仍以轻笔擦之,所谓无墨求染。积墨者,以墨水或浓或淡,层层染之,要知染中带擦。若用两枝笔,如染天色云烟者,则错矣。使淡处为阳,染之更淡则明亮,浓处为阴,染之更浓则晦暗。染之墨色带黄,方得用墨之铿锵也。画树石一次就完,树无蓊蔚葱茂之姿,石无坚硬苍润之态,徒成枯树呆石矣。故洪谷子常嗤吴道子画有笔而无墨,项容画有墨而无笔。盖有笔而无墨者,非真无墨也,是皴染少,石之轮廓显露,树之枝干枯涩,望之似乎无墨,所谓骨胜肉也。有墨而无笔者,非真无笔也,是勾石之轮廓,画树之干本,落笔涉轻,而烘染过度,遂至掩其笔,损其真也,观之似乎无笔,所谓肉胜骨也。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也。凡画山石树木,六字不可缺一。然用墨不可太浓,浓则失其真体,掩没笔迹,而落于浊。亦不可太淡,淡则气弱而怯也。须要自淡渐浓,不为墨滞。古云:惜墨如金。是不易用浓墨也。过与不及皆病耳,惟循乎规矩,本乎自然,养到功深,气韵淹雅,用墨一道,备于此矣。

    皴法

    夫皴法须知本源来派,先要习成一家,然后皴山皴石,方能入妙。昔张僧繇作没骨图,是有染而无皴也。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斫皴也。王维亦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均直,形似稻谷,为雨雪皴也,又谓之雨点皴。二人始创其法,厥派遂分,李将军为北宗,王右丞为南宗。荆、关、李、范,宋诸名家皴染,多在二子之间。惟董北苑用王右丞渲淡法,下笔均直,以点纵长,变为披麻皴。巨然继之,开元诸子法门。至南宋刘松年画石,少得李将军之糟粕,李唐近之。夏圭、马远,一变其法,用侧笔皴,以至用卧笔带水搜,谓之带水斧斫,讹为北宗,实非李将军之肖子也。又有解索皴、卷云皴、荷叶筋之皴。古人作画,非一幅画中,皴染亦非一格。每画到意之所至,看山之形势,石之式样,少变笔意。郭河阳原用披麻,至矾头石,用笔多旋转似卷云。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似解索。赵松雪画山,分脉络似荷叶筋。此三家皴,皆披麻之变体也。盖皴与染相洽,皴用干湿,染分浓淡,山水全凭皴染得苍润嵯峨之致。或云:多皴多染则腻滞,皴染少则薄而不厚。非也。皴染之法,仍归于落笔,落笔轻松,用意闲雅,则不腻不薄也。总之,皴要毛而不滞,光而不滑,得此方入皴染之妙也。

    着色

    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无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象也。水墨虽妙,只写得山水精神,本质难于辨别。四时山色,随时变现呈露,着色正为此也。故画春山,设色须用青绿,画出雨余芳草,花落江堤,或渔艇往来,水涯山畔,使观者欣欣然。画夏山,亦用青绿,或用合绿赭石,画出绿树浓阴,芰荷馥郁,或作雨霁山翠,岚气欲滴,使观者翛翛然。画秋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出枫叶新红,寒潭初碧,或作萧寺凌云汉,古道无行人景象,使观者肃肃然。画冬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出寒水合涧,飞雪凝栏,或画枯木寒林,千山积雪,使观者凛凛然。四时之景,能用此意写出,四时山色,俨在楮墨之上,英英浮动矣。着色之法贵乎淡,非为敷彩暄目,亦取气也。青绿之色本厚,若过用之,则掩墨光以损笔致。以至赭石合禄,种种水色,亦不宜浓,浓则呆板,反损精神。用色与用墨同,要自淡渐浓,一色之中,更变一色,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能参墨色之微,则山水之装饰,无不备矣。

    点苔

    点苔之法,未易讲也。一幅山水,通体片段,皴染已完,要细玩搜求,何处墨光不显,阴凹处不深,加之以苔。有可点不可点之妙,正在意会。点之恰当,如美女簪花;不当,如东施效颦。盖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非无意加增也。古画有不点者,皆皴染入妙,石面棱层,无光滑之病,墨色神彩不暗,故无所事乎点苔。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圆者笔笔皆圆,直者笔笔皆直,横者笔笔皆横,不可杂乱颠倒,要一顺点之。用笔如蜻蜓点水,落纸要轻,或浓或淡,有散有聚,大小相间,于山又添一番精神也。山头石面,当点之处,微加数点,望之愈觉风致飘逸。近有率意加点,不知当与不当,使观者望之,如鼠粪堆积。大点者如瓜子铺陈几案,更有如小谷米形工致细点,如石之轮廓,或山头石面,周遭点之,笔墨之趣,尽被掩没,望之似蟆背蚁阵。皆不知点苔之法也。不知其法,妄以点苔为遮石面之丑,不知石之筋纹画就,其败笔痈肿之病已成,愈遮而丑愈出矣。学者其微参之可也。

    林木

    画林木要知攒聚疏散。以浓阴浅深,分其近远,用笔曲折之中,得坚硬苍健之势。更以墨之浓淡,分缀枝叶,自具重叠深远之趣。老树多屈节,纽裂有纵横之状。嫩树多柔条,摆荡有阴郁之姿。洪谷子诀曰:笔有四势,筋、骨、皮、肉是也。笔绝而不断谓之筋,缠转随骨谓之皮,笔迹刚正而露节谓之骨,伏起圆浑谓之肉。尤宜骨肉相辅也。松似龙形,环转回互,舒伸屈折,有凌云之致。柳要迎风探水之态,以桃为侣,每在池边堤畔,近水有情。山麓杂树,密林丛窠,当有丰茂之容。坡陀大树,或三或五,须得苍健高耸。枯树枝干宜丫槎,似鹿角,似螳螂,俱要参差。大凡树生于石者,根拔而多露;生于土者,深培而本直,微见其根;临水者,根长似龙之探爪,而多横伸。其遥峦远岫,或桧或杉,攒簇稠密,深远不测,似有山禽野兽,迷藏穴中。平畴小树,只用点朵而成,烟霭掩映,以断其根,要使径露。平远景内,更宜层层叠叠,似隐山村聚落。画树之形,种种不一,至于墨叶夹叶,俱要生动,枝干停停,有曲有伸。古云:树为山之衣。山若无树,则无仪盛之容。盖四时景象,亦随渲淡衬托而出,春要华盛,夏要蓊郁,秋要凋零,冬要丫槎。此法在作者罕能精究,况观者乎。

    坡石

    坡石要土石相间,石须大小攒聚。山之峦头领上出土之石,谓之矾头,其棱面层叠。山麓坡脚,有大小相依相辅之形。有平大者,有尖峭者,横卧者,直竖者,体式不可雷同。或嵯峨而楞层,或朴实而苍润,或临岸而探水,或浸水而半露。沙中碎石,俱有滚滚流动之意。画石以欹斜取势,要见两面三面,而坡脚与石相连,石嵌土内,土掩石根,<山卒>屼嶙峋,千状万态。石纹多端,皴法随亦尽变。今人作画,不知古人格法,任己意落笔,从山脚画起,以碎石攒成大石,以大石叠垒成山,直至垒到山头方始住手。是所谓堆砌也,乌睹所谓雄浑崔巍者哉!画山大病,最忌山脉不连络,气势不贯串。古法布局起稿,先钩大山之轮廓,其矾头坡脚石块,是随手相衬增补耳。石乃山之骨,其体质贵乎秀润苍老,忌单薄枯燥。画石之法,不外此矣。

    水口

    夫水口者,两山相交,乱石重叠,水从窄峡中环绕湾转而泻,是为水口。巉岩峻岭,一水如匹练,从上直垂于万仞之下,怒涛腾沸者,瀑泉也。山麓之下,回互缓流,伏而复出,滩泥纵横,沙脚穿插,碎石滚滚者,溪水也。若溪水澜漫,其中则有沙汀烟渚,芦草茸茸,凫雁水禽,栖飞其上,小艇荡漾其中,有水阔天空之状,此山水家每用之。画水口垂瀑,须从流水之两旁皴染,使阴凹黑暗,以显石面凸出,水向峡中流出。水口之上,垂瀑源头,宜加苔草遮映,一派一滴,皆要活泼,似有潺湲之声,故宋人多作波纹,有沄沄之态。元人但点缀碎石沙痕,有流动之形,皆得水之容貌也。今人有未见真山水面目者,辄画波纹风浪,则板刻不舒畅,沙脚碎石,则凝碍不流动,画瀑泉从山顶挂下,或向石面垂流,总于古人背驰,不免观者一。

    远山

    远山为近山之衬贴,要得稳妥,乃一幅画中之眉目也。画远山或尖或平,染之或浓或淡,或重叠数层,或低小一层,或远峰孤耸,或云遮半露。古人亦有不作远山者,为主峰与客山得势,诸峰罗列,不必头上安头故也。凡此俱在临时相望,增添尽致,不可率意涂抹。今人以画远山为易事,所见只用染法,而无笔意。不知染中存意,兼有笔法,似此画出远山,才有骨格。古画中远山,或前层浓后层淡,或前层淡后层反浓者,今人不解其意乃是夕阳日影倒射也。而远山之大小尖圆,总要与近山相称,不可高过主峰。使观者望之,极目难穷,起海角天涯之思,始得远山意味。凡信手染出,似近山之影,又两边排偶,峰头对齐,皆是远山之病。如此者,画师岂易为哉。

    云烟

    夫云出自山川深谷,故石谓之云根。又云夏云多奇峰,是云生自石也。石润气晕则云生,初起为岚气,岚气聚而不散,薄者为烟,烟积而成云。云飘渺无定位,四时气象,于是而显。故春云闲逸,和而舒畅;夏云阴郁,浓而叆叇;秋云飘扬,浮而清明;冬云玄冥,昏而惨淡。此辨四时之态也。凡画须分云烟,且云有停云、游云、暮云,烟有轻烟、晨烟、暮烟。烟最轻者为霭,霭浮于远岫遥岑,霭重阴昏则成雾,雾聚则朦胧。云烟雾霭,散入天际,为日光所射,红紫万状而为霞,霞乃朝夕之气晖也。王右丞《山水诀》云:闲云切忌芝草样。今人画云,钩勒板刻,往往犯此病。又以云烟遮山之丘壑不妥处,每画来龙,穿凿背谬,以云烟遮掩。殊不知古人云烟取秀,云锁山腰,愈觉深远,非为遮掩设也。画云之诀在笔,落笔要轻浮急快。染分浓淡,或干或润。润者渐渐淡去,云脚无痕。干者用干笔以擦云头,有吞吐之势。或勒画停云,以衔山谷。或用游云,飞抱远峰。笔墨之趣,全在于此。总之云烟本体,原属虚无,顷刻变迁,舒卷无定。每见云栖霞宿,瞬息化而无踪,作者须参悟云是辏巧而成,则思过半矣。

    风雨

    大块之噫气为风,起于巽方,以应四时之节候。故春为和风则暖,夏为薰风则温,秋为金风则凉,冬为朔风则寒。又有迅风、暴风、清风、微风。风虽无迹,要看云头雨脚,草木飞扬,遇物而无阻碍者,皆顺也,反此则逆矣。凡画清风、微风,树杪柳梢,摇曳多姿。画迅风、暴风,拔木偃草,山摇海沸,有疾拂千里之势。雨随风作,亦有急骤微细之判。然雨有迹,画无迹,但染云气下降,以随风势,湿气上蒸,烟雾杳暝,野水涨溢,隔岸人家在隐现出没之间,林木枝叶离披,丰草低垂。总在微茫缥渺之中,一一点逗呈露,斯为有得。凡画雨景者,须知阴阳气交,万物润泽,而以晦暗为先。次看云脚风势,总要阴晦气象。历观往迹,余为米海岳首屈一指焉。

    雪景

    雪景之作,王右丞有《辋川积雪》,巨然有《雪图》,至李营丘画雪景,曲尽其妙,所作《枯木寒林图》,深得严冬凛冽之状。许道宁亦有《渔庄雪霁图》,后虽有作者,各得一体,不能出营丘之范围也。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元冥充寒气象。用笔须在石之阴凹处皴染,在石面高平处留白,白即雪也。雪压之石,皴要收短,石根要黑暗,但染法非一次而成,须数次染之,方显雪白石黑。其林木枝干,以仰面留白为挂雪之意,松柏杉桧,俱要雪压枝梢。或行旅踏雪,须戴毡笠毼衣,有冲寒冒雪之状。陡壑绝壁,用栈补樵路,危桥相接不绝。山寺人家,须静掩柴扉,尘嚣不至。雪图之作无别诀,在能分黑白中之妙,万壑千岩,如白玉合成,令人心胆澄彻。古人以淡墨积雪为尚,若用粉弹雪,以白笔勾描者,品则下矣。

    村寺

    凡画山寺殿宇,宜作重檐飞梢,浮图插云,在高岩绝壁之处,松杉掩映,似有高僧隐士,栖止其上,使观者顿生世外之想。谷内村墟,宜有深林遮蔽,少露屋脊,樵径斜穿,盘纡曲折而下。山麓茅店,可当途小亭,踞林麓幽绝处。至两峰狭窄之间,宜筑关隘,只一路可通。磴道断崖,须以栈补。涧水奔流,则搭危桥,以通行旅。城垣惟画古堞烟墩,或在岭巅峰畔,山缺处用城堞接连,望之真似人迹不到处也。或雁度寒云,或马嘶古道,或崇山峻岭,陡开大阳,旷野平林,烟火攒簇,樵斧耕锄,隐约在目,是隐遁所居也,在北地则有之。虾房蟹舍,或采菱,或捕鱼,小舟荡漾,来往浓阴之下,柳堤花坞,尽在春光骀荡之中,水乡人家,桔槔声起,牛背笛声,两两归来,此耕田凿井余风也,在江南则有之。能画者品四时之景物,分南北之风俗,明乎物理,察乎人事。禽鸟之类,如黄鹂白鹭,晚鸦征鸿,随时点缀,生意盎然。聊举规模,会心不远,有才思者,得此参悟,可用标山水之胜概云尔。

    得势

    夫山有体势,画山水在得体势。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云烟为神彩,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盖山之体势似人,人有行走坐卧之形,山有偏正欹斜之势。人有四肢,山有龙脉分干。譬之看人站立,其手足分寸,骨节长短,无不合体。看人坐卧,或一手伸而长,一手曲而短,非伸者长曲者短也,不过是形势换耳。故看山近看是如此形势,远数里则少换,再远数十里则又换,逾远逾异。移步换影之说,岂不信哉。故看正面山如此,看侧面山不同,看背面山又不同。正面山之转折起伏,要通景中合正面山之形势,侧面山之转折起伏,要通景中合侧面山之形势。少有不合,便成背谬。此山之移步换影之说也。如人在日光中站立,足步少移,其全身之影皆换,左足动,则全身形影合左足动移之势,右足动,则全身形影合右足动移之势。看山何独不然,人之看山,远近偏正不一,山之体貌既殊。而四时之色,风雨晦明,朝暮变态,更自不同。形势虽不同,而山体更要入骱。山有山脚、山腰、山肩、山头,其最难入骱者,山头也。画山头多不得一点,又少不得一点,要在入骱而已。且画山则山之峰峦树石,俱要得势。岭有平夷之势,峰有峻峭之势,峦有圆浑之势,悬崖有危险之势,遥岑远岫有层叠之势,石有棱角之势,树有矫<寧頁>之势。诸凡一草一木,俱有势存乎其间,画者可不悉哉。主山,一幅中纲领也,务要崔嵬雄浑,如大君之尊也。群峰拱揖而朝,四面辐辏。布局立稿,落笔时一得大势,作者先自悦目畅怀,遂笔笔得趣,皴染如意,有自得之乐。故洪谷子云:意在笔先。俟机发落笔,心会神融,自然得山之形势也。然人心不静,则神不全,意不纯,思不竭,草草落笔,则山之大势不得,意兴索然。故画山水起稿定局,重在得势,是画家一大关节也。

    自然

    自天地一阖一辟,而万物之成形成象,无不由气之摩荡自然而成。画之作也亦然。古人之作画也,以笔之动而为阳,以墨之静而为阴。以笔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体阴阳以用笔墨,故每一画成,大而丘壑位置,小而树石沙水,无一笔不精当,无一点不生动。是其功力纯熟,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其画所以称独绝也。然工夫至此,非粗浮之所能知,亦非旦暮之间所可造。盖自然者,学问之化境,而力学者,又自然之根基。学者专心笃志,手画心摹,无时无处,不用其学,火候到则呼吸灵,任意所至,而笔在法中,任笔所至,而法随意转。至此则诚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所谓自然者,非乎?语云: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此之谓也。

    气韵

    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谢赫所云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傅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中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不知此法,淡雅则枯涩,老健则重浊,细巧则怯弱矣。此皆不得气韵之病也。气韵与格法相合,格法熟则气韵全。古人作画岂易哉。

    临旧

    凡临旧画,须细阅古人名迹。先看山之气势,次究格法,以用意古雅,笔精墨妙者为尚也。而临旧之法,虽摹古人之丘壑梗概,亦必追求其神韵之精粹,不可只求形似。诚从古画中多临多记,饮食寝处,与之为一,自然神韵浑化,使蹊径幽深,林木荫郁,古人之画,皆成我之画,有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之叹矣。故临古总要体裁中度,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诀曰:落笔要旧,景界要新,何患不脱古人窠臼也。

    读书

    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古人天资颖悟,识见宏远,于书无所不读,于理无所不通,斯得画中三昧。故所著之书,字字肯綮,皆成诀要,为后人之阶梯,故学画者宜先读之。如唐王右丞《山水诀》、荆浩《山水赋》,宋李成《山水诀》、郭熙《山水训》、郭思《山水论》、《宣和画谱》、《名画记》、《名画录》、《图绘宗彝》、《画苑》、《画史会要》、《画法大成》,不下数十种。一皆句诂字训,朝览夕诵,浩浩焉,洋洋焉,聪明日生,笔墨日灵矣。然而未穷其至也。欲识天地鬼神之情状,则《易》不可不读。欲识山川开辟之峙流,则《书》不可不读。欲识鸟兽草木之名象,则《诗》不可不读。欲识进退周旋之节文,则《礼》不可不读,欲识列国之风土,关隘之险要,则《春秋》不可不读。大而一代有一代之制度,小而一物有一物之精微,则二十一史,诸子百家,不可不读也。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哉。《庄子》云:知而不学,谓之视肉。未有不学而能得其微妙者,未有不遵古法,而自能超越名贤者。彼懒于读书,而以空疏从事者,吾知其不能画也。

    游览

    山水家与人物家不同。画人物者,只画峭壁,或画一岩,以至单山片水,是点景而已。至山水之全景,须看真山。其重叠压覆,以近次远,分布高低,转折回绕,主宾相辅,各有顺序。一山有一山之形势,群山有群山之形势也。看山者,以近看取其质,以远看取其势。山之体势不一,或崔嵬、或嵯峨、或雄浑、或峭拔、或苍润、或明秀,皆入妙品。若能饱观熟玩,混化胸中,皆足为我学问之助。古云:不破万卷,不行万里,无以作文,即无以作画也。诚哉是言。如五岳四镇、太白匡庐、武当王屋、天台雁荡、岷峨巫峡,皆天地宝藏所出,仙灵窟宅。今以几席笔墨间,欲辨其地位,发其神秀,穷其奥妙,夺其造化,非身历其际,取山川钟毓之气,融会于中,又安能办此哉。彼羁足一方之士,虽知画中格法诀要,其所作终少神秀生动之致,不免纸上谈兵之诮也。古云画有三品:神也,妙也,能也。而三品之外,更有逸品。古人只分解三品之义,而何以造进能到三品者,则古人固有所未尽也。余论欲到能品者,莫如勤依格法,多自作画。欲到妙品者,莫如多临摹古人,多读绘事之书。欲到神品者,莫如多游多见。而逸品者,亦须多游。寓目最多,用笔反少。取其幽僻境界,意象浓粹者,间一寓之于画,心溯手追,熟后自臻化境,不羁不离之中,别有一种风姿。故欲求神逸兼到,无过于遍历名山大川,则胸襟开豁,毫无尘俗之气,落笔自有佳境矣。

    ◎跋

    国朝诸画家,二王、吴、恽,人与笔墨而俱高。其在廊庙者,麓台侍郎以山水,小山侍郎以花卉,象洲别驾以人物,皆旗鼓相当,各开生面。一时之盛,亦千秋之光也。山水绪论,自《画禅室随笔》以后,罕有著述,清秘莫窥,最为缺典。今得《发微》一书,烟云变幻,风雨合离,绢素英华,于是乎一泄。香光复起,当欣然首肯,不相河汉矣。

  
  小山画谱

  小山画谱
  清邹一桂撰。一桂字元褒,号小山(一云字小山,号让卿),江苏无锡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五年进士,官礼部侍郎。善工笔花卉,设色明净,清古冶艳。间作山水,风格隽冷。所著《小山画谱》,首列八法四知,八法酌取前人微论,四知则为一桂创说。谱中于花卉最详,因一桂为恽氏之婿,而得寿平嫡传也述花卉百馀种,一一记其形态,然未绘成图,终似矇眬,因与画学关系不大,删去以省篇幅。

  小山画谱
  [清邹一桂
  昔人论画,详山水而略花卉。非轩彼而轾此也,花卉盛于北宋,而徐、黄未能立说,故其法不传。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傅,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譬如画人耳目口鼻须眉一一俱肖,则神气自出,未有形缺而神全者也。今之画花卉者,苞蒂不全,奇偶不分,萌蘗不备,是何异山无来龙、水无脉络、转折向背远近高下之不分,而曰笔法高古,岂理也哉!是编以生理为尚,而运笔次之,调脂匀粉诸法附于后,以补前人所未及,而为后学之津梁。览者识其意而善用之,则艺也进于道矣。
  画有八法、四知。八法之说,前人不同,今折其衷,以论花卉。
  一曰章法。章法者,以一幅之大势而言。幅无大小,必分宾主,一实一虚,一疏一密,一参一差,即阴阳昼夜消息之理也。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空天,下宜留地,或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约以三出为形忌漫团散碎,两亘平头,枣核虾须。布置得法,多不厌满,少不嫌稀。大势既定,一花一叶亦有章法:圆朵非无缺处,密叶必间疏枝,无风翻叶不须多,向日背花宜在后,相向不宜面凑,转枝切忌蛇形,石畔栽花宜空一面,花间集鸟必在空枝。纵有化裁,不离规矩。
  二曰笔法。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而后下笔,则疾而有势,增不得一笔,亦少不得一笔,笔笔是笔,无一率笔,笔笔非笔,俱极自然。树石必须蟹爪,短梗则用狼毫。蟹爪、狼毫,笔名。钩叶钩花,皆须顿折;分筋勒干,迭用刚柔。花心健若虎须,苔点布如蚁阵。用笔则悬针、垂露、铁镰、浮鹅、蚕头、鼠尾诸法,隐隐有合。盖绘事起于象形,又书画一源之理也。
  三曰墨法。用顶烟新墨,研至八分,浓淡枯湿,随意运之。杜陵云: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尽之矣。忌陈墨、积墨、剩墨、生纸、急起急落。花朵略入清胶,点苔踢刺,不妨带湿,浓心淡辦,深蒂浅苞,一定之法也。
  四曰设色法。设色宜轻而不宜重,重则沁滞而不灵,胶粘而不泽。深色须加多遍,详于染法。五采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青紫不宜并列,黄白未可肩随,大红大青偶然一二,深绿浅绿正反异形。花可复加,叶无重笔。焦叶用赭,嫩叶加脂。花色重则叶不宜轻,落墨深则着色尚淡。
  五曰点染法。点用单笔,染须双管。点花以粉笔蘸深色于毫端,而徐运之,自然深浅合度。染花则先铺粉地,加以矾水,俟其干后,以一笔蘸色,染着心处,一笔以水运之,初极淡,渐次而深。染非一次,外辦约三遍,中心必五六,则凹凸显然,自然圆浑。用脂略入清胶,则不沁积而完后发亮。叶大亦用染法,叶小则用点法。至下笔轻重疾徐,则巧存乎人,非笔墨所能传也。
  六曰烘晕法。白花白地则色不显,法在以微青烘其外,而以水笔晕之,自有以至于无。其用墨笔甚微,着迹不得,即画家所谓渲也。或欲画白花,先烘其外亦得。总欲观者但赏玉质,而不知其烘,则妙矣。又树石禽鱼’水纹波级,雪月霞天,亦用烘法。烘亦用水,非用火也。
  七曰树石法。树石必有皴法,用枯湿笔随意扫去。树干欲其圆浑,逢节处空白一团。转弯必有节,节之圆长大小不一状。松龙鳞,柏缠身,须参、
  活法;桐横抹,柳斜擦,各树不同。柔条细梗,不用双钩;错节盘根,不妨臃肿。至于花间置石,必整块玲珑,忌零确叠砌。一卷如涵万壑’盈尺势若干寻。纵有顽矿,亦须三面;如出湖山,穴窍必多。隙际方生苔藓,洼处或产石芝。面背宜清,边腹要到。黑白尽阴阳之理,虚实显凹凸之形。能树石,则山水之法思过半矣。
  八曰苔衬法。树石佳则不必苔。点苔不得法,则反伤树石。法须错综而有队伍,多不得,少不得,相其体势而布列之。或圆或尖,或斜或踢,或乱或整,能使树加圆浑’石益峻峭,则神妙矣。地坡着草,各称其花。早春仅可枯苔,春夏不妨丛绿苔。花下宜净,蒙茸则非。春花春草’秋花秋草,各不相浑。如戟如茅,有意无意,画家神明全在乎此,勿以为馀技而忽之。
  四知之说,前人未发,今特标之。
  一曰知天。万物生于天,天有四时。夏秋之花皆有叶,春则梅杏桃李各不同。梅开最早,天气尚寒,故无叶而必有微芽。杏次之,则芽长而带绿矣。桃李又次之,则叶已舒而尚卷曲。至海棠、梨花、牡丹、芍药之类,已春深而叶肥。水仙本三月花,而以法植之,则正月开,故叶短。迎春与梅花同。兰蕙宿叶不凋,其新叶亦花后方长。主禽鸟蜂蝶,各按四时。梅时无燕,菊候少蜂,冬花不宜绿地,春景勿缀秋虫。随时体察,按节求称,各当其可,则造物在我。
  二曰知地。天生虽一,而地各不同。庾岭梅花,北开南谢,其显著矣。北地风寒,百花俱晚。滇南气暖,冬月春花。如朱藤,江南叶后方花,冀北则先花后叶。小桃、丁香、探春、翠雀、鸾枝,北方多而南方绝少。梅花、桂花、茉莉、珍珠兰、紫薇,则盛于南而靳于北。芍药以京师为最,菊花则吴下为佳。糊南多木本之芙蓉,塞北无倒垂之杨柳。物以地殊,质随气化,生花在手,不可不知。
  三曰知人。天地化育,人能赞之。凡花之入画者,皆剪裁培植而成者也。菊非删植,则繁衍而潦倒;兰非服盆,则叶蔓而纵横。嘉木奇树,皆由剪裁,否则杈丫不成景矣。或依兰傍砌,或绕架穿篱。对节者破之,狂直者曲之。至染药以变其色,接根以过其枝播种早晚则花发异形,攀折损伤则花无神采。欲使精神满足,当知培养功深。
  四曰知物。物感阴阳之气,而生各有所偏。毗阳者花五出,枝叶必破节而奇;毗阴者花四出六出,枝叶必对节而偶此乾道坤道之分也。草本亦有花五出而枝叶对节看,又阴阳交错之理,木本则无。春花多粉色,阳之初也;夏花始有蓝翠,阴之象也。花之苞蒂须心;各各不同,有有苞无蒂者,有有苞有蒂者,有有蒂无苞者,有无苞无蒂者,有有心无须者,有有心有须者。花蘖不同,干亦各异。梅不同于杏,杏不同于桃。推之物物皆然。一树之花,千朵千样,一花之辦,辦辦不同。干叶不过数群,纵阔宜加横小。谓大辦直者宜以小辦嵌插之。刺不加于花项,禽岂集于棘丛。草花有方干之不同,折枝无蜂蝶之来采。牡丹开时,不宜多生萌蘗;腊梅放候,偶然干叶离披。新枝方可着花,老干从无附萼。欲穷神而达化,必格物以致知。

  
  梅
  白花五出枝叶破节冬春间即开得阳气之最先者也蕊圆蒂小须密中抽一心无点即花谢后结实者凡结实之花俱有之。人未之察耳。着梗处有微苞开足时形扁。花时有微芽着新枝枝青色老干屈曲蚪形墨色略带赭色千叶者有玉蝶红梅绿萼诸品不一。
  杏
  花红深浅不一色。办五出兜而微绉。蕊圆丛结蒂大着梗处微苞花办以曲笔肖之芽嫩绿带微红。新旧枝皆赭墨色较梅干多历级老本亦能屈曲。又三妙杏千叶重缬蒂极大。谓三妙者以花实仁皆妙也
  桃、
  有深红浅红白色花五出枝叶破节。办蕊蒂俱尖长须少开足则红着梗处微有苞嫩叶微舒卷曲枝直老干亦不甚曲枝干皆赭墨色。
  千叶桃
  粉红者深浅不一赤者为绯桃自者为碧桃。俗以千叶者为碧桃白者为白碧桃谬矣梅杏桃俱用点法千叶者蒂两层十办叶尖长开在春深故也。碧桃开足心墨色枝比单叶者较柔娜干赭墨色
  小桃
  亦有深浅红白三色五出而花小。枝柔弱。蕊办蒂须干俱如桃开时微芽此花惟北地有之开在杏花之前江南绝无。
  山桃
  深红千叶藤本枝蔓离披叶蕊双出。对节开。向一边开时叶短小种山石上为宜
  樱桃
  花丛发淡红。五出办有锯齿长柄须。少蕊尖枝柔曲开时嫩叶微舒亦带红色。枝叶破节唐时宴新进士于花下以此花开谓樱桃宴在二月时也。
  李
  三月花五出。色白朵小而丛发有柄。檀心开时微。叶枝亦破节。
  海棠
  三月花五出多层蕊丛生深红开足正面白反办深红其办狭长而圆末。柄蒂俱红者为西府海棠唐时大内所植今不易得柄绿而蒂红者为多着花处先有尖圆小叶。青色而其嫩叶反大而微红又一种花叶肥大重台梗光润而青者为河南西府若棠梨则单办青蒂叶尖色态俱不及矣
  梨
  三月尽花开五出色纯白心初黄开足后赭墨色。长柄丛生叶嫩绿亦有柄随风而舞花之流逸右也写此花者必兼风月或飞燕宿鸟以淡墨青烘之则花显而云气亦出。其干柔曲老干苍黑以浓淡墨画之不用赭。又红梨花开在二月间色微红。开时无叶绝少韵致
  玉兰
  花大如碗。九办。色白而微黄中抽一心如朴旁须十数茎紫檀色苞。二片栗绒色开时即落无蒂树高数丈。绿芽如豆荚对生枝干白色以枯湿笔为之不用赭。写此须积粉先染微黄而以粉傅之
  辛夷
  花似玉兰心须苞俱无二而色微红香不及亦二月开。
  木笔
  三月开花。似辛夷而内白外紫开时有叶叶长而阔末尖圆
  丁香
  有紫白色二种蓓蕾甚繁。花小四出千朵丛开。蒂甚微开时业已条发叶圆净对节生花后结子如丁香故名此花盛于北地三月尽开。
  瑞香
  正月开花最早。办四出丛生有紫白二色枝叶对节树不甚高。开时有叶叶尖长。花大者径寸丁香花小而繁瑞香花大而疏一在春早一在春深皆香草也。花谱内有黄红杂色者余终未见
  贴梗海棠
  大红花五出。蒂大而青色三五丛开开时有叶但花叶俱着梗无柄故名贴梗。黄心一簇反办淡红。三月开亦有四时俱花者结实如拼子。
  垂丝海棠
  粉红色。花小。丛生办亦有锯长柄下垂如丝开时有嫩叶微红以海棠接于樱桃本上故两似之三月开树不甚高
  紫荆花
  色深紫而小如豇豆花微有柄。丛生极密砌满枝条枝梗劲直开、
  时有微叶圆而有柄经风则摇此花有毒三月尽开对节生
  郁李
  粉红千叶。花开叶间有柄。结实如樱桃叶尖长微有锯齿树小而校直集注以棠棣为郁李者。非也郁李不能偏反萼不音浮亦不多诗所云棠棣者应是海棠。非郁李也
  冰梅
  三月开如郁李而肥大。花粉色千叶蒂柄叶俱绿高二三尺枝条柔弱。北地花也。
  绶带
  长条蔓生黄花四出。办长而卷缀满于枝下垂如带。对节生宜栽蘸落二月即花心黄两点而已。花后舒叶圆末而狭长花时芽赭色。
  迎春
  木本对节枝条甚繁。黄花六出迎春而开故名开足后全朵脱落开时绿芽尖簇蒂亦六出着梗有苞。此花宜盆供。
  探春
  白花细小丛生五出开时叶芽卷曲微蒂微柄略似丁香芬芳可爱。亦北地花也正月开。
  鸾枝花似红梅千叶对节。花时有叶尖小树不高长条密盈。三月开亦北地花也。
  水仙
  以单叶者为佳白花六出上如金盏内檀心三点根叶如蒜中抽一穟开四五花花柄如萱绿色丛处有苞二片尖长赭色每剪叶不过四五以法植之。叶短花高香气清微千叶者为玉玲珑。香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