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湘云醉眠芍药茵(4)

  读者在四十九回看到的则是李纨这位长嫂兼诗社社长处事的细致和对弟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她见雪景极佳,又可为宝琴等接风,就决定在芦雪庵开社作诗,拥炉赏雪。雅兴之高,不下宝黛湘云。听说宝玉、湘云要生吃鹿肉,李纨急忙将他俩找来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我作祸呢。”她拟题限韵,多捐银两,关照宝玉、湘云小心割手,别人忙于联诗时她却去为大家“看热酒去”,长嫂慈爱热心之情可掬。联诗之后她的评点很有意思。除了宝玉外都是少女,李纨深知宝玉在姐妹们面前历来作小伏低,好说话,决不会生气,所以就拿他当“牺牲品”。首次海棠诗李纨就评他“压尾”,还问他“你服不服”,宝玉岂有不服之理!这次李纨说“宝玉又落了第了”,罚他去栊翠庵取一支红梅来。看来李纨很有领导水平,做事能够做得大家高兴,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确实有贤嫂之风。值得注意的是,李纨当众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此直率,绝无一点“槁木死灰”的影子。
四十五回李纨和王熙凤的一段对话,最能反映出她的活泼个性和流利口才。枯木逢春之后已经绿叶满树了。当时探春等将凤姐请来,要她出任诗社的“监社御史”。凤姐一听就明白,这是阴谋诡计,“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李纨笑说她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凤姐就对她开玩笑,说她不好好带着弟妹们“念书学规矩针线”,弄什么诗社,她又不是没钱。然后当众给她算了一大笔账,说李纨很有钱,还“调唆他们来闹我(要钱)”。王熙凤果然能说会道,脑子好,账算得精,一席话非常生动。李纨也毫不逊色,立即猛烈反击,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接着她又为那日凤姐吃醋打平儿的事大打抱不平,说凤姐“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这还不够,又说:“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这最后一句话是说,你俩主子奴才应当对调,多厉害!这一大通精彩出气的话,将包括凤姐在内的众人全都逗乐了。凤姐立即表示要当众向平儿赔不是。“李纨笑问平儿道:‘如何?我说必定要给你争争气才罢。’”平儿表示“禁不起”,李纨道:“什么禁不起,有我呢。”李纨的仗义执言,能说会道,话语的市俗、痛快,探春也不及,黛玉、宝钗就更不行了。在前八十回中王熙凤挨“骂”最厉害、最长的就是这次,而且王熙凤都服了。能哉,李纨!
由于凤姐有病,李纨和探春、宝钗奉王夫人之命管理大观园,在显示李纨“厚道多恩无罚”的同时,也表现出她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对探春的改革计划的全力支持。用现在的话来说,李纨是“第一把手”,探春是副手,执行总监,所以李纨的支持至关重要。在探春提出“承包制”时,李纨说:“好主意……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一席话,简明扼要,几个要点都概括进去了,表明李纨很有头脑,思路清晰,说得很有水平。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李纨活泼、开朗的少妇天性终于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黛玉开玩笑地对当时正掌管大观园管理大权的李纨、宝钗、探春道:“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李纨却笑道:“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无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当探春掣的诗签上写着“日边红杏倚云栽”,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说着大家给探春敬酒,“探春那里肯饮,却被史湘云、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李纨当时开心、活跃到了什么程度,这“强死强活灌”五个字已经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正因为李纨也参加了“灌”,而且还是“强死强活灌”,所以当袭人掣签后要与众人同饮时,黛玉对探春开玩笑说“命中该着招贵婿的”快喝,探春才会说,“大嫂子顺手给她一下子”。李纨笑道:“人家不得清人为李纨题诗贵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足见她的随便和风趣。这时候的李纨在心理、行为上已经和众姐妹没有两样了。
我们现在回到第五回李纨判词和《红楼梦曲·晚韶华》:“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zhì)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很明显,判词和《红楼梦曲》对李纨的设计和我们如今在小说中看到的李纨形象有很大出入。
我认为,在曹雪芹原来的构思中,李纨就是一直“槁木死灰”,等到儿子高中,自己凤冠霞帔成为诰命夫人了,不久就死了。但是曹雪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有了重要改变,李纨形象的思想艺术内涵大大丰富了。这种情形在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很容易发生。造成对李纨形象的误解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十二字出现在小说开始时的第四回,而非后来。在黛玉、宝钗进府以前和进府以后这段时间,尤其是众姐妹和宝玉没有进大观园之前,李纨确实就是这样。在宝玉和众姐妹迁入大观园之后,李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又受到弟妹们的影响,恢复了人性中的许多品格,于是才出现了许多不符“槁木死灰”的情形。二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似非而是、似是而非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惯用的写作方法,让读者在阅读中慢慢不断有所发现,增加阅读趣味。我怀疑曹雪芹之所以保留判词和《红楼梦曲》,不加修改,就是要取得这种效果。十二回跛足道人叮嘱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处,有一条脂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无论是曹雪芹还是书中人物对他人的评论,都不可尽信。某个人物的形象究竟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物在作品中的全部表现来判断。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