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咏功夫

  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要能悟。悟有顿、渐之分;顿 是一见即晓,当下即悟。渐就是涵咏玩味,积功既久,忽一旦开窍,洞彻光明。仍以研《红》为例。上节说的是,以讥为赞,此即自况自叙的真证,无待旁求。但此义靠的 是领悟能力,而非“死知识”。
但是雪芹的“笔端狡狯”是变化多端的——他于“讥”时或“贬”处,忽又夹入正面的礼赞 , 或正大严肃,或微渺恍惚,或谈笑自如……变而有宗,化而得味,总是令人难测,令人击赏 。
拿宝玉来说,人人嘲之贬之,开头他自己的母亲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那一篇,可为 “代表”——这个孩童“可怕”、“可恼”之至了!
可是,从全书看,作者对宝玉却安排下了几处大赞大颂——
第一位是贾雨村。第二位是警幻仙姑。第三位是张道士。第四位是贾政。
贾雨村在全书中的安排极为奇特:他的人品不太高洁,可是他是真假二宝玉的“知音”,还 是林黛玉的业师。他一听冷子兴叙说贾宝玉,便正言厉色地驳斥俗见,力辩此童非同一般, “来历不小”,指出世俗常人不会理解认识他——要识此人,需要儒、道两大历史文化的深 厚根柢才行(格物致知与悟道参玄)。此种人虽然十分“乖僻”,但其“聪明灵秀之气”,却 在“万万人之上”!
曹雪芹这位奇才可也真怪:他让谁给“自己”正名定位?他不是安排一个崇高尊贵的圣贤代 为此事,却安排了一个类乎“反面角色”的贾雨村!
这也就是他力破旧套的一例。
雨村毕竟是个“须眉浊物”,还需要一位女儿来作另一种考评,这就轮到了警幻的一段深情 至语。她说宝玉,一则“聪明灵慧”,再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三则“堪为闺中良友 ”、“为我闺阁增光”——此即雪芹意中最高级的人格人性评价了。
为什么这就成为最高评价?只因天性情痴情种,专用一片真情去体贴别人而不计自己利害得 失,此实天下第一等忘己利人、不知自私的大仁大勇者也。
清虚观的张道士,本是“国公爷”的“替身”——替身者,是富家生儿怕“养不活”,须舍 身出家方保长命,然又舍不得让他出家,故买一贫家儿“替代”出家,故称替身;替身的身 份辈数是分明的,故宝玉须尊之为“爷爷”。
且说贾母老太君,到观里拈香,一见张道士,当然会联想起自己的亡夫(按,即实际上的曹 寅);偏偏张爷爷见了宝玉,开口就说,我见了哥儿这个形容体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国 公爷是“一个稿子”!——言时泪下。然勾起了她的无限的难言之痛(丧子、失子、过继侄儿 、 生长孙又早亡……),于是不禁泪痕满面!遂有“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 ,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开头时,先提到宝玉不喜欢读书,父严其教,逼坏了身子……张道士闻此,乃言:“前日我 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 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
此一赞,笔法已奇——让人冷眼旁观,外边议论,言辞虽说浅俗,力量却是不小。
可是奇外出奇,笔法还有异样精彩的一段,这就是偏偏让素不喜悦他的严父的目中意中来 “默赞”心知——
那是省亲之后,娘娘传旨,命姊妹们和宝玉都入园居住,以免锁禁荒芜。贾政遂召来迎、探 、惜、环等,而宝玉后至。唤宝玉时,吓得他不知又有何责难,不敢前往;勉勉强强,“一 步 挪不了三寸”,这才来到上房。挨进房门,迎春不动,探、惜、环等一齐起立。这时贾政举 目一?看——?
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 举止荒疏。……把素日嫌恶 (wù) 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 晌说?道……?
这儿,着墨无多,而千钧笔力!这是全书一大特笔,一大“发泄”(脂批用语),一大“逗漏 ”。这是一处顶峰,正面特赞至赏。有此一笔,方觉全部书中的宝玉之精神毕现,脉动而筋 摇,感通而灵透!
读雪芹的书(其实包括读中华的文),最需要的是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这不是“字典”、“ 定 义”的事情,不是“论文”、“文件”、“通知”、“报道”……的事情,不是“简、显、 浅”三 字诀所领略的“事迹”、“内容”,也不是某种小说的“情节”、“故事”的范畴。这是中 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这儿总离不开修养、陶冶、涵咏、玩味——即功夫的层次与品位。
这样看来,作者若不是为了暗度金针(写己),又何必费此心血笔墨?张三好,李四坏,王五 美,赵六丑……一言可尽之矣。
当然,这也就绝非什么“考证”所能尽其能事的了。
诗曰:
考证谁云是万能,功深涵咏悟兼增。
可怜简显原为浅,叙己传人枉葛藤。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