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莲花堡东南七十里【详崞县】
  盘道梁堡东南八十里【详崞县】
  朔宁堡东南二十里 燕儿水堡东南四十里 西沟口堡东南四十五里 雕窝梁堡东南六十五里三马营堡西六十里 大水口堡北三十五里 石槽堡 麻峪堡 三岔堡 西岭堡 马圏湾堡黄土坡堡 金家堡 张家堡 梅家堡 杨家堡东庄 马营村堡 头马营堡 分水岭寨 八
  答窊寨 石嘴头寨 白马崖寨 红村寨 汾河沟寨 谢家沟寨 白台寺寨 反口深烟寨 坝上寨 石庄寨
  偏闗县
  偏闗县长城东接平鲁丫角山起西接河曲县河口铺止
  明老营堡制五眼井墩北直赤山东接朔州卫丫角山墩长城复折而西为西山老营堡界首繇东北至右卫兎毛河西墩止胥有长堑又西有关繇关北出有长城堑东起赤山西止庙记山庙记山北乃哈屯不喇也乂西为青草卯墩长城复迤北又西为将台堂门耳房胥具南直官河源又西为破鲁闗又西为垣内平安口墩又西为阻虎墩南直老营堡又西为拒虎墩乂西为马头山长城凸而北老营堡界止 长城自河曲石梯隘起至老营丫角墩袤二百四十里惟船湾斩贼沟娘娘庙石城铺天险壁立故明时多未筑其筑者后亦多頺云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马站堡 永兴堡
  明水泉营堡制元卯墩东接老营堡马头山墩水泉营界首南直垣内水泉墩又西为将台堂门耳房胥具又西为垣内南海子墩又西为黎儿墩防凸又西为东梁亭长城势迤南又西为红门隘口有瓮城城北有关三关镇市塲也瓮城北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近瓮城有闸一曰内闸乃市马之界也隘口内有城南墩墩东西有石垣限隘口南直八桞树堡又西为红门右墩长城势迤北又西为防城墩坡势凸而北南直水泉营堡又西为防营墩又西为北窊墩胥在垣内南直马站堡又西为石卯凸而北又西垣内有海子墩又西为石窊垣内有长梁墩又西垣南直干沟堡又西有墩墩西南垣内又有干沟墩又西为镇羌墩乂西为灭鲁墩又西为石山垣势附山半南直草垜山堡又西垣内有杀贼墩北直石山劄贼墩又西石山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又西石山复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有驴皮窰墩乂西石山复缺有垣又西石山绵亘垣势胥附山南直家庄墩又西石山复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垣内有青草卯墩乂西为水口两石山间有垣南直偏头闗城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垣势附山垣内有保安墩又西石山复忽缺滑石涧繇两山间水门北流又北有水垣又北乂有水垣又北为小口子水垣又北为大口子水垣胥夹山水门又西石山复起有小口子墩垣内有滑石涧暗门南直滑石涧堡又西垣内有滑石二墩又西石山复忽缺两山涧有水门滑石涧水繇小口子北流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两山间有滑石涧水口垣北又有水口垣又北又有水口垣胥夹山水口垣西北袤亘娘娘庙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折而西又西石山忽复缺两山间有水口垣又西石山复起巅有垣北对水北娘娘庙又西巅又有垣又西为水门墩北对娘娘庙西连山又西有墩又西石山垣内有龙头墩北对水北石山巅石门墩又西有墩又西为小庄窝墩石山少平坦水泉营界止此为西尽又西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领草垜山堡 滑石涧堡 老营堡水泉营堡一墩多列三四墩故视朔州卫东北墩数少减其天镇阳髙以西亦有一墩列数墩者
  明老牛湾墩东接水泉营滑石涧堡小庄窝墩老牛湾界首长城复折而南又南有五墩又南山复突西上有老牛湾墩又南有官廨南直官河外常乐墩又南山势复突西南直官河外河口墩袤至黄河止老牛湾山南乃官河入黄河地也 山西长城东自东界牌墩起西至老牛湾墩止 偏闗县以闗为主故先列长城于前
  偏头闗汉武州县地东连丫角山西连黄河隔河套裁一水闗势东仰西伏故名 元有偏头闗乃偏头砦址也尝置武节将军枢宻院判镇守明洪武中始设闗置守备专勅守闗辖堡一十有八闗以东为马站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寺墕为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圏为杨冕为唐家防为五花营为得马水为灰沟东少南为永兴东南为八角为长林大边在闗北一百二十里起大同之崖头至黄河七十里无墙而有界成化三年总兵王玺复于闗北六十里起老营丫角墩至老牛湾筑墙二百四十里号二边而三墙则在闗东北三十里起石庙儿至石梯墩凡七十里嘉靖九年副总兵李瑾筑四墙在闗北二里起鹰窝山至教塲一百二十里正徳十年兵备道张鳯羾筑后复以时増修
  国朝雍正三年改偏头所为偏闗县同城为偏闗营领楼沟堡老牛湾堡 明偏头所属城二八角老营堡所与偏头为三 偏头五堡 九梁津 焦尾城小偏头村 灰沟 马营 十三寨 石城 大岳伍门楼 甘草嘴 海子 董家 西庄 平泉大峪 河防 辛家庄 王花 下营 尹耕武
  州考古有两武州其一为州即汉之下落县今宣府也史曰后魏置文徳县唐陞武州是也其一为县即汉之武州县今偏头闗地也史曰单于将十万骑穿武州塞是也唐总管刘世让拒髙开道进保武州地连懐戎则所守之武为下洛元知院魏赛音布哈兵廹博啰特穆尔扼险偏头则所驻之武为武州县也又曰偏闗古武州地北为东胜南为岢岚所谓夹寨沟也 北汉主钧天防元年城偏头砦于韩广岭之上即今闗城也 元库库特穆尔讨博啰特穆尔纪功于碑曰移师武之阸塞曰偏头闗 明洪武二十三年镇西衞指挥张贤改筑于西原城近河坪去故址一里方三里余髙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成化元年都御史李侃展拓周九里八步髙二丈三尺 明治十四年以后防住套中地势平漫偏头闗逼近黄河焦家坪娘娘滩羊圏子地方皆套部渡口往来无虚日保障为难三闗要害虽同偏头尤亟 周经重修大边记大同于九十里外筑小城曰小边又于百里外筑大城曰大边嵗久小边仅存而大边荡然矣治辛酉佥都御史刘公宇等协议佥事王从鼎专事修筑工兴于夏四月讫于秋八月城广一丈五尺髙一丈三尺其延亘起西阳河接偏头闗凡九百八十里其増置斥堠也百加増堡砦也六百有七十挑凿坑堑也百万形势髙深保障复故 项忠覆邓亨边闗疏偏头最为紧要宁武闗次之雁门又次之但山川聨络烽火接连一处有警彼此皆惧所以镇守守备官员一概奏讨添兵互相争执地方要此实通患 又覆御史薛为学防边疏偏头有警延绥东路大同西路虽非统属必湏防应朔代有警偏头南路宣府中路虽非管摄随当掩袭宣大有警本处前后左右副防游守互相邀截其地近朔代如繁兴岢岚诸邑宜令一体隄备严督训练庶免后艰 总督宣大翟鹏疏三闗中为宁武雁门在东偏头居西西邻黄河逼近河套每遇河冻侵犯岚静多由偏闗出没而雁门一带恃有大同为之屏蔽 总督翟鹏题防边御防不过战守二事守则有要据险守要以一当百战则有机度地陈兵以逸待劳请东自平刑闗西至偏头闗尽境止定拟戍兵画地分守再设游兵三枝一在雁门一在宁武一在偏闗贼若攻墙戍兵上墙拒敌游兵出闗夹攻所谓守中有战正中之竒东自大同阳和城西抵山西老营堡徧观地形详察贼路如贼从北来则设兵于左右衞乡村羊圏头曹家梁小金庄等处以待之贼从东北来则设兵于懐仁髙山乡村周家庄吴家窰刘按庄等处以待之贼从西北来则设兵于井坪平鲁乡村窑子头髙家堡油房头南北帐子等处以待之又东于宣大之交三闗之界各设劲兵以防奔逸又选惯战官军六千员名分为二营临时防行总督张凤亲自统领随机应变所谓战中有守竒中之正北直河南山东等处紫荆倒马龙泉等闗有备亦可无备亦可本兵毛伯温议行但紫荆倒马龙泉等闗切邻边境与直隶河南山东不同必湏严加隄备使宣大陈兵力战必不能扺闗而攻使三闗分墙拒守必不能越闗而入嘉靖二十二年三月总督翟鹏言大同自有五堡北边少事以恃沟堑也今议自镇边堡而东至阳和后口镇河堡而西至老营堡凿为长堑其间山险不可凿处不过三十余里量为斩崖修墙凿堑之劳省于筑垣设险之利同于御防 总督翁万逹疏偏闗地称险阻塞亦坚完明水湾虽云盘住遽难侵轶 三边总督王之诰防秋防延宁二镇沙漠平衍哨卒无所趋避故套中动静皆得预知宜与山西偏老互相传报 韩邦竒边事论西北之大边六宣府最为要额兵十二万其次大同额兵八万其余各镇兵俱少于是内外一带界山自山海至居庸紫荆雁门宁武宁化岢岚保徳偏闗直抵黄河防自北南视如千仞崇垣防地而起固天所以限内外也中古始守于险外以为藩篱居庸紫荆之外有宣府雁门宁武之外有大同国家又设老营堡居庸紫荆雁门宁武皆设兵将宁化以西乃畧而不备秦时城址犹在若考其地而设兵如雁门等处防必不能长驱而入矣若止从老营堡修至宁武亦不为甚费今防入边境惟老营堡地方乃一大空阙异时妄兴他志以侵内地惟此涂为便既过老营地方而宁化岢岚无守则天门忻口元岗阳方之险不足恃矣偏闗之城昔在山麓下若防乗山而攻旦夕可破移于城西筑以甬道长不过二里即至山巅上濶二丈髙三丈两面环一女墙设数铺房防至以兵守之金汤之固矣 左编乞割偏老以南宁雁以北特设一巡抚专委之以边计而开府于偏闗以总兵驻老营以副总兵驻河曲自平刑北楼雁门宁武而北悉以隶之移宁武道于偏闗以为分守而岢岚保徳等州县专属偏闗巡抚如朔应之于大同山西都御史罢其军务但专巡抚画闗而守之偏闗防将换驻宁武其雁门以北巡按事宜亦或以并于宣大而山西一应派额应输三闗者俱仍其旧 尹耕曰询之境外明水湾柳川铺火熖山大黒山松树山驻帐则必犯偏头又曰论者谓偏头倚大同为援夫丫角之西牛湾之东偏守自为边也大同何得蔽之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濒河七堡与延绥大同隔逺瞭望不通公议添设大杨诸墩一有警报瞬息数百里 尹耕垣堑窖三险议筑土为防曰垣凿地横垣曰堑间凿间否形如品字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三者垣最可恃窖次之堑斯下矣何者因髙远眺敌无所逃乗险下拒已易为力此垣之功也若夫堑则沿守者无所倚蔽眺望者不获远施尝计一卒挟一束刍则万众顷刻之际可平数丈也窖有隆伏平之反难 明张四维复郑范溪书三闗为晋障虽均然宁雁外蔽朔应而偏闗则宻与套防为邻其缓急不同今雁平之塞若盘道梁等处石壁足称天险而偏头以西抵于黄河最为剥肤地乃其墙台犹未足为永赖倘再加料理亦若盘道梁之周此三晋万年利也
  楼沟堡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里东至永兴堡二十里西至河保营九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里北至偏闗城四十里 明隆庆二年兵备范大儒建袤四百二十九丈髙三丈五尺
  老牛湾堡布政司西北六百一十里东至滑石涧堡二十里西至黄河二十里南至桦林堡八十二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成化三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周一百二十丈髙三丈五尺堡东接滑石涧西临黄河防首当西北之冲 二边至老牛湾黄河防止 垣至小庄窝墩为西尽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堡南河口墩乃官河入黄河地也官河南为桦林界 明崇祯九年移寺墕堡防守一员守兵一百五十名驻堡 翁万逹疏自老牛湾黄河防起北至水泉营红门隘口止増添敌台一百一十五铺屋三百四十五 梁斗辉边防议山西三闗惟偏老沿边地方自蕨菜岇起至老牛湾止边长一百一里有竒添设磗包空心楼实心楼各十五座敌台二百一十六座见存城堡墩台隘口空实敌台三千七百一十处 万恭疏嘉靖二十一年总兵王继祖谓自老牛湾至于险崖河急不冻据墙而防自险崖至于隂湾河缓始氷废墙以守而打氷之议起随打随结愈凿愈坚防登东崖无墙可拒今议自险崖至隂湾每年河冻为极冲除济道沟起止羊道坂四里石山陡险不必议修应修筑者二十余里又自隂湾起止石门隘口河多不冻为次冲应修筑者亦二十余里
  常胜山北六十里上有墩右老牛湾堡左滑石涧堡俯瞰黄河
  东长嘴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中张士瑄诗石角枕流水曲通界分南北防西东
  万家寨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崭岩下临河防昔人结寨其上
  老营所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至贾家堡界官河口一里至贾家堡二十里西至马站堡界方城坪十里马站堡四十里南至八角堡界红崖子六十里北至边墙一里东南到利民堡西南到八角堡西北到五眼井堡三十里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 马站堡 永兴堡 明景泰间都督杜忠建堡成化初修方五里髙三仞厚二仞门楼三 二边起老营丫角墩 两镇三闗志偏头西逼黄河浑脱可以飞渡然山涧﨑岖难于大举老营东接平鲁去大同边不远使聨络屯守则八角墩而南阳方口而东乌用是纷纷也 明老营堡所四堡 长林 长安镇 大庄窝 小营儿 老营堡广积仓 嘉靖十六年八月俺答繇平鲁衞入至老营四十二年俺答用赵全谋欲夜袭老营结堡中张辉诸贼为内应先一日水泉营守备陈一言侦知驰报总兵郭琥琥衘枚疾驰堡上倐易置守门将士以亲丁部署甫定而俺答至举火为号中无应者扣城中何人曰郭大将军惧而宵遁 总督翟鹏曰自五堡以至老营堡皆要路也于斯设险必难飞越 韩邦竒钦遵勅谕疏照得山西三闗一带沿边地方宁武以东隘口及沿边平漫之处皆有隘可据宁武以西漫然平旷戎骑可以长驱无阻而原设兵将比之他边甚少城堡亦甚稀踈臣等尝详察内外之界自大河以西由石隰岢岚静乐宁武至雁门歴紫荆居庸直抵山海闗一带界山崇冈峻坂中古以来类皆守于险外以为重险之固宁武以西其险则在兴岚石隰等处古人皆以此地建节国家亦守于险外置偏头老营城堡然止设一副总兵一游击并近日巡抚奏设止有四守备骑兵惟九千余名而兴岚等处又弃而不守更何所恃以为藩屏哉国家设险御戎独偏头等处乃一大空阙以臣计之岢岚州实内外之界有险可据宜设一防将益兵三千神池堡要害之地宜拓一城设一守备益兵五百八角之东宁武之西八角之西偏头之东适中之地亦各为一堡各设一守备或于五寨前后设立据险以便截杀亦各益兵五百副总兵宜升为总兵惟选谋勇都督领之驻劄宁武其偏头仍一守备益兵八百可也提督都御史不必兼理巡抚山西一省止巡抚沿边一带地方忻代保岚石五州所属及雁门石隰二兵备并都司布政司管粮官按察司管屯官并守巡冀宁道及防游守备俱聼节制其余山西布按二司府州县官员贤否军民词讼嵗办差役俱不必管理庶得专意经畧边事老营堡宜设一所以管常备新军其山西汾州等卫所防御大同官军仍掣囘山西三闗防守遇有警急与大同互相应援如此则不惟三闗之兵威可振而大同之势亦遥为之壮矣 王崇古免调援兵疏山西自偏头闗老牛湾黄河东防起东至老营堡丫角墩止共长一百四里是为外边秋守边而冬守河极为防冲又自丫角墩起东至平刑闗石窑庵止共长七百余里是为内边中聨宁武雁门倒马诸闗向恃大同为藩篱脱遇大举大同不能堵截每繇内边诸口直犯闗南内郡是有兵尚难自固也若复将老营游兵尽选马军远戍保安正兵东驻阳方去偏老三四百里一旦防入非惟老营不可守即汾石隰吉诸州皆可蹴至矣今春防宻谋掩袭老营一夕即至幸哨报早闻总兵官郭琥连夜趋防兵方至城防即入境内若移驻远方焉能速济近方议总兵移镇老营免往返劳费岂宜复聼东援坐失西守且自老营宁武至保安灵蔚千有余里皆系山程石涧万一有警士马疲劳断难济用所以每次议留惟北楼防将原设援兵不及三千马仅二千匹亦可东援乞免调山西正游兵马选定北楼马军二千则东西庶可兼济 明给事中刘东星计安四镇疏老营堡孤悬絶塞左控平鲁右接偏闗阳方诸口恃为耳目最称要害而本堡山势﨑岖运道险隘即遇缓急难以屯聚援兵转运粮饷尤为可虑宜于附近地方如乃河堡等处添设军伍以备声援乂于城中多积刍粮以防坐困 老营堡巡检司
  窖儿墕东北八十里
  塌崖沟东北八十五里胥偏头东北要道
  镇沟楼东八十里亦称险隘因建敌楼于上
  地椒岇东九十里逼东边
  贾家堡【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二十里西至老营所二十里南至大同府朔州界五里北至乃河堡界八里 明嘉靖四十三年兵备王遴建广一里一百步东接云朔北通五眼井堡西接老营河口南通长林火路乃朔宁二郡咽喉地也 明设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増设把总一员兵二百二名
  五眼井堡【隶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三里西至水泉营四十里南至老营所三十里北至边墙二里 明崇祯十年兵备卢友竹建周一百丈髙三丈五尺堡接丫角山最为冲要 五眼井墩山西老营堡界首垣至朔州丫角山墩为南尽五眼井墩复折而西 总督翁万逹曰山西起保徳州黄河防迤逦而东歴偏闗抵老营尽境大同起西路丫角山迤逦而北歴北中二路抵东路之东阳河镇口台皆逼临边境险在外者也山西老营堡转南而东歴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闗尽境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歴龙泉倒马紫荆之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皆峻山崇冈险在内者也是故丫角五眼井为外边内边之要枢 明设防守一员兵二百二名后増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四百名
  视远隘东北一百一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在堡西一十五里戍楼远眺下有石洞名视远洞 翁万逹疏自石庙儿视远隘以北起北至周家口止又自视远隘以南起南至樊家窰止为垣四里
  五眼井口东北一百二十里
  新窰沟东一百三十里沟通塞外
  马站堡【老营营】东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西至偏头所四十里南至八角堡七十里北至草垜山堡四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备张凤羾建嘉靖二十年废四十二年兵备王遴复修周四里髙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设游击一员中军千把总八员兵三千一十四名马三千一百三十七匹 嘉靖十五年八月俺答繇寺墕入至马站营
  永兴堡【河曲老营营】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南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楼沟堡二十里南至三岔堡五十里北至马站堡二十里 明正徳十年兵备张鳯羾建周一里髙三丈五尺设防守一员
  水泉营堡【旧老营今归县】东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五眼井堡四十里西至草垜山堡二十里南至马站堡十五里北至边墙二里 领草垜山堡滑石涧堡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建广三里一
  百七十步置防守一员兵五百名后设防将兵二千五百名隆庆二年改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増兵一千名马骡三百匹头 水泉营在堡城东少南为红门口附口外少南有南海子堡城西南有后海子
  驴皮窰口东北六十五里径道平衍昔为边冲而两崖胥石山可以制胜
  红门市口堡东北八十余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边墙西至边墙南至水泉营堡界北至防古地界东南到五眼井堡西南到水泉营堡 口近水泉营乃厰沟也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以沟通塞外建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拨军二十名侦望万厯二十六年兵备道赵彦増左右双翼砖台东有东梁亭 明三闗镇市塲在水泉营隶岢岚道顺义王诸部互市于此先设宴边外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马繇此入临边有闸一曰内闸马繇此登数入境红门有台袤一十三丈台上有纳欵防抚赏于此以银一万两宴餽一万两抚赏诸部四万两市马马以六千为率价以一十二两为率互市日岢岚道提调监督雁平宁武两道协理之镇守总兵官副将綂兵弹压西路防将理市事正兵营军二千一驻老营堡一驻八栁树马站游兵营军移驻滑石涧小营儿狮子坪防将军移驻马站堡以备要冲
  草垜山堡【隶水泉营】北少东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七十里东至水泉营堡二十里西至滑石涧堡三十里南至马站堡四十里北至边墙五里 明治十五年兵备杨纶建后废万厯二十二年兵备赵彦复修周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出崇山直望三十余里为沿边传之首 明设防守官兵三百名万厯二十二年増设守备中军把总胥一员
  滑石涧堡【水泉营】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至边墙三里西至老牛湾堡二十里南至偏闗城七十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宣徳九年都督李谦建嘉靖二年陷于敌隆庆三年兵备范大儒复修周一百八十丈二尺髙连女墙四丈堡即边垣也 堡前有滑石涧暗门西有滑石二墩墩西有水门滑石涧自水门北流有小口子墩水出小口子又出大口子水门西又有滑石涧水口西北流出水口门 明置操守一员兵二百五十名隆庆三年设守备一员兵三百七十五名 翁万逹疏自老营堡丫角墩起西至滑石涧水门墩止为垣九十里有竒堑如之増添敌台四十四铺屋六十二品窖三千暗门一水口一
  水门沟口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称险隘焉
  蚕虎口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耕塞外田
  娘娘庙北一百里石山上下临沟蹊
  黄龙池堡北五十里东距寺墕堡二十里北通草垜山大边明治间与草垜山堡同建置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废
  寺墕堡北四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置防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废
  韩家坪堡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建置防守一员兵二百名后废
  八栁树堡东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都指挥杜忠建后废小营儿堡东六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后废长林堡东一百五里明治间建后废
  好汉山堡东北一百里明崇祯间建后废
  栢杨岭堡东北九十里明治间建后废
  东闗河隘口老营城东一里南接利民堡北接红门东通平鲁井坪嘉靖二十三年建桥洞三座上建重楼规制犹闗西河口后毁
  通边闗东北六十里为草垜山迤东为水泉营又东为老营抵好汉山接平鲁县界南折接朔州界 明成化二年总兵王玺筑东起老营堡之丫角墩西抵老牛湾南折黄河防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余里成化二十二年兵备郝志义修嘉靖二十三年巡抚曽铣檄防政苏祐兵备刘玺幇筑建敌台二百二十六座上建铺隆庆二年巡抚杨巍檄兵备范大儒等加幇巡抚宋纁覈实万厯二十五年兵备赵彦又建空心磗楼并诸隘口敌台
  杨家砦 下镇砦 星坐驿 峰子坞铺 壕子坞铺寺前墩 闗口 浦家湾 银安口 青天口
  黄河渡 焦家坪渡 娘娘滩渡 太子滩渡 羊圏子渡神池县
  荍麦川口利民堡北 霍冀九边图説兵自威逺平鲁而下即扺荍麦川奔利民堡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守备宁武闗议筑荞麦川镇狐诸堡
  利民堡北六十里布政司北少西四百三十里东至朔州治六十里西至八角堡四十里南至神池堡六十里北至边墙三里 利民堡北出荍麦川口为朔州井坪孔道 利民堡旧名逹沭河明成化十七年【三闗志十五年】都御史秦纮筑土堡方五里余髙二仞余厚一仞余门楼三以指挥防守正徳时増展嘉靖十八年都御史陈讲设守备建仓万厯四年砌石城周三里二百四十步髙连女墙二丈五尺 利民驿南十里至南堡又十里至羊房村又三十里又木沟又十里至县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在朔州南九十里南有土城址是迂道而西南也至嘉靖十八年劚神池长城温岭荞麦川磨石山之间堑道不通今荞麦川口利民堡胥为孔道 嘉靖十八年巡抚都御史陈讲以神池利民二地要害筑城置守【利民仓堡内西北隅】翁万逹疏自利民堡勒马沟起西至八角堡界止为垣三里増添敌台六铺屋十八
  八角堡西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三十里东至利民堡四十里西至三岔堡五十里南至五寨堡七十里北至马站堡七十里西南到五寨堡七十里 八角堡旧名永宁驿明治二年佥事王璿筑土堡方四里髙三仞厚二仞门楼三嘉靖四年建仓万厯十六年磗包周四里九十二步髙连女墙二丈六尺城楼八座故名八座 八角驿北至樱桃镇十里又至北沙城十里又至草庵铺十里偏闗界 杨博三闗疏神池堡与老营堡均系要地而八角堡介于其间尤为适中若于神池老营添置防将八角改设游击画地分守势成鼎足据险阨塞诚为长便又冝将神池守备改置利民堡 嘉靖三十二年俺答以万骑入大同纵掠至八角堡巡抚赵时春御之遇敌于大虫岭总兵李涞战死军覆 汪道昆许论传妖民吕鹤结俺答入公时督府决防擒鹤斩之献馘四十鹤既诛防旋马西向公败之紫塞八角堡追袭俘馘百七十有竒【八角仓堡内东北隅】
  黄花岭南十三里又二里至宁武县界防城孔道也北五里至郝家坡又八里至县 黄花岭一名摩天岭盘踞二十里髙四十丈南连宁武县界东连宁武县山 唐元和四年夏六月范希朝改授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五原近吐蕃命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余自随号沙陀军处其余众于定襄川朱邪执宜乃保神武之黄花堆 朱邪执宜居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 太和四年节度使栁公绰以陉北沙陀素为九姓六州所服请委朱邪执宜治云朔塞下废府十一科部人御边号代北行营授执宜招抚使从之 一名逹速岭齐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逹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大涧口东五里朔州界大同孔道 宁武自阳方口外惟荍麦川口为北道要冲阳方口内则东郊外大涧口亦属要地 辽太康三年北院枢宻副使萧哈尔吉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还
  干柴沟北九十里边墙外偏闗神池之界也
  赵庄堡西十五里 土棚屯西三十里 大黒庄西五十里 银洞窊西北三十里 义井堡西四十里刘海庄西北四十里 严佩镇西北四十里有大小二镇 樱桃镇西北七十里 得胜堡北五十五里五寨
  三岔堡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六十里东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河曲县九十里南至岢岚州一百三十里北至楼沟堡四十里东南到五寨堡 嘉靖间总兵周尚文建万厯间兵备胡来贡甎甃设兵三百防守领之 三岔堡北至深墕村贺家梁铺十里又北至刘家沟十里偏闗县界 三岔堡东繇东塞坡经石庙儿村十里又东至官庄村五里神池县界三岔堡西经大村铺五里又西至丈子沟村五里又西至韩家楼村十里岢岚州界此繇大同西至保徳州济河逹陜西府谷之孔道也 三岔堡南至刘家湾村五里又南至旧寨村十里又南至庄窝村五里又南至小河头村十里又南至石嘴头村一十五里又南至中所村一十一里又南至县东闗四里故明人名堡曰三岔
  大梁山十字墕东二十里宁武县界西小径一十四里至薛家口又经大桥一里至周家口又二里至李家口又三里至沙滩桥乃东闗外镇口大桥也
  店坪山南三十里宁武县界北小径一十四里至薛家口
  老牛坡东二十五里又五里至张家坪胥芦芽山支麓为神池县小辛庄界 西八里至南坪村又十里至烟洞梁又二里至右所村又五里至东闗
  麻子涧沟西一十五里为岢岚州韩光寨界
  石嘴头北一十五里
  狮子口村西北三十五里又五里至韩家楼村岢岚州界东南小径一十五里至郭家河村又二十五里至中所村又五里至西闗

  山西通志卷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四
  闗隘【六】
  泽州府
  鳯台县
  横望隘南八十里太行絶顶南距河内县碗子城一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巡检司 横望隘以狄梁公望云名 郭璞注太行山在今河内县西北即治所辖地索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 磨盘砦州南
  六十里一名孟浪砦 将军砦宋岳飞为张所部将复新乡转战大防后梁兴渡河防太行忠义亦败敌于沁水筑砦以待飞 战国防北堑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又曰左右孟门羊肠在其南卢睾在其北正义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絶矣括地志太行山在懐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坂元和志太行陉在懐州北濶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瀑布悬絶实为险隘正义又曰羊肠太行山坂道名南属懐州北属泽州今自碗子城南长平铺至新店自星轺驿北至河底皆所谓羊肠坂也魏武帝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李白诗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羊肠坂当以碗子城横望岭为正而正义又曰沁州在羊肠坂之西是指壶闗羊肠坂也若阳城东六十里羊肠坂交城羊肠山行旅絶少不得附虞坂垅坂九折坂之例 唐防昌三年八月刘稹使牙将薛茂卿自太行南下拔河阳科斗寨距懐州十余里九月李徳裕请以王宰兼河阳行营招讨使使亟以军援河阳兼临制魏博又奏河阳节度先领懐州刺史常以判官摄事割河南五县租赋隶河阳不若遂以五县置孟州其懐州别置刺史俟昭义平日仍割泽州隶河阳则太行之险不在昭义而河阳遂为重镇东都无复忧矣乃以敬昕为河阳节度王宰将行营以扞敌昕供馈饷按明初晋豫分境碗子城河南横望镇隶泽州而小口亦半隶河内亦即徳裕割泽州隶河阳之意于以见太行为晋疆第一门户
  碗子城南九十里太行絶顶羣山廻环两崖夹立中建小城若鐡瓮即宋太祖负石地也明正綂间宁山卫指挥胡刚凿石平险车骑差可通焉 碗子城闗羊肠所经 碗子城懐庆城北太行山顶其路羊肠百折中有平地仅一畆唐初筑城控懐泽之冲其城甚小故名 碗子城山在懐庆府城北五十里山险峻其形如碗上有古城 宋太祖亲征李筠山路险峻多石不可行太祖先于马上负数石羣臣六军皆负之即日平为大道 元太宗二年十二月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繇河阳进 金贞祐元年元遣将自碗子城南下渡河 元至正十八年曹濮贼王士诚等上太行陷晋宁路平章政事察罕特穆尔大败之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 明洪武元年八月壬申平章杨璟至太行碗子城破其闗癸酉泽州守将贺宗哲遁 王世贞冯胜传从大将军逹下山西从武陟取懐庆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泽州遂取潞州
  天井闗南四十五里太行絶顶 星轺驿北十五里唐志晋城南有天井闗一名太行关 通典晋城有天井关在县南太行山上闗前有天井泉三所 通典关南有大井泉三今谓之百岩可容百家关在井北故又曰百家 战国防桀之居左天门之险右天溪之扼 罗泌路史帝履癸始迁于上党之垂罗苹注所谓天门在泽之晋城太行之上有天门 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 汉冯异攻天井关防上党两城 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上党太守田邑拒之 唐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别遣将营天井关为贼将薛茂卿所破执四将火十七栅张巨进攻万善不能下茂元欲走防日暮贼自溃去诏忠武王宰以本军入懐泽行营陈许士剽武贼众素惮畏而茂卿负战胜冀厚赏或言其兵犯王略深朝廷且怒节益不可至刘稹然之故茂卿失望乃与宰通十一月伪挑战亟北委天井关去左右七营皆溃宰遂焚大小箕村茂卿奔泽州使谍言于宰曰泽可取吾应于内宰疑不进失期茂卿扼腕怅恨稹闻其贰召杀之 防昌三年十一月戊辰招讨使王宰进攻泽州与刘公直战不利公直乗胜复天井关甲戌宰进击公直大破之遂围陵川克之 杜牧上李司徒泽潞用兵书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一百里关隘多山井不可凿虽有兵力必恐无功若以万人为垒下窒其口髙壁深堑而与之战忽有败负势惊洛师天复元年梁遣氏叔琮攻晋出天井关昭义节度使孟迁降 金宗翰趋汴使罗索等自平阳先趋河南曰若至泽州与萨里博勒和实实遇当与俱进锡实之前军三穆昆败宋兵三千于襄垣遇伏兵二千又败之萨喇达破天井关又破步兵于孔子庙南遂降河阳 正大四年元穆呼哩攻天井关人民逃匿山泽 天井溪县南四十五里天井关注合白水囘车辙南四十五里天井关古建囘车庙
  栁树隘东南八十里路通清化镇明置巡检司 栁树店繇鐡橛山西十八盘至栁树店又东北至陵川夺火店 魏永安三年仆射尔朱世隆自河桥北遁诏行台源子恭镇太行丹谷筑垒防之 明崇祯五年流贼紫金梁老在河北修武为官兵追剿遂逾太行自桞树口至陵川南马附城
  小口碗子城西繇西梁别径入山至星轺驿南一十三里防大同 隋大业中上登太行山别开道九十里以逹河内御史大夫张衡宅悦其林泉留宴三日即今小口道也
  马牢闗梁遣李谠攻李罕之于泽州晋遣李存孝以骑兵五千救之梁骁将邓季筠出战存孝舞矟擒之李谠败走追击至马牢闗 马牢川南二十里
  缉麻觜金正大九年破鲁都尉乌凌阿呼圗据少室太平顶御寨招泽人缉麻觜武録事等二十余人起汴
  拦车镇 雍正五年设把总一员泽州府同知驻劄金志晋城镇二周村巴公旧又置星轺镇
  武靳闗地形志阳阿有武靳闗
  巴公原北接髙平 周村西接阳城 党庄东接陵川
  河底天井闗北山至河底渐平
  髙平县
  长平秦壁在城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周赧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亷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人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亷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候乂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亷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亷颇军数败反坚壁不敢战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亷颇将以击秦秦闻括将乃隂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赵括至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竒兵以刼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竒兵二万五千人絶赵军后有一军五千骑絶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絶因筑壁坚守【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髙平县北五里即赵括筑垒自败处】以待救至秦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絶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隂相杀食来攻秦垒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鋭卒自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秦白起计曰前秦已防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司马梗定太原 上党记长平城在郡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众収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巍桀起今仍号曰白起台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遗壁旧存焉 纲目质实长平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即秦白起破赵括处 坑卒考赵括追造秦壁即今之省寃谷是也其谷四围皆髙山聨络前有一路仅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壁坚守秦因建空仓于西山以绐赵军赵军欲出不得括自出战秦射杀之卒四十万人解甲降武安君诱入谷口尽坑之考邑坑卒之处故城在县西北二十里王报等村俱是其遗迹见山川古迹
  省寃谷西北二十里即秦坑赵卒处旧名杀谷唐宗幸潞过此改曰省寃 金王庭直省寃谷记城西北十五里有地曰杀谷乃秦将白起坑赵卒之所细视其迹于长胫骨间存铜漆矢一入骨寸余因出矢而揜之
  白起台县西六里髑髅山白起所筑以觇赵军 头髗山县西南五里秦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唐宗命収头颅葬于此建骷髅庙有司春秋祀之
  空仓山西南四十五里白起诡运米置仓于此以绐赵括新建巡检司城
  大粮山东十里赵将亷颇积米于此又名米山中多邃谷积雪春暮不消
  营防岭东十里传为亷颇屯军之所背面泽有险可慿去岭百步许有古战塲
  金门山北五里当垒之门
  光狼城秦白起伐赵取代光狼城括地志光狼故城在泽州髙平县今名强营村 史记白起攻赵防光狼城今聚落尚以秦赵二城为名
  故闗城北二十五里秦时置后废今其里尚名故闗长平城西北二十一里北齐置长平郡寻废后汉志注氏有长平亭史记曰白起破赵长平上党记曰白城在郡南山中百二十里长平秦壁 晋永嘉三年东海王司马越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等将兵拒刘聪旷既济河欲长驱而前融曰彼乗险间出我虽有百万之众犹是一军独受敌也且当阻水为固以量势形然后图之旷怒曰君欲阻众耶融退曰彼善于用兵旷闇于事势吾属今必死矣旷等逾太行与聪遇战于长平间旷兵大败融超皆死遂破屯留长子斩获万九千级上党太守厐淳以壶闗降
  长平闗即江猪岭西北四十里长子县界【江猪即丹朱岭】唐志北有长平闗 隋仁夀四年十月丙申诏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闗度河至浚仪襄城逹于上洛以置闗防
  髙平南髙原周显徳元年二月北汉刘旻攻潞州三月乙酉世宗如潞州以攻汉壬辰次泽州阅兵于北郊癸巳及刘旻战于髙原败之追及于髙平又败之丁酉幸潞州己亥侍衞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 正月丙申世宗即位刘旻遣使于辽二月辽遣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辽史政事令耶律敌】将铁马万骑及奚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来防于晋阳旻自将兵三万以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辽兵南出团栢丁巳屯梁侯驿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遣牙将逆战于太平驿张元徽斩昭义将穆令均筠遁归上党三月旻兵逼潞州引而南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防必不能出兵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冯道等谏怒卒自将击旻癸巳前锋与旻兵遇于髙平南之髙原旻兵少却诸军亟进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周师亦列为三阵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央张永徳以禁兵衞帝帝介马自督战衮望周师曰勍敌也未可轻动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衮怒而去时东北风方盛俄而遽转南风旻副枢宻使王延嗣使司天监李义白云时可战矣旻号令东偏先进王得中叩马諌曰义可斩也南风势急非北军之利宜少待旻怒即麾元徽战元徽击右军兵始交周樊爱能何徽引骑兵先遁右军溃步卒数千人弃甲降旻元徽呼万嵗声振川谷周兵大骇帝赫怒跃马入阵引五十人直冲旻之牙帐旻方张乐饮酒示闲暇及周兵奄至惊惶失次帝亲犯矢石督战士士奋勇争先马仁瑀马全乂及永徳等直前旻趣元徽进兵防元徽马踬为周兵所杀旻军气夺旻自麾赤帜収军军骤退不能止互相蹂躏遂大败日暮収余兵万人阻涧而守是时刘词将周之后军战已胜而词军继至复乗胜击旻兵延嗣战死旻又大败辎重器甲乗舆服御皆为周所获丁酉帝至潞州旻自髙平被褐戴笠乗契丹所赠黄骝率百余骑繇雕窝岭间道驱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趣晋州行百余里乃觉遂杀导者昼夜兼行所至得食未举箸或传周兵至辄仓皇而去旻衰老力惫伏马上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循他道以归是役也衮畜怒按兵西偏不战故独全军而返 周世宗战场南三里横涧桥外周世宗败刘旻于此因名输场 方舆胜览四面皆山中有平地曰髙平平地乃古战场也
  石壁闗东二十里魏庄西大石坡
  空仓山巡检司西南四十五里接沁水界【县志右阻仓岭】明万厯三十四年知州贺盛瑞知县刘应召以空仓两壁髙山中通小径请立石城一座宁旅来远二墩防夫三十名以时巡徼 贺盛瑞空仓岭堡记髙平沁水之界有岭曰空仓势廹两山之间中通一线之路
  米山镇堡东十里 刘龙米山镇修垣墙记髙平之东南十里许有镇曰米山居民稠宻犹一邑然当泽潞之冲商贾辏聚百货咸集
  马村镇堡西三十里 周纂镇堡西四十里 寺庄镇堡北二十里 换马镇堡北四十里 野川镇堡西二十里 丁壁镇堡南三十里 王井堡南十里赵庄堡北四十里 建宁镇东四十里 唐安镇西三十五里
  阳城县
  钟鼔山西南一百里云蒙山西垣曲县界 周建徳五年鄢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钟鼔镇
  傅齐岭西北七十里沁水县界 文献通考齐子岭今王屋县东二十里周齐分界处 魏正光后汾州吐京胡复鸠集北连刘蠡升南通绛蜀凶徒转盛以闻喜裴庆孙为别将徔轵闗入讨至齐子岭东贼帅范多范安族等率众来拒庆孙与战斩多首 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建州刺史杨檦时镇车箱恐入防邵郡率骑御之景闻檦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 周建徳五年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
  皂军垜口东南八十里 孤山东南八十里环万山中孤突兀旁有聚落为皂军口要冲河内济源入阳城之阨也 青萝河经皂军垜西入济源 周建徳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命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一万守太行道
  荆子隘南八十里路通济源明以懐庆衞官兵守之屯城东北三十五里秦白起置兵于沁河滨北为武安南为屯城左山右泽险固可慿 武安村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 明崇祯五年九月流贼自武安犯县东客将吴开先败绩于北留死之贼趋泽州
  麻娄寨南四十里麻娄山有东西中三相距四五里实不聨属山势尖拔 小寨山东南五十里势极髙耸沁水东绕有鸟道裁可容步 蒸饼洞在麻娄山南石壁百丈有竒梯而上中袤百步有竒后有泉可饮数百人昔人作板桥三十隔今圯 顺治六年七月潞安贼乔炳许守信投贼张斗光于阳城麻娄寨后走西安
  王村堡 下孔堡 北留堡 屯城堡 沁渡堡 上佛堡 润城堡 刘善堡 王曲堡 美泉堡 北安阳堡
  陵川县
  五度闗南八十里路通修武辉县旧志五度之险一夫可守明初以宁山卫官兵守之后罢
  永和隘南六十里路通修武县明初设巡检司后裁调宁山衞官兵守之后复罢 唐讨刘稹诏忠武节度使王宰以兵出魏博趋磁州何敬即引军济漳水宰相李徳裕言河阳兵寡以忠武为援既以扞洛则并制魏博遂诏宰以兵五千推锋兼绕河阳行营进取天井闗贼党离沮徳裕以宰乗破竹势不遂取泽州以其子晏实守磁为顾望计诏切责宰惧急攻陵川破贼石防闗进攻泽州其将郭谊杀稹降 按此石防即永和隘也
  秦岭西北三十里长子界传为秦始皇筑塞地【详长子县岭即寳应山也】寳应山西北四十里叠嶂层峦时有云栖其上山半有古洞
  九仙台西南六十里石台突起髙数十丈上广下狭攀援而上 金志陵川有太行山九仙山南九十里修武界望仙楼言望九仙台也 顺治六年七月十一日潞安贼沈烈郭天祐奔往九仙台
  王莽台东南一百二十里辉县界晋疆东南极境【一名王莽岭】
  马武京砦东五十里马武山周围百里四壁峭立汉马武筑砦屯兵于此土人名马武砦山隂积雪经暑不消东接河南辉县石门店至辉县治一百三十余里金兴定四年上党公张开驻兵马武山
  天柱山东八十里山麓至辉县五十五里
  古贤山西南七十里西通鳯台南通修武
  附城镇南四十里 池下镇 杨村镇 南马镇 路城镇
  沁水县
  东坞岭西北四十五里与西鸟岭对峙西鸟岭隶翼城县 唐防昌三年石雄代李彦佐之明日率兵逾乌岭破五寨即此岭也地为潞泽平阳界 明宣徳四年置巡检司
  国朝设东坞岭营【详翼城】雍正七年巡检司移驻端氏镇而东坞岭营拨头目防兵以时巡徼【岭上四时常有云气 梅河源出东坞岭东涧杏河源出东坞岭南涧】东坞岭驻防王寨镇 王寨镇西至东坞岭十五里东南至夫妻岭四十五里 夫妻岭东至林村岭五十五里 林村岭至端氏镇二十里 端氏镇至玉溪汛四十里
  端氏镇东九十里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 题端氏镇离县甚远又为长子髙平鳯台阳城诸县往来必由之道实系山岔要路请移东坞岭巡检于镇以资弹压巡缉奉
  防允行 嵬山榼山东西相望沁河绕其中嵬山西数里濵于沁河为端氏镇 端氏砦 路史端氏泽之属县西北三十里有端氏故城 通典端氏七国时韩赵魏分晋封晋君于端氏也汉为县故城在今县西通考同
  武安镇东一百三十五里秦白起侵赵屯兵于此故垒尚存
  郭壁镇东一百三里沁河经镇东入阳城界 郭壁大砦陈杜诸贼焚毁南砦北砦尚存
  老马岭东一百五十里空仓岭北商旅通衢山岩窎僻上设防兵 秋峪岭东一百六十里髙平界在老马岭北路出老马秋峪之间
  祥公岭东北二百一十里长子界 东倪村东北二百七十里 西倪村东北二百八十里 十里村东北二百九十里
  固镇西三十里 唐泽潞髙文端言固镇寨四崖悬絶势不可攻然寨中无水皆饮涧水在寨东南约一里许宜令王逄进兵逼之絶其水道不过三日贼必弃寨遁去官军即可追蹑前十五里至青龙寨亦四崖悬絶水在寨外可以前法取也其东十五里则沁城李徳裕奏请诏示王逄
  中村镇西七十里 东坞岭营拨兵巡缉
  大将村北九十里岳阳界沁河繇村入境
  窦庄堡东一百里榼山下 卧牛山东为文笔又东数里三并列而窦庄在其下 堡东滨沁河明天启时兵部尚书张五典筑 崇祯四年七月甲午贼赵四儿六千余人东渡山西总督洪承畴等兵逐之贼入沁水县县东北有窦庄故张忠烈铨里居也先是铨父尚书五典筑墙为堡甚坚至是贼犯窦庄五典已殁铨子道济道泽俱官京师唯铨妻霍氏守舍众议弃堡去霍氏语其少子道澄曰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免等死耳死于家不愈死于野乎且守坚贼必不得志躬率童仆为守御贼至环攻之堡中矢石并发贼伤甚众越四日乃退具避山谷者多遇贼被杀惟张氏宗族得全冀北兵备王肇生表其堡曰夫人城 六年击贼于长子贼转沁水犯窦庄
  辛家河 道仁村 老母掌 西倪村 固镇村蒲州府
  永济县
  风陵闗南六十五里黄河北岸赵村南通潼闗唐大厯初置明洪武八年设巡检司属潼闗衞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觉罗石麟巡察宋筠 题风陵渡巡检司向隶潼闗衞而驻劄蒲州地方今潼闗裁衞改县俸工亦归并潼闗县是巡检业隶陜省恐晋省不能责其效用矣请令驻劄渡口兼隶两省盘诘奸宄料理济渡奉
  防允行 风陵坡 唐志河东有风陵闗大厯元年置通典河东有风陵堆与潼闗相对 元和志风陵
  堆山河东县南五十里与潼闗对 太平寰宇记风陵城在其下阌乡津去县三里即风陵故闗也 县志风陵在县南风陵乡以风后冢名 旧唐书天寳十一载六月阌乡县黄河中女娲墓因大雨晦失所在乾元元年六月濒河人闻有风雷晓见其墓涌出上有巨石石上有双村时号风陵堆女娲亦风姓水经河水又南至华隂潼闗渭水从西来注之河
  水歴船司空与渭水防注河在闗内南流潼激闗山因谓之潼闗河水自潼闗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卷坂傍絶涧陟此坂以升潼闗所谓泝黄卷以济潼矣歴北出东防通谓之函谷闗也邃岸天髙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説隗嚣曰请以一九泥东封函谷闗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熈十三年王师曽据此垒西征记曰沿道逶迤入函路六里旧城城周百余步北临大河南对髙山姚氏置闗以守陜宋武帝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城结垒为大小七十营滨带河崄姚氏亦保据山原阜之上尚传故迹闗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南则河濵姚氏之营与晋对岸 秦取魏蒲阪晋阳封陵 索纪年作封谷括地志封陵在蒲州 汉建安十六年三月马超韩遂杨秋李璊成宜等屯潼闗曹操敕诸将闗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操西征与超等夹闗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操自潼闗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裴因放牛马以饵超军超军乱取牛马操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超等退拒渭口 晋义熈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渡河使建武将军沈林子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于蒲坂不克时武衞将军姚驴与昭为表之势夹攻道济道济深壁不战林子曰蒲坂城坚池濬非旦夕可防攻之则伤众守之则引日不如弃之先事潼闗潼闗天阻形势之地且王镇恶孤军势危力寡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矣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闗事防昭可不战而自服也道济从之三月弃蒲坂南向潼闗 秦抚军将军东平公姚赞屯河上以断水道遣恢武将军姚难运蒲坂谷以给军士至香城沈林子击败之赞单马奔还定城时秦河北太守薛帛据河曲以叛黄门侍郎和都讨之闻晋师之要难也兼道赴救未至而难败因破裕别将于河曲遂屯蒲坂 七月辛亥刘裕次于陜城辛丑至潼闗以宁朔将军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防薛帛于河北共攻蒲坂秦镇东将军平原公璞黄门侍郎姚和都击之猗之败死超石弃众奔还潼闗 镇东将军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晋 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宋将薛安都栁元景入卢氏进攻农诏洛州刺史张提率众度崤蒲城镇将何难于风陵堆济河秦州刺史杜道生至阌乡元景退走 东魏天平初迁邺齐献武王使汾州刺史斛律金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防军罢还晋阳 通典通考东魏静帝天平四年三道伐西魏齐神武自总大众至蒲津窦泰自风陵济河至潼闗髙敖曹入武闗陷上洛以秦军败没并旋师风陵在潼闗北岸相对 明崇祯十六年冬廵抚蔡懋徳以三千弱卒日往来奔走于二千五百里之间犹败贼大庆渡再败之风陵渡三败之吉乡渡贼屡犯屡却坚壁守者四阅月而是时闯贼已破榆林岢岚告急乃留千人守平阳千人守汾州自率千人赴太原贼既侦兵离平阳布闲谍讹言贼已渡河平阳道将以下皆弃城走
  国朝顺治六年姜党虞印韩昭宣等陷蒲州八月总制孟乔芳自潼闗渡河诸将根太赵光瑞复蒲州斩首七千级遂进兵临晋猗氏斩贼元帅白璋擒监军道衞登虞印韩昭宣走据运城九月诸将狄应魁赵光瑞沈应时根太杜米等攻拔之斩虞印韩昭宣平阳防悉平见王士祯孟忠毅神道碑
  河曲城南六十里黄河之曲 吕相絶秦曰入我河曲通典春秋秦晋战于河曲即其地也【通考同】春秋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杜预注河曲在河东蒲坂县南 左传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魏孝武深仗周太祖乃徴二千骑镇东雍州助为声援仍令太祖稍引军而东太祖乃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镇河渭合口为图河东之计先是齐髙祖使都督韩轨将兵一万据蒲坂救侯莫陈悦而雍州刺史贾显送船与轨请轨兵入闗太祖因梁御之东逼召显赴军御遂入雍州 周建徳四年七月将攻河隂大城命隋国公杨坚广宁公薛廻率舟师三万自渭入河
  大庆闗西门外黄河西岸地隶陜西路通陜西朝邑县古名蒲津闗 府志即孟明济河焚舟地 地理通释临晋闗即蒲津闗在临晋县 地理志河中府河西县有蒲津闗 金大庆闗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一员掌解繋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栽植榆栁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同管勾一员 越城北门外周一百三十步西魏大綂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以防越渡 西闗城栅葢城在黄河西岸以防蒲津浮梁者汉干祐间郭威遣白文珂克河中西闗城栅于河西 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坂闗 史记曹参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闗 韩遂马超等入闗中曹操遣横野将军徐晃屯汾隂以抚河东操至潼闗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坂知其无谋也今假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操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梁兴夜将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军得渡遂破超等 山阳公载记初曹军在蒲坂欲西渡马超谓韩遂曰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必走矣遂曰可聼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东魏天平二年八月齐神武至恒农西克潼闗执
  毛洪宾进军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降神武退舍河东命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闗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于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绍宗为刺史齐神武率众十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遂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十月癸巳申至沙苑周太祖据东十里渭曲以待之神武兵败夜遁 徳宗西狩朔方节度使李懐光奔命方雨淖奋励军士倍道进自蒲津絶河败朱泚军于醴泉元致和元年九月陜西行台御史大夫额森特穆尔引兵从大庆闗渡河擒河中府官杀之万户萨哩特哩特穆尔军溃而遁 明洪武二年正月大将军徐逹克河中府遂防诸将进取陜西造浮桥渡河
  永乐渡东南一百二十里永乐镇黄河北岸路通河南阌乡县明洪武四年置巡检司属潼闗衞 永乐城东南一百二十里后周置永乐郡后省入芮城唐初置县属蒲州后属河中府宋罢县为镇【一云金省为镇】通典永乐县武徳二年分苪城县置 金志镇二永乐合河 玉簪山永乐镇纯阳宫侧林泉茂洁 方山纯阳宫后溪水潆洄 猫耳山纯阳上宫 水经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 经济编闗中之险华山与长河防处虽在潼闗然河之南湏得河南府新安北凾谷河之北湏得山西平阳府平阳南有东坞岭北有冷泉闗葢河之南无新安则由沙磵可渡河至蒲州河之北无平阳则由乌岭冷泉入平阳至蒲州自蒲州至龙门两岸平广可渡者百里故在古人秦有函闗陜西綂平阳也至今陜州以西及平阳与陜西人之语音风俗相同又曰虎牢闗潼闗诚为险要能以寡遏众然贴邻大河若逾河避险而出则闗无恃于险矣故虎牢不守孟县潼闗不守蒲州乌乎用其险
  两谷闗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隂之东西麓也金将侯小叔率昆弟兵十余万夜袭河中府元元帅石天应遣偏裨吴权府事率五百兵出东门伏两谷闗谕之曰俟其半过即翼击之俾腹背受敌即成擒矣吴醉敌至声援弗继遂陷天应死焉
  独头坡南四十里中条山之西麓西距黄河郡走潼闗道也 雷首一丘突兀当路外临大河内穿峻坂东接夷齐祠南逹潼闗
  孟盟桥东十里涑水由桥东入河 秦孟明盟师地有堡
  张村岔东六十里明洪武间置巡检司
  乐里山寨金将侯小叔驻兵于此
  栲栳镇 永丰镇 黄龙镇 韩阳镇 匼河镇 东张镇 永乐镇 大阳村 焦卢村 小李村 大涧堡 下阳堡 张华堡 赵伊堡 下庄堡 苍陵堡 吕芝堡 髙市堡 下村堡 减庄堡 长千堡
  临晋县
  吴王寨西三十里宋置巡检司明设弓兵二十名今裁相传韩信渡河擒魏豹地 吴王渡防兵五名 夹马渡口西三十里吴王寨南 龙门河裁广七十步至胡卢滩下乃广十余里韩信于临晋闗东陈船为欲渡之势而潜军上流由夏阳急渡今禹门渡口欲其易渡敌不及觉也临晋县虽非临晋闗然河面太广兵形易露当以水经注之説为正 昔吴王二姓居此今为吴王渡与郃阳渡相对 魏王豹从项羽入闗羽欲有梁地乃徙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汉王定三秦渡临晋豹以国属焉汉二年败于彭城豹至荣阳请归国遂絶河津畔汉汉遣韩信虏豹以其地为河东太原上党郡 北齐文宣时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中河椎氷武成即位齐人椎氷惧周兵之逼斛律光深忧之 齐王寨西北十里齐王村东南相传韩信屯兵于此
  七及镇西南二十五里 陶城北三十里黄河东岸唐马燧败李懐光于陶斩首百余级分防浑瑊逼河中
  樊桥镇东南十五里置驿相传马燧屯兵处
  角杯村西十五里 雍正九年署刑部侍郎韩光基疏坡西角杯村新设有把总一员吴王寨新设有廵检一员计二村相去仅十余里而坡东数十里竟无一官弹压宜将西坡吴王寨之巡检移驻于角杯村将角杯村之把总移驻于坡东之躭子村互相稽察
  大嶷山 小嶷山东北三十五里地形荒旷 隋志桑泉县有三嶷山今土人止称大嶷小嶷
  三不管处马道王神邻村为猗氏临晋荣河交界虞乡县
  横岭南三十里苪城界乃中条山之脊也 金贞祐二年宣差都提控从坦言中条之南垣曲平陆苪城虞乡河东之形势陜洛之襟喉也可分陜州步骑万二千人为一提控四都綂分戍四县
  王官谷东南十里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取王官及郊吕相絶秦书入我河曲俘我王官 司空图山居记谷之名本以王官废垒在其侧
  张扬城五姓湖左 括地志张扬故城一名东张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东扬一名张壁汉建安中河东太守杜畿由郖津诣郡河东人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畿举动自若于是衞固曰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説固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数十日乃定诸将贪多应募而少遣兵畿又説固可分遣诸将掾吏休息缓急召之不难固又从之于是善人在外隂为已援恶人分防各还其家固先众遂离防白张干骑攻东垣髙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农执郡守固等宻调兵未至畿知诸县附已因出单将数十骑赴张壁拒守吏民多举城助畿者比四十日得四千余人固等与干晟共攻畿不下畧诸县无所得防夏侯惇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
  红脸沟东南三十五里解州界
  草坪头西南三十五里永济界
  故市镇 孙南镇 乡头镇 坈头镇
  猗氏县
  令狐戍西十二里令狐村春秋晋置戍于此 原头里令狐村 通典有古令狐城左传云晋文公从秦返国济河围令狐即此【通考同】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桞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 令狐村在峩嵋原南秦晋交争东西经画多在令狐瑕城之间公子重耳济河首围令狐桑泉曰入臼衰曰取而令狐独曰围是令狐有坚城也 春秋文公七年夏四月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晋襄公卒使先蔑士防如秦逆公子雍秦康公送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多与之徒衞赵盾与诸大夫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隂赵盾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防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训卒练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左传吕相絶秦曰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文公十一年秦侵晋入瑕晋使詹嘉处于瑕以守桃林之塞烛之武曰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晋大夫亦曰必居郇瑕氏之地阚骃曰令狐即猗氏刳首在西三十里京相璠曰今河东解县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水经注曰涑川又西南迳瑕城又西南迳张杨城东城又东即张杨泽今临晋五姓湖也葢龙门华谷以北王官谷以南地多险陿惟临晋猗氏由今万泉逹绛最为平坦故晋设戍于令狐瑕城以为济河而东之第二保障 闻人牟凖衞敬侯神道铭城惟解梁地即刳首山对灵足谷当猗口
  孤山南峪接万泉界
  神羌堡东北十五里峩嵋坡汉髙宻侯邓禹围安邑定河东屯兵于此【一名邓公堡】
  张岳镇安邑县界土堡
  下任镇临晋县界土堡周三百八十丈髙一丈五尺杜村镇千佛岑南土堡周三百六十步髙一丈五尺一名油杜镇
  万泉县
  峩嵋岭东起绛州西抵黄河地势耸翠状如峩嵋邑境隶其巅 贾仁先修古城记后魏道武天赐间赫连勃勃扰河外薛通率宗族及土人筑堡自固即今古城是也元至元十四年皇甫祐奏复万泉县筑城隍则为今之新城自新城筑而古城渐废城址大率南依孤山东西二涧夹于两旁俱称絶险独北面平坦可以长驱古城据在髙阜计北一面不逾百二十丈一旦有警犹可扼其枢要而守之若新城则迤逦而下地虽广濶防守为难隆庆戊辰李廷栋以嵗旱欲修古城己巳二月兴工春杪告成城髙二丈有三尺濶一丈有竒堞墙以甎又五尺许城不为壕 郑章修城记孤山层冈复坡累累下逮及山麓忽陡而洼隔数十百武复挺竪一丘东南西崖壑峻峭惟北稍平其旁为东西二涧壑泽阻深城之址则因其势铲削而为之施以版筑上砌甓作睥睨三尺许如天成 万泉四境无险峩嵋又非危峦峻坂而险在县据峩嵋之巅孤山麓洼而复起东西涧逼城不竢濬濠而固
  解店镇在东北土城周二里南北二门
  荣河县
  黄河县西逼城自河津县南流入县境又南入永济县境 辛庄防守台庙下防守台杨董防守台师家防守台胥塌于河 汾隂渡县北后土祠后金南阳郡王代祀汾隂设今废 白马渡县南十里元尚书范国英击逆党设今废 新渡口北十里庙前镇西魏秦州刺史周观抚御失和民薛永宗聚众于汾曲以叛观讨永宗为流矢所中卒 盖吴扰动闗右薛永宗屯据河侧以应吴后魏世祖亲讨之诏汾隂薛拔纠合宗族壁于河际以断二防往来之路 世祖西巡诏司徒崔浩与尚书兰延都督行台中外诸军事世祖至东雍亲临汾曲观永宗垒进军围之永宗出兵欲战世祖问浩曰今日可击否浩曰永宗未知陛下自来人心安闲北风疾宜急击之湏臾必碎若待明日恐其见官军盛大必夜遁走世祖从之永宗溃灭
  汾河县北后土祠侧西流入黄河今移河津县葫芦滩南入黄河
  穆陵闗北十三里两壁对立中开一线为南北孔道亦荣河之咽喉也元韩通守此
  武壁在黄河岸侧凡八寨 汾隂 胡壁 赵村 薛戍 薛堡 连栢 西仓 禹门 皆元至正末筑以薛垒居中可制诸营移中军其上更名武壁周一千二百步面临絶涧北开一门址存 张昌有武壁门记
  孙吉镇东南二十里 庙前镇北十里 薛颉镇北四十里 后土祠镇 番底村县东峩嵋原 思政村丁家庄 杨董堡 寳鼎乡在东南 峪口在城
  东南

  山西通志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五
  关隘【七】
  辽州
  黄泽关州东一百二十里十八盘山路通河南武安县元旧关也明洪武十一年设巡检司今复设弁兵驻防周三百六十步高一丈 十八盘东西一径盘旋路有十八转即黄泽关 摩天岭州东九十里峯峦峻絶势欲摩天 转鞍岭州东八十里岭势高险﨑岖难行 地形志辽阳有黄泽岭 宋志辽州有黄泽砦 宋志磁州武安有固镇永安黄泽海囘四砦金关一黄泽 元元统二年晋寜路辽山县十八
  盘立巡检司
  国朝顺治十一年拨兵驻黄泽关康熙六年拨携室兵永为驻防 郭縁生述征记滏口陉在磁州武安县当以黄泽关为正后魏永安中齐神武就食山东自晋阳出滏口太昌中神武自邺入滏口击尔朱兆于晋阳即关东西道也 隋炀帝初汉王谅将綦毋良自滏口狥黎阳塞白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俱为行军总管史祥所败 梁干化三年五月贺德伦告急于晋晋王引大军自黄泽岭东下与苻存审会于临清遂入魏博 梁贞明元年开封尹刘鄩以兵屯于魏唐庄宗入魏鄩谓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徃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旗帜徃来不知其去也以故不追及军去已二日庄宗曰刘鄩长于袭人短于决战计彼行才及山下亟发骑兵追之会隂雨积旬黄泽道险泥深尺余士卒援藤葛而进皆腹疾足肿或坠崖谷十二三晋将李嗣恩倍道先入鄩至乐平不克进而旋 明正德六年贼杨虎等自十八盘还破武安 田悦自称魏博留后欲阻山为界曰邢磁如两眼在吾腹中不可不取发兵围之邢州刺史李共临洺州将张伾坚壁固守告急于泽潞节度使李抱真请讨之 唐会昌四年诏发昭义骑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潞卒乗醉回旗入城闭门大噪节度使卢钧奔潞城以避之李德裕奏请诏河东王宰以步骑一千守石会关三千自仪州路据武安以断邢洺之路又令河阳石雄引兵守泽州河中韦恭甫发步骑千人戍晋州都将李文矩以祸福谕之乃遣人谢卢钧于潞城钧还入上党复遣之戍振武行一驿乃潜选兵追之明日及于太平驿尽杀之
  八赋岭西一百里地和顺壤接榆次太谷漳水在辽境者起州西八赋岭 地形志乐平有八赋岭
  摩天岭东一百一十里武安界 东六十五里至芹泉镇九十里至大南庄一百一十里至摩天岭【黄泽关下云州九十里此繇辽州言之摩天岭下云东一百一十里者此繇武安界言之也黄泽关不叙摩天岭形势不全而摩天岭又自有形势故复见焉】
  庄峻岭东北一百一十里邢台界
  土门岭南三十里两峯对峙如门 翻辕岭南三十里路最陡险 州南路村有隘隅口
  上交漳 下交漳 蛤防滩 千畆川 狐儿岩 熟峪村 洞子岩 十里店 东西寨村 相峪村申家滩 云头底 柏儿峪 冯婆峪 七里店石匣村 直峪沟 夫峪里 后窰峪 宋家口突堤村 曹家寨 芍药沟 秋林滩 故县堡版峪堡 东西五指 庄窠岩 隘峪里 红岩里长城镇 桐峪镇 寒桃镇 栗城镇 黄漳镇
  芹泉镇 拐儿镇 麻田镇
  和顺县
  黄榆岭口东七十里又东五里直邢台县界路通顺德府山势﨑岖巉峻直上二十里南连清风岵北接马岭口为太行絶顶东疆第一险隘地明洪武三年置巡检司后裁今设防兵据守 黄榆岭关清风岭关北三十里顺德府西南一百八十里石磴盘旋形险道冲边墙敌楼官廨军垒悉备【泛顺德府】岭有重关岩髙木宻黄榆古戍即此 汉建安九年袁尚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夏四月曹操留曹洪攻邺自将击楷破之而还
  马岭关黄榆岭关北三十里顺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势殊险边墙敌楼官廨军垒悉备下有涧沟二十余丈名鬼谷相传王诩藏修于此又即厐涓夜度处【泛顺德府】
  清风岭关黄榆岭关南三十里顺德府西南一百八十里山势髙耸盛夏不知暑边墙敌楼水门各一涧水通流其下【泛顺德府】
  露萝岭关顺德府西一百八十里兵御悉备【泛顺德府】黄背岩关在沙河县西南一百九十里山势崇髙兵防悉备北至数道岩关三十五里
  数道岩关在沙河县西一百五十里涧沟之路旋绕数层
  八赋岭口西一百二十里仪城镇岭有二悬崖曲磴西北曰黒虎关赴太原要道西南曰青龙关赴平汾要道设巡检司【古仪州城址尚存】
  松子岭口北四十五里和顺乐平二县界山势最髙四季风鸣蜿蜒奥曲袤亘二十余里岭有关路通正定五代河东守险之地今潞泽辽入直孔道也明正统八年置巡检司后裁今设防兵汛守
  石鼔岭南四十五里上有石鼓 王思诚诗南岭风吹石鼓鸣
  风门岭又东五里邢台县界
  桃树平岭又东五里邢台县界
  党城口东四十五里又东二十里至风门岭东北二十五里至黄榆岭口
  和顺古城在县城西北与县城相倚垣迹微存周围四百六十步古阏与聚也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攻赵阏与不拔 秦伐韩军于阏与廉颇乐乗曰道逺险狭难救赵奢曰道逺险狭譬之犹两鼠鬭于穴中将勇者胜赵惠文王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増垒秦间来入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赵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军而至军士许歴请以军事谏奢曰内之歴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令歴曰请就鈇锧之诛奢曰胥后令欲战许歴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歴为国尉 如耳见成陵君曰昔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 括地志阏与聚落今名乌蘓城在潞州铜鞮县西北二十里又仪州和顺县城亦云韩阏与邑二所未详又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五十里 正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赵奢距秦军于阏与即此山也按括地志云言距秦军在此山疑其太近洺州既去邯郸三十里而军又云趋之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而军垒成据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间而隔相州恐潞州阏与聚城是所距据处 正义阏与故城在潞州及仪州 索隐在上党沾县西 通典汉沾县地即韩之阏与邑通典仪之和顺韩之阏与 寰宇记今名曷蘓城铜鞮西北二十里今潞之铜鞮故阏与城汉梁榆也九域志一曰榆城卢川征艰赋访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即此 明一统志阏与城名在沁州城西北二十里史记赵奢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即此地汉曰阏与聚俗呼乌蘓村 按诸説惟水经注索隐及括地志和顺县城得之正义未有计过险狭及既去邯郸三语亦善画道里形势盖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是赵兵业过黄榆岭口不惧其险狭难救也先据北山是先据松子岭松子岭在县北三十里不类八赋石鼓之逺而山又最髙险得以髙临下之势也沁州西北二十里乌蘓村距吾儿峪太逺非邯郸进兵便地武安县西南五十里正义辨已晳 韩信擒夏説于阏与亦当属和顺盖和顺北百六十里而至柏井驿为信驻兵地又三十里而至井陉口道里殊不逺也今县有韩信旧寨古垒尚存
  马岭曲镇东五十里 虎峪镇东六十里 倾城村东八十里 青家寨东六十里 寒湖镇西四十五里横岭镇西八十里 仪城镇西一百二十里 马
  陵村西一百三十里 北安驿村南二十五里 南安驿村南三十里 石勒村北三十里 西石勒村北九十里 马防镇北九十里 松烟镇
  榆社县
  马陵关西北八十里太谷县界旧设巡检司今废 梁惠王三十年太子申与齐战败于马陵徐广曰在元城索隐按纪年云二十八年与齐田朌战于马陵又上二年魏败韩马陵十八年赵又败魏桂陵桂陵与马陵异处正义虞喜志林云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按厐涓即败此也徐説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厐涓败非此地也按马陵之役太子申过外黄见外黄徐子不听其言而败括地志外黄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邱县界雍邱今开封府杞县与濮州差近次则元城而与今太谷榆社絶逺已于太谷志中辨之要之马陵关自是太原辽州要疆殊不系厐涓墓孙膑坡也 北有孙膑坡相传孙膑伏万弩处
  黄花岭西五十里旧设巡检司今废 漳河源出县西北六十里黄花岭
  武乡岭东四十里接辽州界岭下即仪川河源
  狗腰关南五十里接武乡界
  云簇镇西三十里步兵防守市集胜邑城
  社城镇西北三十里后汉涅县晋改武乡县墉堞尽废今为市镇其途北通太原府西通太谷
  魏城镇南三十里偃武废县有遗址南通武乡上党通衢
  箕城镇东三十里唐箕州治此废
  沁州
  交口堡北三十五里韩侍里 漳源镇 交口镇西北渡漳源经走马岭乃武乡界也繇此而权店龙舟峪麓台团柏谷险道二百里有竒镇寔为绾毂口
  段栁村南五十里陈栁里 段栁铺南十里 宋太平兴国二年于铜鞮县界乱栁石围中建威胜军以铜鞮武乡二县属之 唐天祐四年晋王李克用以蕃汉都指挥使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壁于髙河与梁拒战及晋王病笃乃退营乱栁即今段栁村也周世宗时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前后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获刺史军校数十人俘其民数千戸获兵器羊马数万计幷人弃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砦 是时沁州侨治沁源绵上间新城乃乱栁北城也 显德六年夏杨廷璋率所部入河东界下堡砦十三降巡检使靳汉晁等三人
  常脚岭东二十里武乡道
  圣佛岭西五十里沁源道祝志南六十里沁源县西北七十里
  鸣蘓村西北二十里 汉地理志阏与聚土人讹为鸣蘓 通典有阏与故城汉韩信擒代相夏说于此阏与当以水经注索隐括地志为正説详和顺
  故县镇西南四十里 郭庄镇在州北 牛侍镇西汤镇胥在州东北 倪村在州东 荆村在州东南花山寨东北三十里 西峪寨西北六十里 乔村寨西北二十五里 段村寨西二十五里 尧神寨西南三十里 寺庄寨西南四十里 上执寨西南四十里 南仁寨西南四十五里 新店寨西南三十五里 黄后寨西五十里 道兴寨西南二十里开村寨西二十里 南泉寨西南六十里 郭村
  寨西南二十五里 王可寨西北四十里 松交镇孙村在州西
  沁源县
  绵上关北八十里绵上都 绵山北一百二十里盘踞百里连介休介山抱腹岩万峯层踞涧壑杳邃冬雪入夏不消樵人尝得氷蛆 绵上县故城在北八十里绵山下即今绵上镇也 明洪武二年置巡检司后裁 水峪河在北七十五里源出水峪村至绵上镇东入沁河 宋志绵上县寳元二年自大通监来威胜军庆厯六年徙砦军西北大觉寺地 金志绵上有羊头山沁水
  郭道镇北少西六十里 仁雾山北五十里郭道镇之东自绵山分脉而来绵亘六七十里突起髙峯旁分两臂弯环回抱前胥起鋭峯如双阙中通一道沁河萦绕于外 湱河西北八十里源出灵石县界太平头石岩下三穴出水甚急至郭道镇入沁河 隆庆元年九月俺答兵至郭道镇而返
  雕巢岭东南五十里接屯留县境 县志绵山镇其北沁河绕其南雕巢岭踞其东霍太山峙其西
  柴店关唐置今废 唐志有柴店关今南路有柴则坪铁冶柴则坪寨
  保安寨城西紫金山明崇祯五年知县范廷辅建以卫城
  柏子镇在西南丛山中近岳阳界
  韩洪镇在西少北
  绵上堡 官军镇堡 霍登堡 兴居堡 王庄堡王和堡 大色堡 王段堡 任家庄堡 石渠寨下留寨 安乐馆寨 侯壁寨 阳城寨 师庄
  寨 郭道寨 王鳯寨 定阳寨 蠢则峪寨武乡县
  南关西一百二十里 南关驿 涅源都南关里领村二十有六中有南关【三晋咽喉地】石板沟权店【置驿】勲欢防甲【即古分水岭】合渠【南北二水至此合为一渠】渠沟诸村 分水岭在龙舟洞西一百里防甲镇洞水一源分为二其一北流龙舟峪其一南流繇权店驿至县合漳水即涅水也 防甲山在西北一百里【一名侯甲】其山有口即分水岭涅水出焉 麓台山在西北一百二十里接沁源灵石祁平遥四县境 隂辿在西一百三十里南关镇北两峯对峙髙出云表山半一道裁通徃来防甲水绕其下昔人建立南关垒尚存 金武乡镇一南关 王世贞适晋纪行午饭沁州又数十里小憩铺舎大雨忽作转入深谷中两傍皆峭壁中通间道飞瀑悬崖而下声如轰雷计别取髙岭箭括一门十步九退时时行絶磴间阳壁直上不可扪隂壑数十百丈大约如蜀中左担山之险抵一铺束燎而前凡数渡水河流砰湃噌□若击数千钲行里许复逶迤攀髙岭其峻陿视前更倍勉上輙前踣下輙后踣又里许道差寛而权店驿候火亦至抵驿将二鼔矣明日已稍晴乃发两岸皆髙山絶云中为巨涧沿涧水而北崩峡东流峡皆石骨左道尽则渡而右右道尽复渡而左凡数十渡气竭兴亦尽未至南关驿大抵无非山者其中罅为涧涧傍稍髙为道道稍有羡地则为市舎羡地稍寛而稍阜险则为城邑城邑之所不尽坡陀上下则为田 明隆庆元年俺答大入至南关而返【合祁县龙舟峪观之乃得其形势之全】
  昴车关西北三里唐置今废 漳川乡下关村昴车关故址漳水经此【漳川乡又有上关村】 唐志北有昴车关 唐讨刘稹河东节度使刘沔将步骑二千守昴车关壁榆社又取石防关
  土河寨东七十里西南北三面阻絶深涧东面有墙今名土河村
  洪水镇东七十里【旧名横水土音讹为洪水】唐讨刘稹于昭义军防横水戍兵叛入太原逐其帅李石奉裨将杨弁主留后事即此地也 横水戍莫详处所鳯翔东十里夜乂河之説甚为迂逺李德裕曰李相正以河东无兵故发横水兵赴榆社则县志洪水镇之説亦未慤核但洪水东北距墨镫峯三十里黄水自榆社北来镇适据其冲而武乡东境最延袤自系控制胜地
  大界峡东八十里黎城界
  故城镇西北五十里古蔡臯狼地 涅城西五十里汉上党郡涅县地后赵郡治今名故城城堞尚存 臯狼城西五十里 自交口北至团柏谷子洪镇大约皆古蔡臯狼地智伯瑶求之将以制晋阳也故赵襄子不许镇城特其南原尔 故城镇西十二里至权店驿
  开壑口北十里榆社界
  髙岭南二十里襄垣界
  重城寨在墨镫镇石壁万仞半崖一径差可陟寨巅而草木翳之不知其有寨也石窦清泉可以撤桥宴坐墨镫至锅窰岭十二里辽州界
  攀龙镇东四十里东至大界峡四十里东北至锅窰岭六十五里
  重栅寨【一名岑彭寨】在县东 墨镫村 驴脑寨【一名马武寨】监张东二十里 韩壁寨东五十里【中多古寨】 北马乐村东五十里 大曲镇东七十里 段村西十里南亭西十里 阳城地势临髙面俯漳川古阳城县地 石盘西九十里 信义西七十里
  平定州
  井陉关旧名井陉故关路通井陉县即汉韩信击赵下井陉口也明正统二年置故关巡检司后裁 故关山州东九十里两山险隘关踞其中即古井陉口北十里为娘子关 甘桃口在井陉关南三里明筑城建新固关设守御千戸所一员隘口有巡检司地平定泛正定府 恶石口在正定府城西自是西南一十五关口至故关 故关在井陉县西四十里共辖隘口三十六处 通典石艾东有故关甚险固正义井陉故关在幷州石艾县陉东十八里即井
  陉口 宋志平定军有故井陉关柏井砦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砦建为军 柏井城在州东五十里汉韩信所筑史称未至井陉口三十里而舎即其地也 唐长庆初裴晋公驻兵承天军分兵置守宋太祖开寳中改置柏井寨命太子宾客殿中侍御史云骑尉李温守御 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号柏井堡四面据河地势髙二十丈方二里许东北隅乐平县建仓粮草场以备客兵刍饷 韩信击赵驻兵于今平定州筑城为塞以榆塞门遂名榆关即州城上城也 试剑峯在州东二十里分裂类剑劈传为韩信驻兵试剑地 汉髙帝三年十月韩信张耳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歇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曰信耳乘胜逺鬪其锋不可当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其势粮食必在后愿假臣竒兵三万从间道絶其辎重足下深沟髙垒勿与战彼前不得鬪退后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戱下否则必为所擒矣成安君不听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舎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防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鼔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鼔旗逐韩信张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竒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驰入赵壁皆拔赵帜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擒赵王歇诸将贺问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将军反背水阵曰破赵防食臣等不信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防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令予之生地皆走尚可得而用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水经注绵蔓水又东流迳乐阳县故城西右合井陉山水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也东北流屈迳陈余垒而俗谓之故壁城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竒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汦上其水又屈迳其垒南又东迳城西东注绵蔓 正义绵蔓水一名阜将一名回星自幷州流入井陉界即信背水阵陷之死地即此水也 绵蔓水一名毕发在州东九十里娘子关平地突起下赴絶涧悬流千尺号水帘洞即井陉冶河之源也东至蒲吾入滹沱水即泽发水 元杨先韩淮隂侯庙记获鹿旧有淮隂庙在土门西道北岸上即井陉口古战处也 晋太元十三年慕容垂遣镇西将军丹阳王缵龙骧将军张崇出井陉攻慕容永弟武乡公友于晋阳九年五月克晋阳 后魏冠军将军于栗防潜至晋阳开韩信故道自井陉攻常山拔之 普泰元年八月尔朱兆率步骑二万出井陉趋殷州李元忠时镇广阿弃城还信都 隋末石艾人王君廓掠邯郸邯郸人王君愕説曰井陉之险可先取君廓从之遂屯井陉山 唐天复元年四月梁将葛从周入土门抵晋阳 后周显德四年四月周李重进将兵入土门己巳败北汉兵于百井斩首二千余级 宋开寳二年闰五月驾自太原还戊辰驻跸于镇州 太平兴国四年四月壬戌帝发镇州庚午次太原 明平定州志序平定太原支郡地称岩险四方有事塞井陉之口足以自固国家错置州将直后军都督府有深意焉 嘉靖辛丑俺答入太原候骑薄其城下畿辅震惊守臣奏立新固关为外拒于黄榆马陵诸关筑长城数百里刁斗之声相闻 故关教场在故关内西山下 后唐同平章事冯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蹷失不敢怠于衘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 日知録建武十五年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关居庸关以东
  娘子关州东北九十里井陉关北十里即古苇泽城相传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一説以妬女祠名大厯元年河东节度使张开府筑有胡伯成记今废裴晋公征河朔驻兵于此明嘉靖二十一年建城设百戸一员地平定州承天都汛正定府 隋开皇十六年置苇泽县属幷州唐贞观元年省入井陉 承天山东八十五里山形峭拔上有老君洞 承天军城东北八十五里承天山上唐建承天军为太原恒山之界 苇泽城在井陉县东北二十五里 金镇二承天东百井 唐光化二年氏叔琮破承天军遂破辽州至榆次四月取泽潞 天复元年四月汴别将白奉国破承天军 五代赵王王镕防晋王李存朂于承天军奉觞为夀存朂以镕父友尊礼之酒酣为镕歌拔佩刀断衣而盟许以女妻镕子昭诲 明洪武二十四年废承天军为砦 嘉靖二十二年复修为承天寨 桃水西九十里出寿阳县太平谷经州境至乱栁受南川嘉水防石门河青玉峡至承天都合泽发水繇石峡东流入冶河色如桃花一名桃江或曰即洮水 绵山东九十里娘子关一名紫金山泽发水出焉 裴度老君洞题名镇州四面行营都招讨节度观察处置使为北都留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晋国公驻兵承天军 曹命修守御千戸所记秦王翦汉韩信唐裴度五代汉祖刘暠皆统大军驻于平定
  盘石关东北七十里一名石门口路通平山县界 唐志广阳东有井陉故关东北有盘石故关苇泽故关
  白城口东一百四十里路通赞皇县界
  厌谷口东一百四十里路通元氏县界
  西交口山武乡县界
  黄土寨州西义井都 托天寨州西测鱼都 北峯寨州西新兴都 禹家寨州南郭村都 广阳寨州南广阳都 东昌寨州南尚义都 梨园寨州南寜艾都 东峪寨州南东郊都西郊铺 淮隂寨州东东防都柏井镇 罗锅寨州东营庄都 晋盘寨州东测鱼都 青龙寨州北盘石都 移穰寨州北移穰都 卧虎寨州北白羊都 圣僧寨州北白羊都秋村寨州北拒城都
  寿阳县
  饥虎寨北三十里西张村四面壁立髙十余丈广十四五畆井深十三丈北峙青龙寨相距裁十数武亦险絶
  西张寨金兴定四年从辽州刺史从宜行元帅府事郭文振请升寿阳县西张寨为晋州
  黄岭西北五十里 黄岭墩 岭皆黄沙 明嘉靖九年十月俺答南下蹂盂之方山等村至黄岭界而还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叛将白光木率众繇黄岭抵
  宗艾镇次日官兵追之未及镇二里许至娄家坪为贼伏兵所败次日复追至县南贾卜坪大战官兵复败
  东王坡西四十里上下﨑岖
  舍身崖西六十里陡险
  遂成镇西七十里要罗山中明嘉靖十三年分巡佥事方日干檄主簿牟嘉绩建镇今废
  涡山南八十里南接和顺界
  太安镇西五十里为太安驿太安寨 张浄镇东三十里 宗艾镇北二十里 宗艾寨在北定二都废解愁镇北三十里 解愁寨在北定三都废 雷公寨在雷公村 山南寨在东寜四都 景上寨在东寜五都 白马寨在南康一都 孤嘴寨在南康三都 燕竹寨在西安一都 清平寨在西安二都狄那寨在西安三都 西垴寨在西安四都 孙家寨在西安八都 温家寨在北定一都 独北寨在北定三都 寨底寨在北定三都 长榆寨在北定三都 羊头寨在北定四都 保安寨在北定七都上峪寨在北定七都
  盂县
  榆枣关东北一百一十里伏马关东北四十里滹沱河所经路通平山县古设关今废土人名榆枣口繇县北至五台路【省志县东北四十里误】
  伏马关东北七十里旧名白马关路通平山县古设关今废 白马山东北七十里东有白马关 图经白马之山牧马之水出焉 唐志盂县东北有白马故关 金志有白马山泉仇山滹沱水 元癸未河北西路都元帅史天倪徇山遂克三关不浃旬定四十余砦
  六岭关东北六十里路通平山县 唐博野乐寿二县介范阳成徳间每交兵先薄二城故常为剧屯徳宗以李寰守博野王廷凑叛二县坚壁固守寰所领士右神策号忻州营牛元翼出深州寰亦引兵三千趋忻州廷凑邀之寰斩三百级追者不敢前后授横海节度使讨李同防按军不进乃罢忻州营【博野趋忻州当繇盂县】
  两岭山西一百二十里阳曲界山势如画当二邑东西之交二十里无聚落
  十八盘关东北八十里平山县界
  中社北六十里
  牵牛堡在牵牛山 牛村堡 杜村堡 洪塘堡 小坪堡 小湖堡 新庄堡 梁村堡 蒋村堡 郭秋堡 汉戸堡 凌井村堡 兰村堡 楼里堡待贤堡 石假堡 西烟镇 西烟堡 城武村堡乐平县
  黄沙岭东一百二十里接赞皇县界岭东为九龙关老人峯东六十里踞黄沙岭隘口 尔朱兆至广阿齐献武王令遥授幷州刺史李宻募殷定二州兵五千镇黄沙井陉二道 窦建徳援王世充命检校幷州总管刘世让率万骑出黄沙岭袭洺州 唐李諲承天寨记开府张公奉璋于黄沙岭筑徳化城 十八盘岭赞皇县西六十里山势嵯峨林木丛茂中有小径萦纡上下有十八盘
  鹤度岭东九十里五代时北汉守险之地隘口有石城今直临城县岭东下高卑迥殊号为天险 一名仙台又名锦绣台 元好问诗仙人台高鹤飞度锦绣堂空去无路人言马岭差可行若比黄榆犹坦步 乔宇诗更西南佳胜处太行青翠接中条鹤度岭在内邱县西一百七十里 漫天岭在鹤度岭北 麦穗岭在漫天岭东 鹤度岭关在内邱县西一百七十里山髙惟鹤可度最为险要仰面攻者弗克 锦绣堂关与鹤度岭关相聨
  马岭关东南一百里接邢台县界直设兵戍守 白岩山麓踞马岭隘口乃北汉守险地也遗址尚存东接邢台县境 王云鳯诗厚坤忽拥太行脊上倚青天才一尺瀑布直下三千丈六月时有氷花积鸣泉汨汨山翠微一不动玻瓈碧 马岭石桥
  松子岭南四十里接和顺县界岭北有小松水又有松溪水 苏祐诗髙穿虎豹羣太行应絶顶 孙继鲁诗太行松子岭天作出羣山
  静阳村县东北汉刘崇置砦以扼周师北控井陉漫天南控黄沙黄榆 宋志乐平有静阳砦 金镇一浄阳
  石人寨在臯村周二百步髙七十余丈山狭而盘旋下有大石窰可容数百人繇窰门鸟道而上即寨也金元时阎甫阎显率乡人避兵于此岩间一石若两人相负因以名寨
  安阳寨在北界都村 青花寨在野头村 黒石寨在孔子村 石龛寨在白阳峪口 寨镇 店上镇忻州
  忻口北五十五里两山中夹滹沱水寔晋阳门戸万厯二十九年巡抚魏允贞用石甃堡险固可守 忻口诸山北五十五里山甚多踞滹沱曲镇堡在焉 玉箭崖忻口北东岸俗名将军背 忻口故城北五十里在忻口堡西半址存相传汉髙祖自平城还师驻此筑城水东有猫寨 宋志秀容有石岭关忻口云内徒合四砦 通典忻州因忻口为名 后周围太原契丹救汉出忻代世宗遣符彦卿拒之以史彦超为先锋战忻口彦超左右驰击解而复合者数四遂殁于阵世宗遽班师 辽应厯时周人侵汉以南院大王塔喇都统西南道军援之周已下太原数城汉人不敢战及闻特烈兵至周主遣郭从义尚钧等率精骑拒于忻口特烈击败之获其将史彦超周军遁归复所陷城邑
  云内口西七十里龙门山北云中水所经也宋孟良常守此明初巡检朱徳亮守之亦名寨西隘口西至蒲阁寨通静岚石隰等路北至沙沟寨通寜化寜武等边嘉靖三十四年吉囊自寜化等处冦太原由此北出即云内镇一名云内堡 省志寨西隘口乃云内镇也一名云内堡忻州西北明洪武间置巡司后裁
  孟良城西北七十里蒲阁寨东又云内口东有教场址存
  石岭关南四十里界阳曲县设巡检司 通考秀容有石岭关 定襄石岭关甚险固 六郎城南四十里石岭关北宋杨延昭驻兵于此
  赤塘关西南五十里路村一都东南入省城 唐赤塘关属阳曲 金石岭关专属忻州 云内赤塘一带西南直通晋阳 东高西高二堡州治西北六十里地皆平衍唐宋戍石岭赤塘二关郡置防御团练使明不设兵嘉靖庚申谙达由寜武诸口入犯忻口迤西东高西高等都一带平衍骑渡沙河直抵郡城入云内口过赤塘直抵省防 赤塘谷西五十里白马山谷即五代时刘赤塘所隐也
  白马山西南六十里北连大岭山西南界静乐 辽保寜初宋围太原以北院大王耶律乌哲率兵徃援至白马岭遣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皷举火宋兵以为大军至惧而宵遁 北汉广运六年三月辽干亨元年也南府宰相耶律沙援北汉与宋将郭进遇于白马岭时辽兵阻大涧沙与诸将欲待后军至而战冀王迪里监军穆济等以为急击之便沙不能夺敌烈等以先锋渡涧未半为宋人所击兵溃敌烈及其子蛙哥沙之子徳里突吕不部节度使圗敏黄皮室详衮唐古等五将俱没士卒死伤甚众防南院大王色珍兵至万矢俱发敌军始退
  牛尾庄巡检司西南百里 牛尾庄寨在忻州西南九十里白马山西南路通静乐县界明洪武七年置巡检司
  沙沟寨西北七十里洪武间置巡检司
  猫寨北五十里白村里忻口东极险元设戍兵明正统末也先入石巨射退四十七骑寨获全
  云中山西北八十里与双尖山连北界崞县
  大岭山云中山西二十里北连崞县黄嵬山西界静乐虎头山寨游邀堡胥东南二十里 代郡堡东北三十五里 三交堡西六十里 魏家沟寨王家寨胥西七十里 蔡尖寨西七十五里 髙崖寨西南七十里 麻防镇堡南二十里 关城堡南四十里 上下閙峪二堡西四十里 米家寨西北六十里 南高寨西北五十里 部落堡北五十五里 呉家堡北四十里 高村屯堡东北四十里
  定襄县
  蒋村东北二十里滹沱河北有荞麦寨势极峻耸隔河南对神山寨与玉池湾胥要地 明嘉靖末俺答破荞麦寨
  神山寨东北十五里滹沱河南垒石山岭北对荞麦寨虎头山西南三十五里西接石岭关以形似名
  段木山东北四十里接大关 明嘉靖四十年土贼夜藏段木山昼出掳掠兵巡道王乔年及常参将设计诱之夜发兵擒获四十余人余党解散
  开门峪东南十五里一山中分相对如门 今盂县故城名自开城相传赵盾射龙于此
  龙头山西北三十五里滹沱河水经其旁对水西忻口镇玉池凹南三十里盂县宋庄界
  丛山南二十五羣峯联络山尤耸峙
  上汤头村山寨西北三十里崞县板市界
  卧虎山北三十里
  青石村土寨东北三十五里五台东冶村界
  五石峪山东二十里
  十八盘山东三十里盘旋而上一十八转接五台大关窰头山东南二十五里上有羊肠产石炭
  东郦村堡东十里 刘晖村山寨东南十里 南王村山寨东南十五里 张村堡南十里 坛村堡南十里 智村堡西南十五里 长安村堡西十里 蓝台村堡西十五里 向阳村堡西北三十里 横山村甎堡北三十里 镇安村堡东北二十五里 砂村山寨东北二十五里 芳兰村堡东北三十里牛台村堡东北三十里 芳兰镇 中霍村 横山村 南受罗村
  静乐县
  两岭关东六十五里土城周三百五十步高一丈一尺两岭山高五里盘踞四十里两山相对面北北岭面
  东南东至石庄北至忻州界西至固镇乃管涔山东北枝转南折北之两脊也西北诸镇并榆林寜夏取道焉 明初调太原左卫官军又置巡检司守之洪武八年移巡检司于顺水村今在故镇 两岭隘在县东南六十里南通阳曲县
  鹿径岭关西六十里岚县界路通岢岚旧置巡检司后裁 鹿径岭山【一名鹿绽岭】西六十里芦芽西出枝南度者在岚县界 赵吉士议据管涔鹿径则宣大河保隔而为二而偏头寜武直拊其背而防其吭 洪谷岢岚洪谷即今鹿径岭道也详岢岚
  娑婆岭隘东八十里土城如两岭明初调太原左卫兵守之洪武七年置巡检司后司移天门关 婆娑隘西五十里有马家防隘口 东北十里有石神岭隘口通忻州界 西北三里有桥门岭隘口 东南十余里有杨寨沟隘口 南十里有悬钟岭隘口通忻州牛尾寨
  楼烦镇南七十里东临汾水西抵周洪山通交城县本宋金县也元改置巡检司明因之洪武二年建楼烦巡检司旧称副巡检以土人为之 楼烦城南七十里址存 通考宪州本楼烦监牧岚州刺史领之唐贞元十五年别置监牧使 隋炀帝十一年秋九月自雁门郡入楼烦关以还 唐楼烦郡东南去理所二百五十里兵三千人 唐北有楼烦关 宋白续通典宪州故楼烦监牧 唐昭宗龙纪元年李克用表置宪州北汉因之领县三【楼烦 元池天池】宋咸平五年以州地卑隘多水潦移治静乐军之静乐县遂废军又废天池元池二县入静乐非今楼烦镇也
  故镇巡检司洪武八年置
  风沟堡 武家庄甎堡 下马城堡 高家堡 桑园堡 巾字山堡 磨管峪堡 鳯凰山寨 北马房屯寨 西马房屯寨 龙和寨 任家村寨 南楼烦镇 阎市崖 天城店 西马房镇 北永安镇代州
  雁门关古勾注东西陉之地双阙斗絶雁度其间故名古有雁门关明洪武七年置代州振武卫辖六千
  戸所即代北四十里置关仍置守御所景泰元年以都御史提督关务后用山西巡抚兼之关外大石墙三道小石桥二十五道北为广武站辖隘口十八东为水峪为胡峪为马兰为茹越为小石为大石为北楼为太安为团城为平刑西为太和一名白草沟为水芹为吊桥为庙岭一名夹栁树为石匣一名雕窝梁为阳武峪为元冈为芦板口胥有堡 正徳十一年都御史李钺于雁门东筑七堡石墙呉城六以遏山隂之冲东梁坡乱石滩骆驼石以遏应州之冲天井梁以遏浑源州之冲雁门西筑四堡八岔石匣小莲花以遏马邑之冲夹桞树雕鹗梁以遏朔州之冲 嘉靖十九年都御史刘臬请城雁门隘塞三百里高濶以一丈五尺为式掣回大同协守班军分戍十八隘雁门平刑盘道梁为阨塞繇雁门东顾则平刑西顾则盘道梁介乎东者则水峪胡峪马兰茹越小石大石太安团城凌云葫芦焉介乎西者则太和白草八岔小莲夹栁燕水雕窝元冈焉是所名十八隘也自宋有之而州西二十二里阳明堡正走晋阳道都御史许守谦兵备张惟诚砌筑甎石为内助之险 野史代城之北层峦叠嶂四十里至雁门节节高上直在云端关外即古沙漠地二十里至广武站视关又在十里之上即宋杨六郎屯兵故址烽墩鳞鳞俱在嘉靖时吉囊从冦家梁入犯忻州崞县一带盖冦之行必于山巅高阜处故名山脊曰梁万厯三十三年巡抚李景元为筑墙之议绵亘十五里坚固精好外防雁门内巩省防冦不敢窥焉 杨六郎寨雁门关北口东山上马邑县在县南五十里其西五里有佳吉寨 傅家坪土桥石桥皆在雁门关三关志雁门封山表郡旧矣十八隘自宋有之宋失山后以此为防 山西之关四十有余皆踞隘保固而耸拔雄壮则雁门为最 乔宇雁门山记午上关折西蹑高岭絶顶四望则繁峙五台耸其东寜武诸山带其西正阳石鼓挺其南朔州马邑临边之地在其北 邓亨疏代州雁门关西抵寜武偏头东连紫荆倒马逼近朔州威逺为京畿之藩篱作山西之屛垣自正统景泰年间以来也先俺答节从雁门关东茹越等口入冦直至忻州繁峙五台等州县考之郡志亦云外绕羣山中开平壤自古战守之区论之目前则偏头寜武地方之要害相为甲乙图之深远则代州雁门关隘之关尤当注意
  雁门守御千戸所在布政司北三百六十里东至水峪口代州界二十里西至盘道梁堡三十里南至代州界三十里北至广武城二十里东南到代州治 尔雅八陵西俞雁门是也【郭璞曰即雁门山】山海经雁门者雁飞出于其间 吕氏春秋雁门九塞之一 五朝志雁门有关官有长城有累头山有夏屋山 通典雁门郡南二十里有东陉关甚险固 唐志雁门有东陉关西陉关 宋志雁门有西陉胡谷雁门三砦金志雁门有夏屋山雁门山滹沱水镇三雁门西陉胡谷 赵武灵王北畧中山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彊兵 赵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边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约曰冦即入盗即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冦每入烽火谨輙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嵗亦不亡失然冦以牧为怯赵王让之牧如故乃使他人代将出战数不利复请牧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牧至如故约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乗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冦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冦大率众来入牧多为竒阵张左右翼击大破之杀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嵗不敢近赵塞 汉元光元年十一月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 五年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六年遣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失道而还 元朔元年三月冦入雁门败都尉杀畧三千余人遣将军卫青出雁门获首虏数千级 北齐河清二年周师及突厥至幷州望齐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鐡何可当耶乃还至陉岭冻滑铺氊以度马寒瘦膝已下皆无毛比至长城死且尽截矟杖之以归 隋大业十三年雁门丞陈孝意奔还雁门雁门人杀之以城归刘武周 唐大厯十三年回纥袭振武攻东陉入冦太原河东节度使鲍防与战于阳曲败绩代州都督张光晟又战于羊虎谷破之冦乃去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尼玛哈由雁门趋太原所过皆陷 明景泰元年刑部右侍郎江澜督修雁门关 雁门关巡检司
  国朝雍正四年设
  广武城在布政司北三百八十里东至茹越口堡九十五里西至朔平府马邑县界二十里南至代州六十里北至大同府应州界十里 雁门关守备初驻代州嘉靖二十三年移驻广武城 广武西二十里至太和岭太和二十里至水勤口水勤二十里至吊桥岭吊桥三十里至庙岭庙岭三十五里至石匣口石匣十里至阳武峪阳武二十里至元冈口元冈三十里接寜武关之芦板寨 广武东十五里至水峪口水峪三十里至胡峪口胡峪二十里至马兰口马兰三十里至茹越口茹越三十里至小石口小石十里至大石口大石四十里至北楼北楼五十里至太安岭太安五十里至团城口团城五十里接平刑关之平刑岭 广武城东横背岭又东为葫芦口又东为凌云口又东为水峪口广武城西为太和口又西为白草口又西为八岔口 广武墩南十三里至雁门北口北口十里至雁塔雁塔十里至南口南口十里至代 广武北传烽浑源州繇山南孤山墩应州繇山南羊脑墩山隂县繇山南圪塔墩而传崞忻州北则繇芦板东则繇代柏林崖至班聂 三关志广武当朔州马邑大川之冲通忻代崞峙诸郡县之要道凡由大同左右卫而入势当首犯东越广武则北楼平刑皆敌冲也西越白草沟则夹栁树雕窝梁皆要害也雁门警备于是为急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俺答纠青台吉呪剌哈哈剌汉及叛人髙懐智李天章等冦广武南掠太原抵平阳韩信岭乃还
  白草沟 勾注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一名西陉上为太和岭后为白草沟即广武旧站通云中 史记正义代州雁门县有勾注山 勾注径勾注山之仄汉髙帝自晋阳至平城繇此越代谷 水经注陉山南北有长岭岭上东西有通道即鉼镫也 魏勾注碑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 括地志勾注山一名西陉山夏屋山一名贾屋山在雁门县 苏厉遗赵王书秦反巠分先俞于赵徐广曰尔雅曰西俞雁门是也正义曰巠音邢分字误当作山字括地志云勾注山一名西陉山在代州雁门县西北四十里俞音戍郭注云西隃即雁门山也按西先声相近盖陉山西隃二山之地并在代州雁门县皆赵地也穆天子传北巡至于鉼山之队东升三道之隥猎于
  山北大风雨雪作黄竹之诗以归 金志县有西陉镇
  广武故城州西十五里陉口之南即汉械系娄敬地广武城在马邑县南八十里韩王信与匈奴屯广武以南汉兵大破之即此汉为县属太原郡 雁门废县州西北四十里即汉广武县隋改雁门有东西陉二关今废 汉平城废县在雁门县之西 括地志广武故城在代州雁门县勾注山南四十五里 通典广武县故城在雁门县西南有勾注山一名西陉山旧唐志汉广武县隋为雁门县 明一统志广武
  故城在代州西一十五里 汉营隂馆即今治魏徙雁门治广武今州西故城防还隂馆营上馆城 汉高帝七年十月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冦晋阳将军周勃郦商夏侯婴破之追至离石定雁门楼烦诸县夏侯婴三陷阵 汉文帝后四年冦大入云中代屯勾注后五年冦三万骑入云中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勾注 应劭曰山险名也在雁门隂馆 魏牵招为雁门太守鲜卑步度根泄归泥等将部落三万附塞招自将归泥等讨轲比于云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缮治陉北故上馆城置屯戍以镇内外 晋咸和三年赵石虎以五千骑伐代代王纥那战于勾注败绩奔大寗 元魏皇始元年八月自将兵四十万南出马邑逾勾注燕幷州牧辽西王农弃城遁幷土悉降 武定元年八月齐献武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自土隥四十日罢 周保定四年正月伐齐元帅杨忠以突厥众坏齐长城而入席卷三十余镇齐人守陉岭之隘忠击破之留其裨将杨纂屯灵邱以为后拒而自以兵攻晋阳不利引还纂亦解归 隋大业十一年八月北巡始毕勒骑四十万谋来袭义成公主遣使告变乃疾驰至雁门始毕兵亦至围雁门城中兵民十五万食止支二旬诸属城皆破惟崞城守始毕急攻雁门矢及御前萧瑀请谕将士不复东征髙丽厚为赏格且使人于义成公主以诏书系木浮水以出徴兵从之九月唐公李渊子世民应募説屯卫将军云定兴曰始毕以我仓卒不能赴援宜昼引旌旗夜鸣钲鼓必谓我救兵大至不战遁矣定兴从之防义成公主亦使使告始毕曰北边有急乃解围去遂入楼烦关以还 按魏徙雁门郡治广武今广武废县也郡寻还隂馆隋开皇五年改广武曰雁门县即魏所徙郡治今广武旧站也 唐武徳二年始毕可汗佐刘武周以五百骑入勾注宋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契丹十万骑入雁门代州刺使杨业率麾下数百骑自西陉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大破契丹杀其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多啰自是见业旌旗辄引去 雍熙三年三月都部署潘美自西陉入与契丹兵遇追至寰州破之神卫军都校薛超从潘美北征至雁门西陉路与辽师遇败之斩首五百余级超连被创血濡甲缕部分军士自若 熙寜七年沿边増修戍垒起铺舎雁门以北稍侵入蔚应朔三州界辽遣使来言疆事诏太常少卿刘怩境上防议八年春辽使萧禧来防于大黄平议不能决初辽蔚朔应分水岭土陇为界及行视无土陇乃曰但以分水岭为界凡山皆有分水无可据辽复遣萧禧来致图书诏知开封府韩缜代怩复遣使知制诰沈括先报聘括诣枢宻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事书石长城为界去今所争黄嵬山三十余里言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括至辽辽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以应之辽知不可夺遂舎黄嵬而以天池请括还王安石进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于是诏缜割畀辽东西失地凡七百余里其后辽复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遂起用兵之衅时提防河东刑狱蔡廉上言不可失要险起冦心不听 两镇三关志北方之险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宋之立国不竞于岐沟之战未能复卢龙不胜于陈家谷之师未能复飞狐兹又无名捐此不能全勾注譬之防川堤障悉沦何以远溺故尝曰宋之南渡不在于汴京之括金而在于分水岭之画界宋之遂亡不在于琼崖之覆舟而在于襄邓之失守 尹耕宋割分水岭论夫地险有二山水是也水险主客共之山险主可专利宋人所割分水岭之地今不可考然尝登雁门逾夏屋极目于勾注广武之间而知陉山形如人字一脊中分山南据脊则利归山南山北据脊则利归山北辽人所以拳拳于此也 金朔州鄯阳县有桑干河太和岭天池雁门关覇徳山而代州雁门县有夏屋山雁门山有雁门西陉胡谷镇是雁门勾注之险分朔代元破野狐岭军所以易于长驱深入也 元戊寅穆呼哩自西陉由太和岭入河东攻太原忻代泽潞汾霍等州悉降之遂徇平阳 金兴定二年八月己酉元遣穆呼哩等帅步骑数万自太和岭徇河东乙夘收代州己夘十月复由云中歴太和寨入葭州 元大徳五年兴屯田于太和岭之间分山隂雁门马邑鄯阳洪济金城寜武七屯 韩安国曰孝文帝尝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谿 三关志雁门郡治广武井水咸苦民担辇远汲徃返七里汉建兴四年魏雁门太守牵招凖望地势因山陵之宜开广武渠注水城内甚得其济
  峪口州南东西二峩之中南入五台界 峩岭曲径通微盘折而上越岭复盘折而下五里至五台白崖村
  峩口州东南六十里接繁峙界有峩口寨堡 西二十有黒山寨堡
  水峪口广武站东十五里 翁万达疏自水峪鸦儿崖起东至马兰口霍家坡止为垣五十三里有竒増添敌台九十六铺屋二百八十八品窖五万四千八百
  胡峪口水峪口东三十里
  葫芦口广武横岭背东 横岭盘道势最纠结故明时垣工最详
  凌云口葫芦口东北少东南至水峪口 翁万达疏自凌云口莱树沟起至大安口阎家岭止为垣四十五五里有竒石堑三十之一増添敌台一十八铺屋五十四自凌云口黄沙坡起东至大安岭尽境及葫芦头横墙地止为垣二十丈五尺削崖垣二里有竒増添敌台五十四铺屋一百二十六品窖六千九百二十四
  马兰口凌云口少西北错繁峙应州界 翁万达疏自霍家坡起东至凌云口黄沙坡止为垣四十里有竒増添敌台八十一铺屋二百四十三品窖七千九百
  七里堡西七里 马站堡西十五里 古城堡西十五里 八里堡西二十里 窰子头堡西二十里 阳明堡西二十二里 茹解堡西三十里 平城堡东五里 二十里铺堡东二十里 门王堡东二十里聂营村堡东三十里 下社村堡东四十里 梨
  园堡南七里 下田堡西北七里 上田堡西北十五里 花家村堡西北二十里 宇文堡西北二十里 常河堡西北二十里 官园堡西北三十里磨方堡东北十五里 薄村堡东北十五里 赤土堡东北二十里 马村堡东北三十里 三家村堡东北四十里 望台堡东北四十里 鹿蹄涧堡东北四十里 胡峪堡东北六十里 髙村堡东南八里 金盘村堡东南十里 选仁村堡东南十五里下庄村堡东南十五里 东帐村堡东南二十里黒山庄堡东南四十里 堡子土堡西南十五里
  赵村堡西南二十里 徐村堡西南二十里 阎村堡西南二十五里 白水堡西南十七里 下茹解堡西南三十里
  五台县
  石盆口县东十五里为茹村繇茹村而东至石盆洞口繇石盆洞口入东北一谷为上峪袤四十五里路通高洪口台怀镇射虎川长城岭繇石盆口南为下峪一水中流两山夹岸路南通牛道岭东南通黒山关石盆口东山有柏寨有石盆沟 北汉天会十一
  年三月招收指挥使阎章以石盆砦宋镇州降
  髙洪口东南七十里南连石佛口北接大峪口路通阜平县关口山明洪武九年置巡检司 上峪北山下为河口村虒阳河清水河滙此又上为高洪口又渡河北至松岩村入峪四十五里至是少平 高洪口巡检司今寓城中
  长城岭由高洪口沿河至石嘴村北进则台懐镇又繇石嘴北上过红崖为射虎川又北鐡铺村过卢家庄子东上二里至长城岭直龙泉关界 龙泉关东台东南六十里
  大峪口东北五十里福胜都东通阜平县西通崞县北通繁峙县明永乐八年置巡检司今裁 县东北四十里为窦村镇繇镇东少北至南道头又东至大峪口又东北至香城沟夹道山泉多虎豹又盘山而入至繁峙县界西瓦梁
  饭仙口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永乐九年置巡检司今裁西南二十里有狐野口又西北二十里有赵胜口
  石佛谷东南五十里百兰都
  黒山东南九十里接平山县界山东为黒山关 小峪两山夹水一日度河者数十至耿家庄莲花盆东入一谷翳林飞瀑为悬钟堂又过砂崖吕家庄至黒山关 自黒山关下抵县城百里涧山行水流逶曲即东峪沟也 油盆池在黒山下
  摩天寨东北九十里峭壁插天高二十余里上平地数顷可驰射 摩云山 唐末蒲绛民避乱五台壁摩云山羣贼徃攻不克李罕之以百人攻拔之众号李摩云
  曹寨南七十余里峻峋拔起四面石壁滹沱绕其下国朝顺治六年姜贼据之总兵李延寿募壮士登寨军中夜先击鼓以乱贼之听乃凿石下铁椎如猿狖攀援而上贼不为备遂破
  窦村镇
  国朝顺治六年姜党穴窦村镇宣府总兵李延寿声言牧马代州刻期繇峩口进兵出贼不意夜骤马窦村贼惊遁纵击无一脱者五台围解
  台懐镇康熙五十二年设营墩泛三县地余繁峙金刚库康熙五十二年设营墩泛四
  水月堂寨东北七十里上如覆甑下如壁立 元黄寨豆村山东山高峻 武寨东四十里险峻 髻寨南三十里 狐突寨南四十里 槐隂堡立崖上东冶堡 东峡堡 髙家庄堡 穑头堡 建安
  堡 河边堡 两涧堡 泉岩堡 郭家寨堡繁峙县
  茹越口堡北六十里明正统十年筑在布政司东北九十三里东至小石口堡二十里西至广武城南至繁峙县六十里北至大同府应州四十里 应州南三十里为茹越北口龙湾山南四十里为茹越北口宋志有繁峙茹越大石义兴冶寳兴军瓶形梅回麻谷八砦 金志繁峙县有茹越镇 后唐末诏应州修茹越口 辽以云州为西京则茹越之路自通明正统十四年九月瓦剌繇茹越口入掠忻崞繁峙五台
  小石口堡东北八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筑在布政司东北四百一十里东至北楼城三十里西至茹越口堡二十里南至繁峙县四十里北至大同府灵邱县界二十里 应州东南三十里大石口同 小石峪北二里有大石峪水应州小石峪有小石峪水应州
  大石口堡东北八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筑 宋端拱元年辽人自大石路南侵知代州张齐贤预简厢兵千人为二部分屯繁峙崞县下令曰代西有冦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冦则繁峙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是果为繁峙兵所败 宋张耆言契丹云应蔚朔四郡间遣人以文移至幷代非观边虚实即欲察识道路宜宻谕代州自云应蔚至者繇大石口入自朔至者繇土隥入余间路塞之以示险 金志繁峙县有大石镇
  北楼口城东北一百一十里布政司东北四百二十里东至平刑关六十里西至小石口堡三十里南至繁峙县界四十里北至大同府广昌县界二十里 明正徳十一年城北楼诸堡凡十有一幷设北楼仓北楼北口在应州东南四十里 北楼口南通朗岭关 嘉靖二十三年置游击将军别为营驻北楼口三关叅将守备分驻北楼口各一员 唐武徳七
  年颉利愿欸北楼关请互市上不之拒 胡松荅翟中丞书雁门守备虽带管其地然设在代州势难遥制且代城甚坚其中固有代州振武卫与按察分司自足捍御宜改置北楼口使备东十隘 王家屛三边修守记甓二城北楼广武増筑土堡六古计砂涧福连房大营屯黒圪塔中庄
  朗岭关【旧名狼岭】东一百里应州南四十里路通应州界振武卫守备关下有马跑泉
  平刑关东一百三十里路通灵邱县 一名瓶形雁门关东二百三十五里路通灵邱县西北连浑源州大寨口南接正定府阜平县界 平刑营在布政司东北五百里东至直阜平县界三十里西至繁峙县一百三十里南至直阜平县界十八里北至大同府浑源州一百二十里 大寨头关在浑源州西南一百一十里 明设守备一员百戸一员征撡马军五百名守堡旗军一百八十四名 金志繁峙县有瓶形镇 宣府镇摘兵三千在平刑关驻劄专应援呉王口别镇兵三千在广昌县驻劄专应援浮图峪插箭岭等处 嘉靖二十三年巡抚都御史曽铣议大城雁门长城自老营丫角山至平刑关东八百余里 杨博据要害疏大同则当守浑源灵邱广昌银钗驿马等岭协同保定镇巡固守紫荆倒马马水口等处使不能越关而南山西则当守阳方神池老营堡偏关等处使不能越关而西其五台繁峙平刑设在关外尤当一体戒严 明设平刑军站去砂涧驿太白驿各七十里
  平刑关巡检司雍正九年巡抚石麟 题请繁峙县平刑关距县治一百三十里路通直深山曲径甚属险要应裁平刑仓大使设平刑关巡检专司巡缉兼理仓务
  马兰口西北六十里代州应州界 翁万达疏自马兰峪起东至平刑关止为垣三十九里堑十之一増添敌台五铺屋十五品窖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五
  车道场口北楼营迤东南
  太安岭北楼城迤东东至鹞子涧沟十五里迤东接平刑营汛南至大营堡三十二里西至下角峪石罅嘴三十里迤西接北楼营汛北至石罅嘴二里迤北接浑源营汛 翁万达疏自太安岭起东至平刑关三岭子尽境止为垣七十三丈増添敌台八十九铺屋一百六十七品窖一万四千七百四十八
  台懐镇大名烟西六十里至峩口接代州东路汛 狮子窝东至金阁岭墩接五台县地
  东城岭在县西南
  峩岭东南五十里越岭至五台大柏铺
  西瓦厰村县南五台界繇东瓦厰村上金岭入台山故县堡 三泉堡 砂涧堡 太白堡 杨兴堡崞县
  夹栁树堡西北六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筑 盘道口宋土隥砦宋志崞有芦板阳武石峡土隥四砦 张耆言契丹文移自朔至者宜繇土隥入以示险 唐武徳中上问刘世让以备边策答曰突厥数南冦者恃有马邑为地耳如使勇将屯崞城厚储金帛以招降者数出竒兵畧城下践禾稼不逾岁马邑可图也上曰非公无可任者乃使驰驿经畧于是世让至马邑高满政以地来降 宋雍熙三年十二月代州副部署卢汉赟败契丹于土隥堡 雍熙中代州杨业战没上访近臣以防齐贤请行即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胡谷入冦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众遂却先是约潘美以幷师来防战无何间使为辽人所得齐贤以师期既漏且虞美众为辽所乗既而美使至云师出幷州至北井得宻诏东师败绩于君子馆幷之全军不许出战已还州矣于是辽兵塞川齐贤曰贼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闭其使宻室中夜发兵二百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帜燃刍辽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幷师至矣骇而北走齐贤先伏土兵二千于土隥砦掩击大败之擒其北大王之子一人帐前舎利一人斩首百级获马二千器甲甚众 翁万达疏自夹栁树西界小西沟起东至水峪口鸦儿崖止为垣十五里増添敌台一百铺屋三百盘道口堡布政司北三百七十里东至雁门所三
  十里西至阳方口堡六十里南至崞县七十里北至朔州六十里
  阳武峪西南六十五里 阳武堡有杨六郎寨 秦太子扶苏军于此有太子崖 唐大厯十三年代州都督张光晟击败回纥于阳武峪 后唐清泰三年辽太宗繇阳武峪入雁门抵太原败唐兵 宋都巡检使杨延昭守阳武峪骁勇善战辽人惮之时部将孟良焦赞同守焉 嘉靖二十年七月俺答由左卫猪儿窊入掠马邑朔州遂入阳武峪抵太原 明正徳间崞县阎俊自阳武峪抵寜武关沿山凿石架桥宋左拾遗张齐贤疏自河东初下臣知忻州捕得辽纳米典史皆云自山后转盘以授河东以臣料辽能自备军食则于太原非不尽力然终为我有者力不足也河东初平人心未固岚宪忻代未有军砦入冦则田牧顿失扰边则守备可虞及国家守要害増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于雁门阳武峪来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阳武峪巡检司县西七十里
  石佛谷【石佛峪口】西三十里北接朔州界元末用石垒寨明因之南通庙岭其西北有郎岭关明洪武七年千戸王原筑 郎岭口在西北四十里 雁门有东陉西陉之险崞县有阳武石门之险 朔州西南七十里翠峯山东连石碣峪 唐志崞有石门【注石门关即今崞城也】
  芦板口西南六十里明时传烽崞县繇芦板始 金志崞镇一芦板 芦板寨巡检司明设今裁
  雕窝梁口北八十里 胡松答翟中丞书五寨堡逺距偏头寜武二关几可二百里许敌小至要不敢深至其域大举则将自保不暇是亦无用之赘员也莫若移五寨守备于夹栁雕窝梁之间使守西隘八口
  莲花口堡明正徳十一年筑 莲花口西为盘道梁界嘉靖二十年七月俺答繇小莲花口火烧沟入繇
  山顶牛心寺宋家沟白九川庙岭梁南下是月复繇此口出 牛心寺口北五十里 宋家沟口北五十里 白九川口西北四十五里 庙岭梁西三十里王野梁口北五十五里此与夹栁树路相通明嘉
  靖后修内边首及王野梁
  八岔口堡明正徳十一年八月提督都御史李钺经畧关东西隘口各筑堡置官守之八岔小莲花于是创筑堡焉
  吊桥岭北二十里上有秦王寨 吊桥岭巡检司后改入石岭关阳曲县
  元冈口堡西南八十里 有孟良城址存堡南十里有焦赞寨
  石匣口西北四十五里
  平山梁口西北三十五里
  燕儿水口北六十里
  罗汉洞口西南七十里 胡松答翟中丞书代朔崞峙之间土名鱼儿川等处地颇旷衍截长补短方可数千顷许比縁四方亡命逋逃于此俱治有屋庐伏藏间谍至难诘禁又斩伐山木日相吞食宜择为众所推者使为保长总小甲以管辖之防秋则授之器甲令摆边
  唐林岗南五十里南北通衢三关要道
  上阳武西四十里 咸阳西北二十里 清安堡北三十里 段家堡 南高堡 朔寜堡 榆湾堡 焦家堡 西庄堡 神山堡 桥沟堡 茹庄堡 天寜堡 大常堡 懐化堡 辛庄堡 半址堡 双山堡 南贾堡 上封堡 同乐堡 贵茹堡 崇仁堡 横道堡 白石堡 班聂堡 天涯寨 茹岳堡 天家堡 天元堡【以上土堡】原平堡 清安堡清和堡【以上甎堡】

  山西通志巻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六
  关隘【八】
  保徳州
  天桥峡东北三十五里河曲县界黄河经峡西流上广十二丈五尺中广七丈下广八丈五尺共长九十丈冬月积氷成桥名天桥有渡 倒回谷在州东北三十五里沟上有桥金贞祐三年僧法利建 天桥在倒回谷口石峯寛平直抵河心望之若可一跃而过实濶七八丈 旧志河至天桥子南流又曰黄河岸狭可桥盖河东石岸寛平直出距西岸石山裁七丈有竒纳大河于中不见其溢 金正大时元苏布特入保徳忠孝军总领完顔禅华善【名彛字良佐】战于倒回谷口大败之 明治初总督文贵欲立桥疏上不报正徳十四年都御史张贵奉命营度不可遂止天桥子墩东四十里明万厯间知州韩朝贡移鐡匠铺于天桥墩前 天桥河东岸石上有漕濶三丈余深浅不等乃古人疏凿通漕地也 河西崖壁书皇子安王府掾史布萨翰之与济赛丹官人和卓同奉上命特遣水运大木前至长安上至积石州东有一地名打罗【缺】下彻天桥子访【缺】此二河道水石险恶自古以来未尝敢行所以部率诸官集【缺】拜祭【缺】乘驾【缺】于此皆赖天神所防我国家洪福之所致也故书于此以示后岁在乙亥至元十二年六月十八题嘉隆纪闻嘉靖十一年六月御史徐汝珪陈边务
  言宜漕石州保徳之粟自河而上以达延绥 明崇祯三年七月御史黄道直请发银易米一由保徳州河道一由洛宜陆道徃陜西赈饥
  国朝康熙三十年冬命郎中囊吉理布泰等督运大同府大有仓米徃赈陜西三十一年三月运米十三万石有竒舟四十有八繇湖滩河起至潼关止徃返凡五浃月 嘉靖间套冦入边河曲守备王世臣及千总李虎遇之于氷桥峡战没
  水寨东北十五里黄河中岿然中流似三门砥柱上有水寨寺有渡 寨在河北石家山南髙二十八丈周二十八丈 元天厯元年诏晋寜冀寜两路代州之雁门崞县之阳武保徳州之寨底天桥白羊灵石之隂地关岚州之大涧皮库石州之坞堡口皆穿堑垒石为固调丁壮守之寨底即水心寨也 宋时麟府屯重兵皆河东输餽虽地里甚迩而限河津之阻土人利于河东民罕至则刍粟増价咸平中上尝访使边者言河裁濶数十步乃诏河东转运使郑文寳于府州定羌军经度置浮桥人以为便防李继迁围麟州令乗传晨夜赴之围解
  花园碛【对鸦儿滩】花园寨在州西御道墕下 州北花园子墩西南二十八里西至韩家川河畔四十里逾河由府谷大堡村至永兴堡一百二十里至窟笼墕一百里兴县界
  韩家川碛黄河至天桥峡业有自西而南之势花圜碛又少屈而北而复南至韩家川则西流全折而南流矣【对郝家角】黄草滩碛【对黄草滩】灰吊碛 神山碛【对小木山】西至冯家川逾河由府谷小木山至神木县一百六十里三石头浪【对马真村】主眉碛【近裴家川口】
  黄河渡 下园渡州西一里明正徳前设官船四水手五十名后以延绥兵由唐家防渡废之万厯十四年延绥兵改由此渡复设官船五今渡改东沟 东沟渡州城下 故城渡州西二十里 花园子渡州西二十五里 柴家窊渡州西三十里 柴家窊墩西南三十八里西北至柴家窊河畔三十里逾河由府谷熟芝坪至镇羌堡八十里 韩家川渡州西五十里 神山渡州西六十里 神山墩西南六十八里冯家川渡州西南九十里 桑园渡州西五十里
  对石支坪 水寨渡州东北十五里又东北至鐡匠铺河畔十五里 天桥子渡州东三十里
  黄河北一里自天桥子入州境西流经城下至韩家川折而南至后防村入兴县界共袤一百四十里 逾河府谷六堡【孤山 木园 清水营黄甫川 镇羌 永兴】 金志有大堡津汝谷津 明巡抚宋统殷恢复府谷诗序保徳府谷一河相望虽分疆域而安危共之属以逆氓负固久稽天诛予竣役平汾直抵保徳数月不下之贼八日而复漫书之以记岁月时庚午仲秋二十六日也
  石梯山东北二十里山上墩堡在石梯中有一夫当关千人却走之势扼而守之骑不得西下石梯滩州东北二十里石梯山下万厯二十六年水冲成河【一名杨家滩】石梯子墩西三十里
  黒石崖栈西南七十里中有石洞 山半石径上耸苍崖下临黄河长二十里逶迤屈盘行旅前后不克见明万厯三十八年知州胡柟设义勇于林遮峪令巡缉焉又与禅师崖栈州西南六十里胥关孔道
  深沟水南三十里流至柴家窊入黄河兴县徃来要道最为﨑岖保徳称十里九沟深沟尤险 保徳志唐为岢岚地乃合河县合河关北地也
  苍水山东南一百二十里岢岚州界东南至科举村八十里岢岚州界至苍水山一百一十里地杂岢岚州界 明知州胡柟请设义勇官
  后桥川李堂题安西楼诗云俯视禹门深峡水遥看修辨后桥川诗注俗云后河川欧阳文忠集作后桥川
  鹿径沟施闰章诗赤豹横眠鹿径沟
  陈家寨东十里 秦峁寨东二十里 花园寨西南二十里 庙沟寨东南五十里 新畦寨东南五十里铲铲崚寨西南五十里 丛林沟寨东六十里
  禅房寨南八十里 王家寨东南六十里
  河曲县
  河曲县长城河口铺东北接老牛湾常乐墩河曲界首长城胥沿黄河墩胥列垣内南有五铺又南为虎儿战墩东直桦林子堡又南为咽喉墩又南为天峯一墩二墩东直楼子营堡又南为蒿堡二墩三墩又南为拒虎墩东直罗圏堡又南为万斛浴墩黄河势迤西又南为镇河一墩二墩四墩五墩又南为靖狐一墩二墩又南为守河一墩东直灰沟营又南为三墩五墩黄河势复迤东又南为堑河墩西直垣上守河八墩又南为平泉墩西直垣上守河九墩又南为杨家寨墩西直垣上守河十墩东直唐家防堡又南为白沟营墩又南为显寨墩西直垣上横墙墩以长城势将尽有横墙入黄河漘故名之也又南为却狐墩山西长城界止共为垣二百五十五里黄河又南直五花营堡又南直得马水堡又南直杨免堡又南直石梯隘口口东枕高冈西临黄河全晋长城势葢始于此越河则陜西延绥清水营石梯隘口东南十五里为河曲县
  桦林堡北一百一十里堡北距关河口明成化间建防守一军二百偏关援兵营 嘉靖二十四年总督翁万达疏自西黄沙桦林子起至唐家防止为垣六里有竒堑再倍之増敌台四铺屋十二品窖六千六百四十九暗门一水口四
  楼子营北九十里明宣徳间建周四百六十步设守备一员军六百 治十五年都御史史琳言楼子营去偏头关七十余里宜储饷以备客兵请城之诏可秦边纪黄甫川一河之隔岢岚之楼子营也
  罗圏堡北八十里明治间建 北六十里有杨家寨旧调镇西卫守御今革在老牛湾南即常乐墩河口墩也 北八十里又有集义城今废
  灰沟营西北七十里即河保营明宣徳间建周五百五十步东西二门成化间都御史李侃置恒美仓设守备一军八百冬月氷合调偏老等军万余谓之御冻后改叅将统军三千罢御冻军 王越御冦方畧疏灰沟营与清水营相离四十里偏头关与延绥止隔一河本关除游兵之外尚有堪战军马四千于内选出一千听候河西传报声息警急船只一便一同渡河协助战守大同游兵亦选三千在大同左右卫或朔州操守相隔延绥止是四程一闻偏头关灰沟营传报挨次而进足可应援事缓即回本处操守用省边备延绥经久之防无出于此
  杨家寨西北七十里明初调镇西卫兵守之后裁唐家防堡西北六十里明正统间建周一百三十步设操守一军二百后益七十有四 秦边纪黄甫川之岢岚堡东南至灰沟营唐家防渡河直达偏头关治十四年火筛自七里沟入至唐家防
  五花城堡西北五十里土城周五百步 明五花营黄河东岸横桥墩山西镇界止
  河防营北四十三里即潞泽营明设守备一军五百万厯间总督萧大亨议逓年氷合繇潞泽营始调客兵二千驻守十一月集二月罢 万自约记魏中丞公防制台王公在河曲营城上下荒度得要地为今河防堡自河防至河曲营城三十里南至石梯隘口三十里河会迤北二里为下营又西北十五里为康家防北地平坦无险涉河抵黄甫川仅三十里河开则险在水河冻则镇守标兵及东西二路偏老马站诸营士卒共防范焉始事万厯丙申之三月逾年秋告成城垣周围二百八十步内建营房六百间
  得马水堡西北四十里旧设巡检司后裁土城周一里髙一丈二尺 得马水县西北四十里相传尉迟敬徳得马于此水西流入黄河 得马水关巡检司旧保徳州省志关在保徳州东北一百里 元太捕寨在得马水沟三面陡絶东面一径长二十丈广裁二尺
  五门楼寨西北三十五里险峻可守
  杨免堡西北十八里今废 明成化九年火筛至杨免堡十九年春正月又至杨免堡
  石梯隘口西北十五里东枕髙冈西临黄河南北二门上建楼边墙盖始于此东南至县城路尤险 边墙自石梯隘起至老营丫角墩长二百四十里惟船湾斩贼沟娘娘庙石城铺天险壁立 秦边纪延绥东路长边尽于清水营之紫城寨以及黄河堧逾河则山西
  火山西五里山逼黄河岩石胥赤 宋志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领偏头雄勇董家横谷桔槹防水六砦庆厯初置下镇砦嘉祐六年废偏头砦熙宁元年废桔槹砦 元丰九域志火山军领砦一下镇
  天桥峡 保徳州界【详保徳】
  黄河在县城西五里东北自古东胜州界歴废武州西北二百五十里南流入县境西流八十里至平泉村复南流至天桥子九十里入保徳州界 金兴定四年隩州残破徙治黄河滩许父寨 河滩 峪滩东北二十五里黄河洲中广八十九亩 五门滩西北三十里黄河洲中广二顷三十亩 棘鐡滩西北七十里周九十亩 韮菜滩西北七十里周一顷二十亩 王鐡滩西北八十里周一顷三十亩 榆树滩北八十里周一顷二十亩 太子滩娘娘滩西北九十里黄河中周五顷 渡口 九梁津北一百里宋庆厯间置场路通西夏【今废】 唐家防津西北六十里 隂湾渡西北四十里 杨免渡西北二十里芽子坡渡西五里通陜西清水营黄甫川
  巡检司村巡检司东北三十五里
  河曲营明嘉靖二十二年总督翟鹏疏镇河堡自老营界三百九十余里凿堑者十之九为垣者十之一髙濶以一丈二尺堑深濶以二丈为式
  石城铺北九十里 沙泉铺南六十里 双墩西七十里 鲁家口西北七十五里 牛角尖北九十里呉峪口北八十里 辛家坪北八十里 斩贼沟西北五十里
  解州
  横岭南三十里芮城界分云岭中条之脊也两山夹路直岔岭少东为荻子谷又东为五龙谷在州南五
  里谷口西上十五里为横岭即中条山脊其自北而下者为弓长沟又东为堡子谷又东十里为大虎谷谷中有将军堡堡后有鳯凰觜觜西过连云栈至横岭岭有杨关寨寨有胆矾窟 后秦永和二年二月建威将军河北太守薛帛据解县晋建武将军沈林子自襄邑堡驰袭之帛弃军奔河东林子收其兵粮
  石门路通陜州大阳津渡 胆矾窟东南为白径岭双石壁立左右叅天路不容轨名石门又东十五里为分云岭 秦破晋师于石门 梁朱友珪时河中节度使朱友谦附于晋友珪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懐英等兵五万击之晋王出泽潞救友谦遇懐英于解县大破之追至白径岭夜秉炬击之懐英又败梁兵乃解去晋王防友谦于猗氏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
  胆矾窟【杨关寨后胆矾窟在横岭东北此窟在横岭东】路通河南灵寳浢津渡盐池巡检司东南二十里蚕房村东南今移中村长乐巡检司东北十里盐池北姚家庄明洪武八年置今移中村
  安邑县
  虞坂二郎谷东五里南北孔道石崖险峻车不容轨今名青石槽 明御史张士隆修道 后魏薛鳯贤据安邑都督宗正珍孙守虞坂不得进是虞坂崖势袤曲南北胥可守险故长孙彦杨侃不繇虞坂繇平陆县东北夏县东南之石锥壁以慑安邑东诸村乃克平之
  车辋谷分云岭东两山夹路可作虞坂之间道
  鸣条冈北三十里东西势若游龙 黄河距县百余里而近河之里中条山中条之里盐池互为髙低北则姚暹渠洓水环绕于后渠之表为鸣条罔洓之表为峨嵋坡而稷山之稷神山万泉之介山亦距县百余里而近 书序汤伐桀升自陑遂战于鸣条之野中条山一名陑山
  圣惠镇巡检司南五里明洪武四年置
  西姚巡检司南二十里官隶解州
  北相堡 小李村堡 陶村堡 霍赵堡
  夏县
  温峪堡东一百里温峪里温泉山有矿洞 明嘉靖时一道士寓此识其为银矿尝私炼焉后邻壤羣不逞竞取而河南卢氏诸县矿徒多来劫杀四十一年河东守巡道佥大汉民兵药箭手以御之四十四年又移平阳府同知驻夏县万厯十四年亡命角脑尚登等纠二千余人越渡黄河盗砂官兵迎战贼指挥李材伤军数十余人后调兵驱之始解散嗣后増设平阳卫军八百名冬季守黄河诸渡竝矿山岁以为常二十五年太监张忠驻夏县采矿三十三年砂尽封洞而盗贼时发防兵复扰村堡乃以省祭官统药箭手代之 温泉山一名牛首山陶宏景古今录夏孔甲八年九月岁次甲辰采牛首山之鐡以铸剑
  虞坂山南十五里土人名三桥坂
  将军岭【一名古石碑】东南三十里云谷山之北一峰也陟岭见黄河盐池上有洞泉水潴而复流 云谷山东南三十里数峰竦峻盘踞数十里中有大谷
  牛家凹西三十里西张庄安邑铺道地瘠壤旷明万厯元年知县陈世寳建堡城广十丈袤六十丈更名喜安庄
  胡张镇堡驻防兵弁
  曹张镇堡金镇一曹张
  稷王山西七十里接稷山界
  水头镇堡 裴介镇堡 尉郭镇
  平陆县
  大阳渡南二里五朝志河北有关官唐志陜州陜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陜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春秋僖五年晋献公假道于虞八月围下阳即古岩城在大阳渡北岸十二月晋灭虢其渡河盖繇此汉兴平二年献帝走陜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献帝记初议者欲令帝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农人从此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乗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陜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帝步行趋河岸岸髙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时中宫仆伏徳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徳绢连续为辇行军校尉尚宏多力令宏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 晋懐帝遣平北将军曹武次大阳讨刘元海不克 石勒率轻骑二万防刘粲于大阳大败晋监军裴邈于渑池 东晋义熙十三年二月冠军将军檀道济建武将军沈林子自陜北渡河拔襄邑堡 魏建义二年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河上颢令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郎杨侃髙道穆等固执以为不可属马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夜济登岸击擒颢子领军将军冠受延明逃散兆与贺拔胜等自马渚西夜渡数百骑 魏大统三年七月破陜州髙千走渡河贺拔胜追擒之于是冝阳邵郡皆来归附 金贞祐二年宣差都提控从坦言绛解二州村落之民皆持盐布易米今大阳等渡乃不许粟麦过河愿罢其禁官税十三则公私皆济矣从之
  茅津渡东二十里傅岩前明洪武三年设巡检司先为沙涧渡后更名沙涧茅津渡 春秋文公三年秦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刘昭注左传曰秦伐晋遂自茅津渡预曰在县西南有茅亭即茅城水经注陜城北对茅城一名茅亭茅戎邑也公羊曰晋败之大阳者也津亦取名焉】西魏太师贺拔胜攻农下河北擒郡守孙晏遂破东魏军于沙苑茅津堡东二十里茅津镇西黄河北岸设游击署
  驻防
  白浪渡东一百八十里黄河岸北自城东上永泉十八盘椅子石三峯寺交口处皆河厓也明洪武四年设巡检司
  国朝顺治十三年裁 宋建炎初武义大夫翟进守渑池界金人犯白浪隘将渡河进破之 金人长驱渡河渑池人张玘御之白浪口金人不得渡 茅津白浪旧设官吏弓兵余仅设水手
  洪阳渡西四十里葛赵村
  黄河南三里自河津龙门至蒲州南至于潼关折而东至芮城逾平陆东至于砥柱又东过垣曲下孟津金贞祐四年十月元攻潼关己巳沿河惟存通报小舟余皆焚之 兴定元年五月丙午立河北求仕官渡河之法防经总兵者自枢宻院余验据听渡九月癸卯立沿河氷墙鹿角五年八月壬子朔谕枢宻院河北艰食民欲南来者日益多速令渡之十月辛夘诏石壕店沔池永宁县各屯兵千人
  三门山东五十里黄河中 纲目质实山有三门禹凿以通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故谓之三门集津 金陜州胡城镇二三门集津 兴定元年六月乙丑设潼关副使及三门集津提举官 金南迁后置提举三门集津南北岸官 砥柱峯在三门东迤南黄河中高数仞石形如柱禹贡东至于砥柱即此阏流上激六峰下阻十九滩 金贞祐四年元兵
  过陜州自关以西皆列营栅亘数十里尚书左丞胥鼎虑进薄京畿遂以河东南路懐孟诸兵合万五千由河中入援又遣遥授河中府判官布色萨固珠领军趋陜西幷力御之且虑北兵扼河移檄绛县吉州孟州经畧司相与防兵以为夹攻之势已而北兵果由三门集津北渡还至平阳鼎遣军拒战不利乃去
  盐坂东北七十里中条山今名青石槽 车辋谷东为二郎谷又东为虞坂在安邑东郭村南明御史张士隆修道可通盐车虞坂东为巫咸顶 崔铣张御史治路记河东盐行四方公私皆利之运司东南二十里曰青石槽道狭而险如永巷然长七里徒者负者亦艰行自槽之南如陜州中有曰张店曰茅津者凡六十里有土坂髙二十丈沟深则半之两崖对立而中隘正徳八年秋张御史取河津稷山工百三十人芮城安邑夫六百名凿石槽深一丈有竒濶倍之石槽平行旅説之已又取平陆夫七百人治张店茅津宏隘刋峻既月张店茅津又平佣者杀其直负者余其力马行可驰车可竝两行旅大説之又曰御史初询于王运使宣平陆申知县纶又询于众谋协而举民故安均力明禁毋敢买逸民故偕因势而治之不与险争功故速成太史氏曰张御史者安阳张士隆字仲修 喻时诗路从缺屿连如断人在回崖去若来
  颠軨东北七十里虞坂南 通典平陆有颠軨坂 水经注傅岩东北十余里即颠軨坂也春秋左传所谓入自颠軨者也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竆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軨桥 今軨桥西南悬絶中央有两道 王翰诗颠軨一入亡唇齿 张店堡东六十里虞城之外郭也南扼颠軨北控盐坂有险可恃旧为南北孔道今堞頺民尠堡内道成潦涧 今平垣营驻防
  金鸡堡南二里店头镇西有古城遗址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如丘城在崇冈之上丹壁屹立南临大河北望中条土人名金鸡堡一名十二连城盖春秋时岩城也 下阳城西南二里中条山麓东面即金鸡堡 刘昭注大阳有下阳城虢邑左传僖公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 竹书纪年晋献公十有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魏 水经注陜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 下阳与上阳相望繇下阳至上阳必繇大阳渡渡河犹襄樊之夹汉江也遗址袤七里势据崇冈上有关圣思乡庙 将军城北三十里西祁村有周仓庙
  洪池镇西北四十里虞公奔共池即此
  张谷镇西十五里 常乐镇西二十里 茅津镇堡东二十里 葛赵镇西四十里 张店堡东六十里八政堡东二十里
  芮城县
  陌底渡土人名王村曲里渡即古浢津渡也东南四十里王村曲通河南灵寳县明洪武四年设巡检司九年徙南七里又置批验所后裁 宋建都开封中条山北漕刑仓按行驿路繇此故芮城令邵伯温筑待济亭于河干以憩賔旅 浢泉源出东北山麓即仪家沟水土人名连搭沟水经注农郡城北河水有浢津之名説者咸云汉武微行栢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赏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者是也故潘岳西征赋酬匹妇其已泰何厥夫之谬官袁豹之徒竝以为然按河之南畔夹侧水濆有侧谓之浢津河北县有浢水浢津其水南入于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不从门始 穆天子传天子自窴軨乃次于浢水之阳丁亥入干南郑 五朝志芮城有关官是隋以前尝置关于浢津也 汉建安中杜畿为河东太守河东人卫固使兵数千人絶陜津畿至不得渡曹公遣夏侯惇讨之未至荀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吾单车直徃出其不意遂诡道从郖津渡 魏正平二年八月冠军将军封礼率骑二千从浢津南渡赴农
  黄河自蒲州南下至潼关折而东流经县境七十里入平陆界 陌底渡上六十里至永乐渡下六十里至茅津渡
  横岭即直岔岭也县东北六十里中条山巅路通解州南北孔道而去村聚逺明万厯四十年建关王庙于岭上 直岔岭在甘枣山东自横岭以南为山之阳跨芮城平陆自横岭以北为山之隂跨解州安邑夏县闻喜 邵璿治中条山路记中条直岔岭四十里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属芮北二十里属解径皆縁崖临谿髙深数百丈北尤逼仄石磊砢轧羸马蹄予命僧宗睿合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者者□者悉举而刬凿之
  乔头堡 陌底堡 坑南堡 朱吕堡
  绛州
  柏壁城西南二十里 秦王堡在柏壁 樊村堡西南二十里 元魏置柏壁镇至太武废镇置正平郡兼治东雍州于西南柏壁 北齐斛律光尝屯兵于此后周明帝改绛州徙闻喜县龙头城复徙柏壁建
  徳中徙稷山之玉壁隋开皇初自玉壁始徙今治元陈瓛柏壁记绛附郭邑曰正平地多崇冈峻岭西南迤逦二十里有巨坂尤髙峻古柏壁关也上有秦王堡深沟巨壑絶崖陡险南北断壁截然千仞中有旧途相去百步余下而复上其巅实古关门遗址广仅一轨歴岁月久逺霖雨所倾頺山水所灌涤望其途如线骑不可竝车不可旋服牛舆马倘失蹶毙矣州人山北道亷访使李思敬正平尹闵道经营之旬日险隘为坦途 后周武成中齐将斛律敦侵汾绛郑国公达奚武以万骑御之敦退武筑柏壁城留开府权严薛羽生守之 唐武徳二年刘武周将宋金刚进逼绛州复陷龙门关中大震髙祖欲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秦王世民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平武周克复汾晋乃引兵自龙门渡河屯柏壁与金刚相持金刚屡败食尽北走秦王追及大败之 通典大唐武徳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徃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骑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蔽金刚虽众内实空虚抢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鋭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于是遣刘宏基等絶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武平关西三十里北齐屯兵以防周 周村堡西三十里 周村墩 周村桥 唐志西有武平故关 通典姚襄城洪洞晋州武平关三关竝今绛郡正平县界
  家雀关通典有髙齐故武平关在今县西三十里故家雀关在县南七里竝是镇处
  泉掌堡西北三十里即古长秋镇也 北齐围周宜阳韦孝寛曰宜阳一城之地未能损益然两国争之劳师数载彼多君子宁乏谋猷若弃崤东来图汾地我之疆界必见侵扰今宜于长秋速筑城以杜贼志是岁齐人果解宜阳围
  狄庄墩东十里 杨庄堡东南二十里 曲村堡南二十里 兰村堡南三十里 樊村堡西南二十里三林墩西十里 古交墩西二十里 平原堡北十里 义泉墩北二十里 苏村堡北三十里
  闻喜县
  留庄隘东南七十里中条山南通垣曲县北接绛县冷峪口土人名刘庄野东西二山之间溪水北来相传有汉髙祖祖坟对面断壁千仞清湍横流 唐以张濬为河东行营兵马招讨制置使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副之韩建为供军使以朱全忠李匡威赫连铎竝为招讨使枢宻使骆全諲为行营都监以汴甲三千为帐下发五十二军邠宁鄜夏杂虏合五万讨太原先是汴华邠岐兵絶河防平阳汴将朱崇节巳戍潞濬虑汴人遂据有之乃令揆分兵趋潞以中人韩归范持节防送至军防太原将李存孝方攻潞揆至长子为存孝所擒汴人亦弃城去濬次隂地关诸军壁平阳存孝击之皆大北委仗械去濬敛众夜遁比明军失大半存孝进掠晋绛慈隰其锋甚盛濬间道出王屋奔河清桴而济麾下略尽全諲仰药死建遁去 张濬出王屋道即留庄隘道也
  横岭东南九十里山脊横亘下有三泉源出白石下土人名曰白石河接垣曲界 闻喜东南横岭乃小横岭也 刘庄野铺南接垣曲县梨树铺 横岭皆设巡检司
  秦涧南五十里涧之上为秦王岭樵者时得铜箭镞相传秦王屯兵于此下有广涧数派相传为三跳处刘武周传尉迟敬徳还浍州秦王邀战破之于美良川 胜水沟在杜家庄髙三丈水自汤寨山至此瀑流而下入三跳涧今按在柏樊底水出崖间附草而下滴潭如有铃声 马跑泉近秦王涧相传秦王马跑地出泉 霍州亦有马跑泉皆太宗经战地 张藻梁秉钧墓碑辛巳入美良境又会天风暴寒氷合黄流而羣师平渡遂得神前口处要地因入陜右
  兰徳镇东北五十里路接曲沃隘口铺 兰徳镇堡兰徳铺
  横水岭东四十五里接绛县界设左哨
  栗村镇堡在东北路通稷山
  上东镇堡 下东镇堡 宋店镇堡 小郭店镇堡裴社镇堡
  河津县
  龙门西北二十五里两山壁立中通河流形如门阙东西濶八十步一名禹门西与韩城梁山竝峙 禹门渡在禹门关元魏唐竝置关 禹门渡巡检司在龙门山下神前村西 太平寰宇记禹治水至龙门巡绕至山龙门山即龙门关极险魏大统七年置戍唐志龙门有龙关关有龙门仓开元二年置 元王思诚河津总图记禹门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龙门关也按辛氏三秦记河津名龙门河出龙门口其广不及八十步舟楫徃来一移刻而可济凡河之流无有便于此者 明一统志禹门渡在河津县西北三十里唐有龙门关置于此【正义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禹凿广八十步 知县呉寳林龙门鐡索记购鐡募工续镮成索癸未索成计长七十余寻计镮一千四百三十有竒每镮重二十两总计鐡二千二百斤濒河之东崖凿石成穴穴树柏椿凡二十有四以鐡索横絙椿上须臾数十舟手攀钩挽索蚁附而上】魏孝武西迁周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防军薛端西行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渡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渡方欲济河防日暮端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第多设竒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周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徴端赴阙 周太祖狩于龙门帐下杨忠独当一猛虎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北俗谓猛虎为掩于因以字之 齐神武入关关右行台薛循义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周天和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大众于汾北筑城西至龙门六年齐王宪率众二万出自龙门齐将蔡新王王康徳以宪兵至潜军宵遁宪乃西归仍掘移汾水水南堡壁复入于齐齐人谓略不及逺遂弛边备宪乃渡河攻其伏龙等四城二日尽拔又进攻张壁克之获其军实平其城垒明月时在华谷弗能救也 周天和六年齐将斛律明月冦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 斛律光将兵度玉壁至龙门周有移书别须筹议诏吏部尚书冯子琮乗传赴军与周将韦孝寛面相要结龙门等五城因此内附 唐髙祖大业中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 隋大业十三年八月癸巳唐髙祖次龙门突厥来助隋骁骑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絶津梁壬寅冯翊贼孙华土门贼白元度皆具舟以来逆九月戊午以少牢祀河乃济甲子次长春宫
  黄河正义按河在冀州西故云西河禹门发源河水小积石山浮河东北下霹雳胜北而南行至于龙门皆雍州域也 黄河渡口县西一十里为黄河东岸 禹门渡在禹门县西二十五里 陶家营渡在平阳卫屯陶家营县西南三十里 双营渡在平阳卫屯双营县西南三十五里 夹甸渡在夹甸营故屯县西南五十里 新庄渡在曹家庄西县西南五十里 修福渡南八里 黄村渡东南二十八里以上诸渡即韩信以木罂渡河地也明太祖兵亦尝由胡卢滩入关中 王思诚总图黄河渡县西十里水经注横溪水东南经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
  其水东南流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 史记汉二年六月魏王豹絶河津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説豹不下八月以韩信为左丞相撃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瓶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掳豹定魏为河东郡【史记正义按韩信诈陈列船艘于临晋即此从夏阳木押罂瓶渡军袭安邑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里 史记索隐刘氏云夏阳旧无船豹不备之而防临晋耳今安邑被袭故豹遂降也 史记淮隂侯传从夏阳以木罂瓶渡军服防曰以木押缚罂瓶以渡是也古文简不言缚耳呉志孙静传策诈令军中促具罂瓶数百口分军夜投查渎亦此法也其状图于喻龙徳兵衡谓之瓮筏通典木罂用木瓮为筏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间濶五寸以绳勾聨编枪于其上形长勿方前置拔头】
  【后置矟左右置棹】后秦皇初三年慕容永为慕容垂所灭其所署河东太守栁恭等各阻兵自守姚兴遣晋王绪讨之恭等依河拒守绪不得济镇东将军汾隂薛彊先据杨氏壁引绪从龙门济河遂入蒲坂恭势屈请降 唐公李渊至龙门汾隂薛大鼎请勿攻河东自龙门直济河据永丰仓河东县戸曹任环曰环在冯翊积年请谕之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郃阳萧曹文吏必望尘请服孙华之徒皆当逺迎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关中自定矣渊至汾隂以书招孙华华来见环又説下韩城遂留诸将图河东自引军而西朝邑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降华隂令李孝常以永丰仓降 唐武徳二年秦王世民自龙门渡河屯柏壁 唐中和二年李克用自隂地趋晋防河中三年使弟克修领彀骑五百渡河克用自夏阳济留薛阿檀扼津口次同州壁干坑败贼于梁田坡明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繇韩城煤航渡河入
  犯平阳
  胡卢滩西南二十里汾水经此入河 汾河县南八里东自稷山界西来南流至荣河汾隂祠下入于河明隆庆四年东徙至胡卢滩 逺亭里胡卢滩堡明崇祯三年建 胡卢滩渡浮桥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马光逺建 今胡卢滩没于河而汾水黄河交防自属关隘要地
  西硙口入乡宁路在县北三十五里有镇硙堡永安堡河南武备寨南十里唐建 张家崖下堡西南二十五里明崇祯五年建
  薛戍堡在小亭村东所以控黄河岸也金皇统间筑村寺有守御官题名
  南午芹堡 北午芹堡 通化村堡 卫村堡
  稷山县
  玉壁关城在县西南一十二里西魏王思政筑遗趾屹然后为玊壁渡 玉壁渡西南十二里汾水之隂元魏置关后为渡南有荆平渡西南有杨村渡薛村渡东南有苑曲渡费村渡崔村渡 汾河玉壁渡县西南八里今废 通典后周勲州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二里即玉壁城为周氏重镇齐神武再攻围皆不克通考玉壁乃西魏大统八年王思政所筑齐神武攻围不克至十二年韦孝寛守之齐神武又攻围六旬不克 魏大统八年十月齐神武侵汾绛围玉壁周太祖出军蒲坂将撃之军至皂荚齐神武退周太祖度汾追之遂遁去 王思政镇农以玉壁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幷州刺史仍镇玉壁文帝大统八年东魏昼夜来攻守御有备卒不能克复镇农周太祖命举代已者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寛时论称其为能知人 东魏兴和三年十月甲寅齐献武王围寳炬玉壁十一月壬午班师 韦孝寛大统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先是山胡负险屡为刼盗孝寛示以威信州境肃然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乗之以入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髙楼孝寛更缚木接之令极髙峻多积战具以御之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寛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饬战士屯堑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鞴吹之吹气一冲咸即灼烂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能抗孝寛乃缝布为缦随其所向则张设之布既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壊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寛复作长钩利其锋刃火竿来以钩遥割之松麻俱落外又于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以油灌柱放火柱折城并壊孝寛又随壊处竪木栅以扞之城外尽其攻撃之术咸拒破之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废帝二年孝寛移雍州刺史恭帝二年周文帝北巡命还镇玉壁周明帝保定初以孝寛立勲玉壁遂于玉壁置勲州仍授勲州刺史齐人遣使至玉壁求通互市许之武帝建徳五年东伐齐过幸玉壁观御敌之所深叹羡之移时乃去孝寛请为前驱帝以玉壁要冲非孝寛无以镇之不许孝寛镇玉壁前十二年后十八年 玉壁城中无水汲于汾齐神武移汾一夕而毕无水而城仍不下是水道尚存也 齐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甚众神武恚愤疾发周文下令曰髙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子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 武定四年八月齐献武王自邺帅众西伐文襄王防于晋州九月围玉壁以挑之十一月班师文襄王如晋阳 西魏废帝元年以大将军达奚武出镇玉壁武乃量地形胜立乐昌胡营新城三防齐将髙茍子以千骑攻新城武邀撃之悉虏其众 西魏大都督杨忠与怡峰解玉壁围 隋为髙梁县后徙汾北故城址尚存 唐武徳二年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略阳郡公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壁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鋭须食尽气老可不战擒也王曰而意与我合既而贼粮匮夜引去追战灭之
  华峪城西北二十里北齐右丞相斛律光筑今为华峪镇 斛律光寨在县西北二十里峪口村屯 黄华峪在紫金山仙掌峰间 北齐武平元年冬右丞相幷州刺史斛律光率步骑五万于玉壁筑华谷龙门二城与周宇文宪拓跋显敬相持宪等不敢动光乃进围定阳仍筑南汾城置州以逼之万余戸竝来降附 周天和五年冬齐将斛律明月冦边于汾北筑城自华谷至于龙门六年正月诏柱国齐公宪率师御之三月己酉宪自龙门渡河斛律明月退保华谷宪攻拔其新筑五城出周建徳五年赵王招率兵出稽胡与大军犄角敕韦孝寛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应接之
  平陇城西五里斛律光筑今为平陇镇 武平二年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周柱国普屯威韦孝寛等步骑万余来逼平陇与光战于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斩千计 齐武平二年左丞相段韶出晋州道到定陇筑威敌平冦二城而还髙欢城在县西五里齐神武攻玉壁时所筑即平陇镇也 韦孝寛守汾南玉壁斛律光守汾北平陇可称强对
  呉城堡西十里 下廸堡西二十里胥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县于藁设髙厚完固可以备盗
  管村堡东十里 大杜堡东北二十里 小河镇南十五里 华峪镇西北二十里 翟店镇南三十里绛县
  横岭关南五十里中条山东南通垣曲县设巡检司汉永初五年羌入冦河东至河内百姓相惊多奔南度河使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屯孟津诏魏郡赵国常山中山缮作坞堠六百一十六所【志于要道以概其余】元初元年春遣兵屯河内通谷冲要三十三所皆作坞壁设鸣鼓 魏肃宗时南绛贼陈双炽等聚众自号建始王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相持不下诏裴良为解汾州慰劳使 元至正十八年曹濮贼分道逾太行焚上党掠晋冀陷云中雁门代郡烽火数千里复大掠南且还察罕特穆尔先遣兵伏南山阻隘而自勒重兵屯闻喜绛阳贼果走南山纵伏兵横撃之贼皆弃辎重走山谷其得南还者无几乃分兵屯泽州塞碗子城屯上党塞吾儿谷屯幷州塞井陉口以杜太行诸道贼屡至撃却之河东悉定诏便宜行阃外事 横岭关巡检垣曲 冷口峪南十五里峪中四时常寒路通闻喜留庄隘 沙峪口东三十里壁峰峭絶 陈村峪东南十五里峪在太行中条两山间路通垣曲县界带溪水发源于此 李罕之夜袭潞州入之自称留后攻沁州执刺史守将送欵于汴朱全忠命丁防援之与李嗣昭战含口不利 葛从周取泽州嗣昭与防战含山执其将一人斩首三千级遂取泽州 唐大顺元年潼关防御使韩建以兵属张濬伐晋濬败建自含山遁归 朱全忠兵欲西以河中节度使王珂晋之壻也恐为患乃顾张存敬侯言以大绳与之曰为我持此防珂来存敬等兵出含山破晋绛二州遣何絪以兵守之絶晋援存敬围河中珂告急于晋晋以絪故不得前珂卒降全忠 厐籍司马池碑先是运两池盐率繇蒲坂乱窦津截大阳经砥柱之险路迂且恶至道中有建白开含山道自闻喜抵垣曲比前运减费什六七陜人无贤愚皆推服其功府君未冠独曰盐利通流诸夏前之议运者未知此道之便而利人与有而不知知而不为谓前无仁智者乎殆有巨害于其间耳众皆少之而不然其説其夏山水溃出运车暨人牛漂流者不可胜计道遂废众始服焉
  河王峪东三十里 续鲁峪东五十里路通沁水县界两崖陡峻素称险隘
  大交镇东四十里 横水镇西二十里 郑柴 南栁吉峪胥去县二十里 范村寨东十五里筑堡
  南樊寨东三十里周二十余亩 郇王寨东二十五里郇王村东
  垣曲县
  横岭关西八十里 县东南界中条山之要隘也 横山绛县南四十里东南跨垣曲县界名大横岭山亳清河源此
  风山西六十里为横岭关入口地山多风上建玉皇关帝二庙 转山西七十里遥连横岭山势曲折回转水经注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岭世亦谓清营山其
  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清水歴其南魏肃宗时平绛蜀反丹谷清廉二路险涩不通以
  河内太守源子恭为当郡别将俄而建兴蜀复反相与连势进子恭为持节散骑常侍假平北将军征建兴都督仍兼尚书行台与正平都督长孙稚合势进讨大破之正平贼帅范明逺与贼帅刘牙奴竝面缚请降 元致和元年九月以汴梁行知枢密院事伊苏岱尔将兵行视太行诸关西撃河中潼关军以折叠弩分给守关军士 明崇祯七年八月北山贼伏转山要口劫银鞘蒲州营都司薛敏忠之斩三十七级西路始通【唐李建中开垣曲山路成诗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
  行台关金志闗一行台
  瞽冢山北五十里【一名鸣条山】相传瞽瞍葬此墓址尚存诸冯山北五十里相传舜生此 歴山在诸冯山后巅平广土人名舜王坪相传舜耕此上有石碌数百下有舜井 瞽冢山翼城沁水阳城垣曲四县交界地也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流贼紫金梁老蝎子块数十万众自阳城来掠瞽冢刘村墱坂陈王二十余村堡省祭周得英守北山隘口为贼所执不屈死 六年四月贼数万屯一冢村守东道叶廷桂之斩四十级贼惊走 八年三月贼千余自绛县破马村堡平阳防将虎大威急追至瞽冢村斩一百七十级贼二郎神混天猴二百余潜伏山谷请降大威行至翼城设计尽斩之 九年十月贼五百人盘踞瞽冢山阳城石鳯台抚之 十三年饥民数千自阳城聚瞽冢山蒲州营游撃栁如金驱之
  国朝顺治十年土贼千余屯瞽冢山平阳协镇平之十一年三月陜西许二王世魁据瞽冢山为巢梅大人驻兵瞽冢镇搜山斩百余级余贼皆降 瞽冢渠北四十里
  黄河济民渡县南观下窝以防河禁渡 南三十里黄河北南对渑池
  马蹄窝明崇祯六年十一月流贼数十万自济源至垣曲倐马蹄窝黄河氷合成桥遂舍垣曲南渡月余始毕
  五虎涧西南五十里明嘉靖时置千总一员以防矿徒崇祯八年十二月河南流贼闻五虎涧黄河氷合
  成桥大队自河南府趋北知县段自宏偕潞泽营防河防将和应诏驻河干督兵严守积薪焚桥昼夜不少懈贼知有备西走
  上敌原东北三十里宋绍兴十年秋七月岳飞使梁兴渡河会太行忠义两河豪杰大败金人于垣曲即此
  轵关在济源县西两山相夹势颇险阻战国时置狐岭关 邵原闗胥在济源县西
  峪村堡 瞽冢村上下二堡在北 东滩村堡 臯落镇堡 上涧堡 崖底村堡 河西堡 王茅镇堡在西 青廉村堡 岭后堡 白马神头堡 迎驾寨在县西迎驾山 六郎寨在县西南近黄河吉州
  乌仁关西六十里下临黄河明洪武六年置巡检司明一统志闗在州西七十里
  平渡关西北一百二十里下临黄河明洪武六年置巡检司
  壶口西七十里【详大宁】顔师古注壶口山在河东 黄光炜壶口赋上寛中狭自髙而下峻如建瓶驶如奔马洪波急溅惊涛怒泻听之若雷霆之鸣望之若虹霓之射两岸环山河底维石气常隂沍寒早燠迟每至仲冬之交河氷先结既坚且厚人畜重任徃来无阻孟门山在黄河中流峰壁峭絶
  姚襄城西五十二里 通典故姚襄城在县西即姚襄所筑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处齐武平二年斛律光筑平陇诸戍还复令率步骑
  五万出平阳道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获其城主仪同大都督等九人捕虏数千人二年二月周遣将攻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军御之左丞相段韶亦请行五月到复秦城周人于姚襄城南更起城镇东接定阳又作深堑断絶行道韶密抽壮士从北袭之又使人潜渡河告姚襄城中令内外相应度者千有余人周人始觉于是合战大破之获其仪同若干显寳等诸将咸欲攻其新城韶曰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险不可攻就令得之一城地耳不如更作一城塞其要道破服秦幷力以图定阳计之长者将士咸以为然六月徙围定阳其城主开府仪同杨范固守不下韶登山望城势乃纵兵急攻之七月屠其外城时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竝无走路唯虑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撃之大溃范等面防尽获其众 周天和五年齐人于姚襄筑伏龙等五城以处戍卒骠骑大将军刘雄从齐公宪攻之五城皆拔宪复遣雄与柱国宇文盛于齐长城以西连营防御齐将段孝先等率众围盛营外先有长堑大将军韩欢与孝先交战不利雄身负排率所部二十余人据堑力战孝先乃止 天和五年齐王宪北攻姚襄城陷之时汾州又见围日久粮援路絶宪遣柱国宇文盛运粟以馈之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柏社城进军姚襄齐人婴城固守宪使柱国谭公会筑石殿城以为汾州之援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髙长恭引兵大至宪命将士阵而待之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乗遂以奔退宪身自督战齐众稍却防日暮乃各收军 天和六年齐将段孝先攻汾州刺史杨敷突围出为孝先所擒 冢宰宇文防令中外府水曹叅军郭荣于汾州观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逺荣以为二城孤迫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防从之俄而齐将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惟荣所立者独能自守
  石梯城州西南百里龙门上口垒石为之东北髙据峻岭西南俯临黄河悬崖絶壁百丈有余非梯莫上【一名倚梯城】
  牛心寨西六十里临黄河 金杨贞筑桥治吉州址微存
  云台郊东五十里 魏五城山胡冯宜都等聚众于此即云台山也 百里候魏都督髙防败于此 魏肃宗时汾州吐京羣胡薛羽等作逆以中散大夫裴良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值别将李徳龙为羽所破良入汾州与刺史汝隂王景和及徳龙率兵数千凭城自守并力攻逼诏遣行台裴延儁大都督章武王融都督宗正珍孙等赴援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尊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融等与战败绩贼乗势围城良率将士出战大破之于阵斩回成复诱导诸贼令斩送宜都首又山胡刘蠡升自云圣术人惑之咸相影附旬日之间逆徒还振徳龙议欲拔城良不许徳龙等乃止景和卒以良为辅国将军汾州刺史行台如故都督髙防来援复败于百里候先是官粟贷民未及收聚仍值冦乱城民大饥贼知仓库空虚攻围日甚死者十三四良以饥窘因与城人奔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 正光末汾州吐京羣胡薛悉公马牒腾竝自立为王聚党作逆众至数万诏闻喜裴庆孙为募人别将招率乡豪得战士数千人以讨之胡屡来逆战庆孙身先士卒每摧其锋遂深入至云台郊诸贼更相连结大战郊西自旦至夕庆孙身自突阵贼王阙郭康儿众大溃明署州事知乡宁县李节亨以西城外地势最髙防御为难于西城建敌楼五座明季吉城失守敌楼半倾
  秦王岭关 马头闗元致和元年九月秦王岭马头二关穿堑垒石
  南山沟寨北六十里四面胥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吭万夫莫上刀箭炮石胥不能坏
  竭石崖寨 曹花平寨 楼儿山寨险同南山沟寨赵家堡 白杨堡 榻村堡胥土山削筑成堡 桃源镇 大度镇 三垢镇
  乡宁县
  龙尾碛西一百里黄河中冬结氷桥路通陜西韩城县明洪武四年置巡检司后废
  香炉崖西一百里
  黄河隘口 香炉崖南至师家滩二十里 师家滩南至石鼻崖五里 石鼻崖南至李家集二十里 李家集南至船窝镇三里 船窝镇南至髙石崖五里髙石崖南至桥子沟二里 桥子沟南至干柴坡
  二里 干柴坡南至河津界禹门三十里
  禹门西一百里
  万岁堡西南八十里东北据髙岭西南瞰黄河絶壁百余丈旧建堡今剥落
  双柏朴峪在县西南有滴水崖文中子洞通稷山县界齐天保十年二月晋州刺史斛律光率骑一万讨
  周开府曹回公斩之柏谷城主仪同薛禹生弃城奔遁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 齐武平二年二月周师来冦遣左丞相段韶右丞相斛律光太尉兰陵王长恭徃三月暮行达西境有柏谷城者敌之絶险石城千仞诸将莫敢攻围韶曰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计彼援兵会在南道今断其要道救不能来且城势虽髙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诸将称善遂鸣鼓而攻之城溃获仪同薛敬礼大斩首虏仍城华谷置戍而还
  官水峪东一百三十五里
  三官峪东四十五里
  马壁峪在东南
  上马台西南八十里河津县界
  金刚岭东北临汾吉州界近秦王山
  营里镇东十里 官水镇东九十里 西坡镇西南七十里 船窝镇黄河岸西一百里
  隰州
  石口则州北七十里繇东北行六十里为横水桥万山之水胥滙于此又行水石间至石口则关东北道石峡达大麦郊以达灵石东道石峡达康城以达汾西石口一名乌门关元致和元年九月乌门关穿堑
  垒石 赵成侯时秦攻魏赵救之石阿正义盖在石隰等州界也 康城镇州北一百一十里 大麦郊镇州北一百八十里 回龙镇 西曲镇胥州北二百里 温泉故县州北二百里唐置元废东南十五里为唐废县髙唐山以南南温泉也隰州髙唐山以北北温泉也隶孝义 唐武徳三年刘宏基由隰州趋灵石会秦王师 王崇古严防山西内郡疏万一突入太原则徐沟以南即可直上太行侵扰冀南灵石以西即可南越霍山或繇兴岚宁乡直入石隰亦可径出汾西
  仵城镇州南六十里西北东川河西南隰州河东北蒲县河东南大宁河西滙于镇东桥下 仵城堡 后魏仵城郡址 金为仵城镇兴定五年升县 故仵城蒲县西北六十三里吉州北六十里后魏置仵城郡及县
  紫金寨东七十里紫金山上
  义泉镇南四十里 均庄北四十里 石口子北七十里 张家川堡东九十里 蒿城镇北七十里 水头镇堡北九十里 罗真镇堡西五十里 辛庄镇东北一百里 紫荆寨东七十里紫荆山【幷有石窰】 南孤山堡在州东但头里 谙真堡在州东
  蒲县
  黑龙关东南六十里南北依山中通线径为平阳府要路旧建土城辟东西二门设巡检司明崇祯时设防御把总一员兵一百五十名
  国朝顺治初裁巡检西二十里为化乐镇东十里为张村岔东南二十里为临汾县分水铺
  恶野岭东八十里
  分水岭东北八十里
  义社东南九十里
  乔家湾东北丛山中
  化乐镇东四十里 张村镇东六十里 乔家湾镇东七十里通临襄洪赵 薛关镇西二十里 古驿镇西三十五里通隰永大 白家庄在南 □峪镇北七十里通隰州汾西
  大宁县
  马鬬关西七十五里临黄河对宜川境唐置关明洪武二年设舟渡通榆林延绥诸路后舟渡废旧设巡检司今裁 昕河西北流至马鬭关南入于河 镇关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凭临马鬬关 唐志西有马鬬关渡
  壶口在马鬭关南二十五里孟门之上禹贡既载壶口即此 龙门飞桥在壶口石峡上元末于石岸凿孔树桩繋鐡絙布木板为桥以渡兵今废
  浮图结在县城后北寨之巅北齐河清四年筑据险以守隋开皇六年移县治于此大业中废元右丞时权筑北寨院使李子厚又北倚寨之两腋南临昕水接筑邑城弯环合抱其形一人在坐两袖拱揖故大宁邑治独异它邑 南寨县南一里时权据守
  阜城寨西十里 安阜镇西石城村东 道教寨西二十里 罩篱寨西五十里 仞梯寨西五十里 小冯寨东五里 南堡寨南三十里 东堡寨南三十里 鳯落寨南四十里 髙山寨在孔山巅
  永和县
  永和关西七十里黄河界渡河即延安府延川县延绥【一作水】关明洪武六年置巡检司万厯时水贼窃发设永和关营兵崇祯时西贼贺金龙翻山洞据延绥关隔河近对永和闗复益兵 永和关镇 五朝志永和有关官 唐志西北有永和关 金关一永和明志石楼县西北九十里 宋韩绛安抚秦晋将取啰兀城令河东发兵二万趋神堂新路知太原府吕公弼曰冦必设伏以待我永和关虽回逺可安行无患乃由永和既而新路援兵果遇伏诏褒之 永和关渡船一号
  兴徳关西六十里临黄河有渡路通延安府
  鐡罗关西南七十里有渡路通延安府宜川县 鐡罗关渡船一号
  永宁关西北一十五里黄河岸路通陜西绥徳州明一统志永宁关在石楼县志亦不载 宋志元祐七年以慈州之上平永宁两关俯逼西界以州为次边此明一统志所本也
  老牛滩黄河中近兴徳关
  双山东南二十五里髙九十四丈逓髙七里厚八十五丈亘三里盘踞七里经过一十五里两峰对峙上有神庙路最险隘 双山寨东二十里天生双壁如城中通一道峰巅石罅玲珑自陜西至平阳由此
  楼山寨南六十里有石城明季筑
  大寨岭西三十里西至永和关西北至下呉底村捕狐岭东南七十里分隶永和大宁有捕狐寨
  桑壁镇东五十里 岔口镇北四十里 刘台镇北四十里 乌门里北二十里 南楼里南七十里 前乙度西七十里 后乙度北七十里

  山西通志卷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七
  山川【一】
  昔栢翳着山海经十八篇又着岳渎经为志方舆者之宗六国时尸佼著书二十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起吕氏春秋多采其说至晋裴秀禹贡图十八篇盖测高量深之法于是乎备矣
  国家奠定九有秩祀百神上同于禹贡之涤源刋旅而山西名山有太行北岳中镇五台芦芽中条紫团姑射绵山龙门砥柱大川有黄河汾清浊漳沁滹沱桑干涑浍其它崇峦支阜暨河涧之源于山者不可殚述若用测高量深之法以审厥形势而山海岳渎经其复垂
  圣世简编乎志山川
  太原府【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封大也毎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故先纪名山余以次列焉】阳曲县
  崛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城西北有呼延村逾呼延而上羊肠鸟道复上石磴谽谺不能旋足行寖近势巍嶷崛寺繇林杪闪出陟巅名山庄头俯视诸峦如拱如揖幽泉怪石閴不闻声岁秋季卉木色胥赤八景所谓崛红叶也 国朝朱彞尊崛寺题名记崛寺在太原府治西三十里乱山中间其地与窦呜犊祠相接思览其故迹丁未二月望王公子干之期予偕游并马入山寺询病头陀则去呜犊祠尚逺遂不果往日亭午童子行五里沽烧春还注之僧盋两人对酌干之问崛字义予谓其初必无偏旁疑村夫子强加之郭忠恕有言飞禽即须安鸟水族便应着鱼俗书滋谬二语尽之矣饮半酣题名寺壁而返
  罕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榆次县北界其山自太行连络而下层峦起伏视诸山独为壮丽故名图经谓之看山 金兴定三年九月辽州刺史郭文振招降太原东山二百余村迁老幼于山寨得壮士七千分驻营栅防防秋获文振奏若秋高无兵直取太原河东可复优诏许之
  冽石谷在县西北四十里一作烈石山罅出泉傍有龙井所谓冽石寒泉也有窦鸣犊庙 冽石口岩百重如断如削汾河繇口出窦大夫祠西数泉泠泠可爱名寒泉 金史纯英济侯感应记汾水之滨有祠曰英济俗呼名烈石神盖里俗传之讹取山石分裂水从中出而名焉其实非也又史纯记英济庙之右有数泉出于苍崖石脚间旱焉不干水焉不溢湛然澄澈可鉴毫毛深疑神物窟宅隠伏于中距数歩则洪流奔涌滔滔然势不可遏惜乎地多沙溃逼于河汾不然则凿渠改流灌溉民田济物之功不在汾阴昭济之下矣 明于谦烈石祠碑其地山川环抱树木蓊郁朝云暮霭恒出檐楹栋宇间祠之右有池灵源浚发澄波滉漾穹甲巨鳞出没天光云影中隠现恍惚若有神以凭之
  干烛谷在县西北六十里即天门关也关设乱山中雪积不化王冕尝大雪陟巅大呌曰遍天地皆白玉合成令人心胆澄彻便欲仙去东北为杨广道当繇隋大业中自并州幸汾阳宫时特开此道祝志县志胥云鲁王围广时所建宜覈 通典有干烛谷即羊肠坂也 唐晋阳尉富嘉谟撰干烛谷颂
  陈家峪在县东十里
  杨家峪在县东十里陈家峪南
  罐家峪在县东十五里在陈家峪杨家峪东南路通寿阳居民业磁器
  淖马村冈在县东十五里层阜叠嶂碁置卦列冈前溪水如带南入于汾
  红子峪在县东十五里
  李家山在县东寿阳界
  圣庙岭在东菜村有先师庙
  六龙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閙马村后 城东迤坡山差逈秀一名绿云山南有神清观东五里有窰头山
  水峪在县东南十五里
  南寨山在县西南清源界
  西峙山在县西南有华山朝阳岭夕照峰伏魔岩长生洞文殊顶又有瀑水帘饮龙湫饮牛滩白石滩饮龙湫即天池也中有龙窝巨石石室石门石迳石牀下有西河古洞水涸明季梁檀肄丹青于此
  风穴在县西二十里石壁有穴下建庙相传神至则穴内有声去则否
  狼虎山在县西三十里中有狼虎寺
  西谷洞在县西七十里山中有古石洞相传张仙蜕此昔土人秉炬寻源行二十余里未得涯际乃返
  鸦儿旋仙洞在县西七十里
  石家□在县西山峭壁一崖汾水环流土人传王将军避此明王道行诗平田忽出藤萝外水涌莲峰九派浮
  胭脂坡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芙蓉峡在县西山王道行诗遍插芙蓉亦太竒极天鸟道水之湄
  悬崖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石漕谷在县西山产桃
  石唐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张村
  北岩在县西北四十里冽石谷内前临汾流后峙石壁飞瀑色如雪声如雷
  土堂寺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刘村后倚崇冈前临汾水沙鸟出没云烟隠现寺有巨栢十余株蛟蟠虬屈所谓土堂怪栢也
  亭子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下有桃花三洞五代白翺尝读书于此
  石尖峰在县西北六十里烈石谷口有孤石立汾水侧高十丈有竒
  周家山在县西北扫石村西五里汾水经其下
  扫谷在县西北一百十里有扫谷水
  珍珠坡在崛山昔有阇黎住五台后栖于山日汲汾水泪滴如珠乃诣文殊告乏水相传命黒龙神防归获二龙池日饮万人不竭后人因名坡为珍珠坡
  繋舟山在县北九十里忻州南二十三里禹治水繋舟其上故名其石如环轴曰繋舟防 明一统志繋舟山乃元好问父德明读书处赵秉文更名为读书山好问诗曰从此晋阳方志上繋舟山是读书山一名小五台山有文殊石洞岁旱取水于此
  蘂罗山在县北九十里太平乡之辛庄山势云叶杈枒如蘂始芳鳞鳞鬛鬛如罗纹叠所谓蘂罗春色也
  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清源县西二十五里巅方汉栅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盂县鸦鸣谷
  阪泉山在县东北八十里罕山西北古名汉山有白龙黑虎二池 晋地志云晋文公卜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因立庙于此岁两祀 山麓前临巨涧左带挑崖胜水诸山重峦拱秀
  织笄山在县东北九十里即繋舟山之阳也一名凤凰山其形如鸟舒翼东接卧虎山西南接马头山羣峰罗列又名五峰山 金元好问织笄山诗繋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沱一线明
  梁鸿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乃织笄支山也
  厐家山在县东北百八十里
  摩笄山 五朝志汾阳有摩笄山 保安州东有鸡呜山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济南府长清县胥有摩笄山 魏土地记摩笄山在代郡东南二十五里一名马头山 括地志摩笄山在飞狐县东北尹耕谓代郡废城东南二十余里马头山即为摩笄要以代州志为正而五朝志列于正史其说亦冝参考
  五凤山在县东北盂县定襄界
  真金佛洞在凌井沟内峭壁上高数土人传尝有金佛云
  汾河繇交城县火山东流入县境出冽石口南流经城西门外二里又东南流入太原县境 水经注魏土地记曰秀容部人徙居之立秀容防军治东去汾水六十里南与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汾水又南迳曲阳城西南注也
  汾河渡在城西南路通太原县
  西湖景在南关内西隅四周胥水荷荻渺弥
  尚家海子在县西南
  柳溪在县西一里汾堤之东宋天禧中陈尧佐知并州因汾屡涨筑堤周围五里引汾水注之环植柳万株中有杕华堂堂后通芙蓉洲堤上有彤霞阁每岁上已太守泛舟郡人游观焉乆圮于水断碑尚存
  龙泉有二一在城西二里南流入太原县界一在城西北百五十里静乐县界流经卢子社至横渠合扫谷水宋天圣二年夏水大涨知太原府陈尧佐作新堤捍之并人頼焉【按城西二里即汾河也盖泉与汾河并为一矣】
  西山飞瀑有王道行诗摇空珠瀑泻银河
  烈石泉在县西北四十里发源烈石谷南流三里入汾汾得烈石泉势始汹涌 李频诗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氷壶六月寒
  烈石池在县西北四十里烈石庙西池水徐徐而出入于汾不相合惟清水一流二十里始合汾谚曰清水半壁浑水半壁
  元泉在县西北五十里峭岩滴水寺额亦曰元泉石桥河自盂县界西南流经城西北合洛阴水河有石桥故名【明一统志经城西南按城西南乃汾堤也】
  扫谷水源出县西北百二十里扫谷南流出天门谷入汾
  南社河在县北十里流入汾
  洛阴水在县北三十里源出故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北盂县东北故城南其近盂县界西南又有石桥河水胥西流经狼孟县故城西合真谷水又西南经阳曲湾入于汾 水经注汾水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水出新兴郡西流迳洛阴城北又西迳盂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盂丙为孟大夫水又西迳狼孟县故城南王莽之狼调也左右夹涧幽深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迳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太原界置阳曲防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按洛阴水明县志不载葢明人止据水经注而古今之地形异也明一统志合真谷水流至盂县北故城南入汾是又参和水经注而失之也】
  真谷水源出城北七十里南流经狼孟城西合洛阴水一作直谷
  阳曲川在县东北三十里木井城一名阳曲泽又名阳曲湾
  涧河水在县东北五十里西南流入汾
  星聚泉在学宫前味甘
  龙王井在文庙西北隅大新街味甚甘为晋省第一泉丹井在今额外营东城门内味冽明晋邸有金枣丹治疾甚騐惟用此水
  八角井在叅将府街味甘名琉璃井又名金波泉九间桥河在七府营街南桥下水名小儿河
  饮马河在阜成门内街南明晋藩三防卫军饮马于此一名文漪湖
  长海子在贡院右
  圆海子在贡院后一名文瀛湖
  太原县
  龙山在县西八里逓高五里有瓦窰峰高四十丈有花岩塔高逾瓦窰南连悬罋山西连方山北至黑沙岭北齐以山名县上有唐相国裴休退隐遗址北有童子寺南道中有白鱼泉一名天龙山 汉志龙山在晋阳县西北晋水所出东入汾 五朝志晋阳有龙山山 元和志悬瓮山一名龙山在晋阳县西南十二里晋水初泉出处 温大雅创业起居注十三年岁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晋阳宫西北有光夜明自地属天若大烧火飞焰炎赫正当城西龙山上直指西南极望竟天俄而山当童子寺左右有紫气如虹横絶火中城上守更人咸见之又卫嵩歌曰西北天火照龙山 周经留题天龙洞诗云影低遮黄石洞泉声清绕白龙祠隋朝寺纪开皇岁齐主宫存避暑基诗注阁东皆有洞阁左有白龙神庙庙上有泉阁下有高齐避暑宫遗址
  悬罋山在县西十里高七十丈山下出晋水东至晋祠北连龙山山腹有巨石象罋因名宋仁宗时地震巨石摧壊无复罋形矣 山海经有悬罋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晋水出焉东南注汾郭璞曰在晋阳 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罋山 水经注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竝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悬罋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 地形志晋阳有悬罋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梗阳城 刘紫岩集王晋溪太宰卜筑于晋祠水邉甚为佳胜乃自绥德谪所以书来乞诗自谓儿軰近为我营一佚老之所池舘之间賸植花竹稻畦蒲沚烟汀雪瀬弥漫极目颇得秀润闲雅之趣搢绅多为咏题在通家不宜独阙乃叠韵以四律复之 齐神武徴范阳祖鸿勲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翫其文 齐神武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常山太守薛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非礼将为神笑拜者慙焉 魏正光中华阴杨愔遵彦随父司空津之并州性既恬黙又好山水遂入晋阳西悬罋山读书 齐大鸿胪王晞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忽有相王使召晞不时至明日丞相西阁祭酒卢思道谓晞曰昨被召已来颇得不以鱼鸟致怪晞缓笑曰昨晩陶然不以酒浆被责軰亦是流连之一物岂直在鱼鸟而已 李峤攀龙台碑母尝祈晋祠于水濵得文石一枚大如鷰卵上有紫文成日月两字异而吞之 元好问诗石磴云松着色屏岸花汀草展江亭青瑶叠甃通悬罋白玉双龙掣迅霆 赵可自白云歴石瓮至明仙诗白云下明仙巗路萦九折僧居未离人西崦颇孤絶万株倚空青双壁似天阙 相传悬瓮山移半里而奉圣寺不动
  崖山在县东酉阳杂爼太原县东有崖山大旱土人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之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方山在县南三十里高百三十丈东连龙山南至黑龙凹三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风峪山十里下有泉又有白龙池
  马房峪在晋祠镇南门外山有普照寺五代桑魏公维翰尝留祠堂云
  卧虎山在县西南七里榆次县罕山之南高三十丈有竒形似卧虎龙山悬罋山环障于外南至明仙口西至明仙峪北连龙山山北有井相传宋太祖凿卧虎山血出成河故桥名赤桥即古豫让桥也
  明仙峪在虎山西龙山南川谷清幽乃龙山之半也柳子峪在县西南十五里入天龙寺道产炭祝志作槐子谷内有插旗石臼深三尺
  □石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高七十三丈东至清杨河三里南至黄芦峪五里西连天龙南山北至尖山半里山有寺下有泉一
  黄芦峪在县西南十八里【产炭】
  尖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九十八丈合□石山盘踞四里东至清扬河三里南至□石山半里西连天龙南山北至鸦儿沟半里下有泉一山出炭
  阎家峪在县西南二十里产炭
  苇谷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七十丈东至山麓十五里南至清源界石呌村三里西至武家崖五里上有仙岩禅寺青龙白龙二池山北有齐神武避暑宫
  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百丈有竒东连尖山□石山南至南峪山二十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黑龙凹二里山半有泉一
  杏坪在县西南西山中
  吴家谷在县西南
  风洞在县西三里风峪口甎甃洞一穴方五丈有司以三月祀否则多风穴中三柱四壁镌华严经
  太山在县西五里高九十丈最高为东坪峰西坪峰东至山麓二里西北连防山北至瓠子沟一里上有龙泉一
  风峪在县西五里五龙纒青崇岩胥在内【产炭】
  响洞在县西风峪口内太山寺北二里山中人迹罕到方五尺有竒高下如之人吐语则訇然有声明正统间邑御史王鉴读书于此少倦辄闻人呼名疑为山灵云
  风谷山县西十里高七十八丈盘踞二十里有竒东至龙王堂西连乱山最高峰名马回尖石壁有穴相传神至则穴有声去则否山岩石□文洞中有北齐天保时刻佛经石柱一百二十六朱彛尊诗峪藏千佛经遗迹乆未壊
  象山在县西十五里
  赵家山在县西山西
  成家谷在县西山西
  石室山在县西北七里地道记太原郡山中有石室方丈四尺壁有古人莫之识
  防山在西北十里高一百四十丈有竒盘踞三十里南连太山最高名山砦山下有甘泉一汉刘聪攻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逾防山西遁即此上有周将杨忠碑下有刘薛王避暑砦 苏禹珪重修山开化庄严阁记峪通马首地管羊肠 高若岐记繇沙沟北转见石山从面起水自山上飞扑而下山形如楼台歴数重至水源经东北悬而上西得磐石倐见石塔坪耸峙于南斗折蛇行二里许有最高峰谓即砦比至复为数峰所压更跨一壑折西北始于羣峰间露巑岏而防起者而后为防山之砦七八折扺其前陟巅寛平有石莲池注底石及基地砌形刘继元避暑宫之遗趾也西山马回尖漫天岭而外胥拱于砦上此山与悬瓮方山鼎立而所见尤远
  开化峪在县西北十里居民业砂器
  野峪在县西北二十里【产炭】
  井谷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婴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高百七十丈盘踞十六里即今五龙纒是也有妙尖峰东至站字崖二里西至阳曲县界十五北连青崇岩三里 隋图经婴山为并州之主 欧阳詹登龙兴寺阁诗千条水入黄河去万防山从紫塞来
  九院峪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产炭】
  青崇岩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高八十丈有包寨峰高五十丈东至大瓦沟三里南连婴山西至阳曲界十三里又北至老龙凹五里有泉接孙八峰
  胡谷在县西北四十里
  虎峪在县西北四十里【产炭】
  小井谷在县西北
  大井谷在县西北小井谷南
  冶谷在县西少北大井谷南
  银牛山在县北酉阳杂爼汉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诃诘之乃曰吾北海使将看登封遂乗牛上山田父寻至山上唯牛迹遗粪皆为银也明年封禅
  黑驼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六丈分上下二山东至榆次县界五里北至阳曲界七里中有泉一上有补防寺 旧志二山对峙如驼峰而色黑故名
  玉崖头在天龙山北
  介岭 欧阳詹登龙兴寺阁野望诗短垣齐介岭片白指汾流 水经注晋阳城南旧有介子推祠地形志同【按北汉郭无为隠太原抱腹山刘钧求智谋者段常荐无为以谏议大夫召之今太原无抱腹山当即介岭袭锦山抱腹岩之名尔】
  朝阳洞二泉上二十丈有竒又上建吕仙阁
  汾水在县东十里繇阳曲城西南流入县界南屯等村繇西南马村流入清源县界县境凢七十八里水经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水经注太原郡治晋阳城秦昭防王三年立尚书所谓既修太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广延曰大卤太原也释名曰地不生物曰卤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魏土地记曰城东有汾水南流水东有晋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成王之碑水上旧有梁清洴殒于梁下豫让死于津侧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汾水西经晋阳城南旧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庙宇倾頺惟单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也 权德舆北平郡王马燧行状公初旋师以晋阳大卤用武之地北蕃东夏且有外虞而都地之东平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涨为平湖能顺地泐以导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濵河者日厚其生而又广堤濬池密树如织金汤自固板榦不勤 北堰中堰南堰相传宋太祖引汾水灌晋阳县城今有遗迹 五代史引汾晋二水以灌之水自城门入而积草自城中漂出塞之及班师继元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朱长孺曰智伯谓汾水可浸平阳宋取北汉亦壅汾水灌太原是汾水为河东害甚大禹治之自不容缓岂独以帝都所在哉
  晋水在县西南十里源出悬罋山下二泉北曰善利南曰难老疏为二池南曰大池流经奉圣寺前名流杯池北曰八角池分为三河其北派流经北神桥入安仁贤辅古城金胜等村为北河即智伯遏水以灌城者名智伯渠至唐贞观中长史李勣架汾水东引令民汲饮后名晋渠今废其中派入大池流经南神桥晋源都东庄为中河又一派为陆堡河流入大寺等村其南派流入索村等地为南河胥总滙于清水河入汾其北渠旧引入县城今渠存而水不行 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罋山又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王琼崇福田庄诗塍间有地皆流水寺外无山不绕城 水经注县故唐国也周成王以唐灭封唐叔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昔智伯遏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源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良朋密友羇游宦子莫不寻梁契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汾水分为二流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
  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灌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于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溉灌汉末赤眉之难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于城门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即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经旧谿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括地志同】智伯围晋阳决晋水灌之城不浸者三版城中巢居而处悬釡而炊襄子期韩康子魏桓子夜杀守堤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救水而乱大败 朱彞尊记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率用其法定北汉葢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防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五朝志太原有晋阳宫晋水 宋太平兴国中曹翰从征太原攻西北筑土山瞰城中军中乏水城西十余里谷中有娘子庙翰往祷之穿渠得水人马以给 宋寕八年七月太原府草泽史守一修晋祠水利 乔宇晋祠记泉自悬瓮山而出结二穴以泄穴广二尺许因甃石池之溢泛为溪北折而东弥漫盈决渠穿浍引条经井络用溉田畴方四十里 相传晋祠圣母姓柳氏金胜村人姑姓严汲水甚艰道遇白衣乘马者欲水饮马柳不恡与之乘马者授之以鞭令置瓮底曰抽鞭则水自生柳归母家其姑误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柳至坐于瓮上水乃安流今圣母座即瓮也 元高昌偰玉立晋溪诗访古晋溪水绕集汾水桥
  涧河在县东十五里源出榆次县赤坑村流入县境南畔南墨窰等村至小店镇入汾境凢十里有竒
  洞涡水在县东南三十里繇榆次县永康镇西流入县北格等村入汾县境凡十里有竒 水经洞涡水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水经注刘琨之为并州也刘聪引兵邀撃之合战于洞涡即是水也 梁氏叔琮自太行入取泽潞出石会营于洞涡乆之粮尽乃旋 宋李继勲征太原与北汉战于洞涡河大破之
  莲池在县南五里萧赞营晋水滙此民多植莲
  台骀泽在县南十里广二十里晋水下流之所滙也一名晋泽中产蒲鱼后汾水沫之胥为民田其侧有昌寜公庙即台骀神也 齐神武田于晋泽太常李元忠马倒良乆乃苏神武亲自抚视
  御井在县西南十里近晋祠相传宋太祖饮马于此蟾酥池在县西南五里贤辅乡元时采办后涸
  滴沥泉在县西南十里王索村古晋祠下【太原古志在王里村三十里】
  白龙池在县西南三十里天龙寺深可丈许旱浚之则雨
  桃坪沟在县西南西山中
  沙河水在县西七里风峪中经晋阳故城南隍东流入汾
  九龙井在县北三里金皇统八年碑人有疾饮之即愈洗目即明
  烈女井在县北十里元武氏婴殉此
  白鱼泉在县西北十五里龙山明仙寺北谷泉出白鱼因名
  龙泉在县西北开化山南谷中有八角池泉繇石罅出榆次县
  罕山在县北五十里阳曲县界太行连络而下层峦千里山独伟特巅有云则雨乃榆次之镇山也东为冀家山东南为大方山中为中林山和合寺寺迤西南为小方山卧虎山又起为龙王头山馒头山迤西为草堆山南有龙池一名旱山地形志中都有榆次城寿阳城平谭城原过祠旱山 王系罕山浮图疏晋国多山而盘纡岪郁中都为大中都之势南平北险自北而南百余里中冈陵起伏而苍翠拔出罕山为大
  悬泉谷在县东南三十里牛坑村有牛坑水
  榆城坂在县东南三十里壁立数十仞上有土寨下有悬窰
  麓台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高数十仞巅平衍故曰台一名鹿蹄山上建智伯祠麓台山有二榆次其一也广舆记祁县接榆次界地形志榆次有鹿台山祠
  神林岭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阴寒积雪与寳峰山对峙寳峰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马栏村蜿蜒伟特山之阳溪谷可玩下有龙池水最清澈
  盘肠岭在县东南五十里山势危峻盘曲如肠
  木岭在县东南六十里有木水
  鹰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峰耸似鹰小涂水出焉
  小峪在县北三十里有小峪口渠
  乌金山在县北四十里罕山西南中有龙池夏不涸冬不氷相传文殊大士饮狮于此居民祷雨多应
  蒜谷在县北四十里有蒜谷水流入涧河
  卧虎山在罕山南积石巉岩状若虎伏
  冀家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其势绵延环向为罕山左翼大方山在冀家山西卧虎山北高数十仞四角嶐起中林山在大方山南卧虎山西草堆山东羣山中茂栢成林上建和合寺
  上方山在大方山西
  草堆山在小方山西形袤而势积起似草成堆
  馒头山在草堆山南麓平广而巅尖削
  芹谷在县东北五十里有芹谷水
  杀熊岭距县十里宋制置使种师中败于此
  孙家山相传明治十年山南移二十里云
  洞涡水源出乐平县西四十里陡泉岭至平定州合浮化水西流至寿阳县界土人名冷泉河合黒水经榆次东十五里合流村合大涂水又西五里合源涡水又西南流至太原县北移村王名都注于汾水经注洞涡水又西蒲水南出蒲谷北流注于洞涡又西与原过水合 水经西过榆次县南 水经注榆次县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之邑也春秋昭公八年晋侯筑虒祁之宫有石言晋之魏榆服防曰魏晋也榆州里名也汉书曰榆次十三州志以为涂阳县矣王莽之太原亭也县南侧水有凿台韩魏杀智伯瑶于其下其水又西南流经武观城西北卢谌征艰赋曰迳武舘之故郛问厥堕之逺近洞涡水又西南为淳湖谓之洞涡津泽而涂水注之魏地形志同过水出木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原过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过西南入汾
  源涡水在县东八里源涡村其泉涌出隆寒不氷泉侧草木经冬常荣又名为温泉上有龙祠唐贞观二年县令孙湛引以溉田南经半里许防洞涡入汾 水经注洞涡又西与原过水合迳北便水流也水西阜上有原过祠盖懐道协灵受书天使忧结宿情传芳后日栋宇虽防攒木犹茂故层毖水取名焉其水南流注于洞涡水也 一曰南流入涂盖涂水至合流村与洞涡合可并称也
  社仓井在社仓西水甘瀹茗甚美
  寒泉在县东十里井谷村龙祠前土泉一穴甘冽不涸不溢清澄见底西注洞涡
  西墕沟水在县东南十五里
  杜堡沟水在县东南二十里清流峻坂
  牛坑水源出县东南三十里牛坑村悬泉谷西流入洞涡田
  华豹沟水在县东南四十里许沟北崖北倚深隈南临巨壑
  神井在县东南五十里高平村北味甘冽里人以水盈缩卜岁丰歉
  木水源出东南六十里木岭下乃辽州旧平城县界也西流二十里经八缚岭下又名八水西流入洞涡
  周家井在县东南水甘冽
  小涂水发源东南八十里鹰山下西流入大涂水大涂水发源东南百二十里八防岭西北流至斛城铺合小涂水又西北至仁吾铺西流经沟口铺中庄铺石圪塔南蔺交至南北合流村合洞涡水又西经八逹村源涡村合源涡水又西为万春渠又西过八家崖分支为王村渠小东关渠橙槽渠杨村渠又分支为永康渠又分支为张庆渠又分支为演武渠又分支为懐仁渠又分支为王郝渠虽洞涡大涂合流而榆次诸渠以涂水为主水经注涂水出阳邑东北大嵰山涂谷西南迳萝磬亭南与蒋谷水合水出县东南蒋谿水自蒋溪西北流西迳箕城北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杜预释地曰城在阳邑南水北即阳邑县故城也竹书纪年蒋溪又西合涂水乱流西北入洞涡泽
  长寜水魏地形志榆次有长寜水西北合同过 水经注迤西又与原过水合
  八缚水源出八缚岭下西流至倾城西防木水金水河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太谷县西流经县东阳镇入徐沟县界
  马家厓井在县西北隅水甘
  涧河水在县北十五里源出寿阳李家山西南流经鸣谦驿城防蒜谷赤坑白龙诸水分支为使赵渠聂村渠杨盘渠流经太原县境入于汾 明志发源北二十里罕山西南流县东北五十里有芹谷水西流合此水【明一统志亦名赤坑水】
  清水河在县北二十里鸣谦驿源出孟家井黄煤窰下西南流入涧河
  蒜谷水源出县北四十里蒜谷西流入涧河
  苏河水发源县北四十里高壁沟西流入涧河
  黄龙港在县东北半里汉唐时故道也邑霖潦滙此疏为港
  白龙河源出县东北二十五里白龙沟西流入涧河小五台山在城东北三十里山上有二泉泉有一神主之祷雨者各投瓶取而合騐以卜雨数 张飬庐山寺记榆石艮方越城二十余里小五台庐山寺北砺罕山南带涂河东望海波西眺龙门林峦泉石号胜游地
  大佛沟在县东北四十里栢林头壑回冈抱
  芹谷水源出县东北五十里芹谷西北合涧河
  龙池有四一在小五台山下一在罕山南一在孟家井东一在中社村西水胥光莹冬夏不竭上有龙祠岁旱祷雨輙应
  太谷县
  凤凰山在县南十里高五里盘踞四十里巅势似凤秀峦抺靛为阳邑之镇山上有浮图三座空王佛殿下有白将军庙东二里山麓有三佛阁有龙泉酎泉
  奄谷在县东南十五里袤四十里东崖石壁有佛像名千佛崖谷中有水流合象谷水 初旦游磨龛寺记太谷南二十里有奄谷口路裁成蹊又十里乱石怒涛耸如激如又五里经断梁皆悬崖邃涧行数里始逹寺寺在山半因其势而磨之厥形若龛前临陡隍凭阑俯视羣山皆小
  凤景山在县东南十八里高三里盘踞十余里巅有浮图
  灰泉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二里盘踞十里山上有谷德将军庙庙下有泉潴为池名灰泉山池明一统志池上有亭在焉
  凤翼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高三里盘踞二十里即凤凰山之右翼也有二佛阁
  四卦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袤二十里谷中有泉分流四
  石马岭在县东南三十里石似马
  药伯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二里盘踞十里有药伯庙松岭在县东南三十里繇奄谷入形高松茂晓日滃云殊似蜃楼下有岩东数十武就崖建磨龛寺下临千俯瞰溪流
  回马谷在县东南三十里袤二十里谷中有马陵关通古邢州路产葡萄味甚美
  马岭在县东南七十里路通直顺徳府元好问有诗龙门壑在凤凰山西与大佛山胥名凤翼
  咸阳谷在县南十五里袤十里山上有源泉流出谷名咸阳水西合回马水 城壕记秦代赵筑城近谷口以咸阳兵戍之故名
  白璧岭在县南七十里魏地形志阳邑有白璧岭樊阳水入表山涂水
  马明王谷在城南有河
  大佛山在凤凰山东
  黄土谷在马明王谷东
  太谷在县西南隋改县为太谷以谷名
  胡谷在县西南有河
  猪峪在县西南有渠
  蔡谷在咸阳谷西南
  龙冈在县东北五里蜿蟺绵亘将雨则云喷薄象谷在县东北五十二里广三百歩袤四十六里谷中有水即象谷河 后魏正光三年六月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象谷掘药得玉璧五珪十印一玉柱一玉盖一竝以献
  蒋谷在象谷旁 魏土地记晋阳东南百十里至山有蒋谷大道度轩车岭通于武乡谷有水自蒋溪西北流西迳箕城北春秋晋败狄于箕即此又西合涂水乱流西北入洞涡泽
  大塔山在县东北有金水河
  八表山【见地形志】
  奄谷河在县东南十里谷中有泉北流经城东石象铺又北合回马河
  回马河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出榆社黄花岭下西流至谷又西合奄谷咸阳谷水又西经清源祁县注于汾
  城南河在城下源出马明王谷至城下西流防漫明嘉靖二十三年以筑城改南五里谷咸阳谷河今复故道
  酎泉在县南十里源出凤凰山下潴为二池味甘宜酿酒北流溉稻田西北合咸阳谷水
  莲花池 栲栳池 圣母池胥在酎泉侧净若鉴照人无匿发轻风感之作青萝纹纸痕荇藻纷披鳬鹥唼喋
  龙泉在县南十里凤凰山下味甘可防茗石渠屈曲并可流觞
  咸阳谷水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咸阳谷山上捐流出谷西合回马谷水【明一统志奄谷咸阳谷石璧俱有佛像】
  胡谷河在县西南西北流入祁县界
  象谷河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出榆社恤张岭下西经县城西北流入清源县界水澄澈可鉴
  金水河在县东北源出大塔山下至石母祠众泉合经榆次县东阳镇徐沟县山道村西北合象谷水经清源县罗白村入汾
  祁县
  麓台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南跨平遥县界迤逦接武乡沁源灵石县界高八里盘踞三十里形似台一名顶山又名山又名竭方山有宋张商英麓台铭
  龙洞在麓台山龙王庙中深四丈强洞口时有风雨气近之寒悸洞胁嵌空分四小洞正北一窝是为潜宅即龙王洞内有水池细横三木朽似不胜梁实尔精材过此则霜芽雪笋肥乳泉矣南二小洞一则太子据之盖龙孙也一则润济侯据之水凝石滴胥传为照余祁之神祷雨輙应东南转一洞幽不可测大都粘云触雾胥带龙腥无敢深入祗生疑肃
  南原在县东南阎漫胡累大安南等都西二十余里南北十里【宜麦】
  伏罴岭在县东南三十里有伏罴水
  上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五里盘踞五里巍峩竒秀上有五龙堂
  下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上有幽仙寺上帻下帻东接太谷南接武乡晴峦朗岫下临风雨石树和合巃嵸葱蔚有五龙二池
  坠钟崖在下帻山宋宣和中幽仙寺诸仙禅师游汴徽宗诏入朝设宴不食上问之对曰闻本寺钟响方食顷之果闻钟声上遣兵卫取其钟钟絶纽飞去西崖下半入地不可起人遂名为坠钟崖
  高峰壑山在上帻山东十余里一名云伏脑山分二支转而东北者为绵岭自麓十八盘始至巅转而北者为龙山首有龙嘴 山巅积雪不化有双泉志称竹绿氷崖花红霜障
  四县脑山在帻山东南三十余里形势峻广陟巅见祁县大谷榆社平遥四县
  牛心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逓高六里盘踞四里水泉四匝峰峦特秀山巅尖圆似牛心
  紫荆山在牛心山南距县百余里山最高袤十里石多五色西崖有赤土洞巅有泉池西岩有银洞今闭西北山梁下有风洞
  温风岭在县东南百里紫金山北巅有张果老窰下有天井仙峰槽蹄诸迹
  双台坡在县东南梁村东双台对峙
  黄羊坡在县东南窰上村相传黄羊引杨六郎兵双泉山在县南三十里子洪镇南山有双泉
  石夫子洞在双泉山石崖中内有夫子像明嘉靖中凿洞南一里有石似龙鸦嘴
  石佛崖在子洪镇南子洪上渠下渠自崖而分
  胡甲水源出东南百六十里武乡县胡甲山北流经龙舟谷名龙舟水滙诸泉折而西流经县北又西经平遥界入于汾名昌源河入盘陀一川沿遡龙舟谷水峪村北关其聚落也东岩一潭寒净拭下流多沙土人名沙河斛水斗泥锹云锸雨水经行处人多种竹云梢不碧而白似太始雪 水经注侯甲水发源平遥县胡甲山有长坂谓之胡甲岭即刘歆遂初赋所谓越侯甲而长驱者也蔡邕曰侯甲亦邑名也在祁县侯甲水又西北歴宜岁郊迳太谷谓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迳祁县故城南自县连延西接邬泽是谓祁薮也即尔雅所谓昭余祈矣贾辛邑也辛貌丑妻不为言与之如臯射雉双中之则笑也王莽之县也 地形志祁有祁城祁奚墓周党大谷水赵襄子城
  昭余池在县东南七里祁城村周礼昭余祁即此乆涸元至元十一年濬水为昭余池即其地立成汤祠后池复涸
  国朝顺治九年复盈 何济时昭余祈考池在祠之前后左右明嘉靖初知县杨西波乃凿于池之东南一里许则非其地矣 顔师古注昭余祈在太原邬县
  义井在县东南元义门温义之井
  满井在县东南十五里阎漫村水神沟冬夏恒流伏罴水源出县东南三十里伏罴岭流经王斜村东名王斜河北入昌源河
  石佛河源出县东南四十里柏圏村南坡下流至下申诸村漫散
  通光水源出东南帻山北上庄东南沟中流出谷口益以太谷县胡城谷水北流经县东东管诸村名胡溪河至西北合昌源河入汾 旧志出县东南四十里胡城谷中北流一名胡城水
  五龙池在帻山五龙堂前东西各一
  回马谷水一名五马河源出太谷县东南回马谷流经县北西合昌源河入汾
  马跑泉有三二在麓台山神祠南北一在上帻山东子洪池在子洪镇南山麓周围石砌水甘
  双泉有二一在子洪镇南双泉山流入沟灌田一在高峰壑山流入通光水
  甎防突泉二胥在南梁上庄东南沟中通光水之上流也
  三大井在县东北隅味甘
  感应泉在新韩镇后涸
  海眼在马射湾距城三十里水出其下冬不涸
  徐沟县
  金水河在县境东十里源出大谷大塔山经榆次县东阳镇西南入县境集义诸村漫流秋水大发时断行旅四季多涸土砂水鹻 沈昆记徐三水防为嘉平秃尾诸渠洞涡嶑峪支分不一而金水河从大塔绕出城下数十里安流如故
  嶑峪河在县南八里繇太谷县西入县境李青村楚王村清德村内道村宜武村高花村流入清源县界旧在县南十里明季移北五里三秋涨水时发春夏则涸
  洞涡河在县北八里土人名淤泥小河经榆次县永康镇先在太原县北格等村西流今移县境良隆村辽西村刘村同戈村白树村董家营王答村龙家营黒石屯等村流入清源县界
  清源县
  马鞍山在县西南五里高七百四十歩横三百十五歩至凤山二里半
  方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七百九十歩横四百歩西至交城县壶屏石山界四里北至马鞍山十六里
  白石山在县西五里高七百六十歩白石沟袤二十里北至中隐山四里半有水由峪中出合平泉曲流十里入汾夏秋泛涨直冲城西关筑白石堰以障之劳费滋甚康熙十六年春山水改道而南由西南流十里东行入于汾秋水溃溢去城十余里民得纾修堰之役者四十余年后复由县东北曲流入汾二十二里山堂肆考白石谷在太原府清源县西白石山谷水流出合平泉入汾三晋多山谷而梗阳白石谷独流布于东南艺苑之卷帙焉
  凤山在县西七里高八百歩横三百九十歩至白石山三里半中峰高峙双翼如抱
  屠各谷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夹峙陡峻如峡
  马名山在县西十五里高八百十歩横四百二十歩在凤山白石山中汉文帝牧马于此有印驹城
  壶屏石山在县西二十八里高白镇交城夏营村界有壶屏石河
  中隐山在县西北八里高七百八十五歩盘踞三百七十歩北至仁山三里半四周高峰其山中碧涧潆绕水中文石可数有中寺
  仁山在县西北十里高七百五十步横三百二十步北至太原县洞儿沟山界三里
  贾家山明嘉靖七年九月山塌数十丈
  汾河在县东五里水经南经梗阳故城东
  涂水在县东南三十里自太原县界西南入汾与洞涡水合 水经汾水过晋阳县又南洞涡水东流注之注汾水又南经梗阳县故城东故榆次之梗阳县
  也今太原晋阳县四十里榆次界有梗阳地汾水又南即洞涡水防者也
  象谷水在县东南三十里至榆次县界西北经徐沟入县境流入祁县界
  屠沟水在县西南十五里即屠谷水也两山陡峻如峡夏多泛涨冬则涸
  白石水在县西五里
  壶屏石河在县西二十八里流入交城界
  清源水在县北五里发源西山赵简子祠前平地涌出清可鍳髪一名平泉一名不老池东南入汾清源名县取此 通典有清源水 旧唐志清源隋于古梗阳城置清源县以水为名
  东湖在县城东南北三面临城广居邑城之半有水门通灌稼渠以逹汾 东湖记县故无湖湖所占者悉平壤曩时白石水涨不以时疏导悉归城东低下处外障于垣墙而内益以泉水故水日聚而成湖 祝志不载是时尚未有湖也
  芹馥泉在学宫前东注东湖
  交城县
  卦山在县西北五里逓高五里盘踞十七里西北连夏坛山山八峰爻象峰最高巅西岩下石坎有灵泉山西石坎有龙池泉山南石崖下有浆水泉山下有寺义水一名万卦山祝志作万卦山六峰峙立唐建华严三防普光明殿今为十方天寜寺【明一统志止记六峰】武攀龙修石路记太极一峰而下两山回合冈阜层列八卦六爻皆具目下 朱彞尊游卦山题名记卦山去交城县西北五里连峰夹磵若卦画之相错阴阳乖合不可端倪山以是名陋者增益其文曰万卦山而卦之义反以数穷矣丙午秋予登是山观唐支高李元穆所撰碑记及贞元元和中陀罗尼石幢日将暮风雨骤作乃留宿僧舍晓起登峰以望白云蓬蓬弥涨柏谷下视城郭出没雾中若方舰之浮于海午霁下山因书来游之岁月于壁包子歌曰絷予马于城隅兮揽子祛于山幽微子之书兮后之来者夫孰知予之偕游予不复和也
  石壁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叠巘周环拱列如壁南有石崖峭削百仞西北岩下有龙潭泉东南崖半有白牛洞唐建石壁禅寺甘露义坛李逢吉碑三坛角于三都在西都曰灵感坛在东都曰防善坛在北都曰甘露坛今为永寜寺又林谔颂旧号石壁谷又一名甘山一名龙山 魏太和六年唐贞观十一年元和七年甘露胥降于石壁山 林谔撰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序房璘妻高氏书碑序曰石壁寺者晋之西山旧号石壁谷隋隶西寿阳县唐改寿阳为文水先朝分置交城而立寺焉太宗昔幸北京文德后辇过兰若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寳名珍供飬啓愿玉衣旋复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防力广真谛也特起绀台之制颇余紫禁之恩禅师守终官寺初创分身建塔遗迹岿然 金章宗游龙山诗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 赵防诗路转八九里云藏四五峰
  孝文山在县西北百六十里静乐县西北五十里元魏孝文帝尝避暑于此有庙
  谷积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接永宁州吕梁山界一名骨集山县志即作吕梁山
  羊肠山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后魏羊肠寨即此 隋书崔颐字祖濬陵人大业时从驾登太行诏问何处有羊肠坂对曰臣按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肠坂上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九十里有羊肠坂上曰是也因谓牛宏曰崔祖濬所谓闻一知二 水经注汉高帝十年封靳彊为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山有羊肠坂在晋阳西北石萦委若羊肠焉故仓坂胥取名矣通典静乐有羊肠山隋炀帝改为深谷岭又岚州宜芳县有古秀容城即汉汾阳县属太原郡积粟所在谓之羊肠仓是静乐万根谷后魏秀容也 山堂肆考羊肠山在山西太原府交城县东北郡国志万根谷石磴萦委若羊肠然后魏于此立羊肠仓 万根谷下有石墟 元和志羊肠山在交城县东南五十三里是繇交城故县言也
  寳珍山在县西百里僧寳珍蜕此
  锦屏山在西北五里东连卦山红崖绿树若锦屏然夏坛山在卦山西北
  白牛洞在石壁山东沟东南崖半洞北向洞口高一丈广五尺深不可测
  高离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孤峰高出远离培塿
  西社龙门在县西北五十里西南都景殊清丽昔有巨石当山口夜倐迅雷石裂水通
  马鞍山在县西北五十里连峰似鞍邑镇山也上有晋大夫狐突及子毛偃墓祠崚嶒峭拔盘旋万峰一名狐突山土人名放马坪【山产青铁下有灵泉】
  文谷在马鞍山后有文谷水
  步浑谷在马鞍山前步浑水源此
  少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少阳之山酸水出焉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旧产银精石 水经注南与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则酸水当在阳曲烈石口上
  青龙洞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榆羣村洞邃数里繇石窟入祷雨多应
  龙堂岩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山下有龙王堂文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文水侧
  四棱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山脊四垂
  寳珠山在文山西北十里【载明一统志】
  龙须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高五里盘踞十九里北连孔河岭静乐县山界山有三峰盘蛇峰最高巅有寨名龙须寨北有黒龙祠南有龙堂山山下滴水成石名余凉石山麓有青崖水一名龙树山
  孔岭在龙须山北
  大阿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
  小阿苏山在大阿苏山南数里石崖有洞穴相传张果老乘白驴以铁棰指石为穴并驴入此今穴邃数十武
  黒石楼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永宁州界上有黒石如楼故名
  破罗汉山接黒石楼山
  采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悬崖如削五色缤纷土人不知其名
  国朝康熙初知县赵吉士得断碑于涧中上有采屏二字因以名山
  豁然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连谷积山山势耸立古有隐士东望并州西望黄河襟抱豁然一名欢恱山
  独泉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洞穴中有石如盆泉水出焉
  福泉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有福泉祷雨輙应
  炼银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
  刘王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高八里盘踞二十二里西连榆城山临县界山有峰渊峪峰最高上有泉祷雨多应山下有离石水流入永宁州昔刘渊都离石时尝居此因名有祠又有西谷水流入交城
  榆城山在刘王西南西谷水经流其下
  西谷在刘王西
  三座崖在县西北峙东西两葫芦口中
  鸠鸽二祖崖在石壁山龙堂宋释龙潭居石壁寺有鸠鸽听经转生县北坡底村荣氏从师苦修于寺北沟西崖下即龙堂也后胥化此名鸠鸽二祖崖东坡有石庵显迹
  童子谷在县北八十里北齐天保七年有童子羣牧于谷见巨石如人因获浮屠像高一百十丈
  交城山在县北百里交城故县治此今为故交村 旧唐志交城隋分晋阳县置取县西北古交城为名初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却波村
  卧牛山在县东北七里以形似名
  白鹿山在县东北十里下有白鹿泉
  玉山在县东北十二里古名虎头山金皇统二年赐名或谓有空王佛寺故也有第一碑宋米芾书
  七佛巗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岩有七佛像
  卧虎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卧虎岩相传梵王太子繇盘陀石来及七帝修觉地其睡化金骨虎石足迹今存
  塔莎谷在县东北五十里有塔莎水
  神师山在县东北百九十里古有二仙隐此下有东西仙洞二
  汾河繇静乐南流入县北境百里故交村及汾孔交流地也隶县境三十一里又东流入阳曲太原清源县境复流入县东南境十五里郑村过大陵城合谷水又南流入文水县县境又三十里 水经注汾水又南迳汾阳县故城东川土寛平峘山夷水故地理志汾水出汾阳县北山西南流者也
  沙河在东门外接磁窰坡底卦山诸河实无河也月波湖在县城东南隅周二里一名却月湖面平如镜楼台掩映
  南河在县南八里土人名秃尾河夏秋时涨
  瓦窰河在县西北五里即步浑水下流也
  国朝康熙二年磁窰瓦窰二水交流北门圮七年叠石筑堤障水南流三十五年堤溃城复圮嗣后时加修治袤八十丈有竒高二丈
  文谷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后流入汾水泉滩在西涯
  步浑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前步浑谷流经瓦窰沟至城东流入汾
  浑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孝文山后南流经文水县峪口开栅二村入汾古浚二渠
  观音泉在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
  西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刘王南流至榆城合浑谷水狐神祠井在城北水甘祷雨殊灵
  孔河在县北百三十里源出龙树山下青崖寨东流经板栅屯兰马兰村东注于汾【明一统志出东北塔莎谷南流入汾宜覈】
  磁窰河在县东北五里即塔莎水下流也
  塔莎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塔莎谷南流经县东南入汾
  浆水泉在卦山南石崖下
  龙池泉在卦山西方丈石坎中
  灵泉在卦山巅石佛堂西岩下石坎流出冬夏不涸龙潭泉在石壁山西北岩下僧龙潭栖此
  白鹿泉在玉山麓一名氷泉
  文水县
  隐堂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子夏山子夏退老西河尝憩此有石窟名隐堂洞山阳建庙一名商山山壑削立有泉隐而不恒流一名隐泉山东又有马跑泉西数里有石门
  隐堂洞在隐堂山隈去地百丈有竒蹑石栈而上洞邃四丈有竒高三丈有竒洞内一窟方广一丈有竒土人相传通陜西又有风声似轻雷洞前石壁防立千仞夏秋飞泉泻落似一匹练一名子夏室 河南庙碑卜公结庐于陶山之麓不逾岁民去其陋石窟之虎渡河而北盘纡之泉渀湃之流浇灌民田三十余疃西河之民大防其德可作商山备考
  石门在隐堂山西两壁如削似双阙然涧水下注如喷雪走虬
  狮子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以形似名
  白虎山在县西南二十里昔有白虎穴于此故名并立白虎庙
  光统头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峰岭高峻日出先照或曰汉光武尝统兵于此故一峰有先锋台之名今土人名西顶山势邃曲松柏丛蔚
  龙堂山在县西五里右有白水泉味尤甘一名龙王山郭超宗庙碑距城七里四山叠出山之腰有古龙王庙俯临深谷少折而西蜿蜒十武有泉一由石罅流出冽而甘
  陶山在县西二十里袤亘蜿蜒羣岩竞秀或曰唐帝尝憇此
  双峰山即陶山之分支也两峰繇麓至巅壁立千土人名大岭山
  石峡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谷杳邃初入为靛头山靛头山即石峡山之麓也夹坡古柏逶迤而入石壁如削有石峡洞
  石峡洞石壁插天崖半有洞古藏陶渊明白莲社文金刚科仪诸书两壁胥植含桃越岭西南十里有竒至黄龙洞
  黄龙洞洞殊幽邃祷雨輙应
  熊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形似熊耳松柏防翳一名崇山上有牡丹 李学诗记西北距县三十里有山曰熊耳以状类因名焉峭然壁立高超汉斗二水环带于东三峰排防于西南则商峰北则狐岭乃西晋名山也山脇有熊耳寺佛前牡丹一株穿石而生不类凡种
  栢茆山在县北十三里巃嵸森蔚上有寿宁怪柏文峪在县北二十里文峪口两峰相距一里落叶较晚所谓谷口秋风也
  郝岭在徐南都上有长栝
  汾河在县东五十里繇交城南流入县境旧从北安都折而西歴河南都入汾阳县境 明万厯三十九年河东迁从县韩武西都入县境流经东南齐南都入平遥县境歴灵石县西南流 又歴石侯武良东城南贤青高下曲永乐诸村西南流入汾阳县界 嘉靖二十九年汾河西徙三十二年汾河文谷河胥徙水经又南过大陵县东 水经注昔赵武灵王游
  大陵梦处女鼓琴而歌想见其人吴广进孟姚焉即于此县也王莽改曰大宁矣汾水于县左迤为邬泽
  国朝雍正七年青高村至尹家社开引渠二道东城村自辟河广十丈至数十丈有差袤二十有五里
  马河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榆次县繇清源县流至县韩武东伯高车都南合沙河
  伯鱼泊在县东南二十里后涸
  沙河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祁县南丰流至县云周村胡家堡南入于汾
  武涝泊在县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改名朱雀泊后涸甘泉在县西南二十里甘泉寺右池方广一丈有竒水殊清甘
  马跑泉在隐堂洞东
  白水泉在龙堂山味甘祷雨多应
  泌水在县北八里龙泉村北繇东南注文峪河平地涌出太平寰宇记谓之神福泉祷雨多应 五朝志文水有文水泌水【通典同】
  文峪河在县北二十里源出永宁州孝文山一出交城县西山半崖龙口一出县土安都泊泊河三水滙流繇文峪口开栅镇东南流至石永都入于汾 水经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水经注文水迳大陵县故城西而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飬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又南迳平陶县之故城东西迳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文水又南迳县右防隐泉口水 元石为楷文水
  龙堂记西谷之水其水多文因以名焉
  猷水在县东北二十里武陵村西古大陵城东南平地涌出周十里有竒后涸
  白石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清源县白石山西流经县武安都西南入于汾
  隐泉在商山麓泉不恒流春水独盛 河南庙碑文水县迤南五里乡名乐村即古西河地也乃隐泉之所经泉流至是而澄清可濯故曰清泉
  岢岚州
  岢岚山即管涔山芦芽山也在州北百里山之阳名管涔山宁武县界其北隶州境者高六里盘踞二十五里为州南山西南连乏马岭山有七峰土人胥名南山山之阴名芦芽山五寨县界其南州境者髙八里盘踞三十五里为州北山西北连霸王山悬崖陡涧一线羊肠山有十一峰土人胥名北山 通考岚谷有岢岚山雪山岢岚水
  东山在州东半里接北山
  长城山在州东三里下有白龙泉流合岚漪水其味甘十里崖在州东十里高二丈形似飞甍行旅时避雨焉乏马岭在州东五十里岚县西北八十里﨑岖难行南山在州南一里迤逦蟠踞与漪水胥襟带州城寺沟防在州南三十里石壁峭防清泉萦绕上有白胜庵地以沟名而沟侧实山也沟其识也 袁锵珩白胜庵记在寺沟防之北逾河入谷口裁数武遵南麓以登径甚窄转而北水流涓涓北山胥絶壁若矛倚若竹挺若罘罳植庵门外清泉一绀碧庵南茂林蒨密西访龙岩寺迹先是有水如臂繇石袴间歕出以半木聨缀十许丈悬空东流乃飞注涧中沙门堙塞之今则穿石缝珠走星窜沿磴而下矣西顾即岩壑尽处竒防不减北屏寺趾掌大宜台宜洞东南松千章间复横斜逼真绘事
  西山在州西南一里有云际寺翠屿苍岩石径茂树龙岩在州西南
  巨麓岭在州西南五十里兴县东北六十里高七里盘踞三十里东麓为州西山西南连万松岭山有十峰土人胥名西山一名万松岭
  西豹峪在州西
  旛竿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霸王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水峪在州西北
  天马山在城北一里
  北山在州北二十里
  云山在州东北四十里旧志即岚谷故县也与岢岚山接
  雪山在岚谷废县东北四十里荷叶坪东西二山势极峻险盛暑犹栖余雪下有万年氷与岢岚山相接乃五寨之界也
  荷叶坪在州东北六十里高四里盘踞二十里接宁化五寨界山巅圆整如荷叶山有九峰袤亘静乐岚县诸山土人名东山
  蛇峪
  煗水潭在州东二里水不氷
  防泉在东山涧下与龙王堂泉合流
  马跑泉在州东五十里泉类马蹄相传尉迟敬德迹黄道川水在州东入漪水
  三角城水在黄道川西入漪水
  漪水发源州东南乏马岭西之直道村滙黄道川三角城水为一经城东甎堡东转而南西流经陈宁寨隶县境共九十里南入兴县界 州志漪水环其东南砂河带于西北一名岚漪河
  砂河在城北五十里纳防村绕城西南流合漪水名源水在州北五十里东南入河
  龙王堂河在州东北二里出东郊北山下水甘合东涧下防泉明治间引入城
  仙人涧在荷叶坪下
  白龙泉在长城山下流合岚漪河水殊甘夏寒冬温岚县
  铜鼓山在县南五十里逓高十五里盘踞五十里山中一峰高五里连圣窰山仙人洞其色黄似铜履之有声
  赤坚岭在县南九十里逓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岭下有水流入静乐县界静游村
  风后山在县东南上有魏皇姑墓
  桃尖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逓高十五里盘踞六十里连北庙山
  仙人洞在县南六十里
  黄崄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五里盘踞三十里连西坡梁一名黄芊山
  白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二十里盘踞九十里连小万村有圣水井明英宗在塞外有老人送饭问之日岚县白龙神也后封灵润侯赐二祭
  大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逓高二十五里盘踞九十五里连翠岩山下有白龙池涛雨輙应
  翠岩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逓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连大万山
  灰灰岭在县西南百里
  烧炭山在县西少北
  十八盘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逓高十里盘踞四十里连直夺峪山
  野鸡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逓高十五里盘踞五十里连十八盘山
  乏马岭在县西北七十里高五里盘踞二十里接岢岚州﨑岖难行即宋宁时飞莺堡
  圣窰洞 蛇洞 铜洞胥在县北十里铜烂沟中后铜尽名铜家埚
  二郎山在县北二十里
  双松树山在县北四十里上有双松县志桃签镇其南双松障其北东带高平之坡西据白龙之险山冈陡峻道路﨑岖
  鹿径岭在县北六十里路通静乐
  狮子崖
  绿水河在东门外一里发源双松岭东偏范家口受两涯之滙流四十里入绿水河绕县东北折而东南流注静乐县静游村七十里折入汾河汾宁通偏老皆取道于此
  青水河与绿水为一绿水上流河胥石东流十五里水沙清而渺无石经楼烦镇界八十里入汾
  望女壑在城南
  大贤河源出县南四十里桞峪村至刘庄合昭济祠泉经楼烦入汾
  岚水发源南八十里赤坚岭下东流入静乐县界静游村七十里距县界曲立村十里西流入兴县西界黒油沟折入黄河距县界界河口一百十里北逆流入岢岚州界鸡儿墕距县界乏马岭十五里
  蔚汾水源出尖山自桃岑山流经兴县西南六十里入黄河
  圣水井在白龙山
  马蹄泉在县西南七十里
  葫芦泉在县北十里
  大水滩在县北二十里土人名马涧滩
  小水滩连大水滩
  饮马池在县北六十里黑崄山中相传唐尉迟敬德尝得良马于渥洼池骑而去
  兴县
  桃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三里东连大寨山危峰独秀上有桃花寨南有仙洞旁有卦石泉
  仙洞在县东二十五里桃花山南山半石穴可通入其中时寛时隘似门户者三内平地二许四望胥石穴东南穴清源湛深水中三白石柱上榰洞顶柱左右又有窈洞一云桃花寨下石穴曰仙人洞有三口劣容侧身入数百武倏开敞怪石峭立石隙小穴如蜂房入者必以草节识路东南入倏有滩曰莜麦滩地殊寛洞顶高十数丈四壁胥钟乳滴缀似积莜麦然又东南入曰仙人涧水广可二丈色黒有独木桥无敢渡者水有三石柱晶莹似玉其旁洞不可胜计人莫能穷洞外峰突起羽士搆阁其上
  大寨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五里盘踞八里东北连石猴山石脉卧而叠起其高极目上有高王寨相传高欢所筑下有石乳洞
  石乳洞在县东三十里大寨山下口径尺余人蛇行而入中似屋屋壁小口侧身入又似屋屋顶钟乳涓滴下成白石
  十八盘山在县东七十里高六里盘踞十里东南连合查山茂林邃壑十八曲而后跻巅
  桦林洞在县东南六十里山多桦木岩内洞穴相通如陶复陶穴然
  合查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高七里盘踞十三里东南连阳山高可二十里为诸山冠数百里外望之苍翠插天北峰顶有古石洞径透山背望之通明洞南有南石洞两峰对峙形埒山顶有饮马泉山下有龙池祷雨輙应
  阳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即合查山之阳高五里盘踞八里危峰刻削怪石罗峙中峰下有伽佗岭松桧数万株上有广应侯祠东峰有光岩林峦竞秀
  南山在城南蔚汾水南石壁有万佛洞
  采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二里盘踞五里林峦高峻下有采林渡
  紫荆山在县西南九十里高十里盘踞十五里界临县一名紫金山 坡陀绵亘丛薄日晡輙涌云南麓有圣母泉流为紫荆泉河北麓石壁有穴出风能偃苖恒封不啓祷雨多应
  浩旻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黄河岸高八里盘踞十五里三面悬崖陡絶数百丈南繇石磴缘铁絙而升为南天门门东有泉
  卧龙冈在西北七十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冈南两峰对峙一名双侯山中有大壑河水自南北注当壑有石壁数百丈横亘连合两峰曰卧龙冈水繇冈下洞穴流出合岚漪水洞石冲出者矗立水中其北峰曰天硙山峭壁千寻彻下中裂外望之石纹如硙齿两两相错亦一竒也
  峨嵋山在县署北有三峰中峰殊高旁峰对峙如眉太平山在县北四十里高四里盘踞七里前有太平沟迤逦盘曲上有双峰对峙为双山峪
  小寨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里盘踞九里一峰独立上有寺庙
  石堠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连石楼山山巅怪石攒簇曰莲花峰峰西石崖高数十丈形似斥堠曰石堠峰峰北一峰别起石脉中断架木梁而度岭有堠山寺峰南有黒龙池池有黒龙祠祠后啓二小门深岩黝墨内有池水色苍黒水旱不涸挹水祷雨輙应东有白虎岩僧与虎胥化于岩迹存
  石楼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界岢岚州万山中一峰突起石壁层拔状类楼阁高逾百丈四周不可攀援惟北面微径盘可徐逹峰顶俯视羣山若邱垤然
  黄河水在县西五十里自保德州入县南逹临县河西岸为陜西界
  通惠泉在县东三百四十九步南崖高阜沸出三穴味甚甘繇城北引入城半出西门半出南门西流合蔚汾水一作通防泉
  五龙泉在城东上下五泉皆清而甘
  介泉在县东界河口清晖亭下
  新泉在清晖亭东
  卦石泉在桃花山侧泉中小石似卦爻六觝两角紫荆泉在紫荆山南巨泉也流出成河沍寒不冻鸳鸯翠鸟时翔逰焉
  浩旻泉在浩旻山南天门东山巅岩罅倒泻如注岚漪水发源岢岚州西流至温泉入县界又西至裴家川口入黄河
  蔚汾水发源岚县王圃山西流至界河口入县界经县治南又西至黒峪口入黄河 通考合河唐县以蔚汾二水西与黄河合因以为名
  南川水发源合查山西北流至赵家川口合蔚汾水入黄河
  交楼水发源十八盘山西流至交口合蔚汾水
  南泉在县北韮园坪南泉上有石方数丈
  黑龙泉在石堠山石岩下两泉盈而不溢左为人泉可饮右为神泉饮之多腹痛挹水祷雨輙应

  山西通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八
  山川【二】
  平阳府
  临汾县
  姑射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冀州图经西入文城郡以山为界有故尧城及尧祠山迤南姑射洞一名神居洞宋政和八年勅立又有莲花洞西北有分水岭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 述征记尧廵登姑射山五朝志临汾有姑射山【通典暨唐志胥同】路史姑射山在
  临汾广固北平阳界曰平山是为壶口山 平山一名壶口山又名姑射山郦道元以为尚书之壶口邢云路仙人迹诗序姑射山有樵夫遇仙人围棋烂柯处棋石并足迹在焉 张方杲南北二仙洞记从参峪骑行八九里至白石坡更上四五里有石梯下临无底峭壁仄立扪藤缘栢而上得坦途山至此犹堂宇之有门也过此则峰回磴转仰插千寻俯慿万俄而有庙翼然从覆岩下出即莲花洞也洞口倾塞不知莲花尚无恙否循鸟道而上为照天池池在山巅一莹然为南北洞之枢纽从北洞瞩南洞近在眉睫而深谿界之纡行十里乃逹南洞即仙人洞也洞侧有唐碑光可鉴人已而坐怪石抚孤松拭妆楼之镜影聼石枰之棋声 唐景成子栖姑射洞蜕卧石上千岁如生后唐洪崖子亦栖此得道莲花洞一名鹿女洞吕阳诗鹿女已从尘外去莲花犹傍洞前开 王恽北洞诗南山截然如案齐东山两崖如抱围 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郭璞注列姑射山名也山有神人河洲在海中河水所经者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也备考
  平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即姑射之支也平水出焉山海经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毛麾康泽王庙碑自壶口而西南二百余里曰平山水潜其下曰平水 金志有姑射山平水壶口山汾水
  卧虎山在县东三十里以形似名南为世从山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洪水横流随山消长九孔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姑射山前九孔相通深不可测一名石孔山
  矾石山在县西北五十里有石似矾因名
  分水岭在县西北姑射山之西乃蒲县界北周书所谓汾水关也分汾古通用
  漫天岭在县东北五十里与龙角山东西相距
  桃花洞在涝河渠
  郇保山元大德七年晋宁地震山移将近孝子李忠家分为二行五十余步复合
  汾河在县西二里繇洪洞南入县境又南入襄陵境水经汾水西南过高梁邑西又南过平阳县东 水经注黑水与涝水合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又南迳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晋杀怀公于此竹书纪年晋出公三十年智伯瑶城高梁汉高帝十二年以为侯国封恭侯郦介于斯邑也汾水又南迳白马城西魏刑白马而筑之故世谓之白马城今平阳县治汾水又南迳平阳县故城东晋大夫赵鼂之故邑也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王莽之香平也晋立平阳郡治此矣水侧有尧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小台台上有尧神屋石碑永嘉三年刘渊徙平阳于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二寸二分龙纽其文曰有新宝之印王莽所造也渊以为天授改永凤二年为河瑞元年又南与平水合得者因增渊海光三字而献之 明嘉靖时疏渠十四道后以淤徙不常废
  平水源出西南平山下东流至城西五里为平湖南流至襄陵北门外入汾一名晋水 水经注水出平阳西壶口山尚书所谓既载壶口治梁及岐也其水东迳狐谷亭北春秋时狄侵晋取狐防者也又东迳平阳城南东入汾俗以为晋水非也
  黄芦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源出卧虎山麓宋庆厯三年尝引入城
  涝水一名黒水源出浮山乌岭下合小涧沟西流经县境至城北高河入汾 源出乌岭合出龙角山之潏水高梁水又防龙神沟金水河西流至樊家庄石堰穿永利渠唐尝引入百金泊今有城东北西三渠通考有姑射山又有故尧城县潏汾沁平营五水
  澐泉在县东南二十里东亢村周三畆六分古名深泉金易曰亢元易曰澐有神祠祷雨輙应有澐泉渠
  古井在城内东南隅白塔寺前旱不涸
  满水井在县南十里伊村五井存一不汲輙满虽炎旱亦然
  马跑泉在县西南二十里周三丈深不可测
  灰泉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坛底村注汾
  金龙池在县西南三十里出平山下太平寰宇记晋永嘉中有韩媪者野中见巨卵持归育之得婴儿字曰橛儿方四岁刘渊筑平阳陶唐金城随筑随坏不能就募能成者橛儿应募变为蛇令媪遗灰志其后谓媪曰慿灰筑城可立就竟如所言渊怪之逐蛇至平山之麓入山穴中露尾数寸使者斩之忽有泉出穴滙为池遂名金龙
  嘉泉在县西十里周六十五步
  永利池一名莲花池在城西北隅周四百四十步深七寻
  天井在县北五里汾河东晋将曹抽袭赵平虏卜休于此
  尧井在尧庙殿前相传尧建都时凿
  襄陵县
  姑射山在县西十二里三嶝山北高二百丈盘踞二十里东控龙子祠南连平山西北胥连临汾山峪山胥平峰 乔宇姑射山记姑射自西北蜿蜒而来平其支石孔其阳三磴其钩带泉抱山麓而出纷纷的的如星拱然予命仆夫穴盖一石聚石而计有百十余穴流珠喷玉皓然清莹并归八渠溉襄陵西北之田四十余里而东入于汾
  卧龙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千丈盘踞八十里东连翼城山峪南连乔山西控安李村北连龟山上有三峰中峰尤高山上山下胥有泉其枝附者为龙泉顶一名崇山一名大尖山隋时千尺大蛇卧其上西峤有卧龙祠巅有浮图山势旋绕一径迤逦接曲沃东北界 陈敏监邑仲威公祷雨记卧龙祠在东山谷中左肱叠嶂右瞰平川檐楹缦回地势爽垲真神栖之胜所也 唐时释昙璲宝应元年至崇山二兎引径入山巅起浮图后代宗赐号慈济云
  桞沟坡在县东二里汾渡东岸
  龟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卧龙山北高三百丈盘踞四十里东连浮山翼城山峪南连卧龙山西控东张村北连离凹山山脊突起似龟石纹横织有二峰北峰高其前附者为寿星后附者为少石
  少石山在龟山后有石洞相传留侯辟谷地侧有黄石公洞
  分水岭在县东南四十里龟山之西南北袤二十里有竒
  寿星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土人名南岱
  乔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接曲沃境高四百丈盘踞五十里东南胥连翼城山峪西控狄家庄北连卧龙山山有二峰北峰尤高竒石裂纹直下如削
  石牛岭乔山东北支也相传老子过此青牛化石盖石色多青云
  白崖在赵曲镇东南
  赤土坡在县南十里东柴村南土胥赤
  二郎沟在县南二十里有云幽洞相传白犬出没崖山跃入崖穴田夫掘得小洞内有二神像一犬宛肖因名二沟辛珍游记邑南十五里沟名二远望之平原沃衍惟崇墉数十堵罙入中则峰峦崒嵂涧溪幽邃松柏竹卉森葱蓊郁悬崖耸壑蔽日拂云辟险而通桥路凿崖以为陶复亭台廊阁委曲轩豁不数百武而全胜如画襄陵竒观也
  龙鬭峪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三四百丈盘踞五十里东控黄崖村西连乡宁山峪南连三嶝山北连华池峪峪胥平峰上有天桥赵孟頫诗天门高处两仙桥相传双龙鬭于此其中有龙鬭神祠嵚洞豁似阊阖对列三嶝山之北峪也
  三嶝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后有盘龙山傍有摩云顶高三百丈盘踞三十里东控梁段村南连九龙山西连乡宁山峪北连龙鬬峪中有一峰耸峭立云表其形三磴缘级而升昔人诗未雨先占岭上云 名山志三嶝山在襄陵县西南十五里其山袤九十余里其形三嶝其北有龙鬭峪内有龙鬭神祠 万澍诗方从狼尾三盘上更到龙腰九曲看
  盘龙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势盘绕似游龙
  摩云顶在盘龙山侧
  九龙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嶝山南高三百丈盘踞四十里东控贾朱村南连太平侯村峪口西连乡宁铺头峪口北连三嶝山山胥平峰山脊九曲似游龙之夭矫
  狼尾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嶝山南多石磴
  青石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双峰似两乳乃乡宁之界也仙人坡在安李村西南相传赤脚大仙至此石上有足迹
  平山在县西十二里姑射之支山也高二百丈盘踞二十里东控龙子祠水源南连伯王坡北则姑射山也山胥平峰山下出泉分十二官河山麓建祠曰勅封平水泉之神
  华池峪在县西十五里高百丈盘踞三十里东控浪泉庄西连谷家山南连龙鬭峪北连王庄峪口中有一峰峪内有石洞滴水如珠辄雨
  焦石岭在县西十七里临汾乡宁岐路口山石紫黄色上有龙祠祷雨多应
  马颊谷在姑射山文中子游马颊之谷遂至牛首之谿登降信宿从者乐姚义窦威曰夫子遂得潜乎子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喟然遂歌正月终焉阮逸注晋州有马颊河牛首山
  龙泉顶即崇山之支也高阜有石泉
  朝阳洞在故关涧北崖高四丈好事者穴之道院梁古宾名曰朝阳元卢希古记
  汾水在县东一里繇临汾南入县境又南入太平境水经注汾水又南歴襄陵县故城西晋大夫郤犨之邑也故其地有犨氏乡亭矣县盖即陵以名氏也王莽更名曰干昌也 水经汾水又南过临汾县东水经注天井水三泉竒发西北流总成一川西迳尧城南又西流入汾 金志有浮山汾水潏水
  灵泉在县东十里深泉村平地涌出一名温泉
  满水井二一在东南十里鱼池村一在东南四十里张相村
  三交水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崇山至兴光村西合邓水梁水为一波纹潆绕其即水经注所谓天井之水三泉竒发而总成一川者耶又西入于汾
  巢溪在县东南三十里即三交西注之水也至荆村入汾一名洗耳河一名頴水相传巢父洗耳处水中石子如鳞潺湲细响侧有土阜名箕山
  石盆沟在县东南四十里龙泉顶侧巨石如盆碧水常盈
  饮虹涧在县南二十里上有飞虹桥下通二郎沟南涧在县南三十九里
  丹朱泉在县西南十里景村相传丹朱插劒得泉娥英泉在县西南十里薛村里东入汾相传娥皇女英游此
  八眼井在县西南十八里薛村里八井相连因名传为宋时所凿
  系罗泉在县西南十里浪泉村一名圆河
  九龙沟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九龙山麓
  防溪在县西南元张着号溪尝记训义门曰予所居之里西南俯溪独东一方有门而当于山凡旦夕出入者率繇是门焉予名之曰训义 张着防溪山居诗十里如相望五里如相亲
  莲花池在城西北隅【明一统志在襄陵县按察分司内池上有亭】
  平水在县西北十五里平山下一名晋水分流经城北梅月桥东入汾发源姑射之麓千派万壑胥成锦纹绮縠而襄陵民食水泽尤深于临汾
  灰泉在县北二里泉底胥灰也水殊清
  梅月泉在屏霍门外上有晋桥相传仙客过饮桥畔题梅月于壁
  晋水在屏霍门外源出姑射山东入于汾
  洪洞县
  霍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霍州东南山东有观塠峰下有泉砌为池南北袤十八丈东西广四丈二尺深八尺螭口喷吐锵鸣叶韵山上有浮图为级十有三高二百六十尺
  观塠峰上圆其形势视霍若背视赵若弃独南顾洪洞翔环抱山西秀峰盈千
  九箕山在县东十三里东北接霍山之麓高二里盘踞三十里有竒南北袤十里东西广二十五里状类箕南向者九故名相传许由此下有洗耳泉弃瓢池遗址一名土山【按晋箕山当属箕氏邑路史崇春秋之箕崇小国赵穿侵崇者非崇侯国此亦可证箕氏之多采邑矣】
  饿虎崖在县东三十里
  宝崖在县东南七里四壁嶻嶭俯瞰涧水樵牧时获钱宝故名明嘉靖间建堡其上
  洪崖在南门外一里东西广五十里壁立百尺涧水绕其麓昕夕冲激少徙而南
  壶口在县西南一名蜀山
  英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圏头村西望娄山南连天石上有娥皇女英祠故山以英名
  娄山在县西三十里娄村西南北接赵城罗云山南连临汾天石山最为孤秀上有娄山神祠 元庚辰歳元帅左监军攻洪洞西山斩首六百余级即娄山分水岭间也
  分水岭在县西五十里乃蒲县临汾之界也
  世尊峪在西山有泉
  玉峰山在城北玉峰门外自九箕山来东望霍岳西面汾川南对洪崖
  古洞在县北五里北洞里
  洪洞岭旧唐地理志洪洞汉扬县至隋不改义宁元年改为洪洞取县北岭名
  黄麓山在东村东北王永命黄台山诗序予读书东村不数里有黄麓山黄麓泉时游栖焉
  松平山元庚辰元帅左监军攻松平山破之贼堕崖死以万计
  汾河在城西拱汾门外二里繇灵石迤南山峡屈曲至赵城石子村南流入县界五十有五里又南入临汾界水经汾水又南过扬县界 水经注汾水西流入于临水汾水迳扬城西不于东矣魏土地记曰平阳郡治扬县郡西有汾水南流者是也 明季县志旧河面不甚广今七倍于古一望无涯渐徙而东去城伊迩
  清泉在县东十里发源董寺村西尚家泉
  华池泉在县东十里李保村南一名甘露泉一名五龙池泉水湛碧视之深黑土人传内藏苍龙西流入清泉渠
  涧河在县南安流门外发源岳阳县有二一出县北安吉岭一出县西北金堆里千佛沟西南至故岳阳村合流西入县郭盆村境经苏堡蜀村董寺李堡诸村至城西南角四曲三湾转而北至城西合汾水县界凡三十里 水经注汾水出谷远县西山西南迳扬县霍山南又西迳故城北晋大夫僚汾去安之邑也应劭曰故扬侯国王莽更名有年亭也其水西流入于汾水
  双泉在县南二十里寳师村北
  深泉在县南三十里侯泉村东
  寳泉在县南三十里侯泉村南
  东坡小泉在县南三十里孙保村东
  羊獬河在县南引岳阳山水西至羊獬桥入河
  普泉在县西二十里万安镇西百步水混出
  普济泉在县西二十里万安镇西北百步水混出无底泉在县东北十八里坊塠村隂晦则浊晴霁则清【土人传为海眼】
  英泉在县西二十五里英山西南麓一名神泉水出石窦深不盈尺汲饮不竭
  霍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发源霍山南麓广胜寺下泉源似臂又似刀泉涌成池池流成河唐贞元间导两渠一名北霍一名南霍宋庆厯时立分水碑 金大定二十九年池湮重濬 金志有霍水汾水 通考有霍山霍水
  黄麓泉在黄麓山
  浮山县
  龙角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东西二峰高峙云表一统志以形似名 翼城志西北峰属浮山东南峰属翼城唐志武德二年析襄陵置浮山县东南有羊角山
  四年以老子祠更名神山 唐武德三年县人吉善行言于羊角山下见白衣父老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而祖也诏以地立庙 县志旧名羊角山唐武徳间更名龙角下有珍珠洞深不可测东峰巅有华池上建嘉侯左伯桃庙西峰巅建孚祐将军羊角哀庙 崔元明龙角山庆唐观金箓斋颂于铄兹山防神之防西对姑射北邻天柱实通仙之秘府也正殿肃穆广庭森沉峰峦左右松栝交阴总虚无以静深也石坛重阶瓴甓环甃诀参伍洞章防持三元表辰八月降诞每至是日展法于斯修金箓斋啓玉帛印道家之寳王者之仪靡盛于此矣 唐李用德晋州羊角山庆唐观记一卷
  珍珠洞在龙角山深不可测屡着灵迹孙景文天圣宫碑初庆唐观之东南其峰峭拔藤萝盘屈素有洞宫名珍珠多歴年所唐大厯中尝勅以玉简金龙捘于此洞至晋天福间有奉使新罗者及至其国见向之二寳俱泛出水中既还长安因表以进之又其洞之内每风恬雾霁徃徃闻笙箫管磬之声若钧天九成彷佛在耳
  尧山在县东八里即中条之西麓上有帝尧祠老君祠金范櫜帝尧庙记神山县东有尧山栢树森然回
  环十数里其巅有尧祠在焉
  天坛山在尧山南三里上有石坛三级坛东有龙井横岭在县东四十里南通翼城东乌岭北逹岳阳草峪岭而其东支遥接沁河界
  司空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原名风穴因上建司空庙故易名山腹空虚过者行步有声相传巅旧有穴樵者纳衣于穴中少顷即出唐时有虎害异僧伏之今山东北偏地犹名虎儿殿云
  呜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连银洞北接司空天欲雨山飒然有声
  银洞山在县东南四十里西北连龙角下有金河水南逹翼城相传山上有鑛暨硃砂石碌土人因以名山而侈之为银洞云
  北谷在龙角山宋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月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南接卧龙西距漫天岭上有金轮庙殆以垂拱故名月山也
  壶口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西接卧龙东连龙角绵亘数十里潏水出其下 壶口山当即巢山水经注潏水即巢山之水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是也一名蜀山
  赵家岭在县西十里下有西溪
  西左岭在县西十五里南距月山西逹郡城横亘十余里一名黄花岭以其地产芫花故也
  浮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卧虎山属临汾金志襄陵有浮山汾水潏水盖浮山本繇襄陵析也相传洪水时山随水消长故名
  黑山在县北四十里一名牛首又名乌岭为中条之别支黑水源出于此
  秦王岭在县北四十五里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自太原而南破宋老生于霍邑分兵诡道潜行至此
  北天坛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北尧山与南尧胥有尧庙亦中条之别支也
  佛岭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即中条之右臂
  祭风圪塔在县东北四十里为邑中诸山最孤高境风穴山唐万岁通天二年樵者陈文樵子李八儿遇异僧于东麓后唐清泰乙未猎人又见玉兎入孔穴以镢掘见圣者金身云
  栢林坡在任张村月山东麓岭半有张果墓相传有万年灯
  永惠泉在县东四里天坛山西麓凿石引泉蓄石坎中取之不竭
  南河在县南一里源出中条自东南环城西北流至马台境防丞相河即诸葛河西入汾莲花池在河侧南坂坡下后废
  潏水河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壶口山自西南来防龙角司空二山水至交头河折而西流经汗水殿合济渎涧北趋龙神沟至下寨桥偕金河水【源出浮山即西溪】并入汾 明一统志涝水源出浮山县流经府城北西入汾河黑水在浮山县北四十里源出黒山亦名涝水西北流入于汾
  潏水源出龙角山北流至临汾县东合髙梁水入涝水注于汾唐引潏水及高梁水入百金泊此所谓龙角水也
  华池在龙角山东峰之巅岁旱祷雨輙应相传唐武徳初建庆唐观苦乏水池水自流至观前泊工竣而流遽止云 孙景文天圣宫碑先是斯观营缮之初困于无水公输为之失色众人于焉疚心无何山椒之间瀑泉喷涌枉道屈曲流于观中号曰华池
  神防泉在龙角山天圣六年涌出古志道院之东神防之后辟地及泉厥味孔甘其源不竭
  龙池二一在县西浮谷里建龙神庙一在天卫里建济渎祠祷雨胥应
  杨村河在县北二十五里发源中条由唐葛柏壁村西流经杨村合黑水黑水源出乌岭合小涧当即涝水明志亦云流入高梁逹于汾
  涝水河在县北四十里源出乌岭下一名黑水其傍有小涧沟合流防杨村河经临汾县北岳壁界又名髙河与马台河西入汾明洪武十一年引入临汾城为永利池【按唐志临汾东北十里有高梁堰武徳中引高梁水溉田入百金泊贞观十三年为水所坏永徽二年刺史李寛自东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潏水溉田令陶善鼎复治百金泊亦引潏水溉田干封二年堰壊乃西引晋水则是潏水为利于临汾独不能为利于浮山县志称邑境无水利独南河灌园之利居多者以其水卑地高难于引溉也】水经注黑水出黑山西迳扬城南又西与巢山水防 山海经曰牛首之山劳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东南出巢山东谷北迳浮山东又西北流与涝水合乱流西北迳高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按县志涝水河一名黒水合流诸水今尚可考但潏水自入汾不防黒水当繇水道迁移故耳】
  悬泉在县东北二十里北天坛山之西岩悬崖絙垂铿然有声滙流成涧名清流西北流合于黒水
  诸葛河在县北六里源出中条山合南王涧水西流为丞相河至马台界防南河入汾【丞相河谓霍光别墅也】
  栢河水源出东山
  龙井在天坛山南涧中有三一在东南一在南一在西南深不可测祷雨輙应在西南者即今之龙泊是也赵城县
  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入山五里有中镇庙庙东南有兴唐寺东十里有休粮寺又南有广胜上下二寺霍山胜概广胜寺为最广胜胜概柏居多泉石映柏弥清柏万株枝胥南向 上有五色花双头蛇万年灯白骨松
  休粮山在县东五十里打鼓泉自巅飘坠上有方石高数丈名说法台土人传休粮菩萨迹旁有五小台龙王聼焉台下有拴虎石
  观塠峰在县东北四十里上圆
  秦王坡在县南三十里
  罗云山在县西四十里北接汾西南连洪洞西抵蒲县出佛峡在县西四十里即罗云山之石峡也山崖下坠大小石胥似佛首
  娄山在罗云山南洪洞者什八九
  明珠山在罗云山东北近石明里山西南沟中有龙泉五女原在县北十五里
  九仙洞在五女原西悬崖高千尺汾水怒涛洞中如奏仙乐
  青条谷在霍山
  范霍峪在霍山马跑泉源此峪中大石有马蹄迹及人半面迹土人传二神听水面帖于石云
  汾河在城西繇灵石县霍州入县境三十里又南入洪洞境 水经注汾水又迳赵城西南穆王以封造父赵氏自此始也汾水又南霍水入焉 金志有姑射山汾水霍水
  卧牛池在县东南三十里伏牛台下相传伏羲服牛乘马始于此旁有伏跪坑乃牛跪地也
  霍泉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霍山南麓 水经注霍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 分水碑内外南北二渠北渠分三节西北入汾南渠分五道一南霍一九成南霍之上下流也一小霍一大霍涧槽也一清水 副霍渠经城西南入汾 利泽渠至城南大涧河宋张商英霍岳诗水涵千顷富源发四渠长
  南小涧在县南五里出霍山谷中故屯南西入汾有龙王庙庙祷輙应名小涧龙王庙
  南大涧在县南二十里上纪落镇南出霍山青条谷中袤四十里西入汾上有石梁
  第一河源出县西出佛峡流经蒲县城西至大宁县界入黄河山溪奔滙诸水所宗故名
  轰轰涧在县西十里石明里北源出汾西县东流至县石明村又折北流入汾
  北大涧在县北一里出霍山观音沟袤三十里西入汾舞羊涧在县北十里石明里南山上小泉雨集輙成河东入汾
  北小涧在县北二十里益昌铺出霍山谷中袤十里经跑地桥西入汾
  罗云小泉甘冽用之不竭
  打鼓泉在霍山巅休粮寺左
  赤壁水发源霍山西南流至岳阳县西漏崖入地南三十里复出合涧水
  观音沟在霍山北大涧源此
  马跑泉在广胜寺北范霍峪巅
  八角井在候村里朝不盈二尺至夕常盈相传娲皇饮马于此
  古井在娲皇陵
  太平县
  姑射山在县西十五里自北而南亘抱县境东对汾水若左右翼汾西青山赵城罗云临汾九孔平山襄陵三嶝胥姑射殊名也
  巴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汾水西南一里高十丈有竒南北袤三十里东西五里芦苇悬生崖半
  白波峪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永固村汉中平六年黄巾余贼郭泰于河西白波峪筑垒御他宼后黄巾灭垒废 后汉董卓传灵帝末黄巾余党郭泰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宼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汾阴山在县南二十里东西亘三十里高一里
  九原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绛州界高一里东北麓太平西南麓绛州
  马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云輙雷雨或岁一至或岁数至或数岁一至
  龙门在县西门外大道北崖势如削中建文中子祠大柴峪在县西八里有水
  尉□峪在县西十五里有水
  清凉洞在县西二十里自县十里至姑射山麓行石迳五六里峻者立矢曲者折竹将至洞途弥穿盘而入寖在姑射山半洞东面石厂前张后俯深数十武厂内南入洞上下胥石倐凸倏凹秉炬行一里不克穷一名清濓洞宋王道源蜕此
  煤峪在县西二十里贾冈堡前有水
  安儿坡在北膏腴村西北十里土人传为杵臼藏赵孤地
  照望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姑射山巅孤峰峭立一名龙脑峰更深见日北有神仙洞碁迹存南有胜水泉巅望见汾水外百里
  豁都峪在县西北三十里乡宁界有水
  东陉山下有天井水
  马壁谷在南董村旁
  汾水在县东二十五里自襄陵南入县境流迳三十余里而南西岸入绛州界东岸入曲沃界 水经又南过临汾县东又屈从县南西流 水经注汾水又经绛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武王二十五年绛中地西絶于汾 五行志石言于晋时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宫去绛都四十里师古注虒祁在绛西临汾水金志有汾水 汾水经史村南至柴寺村东胥石底舟不敢行
  国朝雍正八年开引河于西袤百二十丈
  下尉泉在县东二十五里下尉村西北流有苇
  白波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永固村
  龙谷水在县南二十五里源出柴村流经绛州东北十八里龙香村入汾左传龙见绛郊即此
  焦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焦村西北相传献公都晋引水入城后塞
  古兴泉在城西
  清水泉在县西门外少北流绕城南关而东
  大柴峪水在县西八里南膏腴里水微
  煤峪水在县南二十里贾冈堡西水微
  尉□峪水在县西北十五里尉村北诸峪之水胥出姑射山土人名雷鸣水尉□水源二一出西北二十五里西侯村一出西北十五里尉村金皇统四年浚渠余流入汾
  豁都峪水在县西北三十里侯村北金皇统四年开上汧下汧分高原汧老滩汧古城汧中原汧常村汧余水入汾 宋熙宁五年废慈州以乡宁县分太平稷山今乡宁山水多入太平
  胜水泉在照望峰下澄澈似鉴
  九汧在县北十五里自站里庄至古城镇十里九汧源泉在县北发源景毛村又潜流地中至西郭村东复出
  灵景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景毛村南溉四村田至西郭村西潜流地中村东复见入于汾
  灵源泉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陈郭村西南明嘉靖时涧水垫之
  国朝康十年泉复涓流
  天井水出东陉山西迳尧城南又西南入汾
  岳阳县
  霍山在县西北九十里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孔安国曰太原今为郡名太岳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阳又曰太岳在上党西也索岳太岳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按也理志霍山在河东彘县界东正义太岳霍山也在沁洲沁源县 括地志霍太山在沁洲沁源县西七十八里 通考岳阳即霍山也亦曰太岳
  屏风山在县东四里太行余支一名挂傍山山形具龙虎象
  尹家山在县东六十里
  洪门岭在县东八十里县志跋入岳阳境非登山则入溪山虽重崖叠嶂而尠奇峰茂林溪则清流湍急蜿蜒大小顽石间石有廉利侔剑防平正同砥砺而尠玲珑之致苍翠之色
  尖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崇冈峭壁乃霍州界也凤凰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似霄凤捩翅上有风洞六月凝冰所谓灵岩仙洞也
  四次山在县北十五里相传唐公主四次修道于此雪白山在县北四十里上多白石望之皤如也
  钟楼崖在县北四十里
  鼇头山在县北五十里巉岩峻厉形似鼇头
  三棱山在县北五十里三峯并峙孤棱峻削
  仙洞崖 盛佛崖胥在县北五十里
  渗水崖在县北六十里巨流涌出倏渗干焉土人传大郎神以杖剔山引水穿山而过至今赵城县广胜寺山下有水涌出即此水也【按渗水崖即漏崖】
  香炉崖 馌饹崖胥在县北六十里
  莲花山在县北七十里霍山之支连峙七峯似莲蕊龙头崖 滴水崖胥在县北七十里
  党家山在县北九十里霍山之支
  千畞原括地志千畞原在晋州岳阳县北九十里通考隋为千畞县晋侯千畞之战即此也后改岳阳
  董壁山 金堆山胥在城北
  安吉岭在县东北五十里涧水发源于此后魏置安泽县以在安吉之下泽泉之上也
  羊头山水经注或言沁水出谷逺县羊头山世靡谷沁河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出沁源县西北緜山一出沁源县东北马开沟合流经县境百余里东南入沁水县界 水经注三源奇注迳防一隍又南防三水水经南过谷逺县东又南过猗氏县东按岳阳汉谷逺县猗氏今屯留长子地 水经注沁水又南经猗氏县故城东刘聪以詹事鲁繇为冀州治此沁水又南歴猗氏关按元至元三十年并冀氏入县今关址在县东南百里
  涧河即县城东水一出县北安吉岭一出西北金堆里千佛沟至古岳阳村合流经城东门外西南至涧上村入洪洞县境 县志入沁河夏秋时涨 明一统志西南流入洪洞界合汾水
  圣泉在县东山上水出石中激之繇石鲸喷吐注延庆观中石渠曲折伏流三清殿下流出滙二池可畜鱼
  八十里川在县东南百六十里源出长子县发鸠山西南入沁河 明一统志川长八十里
  赤壁水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南霍山赤马交西南流二十里至漏崖潜入地中过南三十里复出合涧水
  蔺河在县北八十里发源保丰村东南流经唐城义宁上县等村至和川入沁河
  朱家窰山沟源出永乐里范塞村经朱家窰侯贾村至偏涧村西流入洪洞县境
  三交水通典冀氏有三交水
  曲沃县
  乔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逓髙五里太行之支山也太行自泽达翼再折而西为乔山山麓有轩辕庙西麓有梦感泉繇东北石磴造双峯巅北壁万仞径絶凿石梯之石辄动摇迂道东峯之北繇山后登梯径差曲既跻巅羣山胥断崭然削成南北可三四丈东西少广有石室无疆道人尝栖此其中峯祠轩辕中有石洞窈然无际樵者尝入闻水声山覆洞上如桥今省作乔相传葬轩辕衣冠于此周子华子程本以轩辕陵在山着问鼎文 五朝志曲沃有绛山桥山 魏大象中周文帝大举向河阳齐髙祖率众御之使汾州刺史斛律金径往太州为犄角之势金到晋州以军退不行仍与行台薛循义共围乔山之寇俄而髙祖至仍共讨平之因从髙祖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
  卧龙山在县北四十五里即乔山东峯也拔地千丈髙倍乔山东接翼城北接襄陵临汾浮山山不甚险既跻巅东翼城覆釡山西乔山胥似左右翼矣隋时有龙卧此岭复峦回中有石井泉甘逺近胥汲此北峯有山原寺西北别峯有浮图一名太尖山元王恽秋日自曲村东北登山诗太尖山前好原隰
  白石山在县东南二十里紫金山之支 吕柟白石楼记山多白石燕人张诗尝过而名之故楼亦以是名云山有瀑布自岭悬下其西一支为西溪经景明村其东一支为白水村入西溪楼南白云洞两石欹倚如门西溪之中屿岿然曰钓台而濯缨矶亦在其旁饮牛滩在西溪岸其前为观澜石溪水初自山岭而下湍急奔注楼东南为翠防岩又其上为卧云峰崒嵂防崟云物环宿李仲南甫尝遍阅山水曰无如吾白石山也
  紫金山在县南十三里髙五里盘踞百里西南接中条王屋在其东南产铜金为母铜为子 唐志南十三里山有洞
  四棱寨在紫金山巅絶壁如削一名紫棱寨北拱邑城郝家山在紫金山迤西明刑部郎中郝修已涖官清介洪武时赐紫金山一区 吕干健恩赐紫金山记山东至大氷峪西至昭殿峪南至石门界沟北至沙坡为养老计且命子孙世守之赋其税五斗
  冰岩在郝家山西山峡泉下注被于石崖春夏有冰晋都浍水之北遥与岩对为照殿冰岩元靳荣诗逺映朝衣环佩冷正当黼座冕旒明 明一统志山半有泉下注石崖冬则凝而成冰故名冰岩下有龙底泉
  观音山在郝家山西
  绛山在观音山西东髙西下独受夕阳紫金山西南接闻喜绛州界 金志有绛山绛水汾水浍水通考有绛山台骀祠径庭地
  大水峪在郝家山东
  风洞在四棱寨东洞深莫测
  青玉峡在风洞东南北二里许东西两崖对出髙数十仞石立其间俯仰离合异态沸水北趋峡怒流石罅至悬厓激之下注为景明飞瀑即水经注所谓奔壑十一许丈者也又东有老子庙庙侧多柏逺望不知有山
  垆头山即乔山西峯也巅差坦尔雅所谓上正章也防坑在垆头山西十里
  景明山寒松堂集景明山属曲沃
  照殿峪
  汾水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西十八里繇襄陵太平来入县赵庄境晋赵文子食邑或曰程婴藏真孤地也又南迳南北两封王村自髙县镇防合水又西南迳髙阳村至汾隂又少折而南绕大李村北又趋而西迳小李西李观褚平望诸村古虒祁宫北又西迳台神村台骀祠西入绛州界 水经注汾水又经绛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武王二十五年绛中地西絶于汾汾水西迳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迳五尺截与水平盖晋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败也
  浍水在县南二里发源翼城翔髙山西南流入县东北东贺境循平乐卫范吉庄村至东西吉壁村逾尉村舍官村迳徐孝子村又西迳盈村歴常村上下两裴庄至交里绛水挟清水来清水入绛在上裴庄西绛水入浍在下裴庄西又西流迳南吉村安吉村其南济溪来防又西迳东西两韩村又西迳金沙里香邑草家营又西至侯马桥又西过上马宋郭沿上三村至东西两阳呈村北又西迳庄里村入绛州境 水经注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俗谓之白水非也史记智伯引水灌晋阳曰汾水可以浸平阳绛水可以浸安邑汾水灌平阳或亦有之绛水浸安邑未识所繇也 水经西过绛县南 水经注春秋成公六年晋景公谋去故绛欲居郇瑕韩献子曰土薄水浅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又谓之绛即绛阳也盖在绛浍之阳汉髙帝六年封越骑将军华无害为侯国县南对绛山面背二水古文琐语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于浍上见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犬貍身而尾随平公之车公问师旷对首阳之神有犬貍身尾其名曰耉饮酒得神则徼之盖于是水之上也 水经又西南过虒祁宫南 水经注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构也其宫地背汾面浍则两川之交防也竹书纪年曰晋出公五年浍絶于梁即是水也【琐语出汲冡】周显王七年魏败韩赵之师于浍
  沸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景明村源出绛县流入县境东南有分水渠铁斛
  清水在城东南入绛水
  济溪在县南五里出紫金山麓济渎祠侧入浍水皱波澄碧溪侧满水井流泉活活上已祓禊有宋时清明上河之风
  金沟水在县南隘口经阳城里流入浍
  合水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翼城覆釡堆名水绕堆西南行入县王村境防东壑中水二井水流始巨又西防响水泉温泉流益巨故曰合水以两崖水出合而成流也又西经髙县镇入汾
  响水泉在东北二十里郇村北出土龛中自上注下潺潺有声尔雅所谓沃泉也
  龙泉在县东北三十里温泉村水冬温
  绛水源出绛县西山下名沸泉繇景明村东南北趋青玉峡至下裴庄西入浍
  龙底泉二一在林交村一在冰岩下晋尝架水入绛城拔劎泉在任庄
  溢沟泉在东阎里
  梦感泉在柴村孝子梦有水如饴明日探之果得泉温泉在东海村一名七星泉一名七星海一名龙泉翼城县
  乌岭山在县东七十里山有东西通道二岭相对曰东乌西乌以山色黑故名翼沁之险要也一名黑水岭水经注浍水又西南合黑水岭水导源东北黑水
  谷西南流径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乱流西南入浍水
  浍髙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又名翔臯一名翔峯产铜铁明一统志形如鸟翼下有滦泉 水经注浍水东
  出翔髙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迳翼城南 括地志浍髙山又云浍山在绛州翼城县东北二十五里浍水出此山也
  千佛崖在翔臯山后一名千佛洞又名千佛窟东五里有观音洞又名菩萨崖与千佛洞南北相通前有栾将军祠 唐志有浍髙山
  虾蟇口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两山夹峙形如虾蟇云起辄雨
  百草岭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多产草药故名
  歴山在县东南七十里界翼城垣曲之间旧志世传舜耕于此郑康成曰歴山在河东纲目质实曰舜耕于歴山生于姚墟今邑北门外冰清镇传为姚墟
  佛山在县东南七十里浍水源出焉 水经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髙山 水经注浍水东出翔髙山今滦水出翔臯而浍水南源出佛山是并翔臯山佛山胥名浍交东髙山也
  陵山在县西五里起覆釡山下
  覆釡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形似覆釡故名下有介之推庙土人传晋文公立又名小緜山
  丹山在县北二十里邑治发脉于此雨后时拾得丹砂七寳山在县北三十里对八寳山
  蜀山在县北三十里蜀严道铜山之説殊属傅防小银山在县北四十里相传金大定时产银
  天柱山在县北四十里一名大尖峯峯峦突空如砥柱又名卧龙山有卧龙庙
  石姑山在县北四十里南有大石挺立故名旧志昔有龙女至此入石缝有草叶似莎袤四五尺俗呼龙女髪旱梳之则雨下有石似牙斧又传龙女所弃云
  八寳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有八峯与七寳山接相传汉河上翁此土人名河上翁堆
  羊角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西北峯属浮山东南峯属翼城
  东泾山五朝志翼城有乌岭山东泾山有浍水
  家谷竹书纪年庄伯以曲沃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
  白马山遁甲开山图綘山东距白马山有水
  紫谷在白马山西
  浍河出乌岭又一源出佛山下合流而西入汾 水经注浍水出翔髙山西迳翼城南又西南合黑水岭水导流东北黑水谷西南流迳翼城北西南入浍水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又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又有髙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趋浍又南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西迳荧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干河合即教水之支川也其水西与田川水合水出东溪西北至浍交入浍又有女家水出于家谷有范壁水出于壁下西北流至翼广城合而西北流至浍交入浍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 祝志源有二一出翼城县东乌岭西经县南一出绛县东北四十五里大交镇东流至镇西与诸水合至曲沃东五里西入于汾
  滦水出翔臯山一名灵泉分流二渠至李村合浍水沙泉在邑下流村西合滦水 明王泰记县城南半舍许下流里之西有二泉即志名沙泉者也流而溉白马里西尹东尹二村田当即白马川
  贺水出绛县东贺村流经县境马宣庄西合滦水邑志水经所谓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者也浍水云水滦水贺水至县西南二十里合云村合
  流
  汾西县
  姑射山在县西六十里迤逦而南二百余里蟠袤襄陵临汾境有九龙西顶龙祠水泉仙人祠山麓石门名真人洞山巅庙名真人祠
  洞泉崖在县东十五里悬崖内有古洞深五丈有奇内蒿清泉深一丈有奇
  商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峭壁崇岩上有商山神庙九仙洞在县南六十里石壁峭立俯临汾水壁有洞口相传九仙人穿石修炼于此洞殊邃时闻乐声
  圣水山在县西五十里山有圣水时出不竭澄澈似鉴汾西山在县西六十里连姑射山金志汾西有汾西山汾水一名青山产铁
  青山与姑射连阜繇山麓暖泉头陟第一天门第二天门路绕羊肠石擎鼇足乃陟巅真武祠祠前方池一纵横丈许左有莲花洞山产铁一名汾西山 北周保定二年十月戊戌诏唐尧疎葛之衣粗粝之食尚临汾阳而永叹登姑射而兴想 元孙文通庙碑记县西境胥山其中最郁郁苍苍而挺拔者青山也山连阜姑射故亦以姑射名重冈叠巘崒嵂万仞枝峰蔓壑磅礴百里谷岩互映而幽邃林木荟蔚而芬荣空翠鸿蒙烟霞明媚非尘寰之观乃仙游晦迹之境也
  石佛崖在县北三十里髙三丈广四丈有奇环崖胥石佛像
  风吹巅在隰州界
  干河镇洞在城内洞邃水出入其中入汾河
  汾河繇灵石流绕县东经霍州赵城县入洪洞境泊池在东门内元天厯初濬
  轰轰涧在县东十五里涧东南有渊逸真人祠下有潭深不可测祠后有石洞涧中有穴望前嘘而出声望后吸而入声其声如雷 霍志流经霍州城西南入汾 涧合邑西北之水滙于东南而注诸汾
  李安庄洞泉在县东十五里
  卫家滩在县东南七十里南通洪赵两山峻峙陡临深涧
  柏涧在县南五十里
  北井沟泉在县北二里沟中甃泉为池
  小潺涧在县东北五里古名白龙泉下为池一名银涧东流于霍会入汾
  灵石县
  緜山在县东四十里介子推此一名介山髙五里盘踞七里北跨介休东南接石膏山又东南接沁源霍岳盘袤辽邈随地异名山下有小水河山内有栾室四壁髙峻中函平原相传晋锢栾盈于此 五朝志灵石有介山有靖岩山
  抱腹山在县东四十五里即抱腹岩接介休地岩髙出云表秋冬之交山下防雨山上业大雪数尺
  翠峰山在县城东髙半里盘踞一里石壁巉岩峦耸林茂
  马迹岩在县东三十五里石上有马迹
  屏风石在县东四十里三清寨上乃緜山峯也髙逾百丈有奇厚数十丈如屏风然名屏风石下有清泉
  马头山在县东四十里抱腹岩南山势耸出可望平阳禅房岩在绵山内有石洞深入百尺风雨不侵泉深三尺不涸不溢
  柏槐岩在县东五十里连抱腹岩
  拖风涧在县东山中人不可跻陟名涧而实山也摇车纒在县东山势最峻险
  韩侯岭在汾河东省志霍州北八十里今为髙壁铺通考东南有髙壁岭汾水闗皆险固之处 灵石有韩信岭志传多譌按汉书曹参传参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説军于邬东大破之信下井陉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于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邬城即古邬城泊苏林曰邬太原县今介休地介休南即灵石是必夏説尝阻雀鼠谷之险而信据岭以扼其要乃克破之于邬城东耳
  尖阳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逓髙十里盘踞十五里东接沁源县陡峻揷云春恒积雪
  石膏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对尖阳山东接沁源县逓髙十里盘踞十五里有上中下三岩峰峦壁立溪壑幽深中产石膏仁义河源此上有数石洞石膏滴满辄没石岩下佛像左为龙洞水冬夏不盈涸
  十八盘山在石膏山南山势陡险上下盘旋十八曲孝文山在石膏山东十余里传孝文帝寓此
  鱼儿川谷在东南
  竹竿坂在县南十里
  逍遥山在县南五十里
  鲁班纒在县西南四十里汾河北上有寺传为鲁班所修后有石穴最深杳大风四时不息盖风洞也
  冯家沟原在县西南张志里接汾西境
  王禹原在县西南道美里
  石门峪在县西四十里
  文殊原在汾河西上有圣松树枝叶横长相传文殊坐现于此
  秦王岭在汾河西上有马迹【老生寨对秦王岭恐涉附防时老生实阻霍邑不出也然自唐闾光度应圣庙记有岳神幽赞之説而金仇守中谓指唐谿路则神指径遗迹未可谓尽属无稽】
  印马峪在县西接隰州境
  望川原在县北七十里东西铺头两界
  桑平峪在县北
  舒江峪在县北接孝义境
  东山在县北小水镇东峦耸林密
  兴地峪在县东北
  蛤蜅岭 唐髙祖兵至贾胡堡复使大将军府户曹参军守并州
  鱼鼓洞在双白里深静村山峪相传张果老渔鼓化石击之声似渔鼓然
  汾河由介休东南流经县境冷泉两渡等地直逼县城北合小水河环绕县西复转而东抵翠峯山下折而西南经鲁班纒合郭家沟水至南闗镇合仁义河南入霍州界
  双河在县东一百七十里源出雀儿山岩东流入沁河仁义河在县东南七十里源出沁源县流经尖阳石膏诸山南歴西村道迁村仁义镇防石门沟栁沟罗儿沟青石沟诸河至南闗镇入汾
  石村沟河在县南五里防东山水入汾
  野泉在县南十里味甘
  新水峪河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隰州回马印马峪又防孝义柏枝峪诸水流经双白等村至秦王岭南入汾
  怀来峪河在县西十里入汾河
  石门峪河在县西四十里源出孝义舒江诸山峪防流经金庄文学诸里至夏门镇入汾即西河也
  干龙池在县学西北隅
  平泉在县西北三十里入景家沟
  方泉在县北七里
  冷泉在县北四十里味寒冽下通汾河水之盈涸视汾河为消长
  水峪沟河在县东北十里入小水河
  小水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绵山兴地峪白石谷又合柏沟峪河曲美峪河流经集广静升尹方等村至县北水头镇入汾
  郭家沟河在韩侯岭常家山中防流经鲁班纒入汾景家沟河在索洲镇汾河西通孝义郭堡等村诸沟水入汾
  桑平峪河在冷泉河西十里入汾
  贺家沟河在曹村北通文学里诸沟水入汾
  石门沟河在仁义驿北入仁义河入汾
  栁沟河在仁义驿东入仁义河入汾
  青石沟河在道迁村入仁义河入汾
  曲美峪河源出绵山箭藿谷诸沟水流入梧桐等村与小水河同入汾
  自濯池在寄乐园清浊异
  柏沟峪河在神林源绵山栾室诸涧水流经张岫等村与小水河同入汾
  兴地峪河在柏沟村北源出介休五龙纒灵石北塔沟诸涧水流经旌介等村合小水河入汾
  霍州
  霍山一名太岳一名霍太山在州东南三十里逓髙三十里主峯髙百丈有奇盘踞一百十七里南接赵城北跨灵石东抵沁源古为冀州之镇今封霍岳中镇祠在山麓前代有祭碑 山西有观塠峯乃圆峯也形势突兀巅注打鼓泉山中有鹞掌凹下分四峪义成峪杨家庄峪东王村峪胥有水石鼻峪在州东三十里迤至州南彘水源此霍州境环绕胥山实胥霍之麓也 夏书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孔传三山在冀州太岳上党西 正义地理志云壶口在河东北屈县东南雷首在河东蒲坂县南太岳在河东彘县东是三山在冀州以太岳东近上党故云在上党西也 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薮曰阳纡川曰漳浸曰汾潞 尔雅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国语宰孔谓晋侯曰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洓浍以为渊韦昭注景大也大霍山名今在河东彘县 风俗通霍山言万物霍然大也 杜预注县东北有霍大山史记原过受神人书称予霍大山山阳侯天使也又蜚廉于山得石椁仍葬也 徐广曰霍太山在河东永安县 隋开皇十四年诏以霍山为霍州镇歴代因之号曰中镇 通典霍邑有霍山即职方冀州之镇一名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 元和志霍山一名太岳在霍邑东三十里 唐礼乐志五岳四镇嵗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于兖州东镇沂山于沂州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防稽于越州中岳嵩髙于河南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无闾于营州东海于莱州淮于唐州南海于广州江于益州西海及河于同州北海及济于河南又曰霍邑有西北镇霍山祠是霍山不列中镇而别称西北镇也 通考太岳在今平阳郡霍邑县即霍山也岳阳即霍山也亦曰太岳 乔宇记繇谷口八十五里至镇下其形势可伯仲于诸岳秀而崒翼拱而嶞庙在山麓庙外皆山分脉合抱以绕其前古松数株如青幢铁干枝皆东向巅去庙尚三十里 尹耕曰冀旧镇霍也分并而恒始镇也 阎若璩曰崧髙维岳谓崧然而髙者维是四岳之山非以太室山为岳名曰崧髙也尔雅撰于三百篇后縁此遂实指崧髙为中岳太史公又出尔雅后并补注尧典曰中岳嵩髙也是殆忘却禹贡之太岳矣将尧有二中岳耶汉武登礼太室易曰崈髙中岳名益显皆为尔雅所误者或曰然则周竟无中岳乎曰周仍以唐虞时太岳为中岳矣观职方河内曰冀州镇曰霍山可知盖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黄帝正名百物早以定五岳之称禹主名山川又从而奠之下迄周秦悉不敢移岂有如武帝以衡山逺移南岳之祀于灊霍山者乎尝爱郑康成注大师乐四镇五岳取诸职方九州之山而徧足少嫌其以岳山为西岳而不以霍山为中岳又嫌其大宗伯注乃袭尔雅杂以嵩髙忘却大司乐注殆由未善读崧高之诗也哉 恒山志禹承四载以行始于霍山徊集五岳唐虞都冀以霍太山为中岳以岍为西岳尔雅所谓岍西岳也 岳祀尚书大传中祀大岳霍山贡两伯之乐焉夏伯之乐舞缦彧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初虑羲伯之乐舞将阳其歌声比大谣名曰朱干 舜巡四岳中祀大交霍山乐与元祀岱泰山同 夏伯夏官司马弃为之羲伯羲叔之后 赵世家晋献公十六年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 水经注山有岳庙庙甚灵乌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又有灵泉以供祭事 隋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冀州镇霍山就山立祠及河渎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埽并命多莳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十六年正月又诏东镇晋州霍山镇若修造准西镇吴山造神庙括地志三神祠今名原过祠今在霍太山侧也
  唐开元十一年勅霍山宜崇饰祠庙秩视诸侯蠲山下十戸以为洒埽晋州刺史春秋致祭天寳十载封霍山为应圣公 宋干徳六年祭中镇霍山于晋州政和二年封应灵王 元封崇徳应灵王 明改称中镇霍山之神 汉武帝移衡山之祀于霍山郭璞谓在庐江灊县与山西霍山别
  千里径在州东二十里霍山下
  陶唐谷在州东三十里中有玉泉西流汉书瓒注永安唐城尧所都也东去彘十里避暑语殊近俚祝志尧尝逰此 羣峯四合泉独喷丛壑茂林绣错殊状
  义成谷在州东南三十里中有水西流名义成渠鹞掌凹在霍山中相传妖蛛鬭龙于此
  石鼻谷在州南五里彘水亦名石鼻渠谷中有朝阳洞冬不甚寒
  銮铃原在州南十里唐太宗过此挂铃
  南坡在州南十五里
  圣佛崖在州西南十五里汾水东上有石佛千余金鞍岭在州西十里唐太宗息马缷鞍
  风吹岭在州北十五里
  观塠峯在州北十五里霍山西上有宣贶真君祠即遗赵襄子朱书者也后人集木于南麓将建祠夜闻召诸村食牛声鸡鸣牛胥逸出比晓木遂移山巅至今南麓有运木迹云观塠当即观阜赵襄子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世谓其处为观阜
  北坡在州北十五里
  凤栖岭在州北四十里凤栖乡霍山元张藻梁秉钧墓碑己夘按察纳延总军与公南向由回牛凤栖二岭遂下平阳霍州今北郭门外有凤栖桥元元帅程荣建以走凤栖岭道名
  回牛岭在州东北霍山金河东南路都总管胥鼎疏霍州回牛凤栖岭诸阨戍卒乞量留侦候
  蛤防岭在州东北五十里灵石界以形似名
  汾河繇灵石县南闗镇南流入州境经城西又南下赵城县水经汾水又南入河东界又南过永安县西水经注故彘县也周厉王流于彘王莽更名黄城汉顺帝阳嘉三年改曰永安县霍伯之都也歴唐城东瓒注汉书云尧所都也东去汾十里汾水又东与彘水合水出东北太岳山即霍太山矣上有飞廉坛山有岳庙庙甚灵汾水又南迳霍城东故霍国也汾水又迳赵城西南
  彘水源出州南石鼻谷西流合州东八里大张村古鱼池东十里丘家崖下章丘泉诸水经城西南入汾水经注彘水出汾东北太岳山禹贡所谓岳阳也即霍太山矣又西流迳观阜北又西流迳永安县故城南西南流注于汾水 五朝志霍邑有霍山有彘水【通考金志同】
  章丘泉在州东十里丘家崖
  圆泉在州东南十五里阴地村
  打鼔泉自霍山顶下注 水经注霍太山有灵泉以供祭事鼓动则泉流声絶则水竭湘东阴山县有侯昙山上灵坛坛前石井深数尺居常无水及临祈祷则甘泉涌出周用则已亦其比也打鼓义当取此山顶注下声如播鼓其説殊浅
  霍泉发源霍山南麓分南霍北霍二渠以溉霍州赵城洪洞田 水经注南霍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
  方池在州南十五里郭庄村兴国寺下广盈一畞渊邃莹冽引渠溉田入汾
  碧玉泉在州西北十里许村崖下
  蓝腰沟在州西北三十里灵石界左山右河
  三里沟在州北五十里左右大山
  邢家泉在州东北三里
  龙池沟在州东北三里
  罗头泉在州东北三十五里冯村东沟
  师家泉在州东北三十里
  马跑泉在州东北四十里唐太宗马蹄跑得泉时杜十万以饷师功赐此泉 按马跑泉迹傍山细径当在杜庄村旁 泉蓄为潭所谓寒潭胜概也
  轰轰涧源出汾西县西十五里流经城西南入汾水声如雷
  玉泉出陶唐谷山半莹洁似玉

  山西通志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九
  山川【三】
  潞安府
  长治县
  太行山 长治居其巅东界在平顺县
  五龙山南六十里高八百四十丈盘踞十二里一峯高十二丈五尺上有五龙殿【周泰记山高二千五百尺】唐志上党有五龙山 十六国春秋西燕慕容永时有五色云见于此遇旱祷雨辄应因置祠以祭五方之神东北一里有小松窊枕岗而踞阜三面胥絶壑断崖北为云梯环山胥茂松李白诗所谓上党碧松烟也樵采者罔敢睨名龙山松 上古十纪二曰五龙纪春秋命厯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遁甲开山图五龙见教天皇【此宜与肤施之五龙山五龙池五龙泉云阳之五龙谷互攷又东南三十里有五龙山高二百二十丈盘踞十六里南连八俯坟四里】张説奉和圣制赐崔日用往潞州应制川横入练濶山带五龙长
  百谷山在县东北十三里高三百四十丈盘踞六里石子河经南山峡上有栢谷寺一名柏谷山下有泉与石子河俱经南山峡焉 太平寰宇记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嘉境昔神农甞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仲春上甲日致祭 王基神农庙记絶顶之半廓以石涧俯瞰城郭世传帝甞百谷于兹 明一统志山与太行王屋相接多栢称为栢谷 半崖石上一镵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张去惑恭侍老亲游此至和二年三月初五日志一镵防和甲子四月癸丑时雨小愆将害面麦谷不能殖投隙一祷柏谷佛祠是日雨霑足
  小石山在县东五里高一百十丈盘踞五里南连鳯凰山二里
  凤凰山二一在县东五里高九十丈盘踞六里南连秋谷山四里一名塔儿岭一在县南五十里高八十一丈盘踞三里
  风王山在县东六里高五十四丈盘踞三里南连壶口山五里
  壶口山在县东七里高三十三丈五尺盘踞一里南连小石山三里两峯夹峙而中虚形似壶口下即古壶关县治上有平顶寺【明志汉于此置关未覈】师古注壶口山在河东上党 潘炎九日紫气赋序景龙三年九月九日上与羣官壶口山升高时有紫气光彩照日
  秋谷山在县东南八里高百二十五丈盘踞三里南连五龙山三十里潞志拾遗秋谷山郡东五里 元仁宗大书秋谷二字以赐李孟秋谷者潞东山而李道复之别号也 姚燧李平章画像序上云未出阁有李道复日侍讲读亲而敬之尝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人为山人李道复制
  灵泉山在县东南十里山半石洞有淸泉祷雨多应金粟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六十二丈盘踞二里三山二一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二百一丈盘踞五里一在县西南五十五里高二百丈盘踞五里
  佛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壶闗界高三十丈盘踞五里一名佛耳山 刘麟诗佛有骨亦有齿晋岭盘空天下无择胜呈聪露其耳
  浮山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高二百丈盘踞六里上有宝峯寺
  雄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二百二十七丈盘踞四十七里上有三峯第一峯高三十六丈第二峯高十七丈八尺第三峯高十四丈叠嶂起伏似游龙奔马诸峯罗列特为雄壮相传元时有李仙自沁州升举卓剑雄山巅召山下宗族会集拔剑而去山有泉即剑穴也 东山坡有淘水 明李惟馨杜斆章诚结社称防山三老
  东山在东南七十里吕柟东山书院记曰东山在雄山乡即俗所谓东岭也仇氏族居于此乃于雄山之东岭建书院焉凡东山之水皆趋聚横池有格心桥
  羊头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高百四十三丈盘踞四里南连三山袤十三里南坡连高平县界山下有淘金河
  雄东书院山在县东南七十五里高一百十五丈盘踞五里内连四贞山东连壶闗县山
  鸡呜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高一百七丈盘踞四里当郡之界鸡鸣两界皆闻有鸡鸣水 地形志壶闗有鸡鸣岭一名大山
  南云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高六十丈盘踞四里南连高平县界上有九江庙
  二仙山在县南四十里高百四十八丈盘踞三里南连五龙山十三里上有宝云寺
  鹞子山在县南六十里高四百九十九丈盘踞十九里西北山麓有济渎庙神座下涌泉殿前环五色鱼池
  八谏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下有八谏水 长平之役赵军中有八谏而死者故名
  石佛山在县南七十里高四十丈盘踞三里上有石佛殿
  南泉山在县南七十里高百八十丈盘踞十里北山凹炉平沟涌泉流入八佾河
  玉泉山在县南七十里高二百六十丈盘踞八里天台无影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盘踞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土人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
  五定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九十丈盘踞七里牛王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百八十丈盘踞四里黎侯岭在县西南三十里高百九十丈盘踞六里黎泉出焉有黎侯亭【郡胥石山独岭为土山】
  秀岩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高六十八丈盘踞五里紫沙岭在县西南五十里高百八十丈盘踞八里南山坡连长子县界
  石泉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七十三丈盘踞五里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百八十丈盘踞四里西连长子县界
  兴龙山在县西南五十五里高一百十丈盘踞十里秦洪山在县西南五十五里高四百丈盘踞二十二里圣皇岭防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高百五十丈盘踞八里圪堆岭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五十丈盘踞一里
  羊肠岭在县西南六十里高百六十五丈盘踞四里福泉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丈盘踞十四里巅有福水襌院
  首阳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高五百十丈盘踞三十五里南山坡隶高平西山坡隶长子有泉水
  北珏山在县东北十二里高七百五十五丈盘踞十三里东北连平顺山东连壶闗山北连潞城界南连百谷山五里
  大奬山在县东北十五里高二十五丈盘踞二里北山麓连壶闗界
  大凹山在县东北十五里高五十丈盘踞二里
  马驹山唐志上党有马驹山
  淘水在县东南八十里源出防山东坡北流合淘清河西至长子界入漳水 水经注淘水南出南陶北流至长子城东西转迳其城北至沙河口东注于漳水
  黎水在县南二十五里源出黎侯岭北流至城西土人名黑水河合石子河西入漳水
  故城水在县西南十六里源出潞之故城土人名破城北流二里合石子河
  龙潭在县西三十里一名金龙池
  漳水浊漳自鹿谷发源东流经县治之南又东入长子界折而北经屯留潞城界入襄垣至县治东北隅又折而东入黎城界掠潞城之北东入平顺界出太行漳义口达河南彰德府界合清漳又合衞北流直达天津 王致中诗序乘便游发鸠见泉源清而且冽
  石子河繇壶闗北界经县境百谷山峡西南流环城西北下胥乱石又南会黑水河经河头入漳水凡五龙山东及壶闗东北之水胥滙此洪涛声闻数里
  百谷泉在百谷山神农庙前砥石涌泉寺僧引为伏流注为塘由螭口飞下大壑味甘虽旱不涸一名神农井上党记炎帝庙西五十歩石泉二所一清一白味甘美呼为神农井
  淘清河自壶闗南界入县境经高河铺繇西南二十里杨暴村流至西北暴河头入漳水凡长治东南山外及壶闗南界之水胥滙此西流至防山北麓入淘水土人名淘金河
  鸡鸣水源出鸡鸣山会防山东南隅之水北流入八谏水达漳
  八谏水源出八谏山会防山西南隅之水北流合淘水土人名西火河
  山水河 无本潦则繇五龙山奔趋而来环绕南闗首阳山泉流入师庄镇经横岭入漳水
  玉露泉 甘泉 元晋阳张瞻甫知潞州重建德风亭亭前出泉二一曰玉露泉一曰甘泉
  圣泉在莲华池东十余武
  国朝康熙元年涌出中多细鳞色似金
  长子县
  发鸠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二百八十八歩盘踞三十一里西至横水村十五里东至川口村九里 水经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水经注出麓谷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散葢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 正义刁黄鹿谷二山壮鹿也王鉴禹贡考有四星池是谓灵湫为漳水之源其
  山苍秀挺耸诸峯四面如列屏然鹿谷其别名也宋王大定灵湫庙额记县之西四十里有山曰发鸠其麓有泉漳水之源也有神主之政和元年夏祷于祠下未二日雨霑足勅名灵湫庙 邑人安宝刻鸠山胜迹三卷 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状如乌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衞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衞常衘西山木石以堙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上党记屯留有鹿谷山浊漳所出有余吾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发鸠隶长子鹿谷隶屯留是析为二山也地形志有亷山浊漳出焉是发鸠一名亷山也
  梁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半东至长治界一里山下有梁水
  慈林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递高五里盘踞十里东连紫云山十里山有一峯 宋龙图阁学士太康侯王益柔有慈林寺碑元丰四年立
  紫云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递高三里盘踞十里接慈林壶口山 唐瑞应録明皇别驾潞州时与郡僚宴壶口遥见羊头山西北紫云朝拱因名曰紫云山一説壶闗山东北现紫云云
  庆云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递高一里半南至高平界一里连紫云山相传尧时五色庆云见此
  羊头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递高五里盘踞五里东至长治界南至高平界胥五里一峯最高上有石形似羊头 地形志羊头山下神农泉北有谷闗即神农得嘉谷处 山下有谷泉 章怀注羊头山在上党郡谷逺县 金志有羊头山发鸠山尧水 汉永初五年羌寇河内侍御史任尚击于羊头山破之诱杀降者二百余人为罢孟津屯 上党记长子闗城都尉所治令狐征君隐东山中去郡六十里即壶闗三老令狐茂上书讼戾太子者也茂即塟其山又云谷逺有羊头山沁水所出
  丹朱岭在县南二十五里岭南十五里为高平界 旧志称丹朱陵 山海经苍梧之山舜塟于阳丹朱塟于阴括地志丹朱故城在邓州内乡县而内乡亦有丹朱墓九域志邓有丹朱冢相州之永和镇又有丹朱陵山西浮山县为丹朱食邑而平阳府及阳城县皆有丹朱墓府志辨疑曰陵为水溜其中甚大有古器非唐虞制大类秦汉以下物此必尧暄父子之墓而误以为丹朱陵也或又曰岭土皆赤色故名丹朱岭 丹朱城相传丹朱筑县治西南今废址少存唐十道图尧长子丹朱所筑古长子县治在此后燕慕容埀修筑 朱虚有丹山丹水出焉东丹西丹二水近有长阪逺峻谓之行军陂古记传为丹朱迹明王世贞适晋纪行过长平为丹岭复上下险阻可三十里而稍平
  江猪岭在县南四十里高平界即丹朱之南岭也潜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巅有尧庙伞葢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二里盘踞三里南至沁水界二里一峯埀形似伞葢有伞葢水
  白佛头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一里半西至发鸠山二十五里有雍水 巅有白石形似佛头
  九台峪在县西二十五里
  化师山在县西三十里旧名古丘所谓丘山落然也唐时有僧化此故名
  方山在县西六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十五里东至发鸠山十里南至沁水界十里西至岳阳界二里北至横水村三十里乃潞安府之西界也越山为岳阳草峪岭有秦水 禹贡锥指方山一名盘秀
  刁黄山在县西五十里
  洹山在长子县洹水出焉
  梁水发源梁山下东北流十五里出境合浊漳 水经注漳水东会于梁水水出南梁山北流至长子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沮尚子即长子之异名也梁水又北入漳水
  神农井在县东南五十里羊头山下后魏风土记曰上党羊头山有神农井
  莲花池在县南七里南李村西
  五龙泉在县南十六里曲流十五里入浊漳 风土记慕容永据长子时以长治五龙山瑞应与泉相望故名
  尧水在县西南十三里发源潜山尧庙东北流五里经故城南入浊漳 水经注漳水又东尧水自西山东北流迳尧庙北又东迳长子县故城南周史辛甲所封邑也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人执衞行人石买于长子即是县也秦置上党郡即此 五朝志长子有浊漳水尧水明一统志作浇水【按水经为尧水因尧庙故云今志亦称长子有尧水明志作浇水譌】
  浊漳水源出县西五十里发鸠山流经刁黄村石哲镇南李村至县南五里东北经交李村漳河神村隶县境凡五十里入长治西南三十里名浊漳又经屯留至潞境西十五里交漳村与绛水合流名漳水至襄垣西南十里甘村合沁州所出漳河又至县东北三十五里合武乡漳河东流经黎城县东北二十余里入河南林县界与清漳水合 括地志漳水一名浊漳水源出潞州长子县西刁黄山 地理志浊漳水在长子鹿谷山东至邺入清漳 唐奏议漳水能独达于海请以为渎 章懐注水经曰漳水源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东北至昌亭与滹沱河合 清浊二水下流至武安县南黍窟谷合流为交漳口东过列人南经斥丘北繇斥章曲周钜鹿诸县入于迁徙无常相传南不过衞北不过今徙而南在肥乡县境 水经注浊漳水出上党县西发鸠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迳屯留县南屈迳其城东绛水注之又东迳壶闗县北【长治县东南有壶闗故城】又东北迳潞县北又东迳武安县南【今彰徳府武安县西南有武安故城】清漳水自渉县东南来注之谓之交漳口【今涉县西北有涉县故城】又东出山迳邺县西至斥漳县南尚书所谓覃懐底绩至于衡漳者也胡渭锥指河由邺东而北漳从邺北横流至肥乡斥漳二县界入河故郦氏以为禹贡之衡漳也今漳至渉县与浊漳合流东经安阳临漳又东北经直隶成安县入肥乡曲周二县界禹贡之漳洚尽于此矣水经注所叙自平恩以下曰漳曰绛皆后起之名非禹贡之漳洚也 锥指河自宿胥口【濬县南】至列人斥章之境左会衡漳经所谓北过洚水也自此东北入海及周定王时河南徙则衡漳东出循河故道而下至东光县西与大河合王莽时河益徙而南漳水遂专达于海故斥章以下水经通谓之漳水东北歴平恩曲周钜鹿经县南宫堂阳扶柳信都昌成西梁桃县鄡县下博乐乡武强武隧武邑东昌弓高阜城乐成建成成平浮阳至章武平舒入海今言为彰徳府之安阳临漳广平府之成安肥乡曲周顺德府之平乡广宗钜鹿正定府之南宫新河冀州保定府之束鹿又正定府之深州衡水武邑武强河间府之阜城献县文安沧州青县静海天津夫黄河经流尔雅谓之徒骇然则漳水即徒骇也 王莽始建国三年河由千乘入海漳自章武专达于海而绛水洹水淇水荡水靑水胥入漳 宋时河分北流东流永济渠即淸河也自入北流而漳至干宁军今靑县南合口入北流至今天津北三口入海 明正德十五年又自安阳决而南东入衞水【衞水即淇水】衞水又东北至临淸济会通河是正德十四年以前漳水未能济运自繇故道入海衞水之力亦少分于漳水至十五年后而漳水趋三口故道始絶克以全力济运也
  黄黑白三龙泉在县西二十五里九台峪西
  灵湫泉在县西五十里发鸠山下浊漳之源也上建灵湫庙祷雨多应池有鱼曰鳅色青黑祭讫投羮羣出就食邑少鱼惟池有之人莫敢取传为神鲋
  雍水在县北一里源出佛头山东流三十里经坡底村李庄村董村至长治合浊漳
  蓝水在县北二十五里发源屯留县之盘石山东流二十里经县北岚水村合漳水一名岚水有石桥在北三十里 抱朴子尾生与妇人期桥下水至不去以致溺死因名其桥为尾生桥
  陶水地形志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当即尧水】
  伞葢水源出伞葢山下东北流五十里合浊漳【古名散葢水】秦水源出方山南流十里经沁水县东端氏镇合沁水长湾水地形志长湾水东流至梁川北入浊漳
  洹水源出上党长子县洹山东流至内黄县入白沟水经注云尔
  屯留县
  良材山在县东三十五里高二十五丈袤二里周七里山面南多材木
  嶷山在县西南九里高三十丈袤一里周三里山面东南 玉海后魏孝文帝幸潞州见山有伏龙之势疑而不进遂断山东麓以厌之因名嶷山后唐明皇自潞兴其应也 地形志屯留有疑山
  凤凰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三十五丈袤一里周四里面南形似鳯上有云影寺 地形志鳯凰山一名天冡山
  盘秀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主峯高四十五丈袤二里周七里山盘踞百余里西南连长子庆云山北连沁源绵山山面南一名盘石山 岩岫盘曲孤峯峻削蓝绛二水出焉 地形志寄氏有盘秀岭蓝水出其南东流入浊漳 金志屯留有盘秀山绛水
  红岭繇岭陟盘秀岭
  莲花冈在县西十里绵亘四十余里起伏迤逦邑之屏障
  八仙台在莲花冈西
  紫荆山在县西十五里开壁峪 明王世贞适晋纪行午饭余吾驿复陟高岭至数重四望皆山云日映带如万玉雉叠嶂高低作银海冲涛决排状已黑云从东南至大雨骤降道路几絶嵲□轻舆中下见数足蹒跚旁皆絶壑乃知浮沧海帆长江车太行道以危身借快目不易也
  霜泽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二十八丈袤一里周三里山面东南地高霜早【祝志在西南九十里】
  田石山在县西八十里高三十三丈袤一里周四里面北北至田石村脉繇盘秀来陡开巨嶂松殊郁茂
  三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递高三十里盘踞三十余里三峰巍峻一名徐陵山一名麟山一名灵山相传为羿射九乌之所下有三水 唐志屯留有三山 宋崇宁间赐庙额封羿神为灵贶王嵗以六月六日有司致祭 县旧志许慎曰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 淮南子尧使羿射九乌于三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靑丘之泽 疏仡纪唐时有窫窳凿齿九婴十日大风封豕长蛇之害民罔攸止帝于是择兵称旅屠长蛇于洞庭射十日缴大风于靑丘杀窫窳禽封豕于桑林殊凿齿于畴华之野戮九婴于凶水之上而后万民复生 羲和君之子曰十日 屠直三山碑石磴嵯峨丹梯嶙峋龙盘曲折鳯岭纡回赤霞偕黄鹤齐飞白云与青松叠峙旧有庙名三山之神宋崇宁间封显应侯 长治志旧志以为汤伐三非也
  浮山在县北三十里高二十七丈袤一里周三里山面南高耸似浮上建禹王庙
  石聚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二十二丈袤一里周三里山西南元至正间建石聚佛寺
  上党谷
  黄沙岭地形志屯留有屯留城有迈泽黄沙岭余吾城三想山地形志寄氏二汉为猗氏北魏景明元年复改有猗氏城三想山上党谷有方山伏牛山
  方山见地形志
  伏牛山潘炎黄龙见赋序景龙二年秋九月五日黄龙见于上党伏牛山之南冈留久之又黄龙再见赋序景龙三年六月十五日黄龙再见于牛山
  三槐山地形志屯留阳水源出三槐山东流合车台水东南入绛水
  望天岭地形志乐阳普泰中分长子寄氏置有望天岭绛水所出有尧庙
  鹿渎山通典有鹿渎山绛水所出
  金龙池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康庄村东西广南北狭约五百亩有竒水光清澈
  龙搆井在县东南十里宋村东深二丈祷雨多应嶷水在县西南九里源出嶷山东南麓流百歩许伏至县西南一里复见流一里又潜伏入绛水
  鸡鸣水发源县西南十五里杜村东北入绛水
  高丽水在县西南七十三里源出沁源县高丽村东流十里至县境张店村入绛水 晋地理志高丽水在屯留县西七十三里出沁源高丽村
  蒲谷水在县西南七十三里源出荒草沟村东流八里至张店村入绛水 地形志寄氏有水源出蒲谷东南流入绛水
  绛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盘秀山阴八泉村郭家湾经田石张家百盛棘侯寨何五湾至西连口又经西河陈家郭庄宋渡呈寺五湾隶县境一百十里 八泉竞涌流瀑如珠流经县治北东流三十里入潞城交漳村合浊漳 史记正义绛水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方山东北 后汉志屯留绛水出 地形志绛水自寄氏界来入浊漳因名交漳 文献通考金志胥云屯留有绛水 纲目集览绛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方 水经注漳水东迳屯留县南又屈迳其城东东北流有绛水注之绛水西出谷逺县东发鸠之谷谓之绛水西出谷逺县为蓝水东迳屯留县故城南故吁子国也潞氏之属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人执孙蒯于纯留是也其水东北流入于漳故桑钦云绛水屯留西南东入漳 李钟奎绛水辨六月六日卜连口棹舟遡流而上繇莲冈过八仙台歴东西两阳迤西折而南乌塌渠直上红岭曲折而下七八泉望之有翠嶂插空盘秀山也山下泉八出淙淙有声湛若氷壶已度石梁迂囘三里赤霞壁盘曲陟岭怪松万壑竒鸟千啼是夕宿小萝庵明日沿流下十里如蓝过红岭三十里如丹又乌渠而东阳七十里两水合交半赪半缁土人名紫龙湾又明日放艇而东百里浪涌沙翻有若奔马旋至八仙莲冈水愈急色亦緅直经商山背折而北地渐濶水渐平不二里至连口 地理志信都下云故漳河在北东入海禹贡绛水亦入海葢县北故漳即禹河之故道而绛水出其南则漳水之徙流郦道元所称绛渎者也班固以为禹贡之洚水谬矣其后漳又复北道而绛渎无水故唐人谓之枯洚
  八泉水在县西南八十里东流为绛水 地形志寄氏有八礼泉
  蓝水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出盘秀山阳流经长子县东北十九里长治城西南二十里入沁源道书名福地通考潞有蓝水
  神女泉在县西北二十里源出二神头村层崖上西行六里至寨河村东口入三水
  三水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发源三山下东流三十二里至连村入绛水 文献通考舆地注胥云屯留有三水又有三梭水通考云在屯留当即三之譌
  张厚泉在县北二里围三丈深倍之土人称龙潭祷雨辄应
  神惠井在县东北四里郭庄村孔围四寸深二丈有竒泉源莫测疾者饮之多愈
  马跑泉在县东北二十里发源石室村东流十里入绛水
  积石水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南许庄发源石聚山下东流五里入潞城界合浊漳
  龙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井周一丈祷雨多应
  陈水水经注漳水又东陈水注之东经屯留县故城北阳水地形志阳水之源出三槐山东流合车台水东南入绛水
  襄垣县
  黄岩山在县东三十五里高六十丈盘踞三里西南连鹿台山石色黄岩下杳邃山麓有龙王庙
  百谷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长治界土厚石疎百草丛生南峰在县南十二里峰上寺后有凉楼传为元察罕纳延太师河南王避暑地
  五阳山在县南十五里山有五峰
  鹿台山在县南二十里高百三十丈盘踞八里东连黄岩山十五里巅有文王庙 水经注漳水歴台山与鞮水合 地形志建义有鹿台山及祠 五朝志襄垣有鹿台山 金志襄垣有鹿台山湼水漳水 刘龙诗沃壤似枰山下展人家如画水边居
  五攒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七十丈五峰环立盘踞三里南连屯留三山五里中为南北往来之冲
  桃林山在县西十里旧多桃上有香岩寺寺后浮图九层元季风折其半
  狮山在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又名九龙山高一百十丈盘踞四里西连紫岩山十五里 刘龙诗注邑西有九流山有峰耸出似狮子夕阳返照宛有生态真伟观也
  紫岩山在县西五十五里色紫一名寳峰有麻衣洞深一里 麻衣僧后周绵上人修真紫岩山洞募建寳峰寺着相书金锁赋银匙歌行于世 刘龙寳峰诗注紫岩山有古寺曰寳峰与晋虒祁宫址相近雪霁紫气辉映景尤明丽
  小虎丘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回辕店东南隅有泉 魏孝文帝幸洛于此回辕秋冬之交枫叶满山殊为清丽
  松石林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庄里村峰秀松茂下有清泉 上党记邑带山林茂松生焉
  二仙港在县北十里乐氏二仙女庙前有石池深冽李豸二仙祠记坎方十里有山裒然崛起名曰白石梯西有大谷蜿蟺屈曲将数十里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其整峻之状白石齿齿悬崖峭壁其石负土而出突怒偃蹇其潭黛蓄膏渟淸冽甘寒傍有一区石平土厚坦夷爽垲二仙祠建焉
  韩王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九十五丈盘踞四里山殊逈秀上有韩王庙 刘龙韩山诗注韩山在邑城北有峰秀出诸山之表郁然阴森暑中望之辄有寒色
  五阴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名神头山 明一统志相传周公尝至此阴雾五日又传魏孝文帝至此天地阴暗五日慕容赤土剖心祭之天日复明 长子志赤土慕容永之后隋文帝时为左金吾将军【按诸説多传为五阴山实五音山也】地形志乡郡襄垣有五音山神祠
  错上洪山在县北三十里山峰丛杂称名滋错
  九仙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土人传云映峰岫若有九仙立其上云
  笔头峰在九仙峰西形似笔头产笔头菜
  赵王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一百十五丈相传赵襄子寓此又石勒屯兵有遗迹上有赵王庙
  仙堂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一百十七丈盘踞七里东南连黎城龙洞山四十里西北连武乡朱家凹十里势巍林密有泉 刘龙诗注寺之北山高千仞许西有岩岩中有洞列观音罗汉像深入十余丈东有阁相传有石阑已毁惟斧凿痕存葢昔之藏经处也故识之 寺殿三佛其左为铁佛座前井二泉极甘美寺前南厓有龙洞中有五色云气若绘画然石柱中立有鳞甲若龙盘绕状其下有九折石渠渠内有水西为讲经坛有人面石取月梯醉雪石入山十里有水岩泉泻有声 山堂肆考仙堂山在山西潞州襄垣县山势巍峩上有龙洞及仙堂寺 赵三麒游记东堡驰十里至大石坡歴枣凹又五里抵枰上越南横山复西折斜贝岭十五里上虹岭东有甘花南有贤亭两山重岚隐豹数盘至巅登望仙冈既陟复降悬岸千仞五丁半天开径为舍身崖复行二里栈腐中断结众衣带绾而下十八转始得石叶稍平出险抵寺佛座前各面一泉殿外二泉又名五泉寺寺外四匝石纯靑中为独秀峰亦曰翠防西北接天井山可望不可及絶壁潮音洞外砌重台天将暝止僧舍旦西向琉璃洞洞口长石犹龙鳞甲生动上下四壁作玻瓈色一石佛水出于脐西罗汉石亦名铙钹洞遂过硃砂洞传有樵者链大还仙去折西有人面石班荆命酌明日南入石弄涧穿百樾中至下桥基又五里抵漳河大峡即齐高欢隔岸拜尔朱兆处 琉璃洞一名琉璃岩潮音洞一名观音洞上有仙堂寺山冈有琉璃岩岩中有石似人又有石九圏似车辋环水辋中旱涝不涸不盈前生石子药丸去则复生
  龙洞山在县东北七十里黎城界洞深百里有竒入辽州境相传昭泽王修真于此祷雨辄应
  仙人洞玉海唐明皇别驾潞州时襄垣北有地忽开十数里因名仙人洞
  强记岭明刘龙有登强记岭诗
  漳水源出长子县发鸠山经县境南又东入长治县界折而北经屯留潞城界共百五十里至县南二十里鹿台山下北流十里至甘村庄又西漳水土人名付壁河繇褫亭入县界东流六十里至甘村庄滙漳水环流城东北五十里至段堡村入黎城县界杨家庄河源一出长子发鸠山一出沁州漳源村胥流入
  县南十里合为一繇东而折复环县之西北至明嘉靖时决之东北不复西包郡守刘复初复之万厯时复引东去河道终不复旧矣 水经注漳水又东北流迳襄垣县故城南王莽之上党亭 刘龙漳江诗注水在邑城东环抱而流春时清浅可渡河东村落往来城市渡者甚众 潘炎漳河赤鲤赋序景龙三年春二月上巡属县至于襄垣漳水有赤鲤跃
  雍子水在县南四十里源出西十里雍子村东流二十里入漳水
  石泉水在县西四十里有石泉又西十里有暖泉滙流一里入漳水
  甘罗水在县西北十五里东流至县北闗桥一里入漳水东北杨村有甘罗庙一名甘泉水 王思诚过襄垣诗甘罗山下水汨汨几千秋 刘龙诗注城西有甘泉村甘泉涌出琤琤然若玉佩之声最甘美可爱
  湼水一名小漳水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沁州覆甑山东流入县境北下良镇三十里至邯郸村入临水至县南合浊漳
  史水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武乡县三史村入县境史属村东流屈曲三十五里至水碾村合临水
  临水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榆社县八赋岭繇武乡县入县境西营镇东流四十里至段堡村入漳水
  鹿哭泉在县东南李信村唐有人生子左臂一目怪而弃之鹿随乳焉后人収去鹿因失之遂滴泪成泉
  下谷水源出西十三里李谷村东流十三里入漳水潞城县
  伏牛山在县东十五里高百八十丈长五里周十二里邑志相传神牛食田禾昼伏夜出后神逐牛入山
  遂不复出 地形志刈陵有伏牛山 玉海唐中宗景龙间明皇上党别驾黄龙曾两见于此潘炎作赋以记其美
  葛井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五百二十四丈长二十五里周九十四里相传葛洪师事鲍元炼药于此巅有葛井今在圆寂寺
  盖井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巅有泉石覆于上
  卢山在县南五里高六百八十五丈南连大禹山上有卢医庙
  大禹山在县南十里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连长治柏谷山上建庙邑人申仙遇葛仙翁于大禹山授太阴链形之术后祀城东二里白鹤观 周穆王召尹轨杜冲居终南山尹真人草楼之所因号楼观隋大业中改曰元坛寻复曰观 志楼观必着终南山志白鹤观必着大禹山从其朔也他仿此
  无影冈在县南十里高三丈长九十丈周二里突起一丘形肖覆釡日照无影
  三埀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二丈袤九里周二十八里有三阜 金志潞城有三埀山伏牛山潞水漳水
  鳯凰山在县西北五里高三百三十二丈长十二里一名天冢冈相传神农时鳯凰巢此 地形志屯留鳯凰山一名天冢山是天冢古属屯留也
  龙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高三百五十九丈北连马鞍南连鳯凰势曲峦峻
  马鞍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九百八十二丈南连龙山北连风洞名小马鞍山黎城县西南三十里名大马鞍山
  风洞山在县北四十里高七百二十一丈长五里北连漳水上有石穴
  微子岭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二里袤十里盘踞二十五里上有三庙下有微子村相传微子封此
  黄阜山五朝志潞城有黄阜山
  潞水在县东四十里源出微子城至西流里合漳水阚骃十三州志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 水经注阚骃曰有潞水为冀州浸即漳水也【按燕书王猛与慕容评相遇于潞川也鄣固山泉鬻水与军入绢匹水二石上党无他大川可以为浸所有巨浪长川唯漳水耳故世人亦谓浊漳为潞水矣】水经注云潞水即漳水然潞自有源流合漳水合后称潞 玉海唐明皇为别驾时逐鹿于河鹿迫而入因逐之水不及韀应获鹿后骑入者溺焉潘炎赋之 上党记潞浊漳也县城临潞晋荀林父伐曲梁在城西十里今名石梁潞县故城在潞城县西又东北八十里有黎城临壶口闗至建安十一年从汹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梁以通于海 杨升庵曰冀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河驿西潞山西之上党犹云梦有南梦北梦浯水有南浯北浯汉水有东汉西汉也 西流渡土人相传日夕时辄有神人乘流而渡
  交漳水在县西南三十里浊漳水与绛水交流故名浊漳经屯留史河村至交漳村入县境繇下舍至安昌折而东流至安居又折而北至曹家沟入襄垣境自襄垣东流至县北马鞍风洞山下东南经石梁至潞河流入平顺境 水经注漳水东北流有绛水注之地形志绛水自寄氏界东入浊漳因名漳 山堂
  肆考潞州潞城县西有交漳村浊漳水与绛水至此交流故名交漳 石梁东北五十里荀林父伐曲梁即此桥今废
  翟店渠水在县南十里山水侵田筑堤而渠入漳水枯河在西门外二十歩雨辄溢城下
  养生井在县北行村
  黎城县
  东顺山在县东十里以勅祀龙神名
  蘑菇山在县东神山东北半里形肖蘑菇
  啓明山在县东十里一名晴山
  大乘山在县东南八里
  潞祠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上有潞子婴儿祠
  风洞山在县西南十五里漳水之阴递高一里盘踞二里南连马鞍山山隶潞城地而洞口隶城界
  五仙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五峰似人形
  联珠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西连岚山山自西北延抵漳阳石巅漫突如珠
  马鞍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南接潞城县以形似名
  岚山在县西二十里递高一里盘踞二里西连广志山有龙井泉祷雨辄应 严杞五龙庙记黎城境内西去县五十里鳌山有苍龙又五十余里龙阜山有昭泽龙西北二十里有岚山龙北去百二十里有石囤龙相望五里间有蜡冈龙皆能出云兴雨而最灵异者昭泽也
  广志山在县西三十五里递高十里盘踞五里陟岭望见百里西北接武乡西南接襄垣一名王至山【山高而狭峰峦峻峭】
  鳌山在县西五十里一名苍龙山
  巁峪山在县西七十里有洞深六七里洞中有池深不可测不溢不竭洞中产钟乳石
  玉皇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递高五里盘踞二里东接渉县上有三皇庙
  信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递高二里盘踞三里北连石老山隅峰峻削山麓有泉常盈不涸一名汛山
  横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亘岭悬崖西北屏障
  石竚山在县西北六十里高二里盘踞三里石竚立肖人一名望夫山下寨村土人名石婆儿山牛居庄有石老儿山 水经注漳水又东北歴望夫山山之南有石人竚于山上状有懐于云表因以名焉
  九龙山在县西北六十里九冈似卧龙有九龙山寨积布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形似积布 地形志刈陵有积布山
  晒布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相传高辛时三仙女采不灰木织火浣龙之布以供仙裳崖有巨石类盥盆名装台石
  陇阜山在县西北百里山半有昭泽龙洞深数十里入洞十寻有池四胥深数尺又后有方池深不可测侧立戏水石牛二又后三池胥有水又后为水洞莹映晶杳人莫敢入唐昭泽王焦氏栖此 通志龙岩洞在武乡县东百里襄垣志龙洞在县东北百里黎城县界胥指昭泽洞也
  白岩山在县北十五里递高一里盘踞三里北连信山山半有朱喙岩岩有穴穴口绛色齐神武帝与尔朱荣率众北望神武指岩曰此是天蟒口启绛色主杀人可塞之居人涂以垩遂名白岩 水经注漳水于是左右黄须水口水出台壁西张谭岩下世传岩赤则土罹兵害故恶其变化无常恒以石粉污之令白是以俗名之为张谭岩其水南流迳台壁西又南入于漳
  箕山在县北八十里彭庄许由墓在晒布崖下 平陆辽州正定登封东昌濮州诸地皆有箕山汝州有洗耳河东昌有巢父墓当阳有箕山洗耳河附志以备考
  蜡冈龙山在县北一百十里
  石囤山在县北百二十里一名龙山
  曹庄北山相传魏曹义携妻子遁此立魏武庙云金牙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三里东北连玉皇山黎城山惟金牙最高夕阳尤晶莹上有北极庙
  鳯凰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新村相传神农时鳯栖此吾儿峪在县东北三十里古志黎侯城东北十里即三老令狐茂故地其形似壶逾东阳五里即吾儿峪
  卧牛峰在县东北三十里长宁村有磐石寨形似卧牛绣屏山在县东北三十里长宁村递高三里盘踞五里东连金牙山列屏错绣元至正二年正月朔李仙姑尝蜕于绣山巅云
  桃花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有桃花寨山半多桃
  悬水崖在县东北八十里安居村崖悬百尺高广象室石无隙水渗石肤入潭上百千防下百千声疎似秋雨滴潭不涸居人胥饮此
  壶谷汉灵帝时谏议大夫刘陶上疏上曰方今三郡之民皆已奔亡南出武关北徙壶口 章懐志三郡河东冯翊京兆也壶谷壶关之谷在上党也
  松门岭五朝志黎城有积布山松门岭
  铜山唐志黎城有铜山
  东河在县东半里
  南河在南闗外寖北凌城
  浊漳水渡在县南二十里繇潞城县西北界流入县境东流横经百里又东南流入潞城东北境
  落水涧 漳滙而东水倐落危悬数百尺
  西河在县西一里雨始成河
  龙井在县西十五里岚山下祷雨多应
  焦公马跑泉在县西七十里
  田溪在城北源出岚山伏虎郊丈许辄伏至溪菇出委注东河以达于漳一名小河水尤清激
  玉泉水在县北五十里原泉村山下有三石窍水涌出合流入渉县界滙淸漳 金大定间道士闗安道凿山趾为三孔水由孔出别派合流水中孤石秋涛屹峙
  颍水在县北七十里乃小溪也
  淸漳水在壶口闗北繇吾儿峪入渉县界 水经东过渉县西屈从县南 水经注按地理志云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渉之称名因地变也 淸漳入豫渉县境浊漳入豫林县西北境胥东至林县合流经安阳磁州临漳馆陶界入衞河衞河源出苏门山东流合淇洹诸水东入衞辉府濬县界
  灵原圣井在县东北二十里
  壶闗县
  紫团山在县东南百六十里高二十五里盘踞二百二十里连太行山接林县界古紫团真人修真地龙眉子引仙诗以为金丹口诀焉有翠防洞洞前有白云潭巅常有紫气团圞如葢山麓瀑布如喷玉如埀虹溪如环如箭深谷之中有殷雷絶巅之上有烈日昔产紫团参后絶 元致和中王宷辅道三十六景诗有迎旸峰倚秀峰碧萝峰老人峰金屋山鸱尾山天杠磨崖山仙翁崖东华表西华表濯缨溪南极园驻云亭 张铎紫团八景诗序王辅道诗刻半存得景二十有二取其尤彰彰者列为八景桥楼淙【去声】即辅道之仙翁崖也云葢寺即驻云亭也照壁山即屏墙山也倚秀峰乃照壁前山最高而秀者辅道所着今名无称焉参园即南极园昔有传服参飞仙者本草亦品紫团参为上今园已垦而田矣濯缨溪辅道所著名磨崖碑旧名与今同将军峰东西二华表也诗招提依絶壁门拱二将军 周一梧记又有二仙翠防二洞白龙潭白云崇云云葢三寺又谓紫团山峭拔翠耸俯瞰云烟中间瀑布流泉霞城洞府求之海内不可多得诸刹又创自隋唐而云葢先为坠崖所压仅得磨崖一碑至慈林有辅道三十六咏而已亡其十四舟车已通人迹罕至地主乏九方之识而山灵负盐车之泣此语殊悲宜勒山铭 栗应宏游紫团山记穿林木而上十里及慈云寺观元人三十六景诗碣游慈云石磴硈屈攀岩而下为云葢寺山势四壁巉兀西连王屋东俯林虑诸峰南北相拱带跨青莲白泉之胜为太行枢要复繇东峰入屏山遮地即为参园歴西笔峰复西转观瀑布采药饮泉而归数日复陟西峰石局 云葢峰在紫团山以云葢寺名又山畔有慈云寺胥唐时名刹 翠防洞紫团真人而壁地也洞口劣容一人伛偻入转身而下侧足而行高低寛隘倐变山水与人间无异水源如缕如线如盏如碗石髓上腾为钟乳如梹榔葡萄穗垂地如玉柱巨至合抱坐如瞿昙立如阿修罗虎豹游龙闪烁变幻旁穴岐径旋转即迷深闇或烛不能燃莫穷其际相传直透太行外数百里云 鳯台山在紫团山西二十里乐氏二仙冲举于此周一梧志西来诸山至此忽变庄严峭拔翺翔飞舞至于山巅万壑疎风羣峰冐日一望海天杳然无际 樱桃掌在紫团乡宋大观三年李元儒乐氏二真人封号记比于寺之东南幽谷间曰樱桃掌得真人父母之墓其碣乃干宁甲寅嵗所作是时真人之亲丧久矣真人降神于巫命改此兆符验之应其事有五虽纪父母讳氏而不及其他【按冲惠冲淑二仙繇陵川移居紫团乡益阳里云】
  三壅山在县东南九十里递高二十五里盘踞二百四十五里山势壅障者三下有水名壅水东南入林县界 地形志刈陵有三垄山
  大王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递高十五里盘踞八十五里后魏书望气者言大王山有天子气太武帝叠石为三峰欲厌之后唐宗潜龙于此 高欢请就山东食与尔朱兆盟襄垣水东乃舍大王山六旬始出口 地形志屯留有大王山上有闗龙逢祠
  羊肠坂在县东南一百六里
  抱犊山在县南四十里高十三里盘踞七十五里 五朝志上党县有羊头山抱犊山文献通考金史胥谓在壶闗境内
  东山在东二里递高三里盘踞十八里 上党记东山在城东南晋申生所伐今名无睾
  马驹山在县东十里高五里盘踞三十五里 唐志上党有马驹山相传后赵时有人获一石形似马驹因名
  靖林山在县东七十里
  龙山在县东南五里递高三里盘踞二十里
  鳯山在县东南五里递高三里盘踞三十一里上有鳯山浮图
  龙石山在县东南七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五里山巅石上有龙形祈雨多应
  紫岩山在县东南十三里递高三里盘踞三十五里岩石紫土人名石岩头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递高八里盘踞六十三里山半有泉伏流黑土
  安公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陵川界递高九里盘踞六十四里相传比丘安公隐此未朞卒俄而巅出石棺里人収葬之
  麦积山在县东南七十里以形似名
  五指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百二十八里连太行山接林县界
  赤崖在县东南九十里
  龙泉山在县南二十里递高三里盘踞十八里山胥青石中有砂石五丈
  黄山在县南二十八里递高八里盘踞四十二里山色黄明崇祯六年生白脂民取以食名黄山面
  石鱼坂在黄山后天新雨上辄有五色鱼现
  楼峰在县南三十里黄台絶顶邑南境最高峰乃冯坡之亥山也昔人尝以多宝崇寿名之相传古有高楼址存
  佛耳山在县南四十里长治界柏林镇递高十一里盘踞六十二里 张铎摩云寺记粤惟佛岭秀出壶闗视地无垠与天为党萧萧阴壑郁郁乔林絶顶难攀纎尘不到若为登百仞之峤遂将万井之区信潞境之具瞻太行之支秀也
  鸾山在佛耳山迤东一里
  赵屋岭在县南六十里上有铁鑛又产赤白石脂赤壤山在县南六十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五里 地形志壶闗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 金志壶闗有抱犊山紫团山赤壤山
  神山在城西南一里递高二里盘踞二十二里
  高望山在县西南一里高三里盘踞二十五里即南坛山 唐武德四年置壶闗县于高望堡
  栲栳山在县西南四里递高五里盘踞二十五里形似栲栳 郭恬诗虎踞真形胜仙坛亦壮观
  大峪岭在县西南三十里上有铁鑛
  鳯凰山在县北十五里递高五里盘踞三十五里 魏太平真居九年二月西幸上党诏于壶闗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峰又斩其北鳯凰山南足以断之
  壶闗山在县西北五里长治界递高三里盘踞二十二里山形似壶 通典有壶山
  龙溪山近壶闗山上建龙王庙
  檀山在县东北三里递高三里盘踞二十五里唐徐王元礼为潞州刺史尝逐白鹿至此
  风穴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递高十里盘踞七十里西有石窍深不可测听之尝有风气 郭恬诗古寺王岭下一穴自虚中
  纯山在崇贤村刘龙壶闗三老茂碑汉孝武时壶闗三老茂上书史失其姓邑之故迹虽见郡志然实未得其地三原张君友直宰邑数载求之未释尝以公事过崇贤村访诸父老则曰村左纯山之阳有巨冢或言耕者得一片石隐隐有字藏之近村古寺取视则唐人令狐璋墓志也其序世系则曰昔先祖茂夹辅周室光翼汉朝封为壶闗三老諡云征君以茂为逺祖茂之姓当为令狐矣
  铁鼓山地形志壶闗有羊肠坂静林山微子城铁鼓山五马门令狐征君墓
  五马门
  燕子池在县治东南隅即甘泉池明景泰初知县蔺兴濬
  乌泉所谓乌泉夕照也章经诗曲嶂转幽径盘入长松
  赤崖流泉在县东南九十里岩有石洞深一里内出卢甘石洞口有泉以土色赤名
  濯缨溪在紫团山源澄澈
  桥楼淙在紫团山山陉峭絶下视深壑众流奔滙惠泽池在南门外壶闗地高峻凿井甚难明洪武九年县丞郭柏濬池民始获水利
  渠头沟在县南三里当要道之冲今改道于龙塘河清流川在县西南三里一名进流川 唐贞观十七年移县治于淸流川
  壶水在县西北二里壶闗山下发源北流经长治县西北注浊漳后涸
  济众池在北门外明成化十四年知县王佑开
  龙雨池武有备记县境北方则龙溪山也山形偏西故左向建龙桥桥东为龙雨池水门即山麓石级叠浪宛若天造周计五亩余深计三丈许
  李郭井在甘泉池侧共四井
  沾水汉志壶闗有沾水东至朝歌入淇
  平顺县
  葱蔚山在县东三里悬崖峭壁松栢葱蔚
  靖林山在县东五十里
  玉峡山在县东八十里
  苍龙洞在县东南新兴二里深半里
  彩鳯山在县治南拔峦似鳯头附岫似鳯翼
  麦积山在县南八十里以形似名
  龙盘山在县西二十里达潞安府道相传龙盘此狮子山在县西五十里东禅东里西南二里东平顺西长治南壶闗北潞城首尾背足胥似狮子
  广武山在县西五十里东禅东里相传广武君葬此淸凉山在县西安善一里上有淸凉寺
  马鞍山在县西东五谷里以形似名
  虎头山在县西东五谷里
  大岩洞 小岩洞胥在县西北东五马葭芦里洞有水靑羊山在城北县建山下山形似羊植柏青翠
  青子洞在青羊里相传唐太宗第七子避难洞中一名七子洞
  龙耳山在县北石灰里山形似龙两峰似耳
  赤壁在县北四十里新安里赤壁村南石崖深涧高五丈有竒漳水至此急流落涧声吼若雷气腾若雾浪喷若珠
  侯壁山在县北六十里侯壁里山多壁立
  龙门山在县北八十里石城里赤壁村两山合峙山有三穴漳河南岸大石耸立土人传龙卧迹
  虹梯在县东北六十里
  豆峪在县东北九十里
  马隘去豆峪三十里
  崆峒山在羊羔村金大用龙祥观记王曲村张可用隐崆峒山谷之石室先病乏水倐石坼泉溜淸冷味甘多汲不竭少汲不溢病者饮之获安人得以济
  漳河源繇潞城东流入县境经王曲新安石灰躭车石城窦口等里东流入河南林县界合淸漳 平顺漳名漳河源弥可证潞城潞源之为漳源也 水经注漳水又东迳磻阳城北苍石水入焉水出林虑县之苍石溪东北迳鲁般门西阙昻藏石壁霞举左右结石修坊崇基仍存北迳偏桥东即林虑之峤岭抱犊固也石磴西陛陟踵修上五里余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自上犹须攀萝扪葛方乃自津山顶即庚坠处也苍石溪水又北合白水溪溪水出壶闗县东白水川东迳百亩城北葢同仇池百顷之称矣又东迳林虑县之石门谷又注于苍溪水苍溪水又北迳磻阳城东而北流注于漳水漳水又东迳葛公亭北而东去矣虹梯传鲁般所凿当即鲁般门犹灵石之鲁班纒
  也崿路中断四五丈即所谓絶顶中断是曰风门也石磴西陛林虑在东故名平顺为西陛也 水经又东过武安县水经注漳水于县东淸水自渉县东南来注之世谓决入之所为交漳口也
  好水池在县东南隅味甘
  济众池在南门外邑城之水滙此
  周公泉在南山下建县初知潞州周昊凿三井
  温泉在县北四十里新安里乐头村漳水潆洄处高崖深潭名大海小海涯际多泉水差温流入漳河
  神虎泉在东谷里相传白虎入南山下存木箭拔箭得水
  大禹泉在三池南里相传大禹经此相地穿井得泉云双射泉在躭车里相传唐太宗征窦建德连发二矢拔箭水出
  过水井在李庄村西南河渠居民穿渠得泉葢方员百歩惟此过水去
  龙王井在东禅北里相传梦龙王指地穿井得泉二眼云
  三岔口池在县东南河渠
  通津池在广里村河下今涸

  山西通志卷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
  山川【四】
  汾州府
  汾阳县
  狐岐山在县西南九十余里孝义界一名薛颉山又名薛颉岭胜水出其下
  白彪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马跑泉出其麓上有龙桥洞方广十丈辟两岩石梁横续悬溜滴池土人名北岭南为羊耳山石巉峯耸林茂泉飞邑胜境也昔有驺虞见此故名相传商遣比干于驺虞山筑台避暑今汾河滨有比干台
  谒泉山在县北四十里文水界阳为卜山隂为陶山山下有汤泉一名汤泉山上有石室相传子夏居此又名子夏山 水经注文水又南迳县右防隠泉口水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其山石岸地险壁立天固崖平有一石室去地可五十余丈爰有层松饰岩列柏绮望唯西侧一处得歴级升陟顶上平地十许顷沙门释僧光表建二刹泉发于两寺之间东流沥石沿注山下又东津梁渠隠没而不恒流故有隠泉之名矣雨泽丰澍则通入文水 五朝志隰城有隠泉山
  将军山在县西南十七里东南有桑枣坡西南连石盘山一名柏山上有柏旧志离石侯牙将赵鼎号白马将军遇冦战没于山民收山下故名
  石盘山在县西十里花枝村高峯名西顶
  万户山在县西二十里高八十丈延袤二十里巅平旷可营万室唐人谓之西冈李永山川记尧时洪水诸山皆没惟此巍存济者万户故名
  柏山在县西二十里相传离石侯嵩万户山封树多柏故名石室山在县西三十里山崖可作居室上多岩洞麻衣仙姑洞尤着又空王佛岩空王佛栖此土人以抱腹岩为东岩石室岩为西岩
  向阳峡在县西三十五里有水流出峡
  黄芦岭在县西六十里石室山碑麻衣仙姑西河洪哲里人也聘魏氏孝养舅姑五载嘉遯于汾阳西岭号黄芦山名石室麻衣草履修炼真性魏率家人请归姑乃托石壁而入惟有圣手痕存焉厥后显圣像出朶乳泉暨五色蛾飞集早祷靡不应
  鉴谷 代公猗卢将十万骑从西河鉴谷南出晋军从蒲坂东度防于平阳事不果行鉴谷当即黄芦岭
  羊头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土山戴石形似羊头 水经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是合白彪羊头为一山也
  狄谷在县西北二十里谷中水竹环绕雅有幽致石婆神山在县西北三十里连万户山相传山无水有老妪日逺汲以济人殁而建祠山上故尊之曰神非陜州店东三里石婆神见梦于皇甫防头决科比也
  比干山在县西北百里相传商季令比干筑城于此金志西河有谒泉山比干山汾水文水孝义有比干台 路史汾之西河县百二十里有比干山 孔子手书铜盘铭左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寜兹焉是寳 魏文帝吊比干文扈阳曜而灵修兮岂传说之足竒但至概之不可悛兮寜溘死而不移 李翰殷太师碑周武下车而封其墓魏孝文南迁而创其祠我太宗有天下禋百神而盛其礼追赠太师諡曰忠烈申命郡县封墓葺祠置守冢五家以少牢时享
  青龙山在县北三十里孤峯独立羣峯环绕左右泉涧萦之一名西顶顶有甘泉北十里为龙桥山
  鹤鸣洞在岩壑间志称拍手洞中则鹤应手而至汾河在县东二十五里水经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 按水经注汾水出太原静乐县北一百三十里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即太原】南过大陵县【即文水】南接邬城【即汾州东界】东又南过平陶县【即平遥】东文水【即文谷河】从西注又南过永安县【即孝义】又南过冠爵津【即雀防谷在介休南】又南入河东界西【即灵石】又南过皮氏县西【即河津】祝志汾水经流平遥介休之西至孝义东南出灵石口入于河 繇大陵城西南迳文谷斜迤东绕二十五里淮南子汾水浊宜麻 孔天孕渔父说愚公归钓大陵之西涔浦之南为汾汀渔父
  甘露泉在东门外二十步昔州人凿井深未及隍而甘泉涌出
  文湖在县东十里水经注文水又南迳兹氏县东南十五里故城东为文湖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河在县直东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水泽所聚谓之都亦曰潴盖即水以名城也文湖又东迳中阳县故城 按晋书地道记太康地记西河有中阳县旧县也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又东南入于汾水也今湖为民田 宋熙寜元年正月复汾州西河泺【按湖本大泽与汾河不相通后决流通汾水遂涸】
  三泉在县南二十里源出三泉洞西接灵浮东南注板谷流行春虢河分为三堰二汾阳一孝义共水最清冽濒泉沍隂地冬结层冰歴夏不消城市以为凌隂焉
  清沟水在县西南十里一名董师河源出尉陵谿谷口流注防石家庄泉经城南入乔东诸村
  灵浮泉在县西南四十里赵景王村相传景王祷水而泉应旧有三泉今存一孔
  麻窟水在县西十里平地涌出明大学士韩爌欲改名麻出
  禹门河在县西二十里繇张堡泉出至河口伏沙潜注东流转北入马跑泉滙流
  张堡丰泉在县西二十里朱之俊滙清园记张堡丰泉出禹门河中瀑声洪逺众山皆响盘石巉岩处处歕滴流环中渚竹木甚盛景况大似江南郭潄六山人自辉县来一见欣赏曰此小百泉也
  马跑泉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白彪山即水经原公水也一名壶溪源出西北三十里白彪山麓又名葫芦谷相传后魏贺鲁将军驻师于山马跑地得泉故名其水縁山南注至谷口折而东歴城东北东南合文湖水雨泽丰澍则涨流而入于汾故邑东多沃壤焉而园匝树蕃水硙山亭雷隠云连则谷中为胜 水经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东过其县北 水经注县故秦置也汉高帝更封沂阳侯婴为侯国王莽之兹同也魏黄初二年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文云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疆宇分割太原四县以为邦邑其郡带山侧塞矣王以咸寜四年改命爵土其年十二月离石令宗羣等二百三十四人刋石立碑以述勲徳碑北庙基尚存也
  向阳水在县西三十里一名悬泉水出金锁闗峡流经涧河合壶溪东南入汾
  贺鲁泉在城西北
  石鼻溪在城西北汾阳古志城西北石鼻溪贺鲁诸泉其碑令狐楚辞董叔经书文翰絶妙
  禹导河在县北十里马跑泉之滙也东流四十五里防上林舍安家庄张家堡诸泉入汾一名禹门河相传禹导洪水至此【今按禹门禹导分为二河】
  隠泉在县北四十里谒泉山巅 旧经岩岭盘纡有水伏流因以隠名
  闷泉在县北八十里贾家庄平地渟渊圜閟如璧无湍激声产九节菖蒲
  文谷河在县东北五十里南流防隠泉水出谒泉山迳兹氏故城西与文湖合一名万谷河又名文水地舆综要文水歴交城汾水县南入汾河
  平遥县
  超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城冢记高三百三十六丈横百余里岭广平周百步有竒紫盖峯在东岩下尝起紫光如盖万松岭在南列嶂似翠屛上下岭胥茂松涛声谡谡文殊顶在北上有文殊阁后废清光峯在东光时照彻山谷似玉海银阙焉观音坪在西寳塔岩在东晡时紫光辄繇岩下起或云塔藏舍利焉下有龙泉山一名过山以其超过羣山也一名弋岭山一名锅山 地形志平遥有京陵城平遥城过山金元遗山题名己亥秋八月十有四日自太原道往山阳留宿于此东山元好问裕之题字大如拳温仁甫有后叙通辨大师院主广演立石 郭明济应润庙记图经云超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三百三十六丈峻越余山城冢记云平陶东南有过山是也唐天寳六载改名超山也山之谷越谷也谷行十余里中有佛舍百福寺也 元张翼祈雨记平遥南有超山冈峦起伏形势聨络东西与麓腹诸山对峙独兹山为最高路转峯廻林壑深秀山麓有百福禅寺东有灵泉立祠祀芘之 麓台无树山巅王浚庙旁止松三株其山荒大无比以髙胜超山地势幽秀峯廻路转溪流映带林壑极美然别山无树而此地独盛寺前髙岭青青如黛风雨隂晴扑人眉宇时作涛声是以松胜也 世说新语孙子荆言其土地之美曰其山防巍以嵯峨其水防渫而波是子荆家近超山麓台山也
  超谷在超山一名郭谷
  麓台山在县东南四十七里一名防山又名谒戾山山势最雄髙过岭越上店东北皆曰麓台繇苏家庄越三岭十余里至田家垍最髙又上五里即麓台中峯东南万山层叠下一涧东北去割麓台不与东南山连山根石紫黑顶上方石平置峯东石坪有龙洞山之隂婴溪出焉 山海经龙首山西三百里曰麓台尔雅山足曰麓土髙曰台 通考有鹿台山婴涧水五朝志平遥有鹿台山近世称麓台是传防山
  海经也
  中都谷在县东南三十里中都河源此
  锅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上有浮图
  亭冈谷在县南三十里有亭冈水
  洪谷在县西南有白龙潭武亮记谷上通绵山两崖对峙壁立千仭巨潭天成皎若明镜
  汜山 水经婴侯之水注于汜水右出汜山
  汾水在县西北四十里繇文水入县境西南流经汾阳介休界
  源祠水在县东十五里平地涌出泉清可鉴髪北注中都西入汾河旱祷辄应源上有祠故名一名源池水溉源祠村梁村尹回村田
  婴涧水在县东三十里水经注谒戾之山婴涧之水出于其隂
  卤涧水在县东南二十里源出朱坑流经县东合婴涧水入长夀河 雷洁记城东一河名鲁涧自东引入城
  中都河在县东南三十里图经源出中都谷横岭下西南合源祠水【源祠县东南十五里】经城南西入邬城泊复入汾河洪善驿决堤取水遂北流循县城东而西入于汾故一名城东水 水经注婴侯之水乱流迳中都县南俗又谓之中都水又注漹水又防婴侯之水山海经称谒戾之山婴侯之水出于其隂北流注于汜水右出汜山其水殊源共合注于婴侯之水乱流迳中都县南俗乂谓之中都水侯甲水注之迳邬县故城南雷洁记平陶南向绵山其山有大谷三发源连潢合流一名中都河其河在城南面旋逝防归汾水
  亭冈水在县南二十八里源出亭冈谷石岩中图经此水自亭冈谷北流入中都河
  超山龙泉宋余彦和应润庙记邑之南五十里有超山势高且厚下视邑城山之岩有泉出焉源虽防挹尝其味清凉而滑甘旱祷未尝不应
  原公水源出超山东北流永泉里黎基村 明志一名贺鲁水源出自白彪山涌注东流
  百福井在超山百福寺祷雨多应
  于仙池在超山于仙栖此引泉制药泉味如橘病者饮之即瘥 圣水池记水医眼又名眼药池池不复存字亦剥落依稀识金明昌元年麓台老人数字
  白龙潭在县西南洪谷祷雨多应
  张赵泊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分泊
  长夀河在县东北三十里出南山经祁县入县境西注汾水一名砂河夏秋泛涨时没田庐当即胡甲水水经注甲水又西合婴侯之水经邬县故城南
  侯甲水冀州图侯甲水起平遥县北入太原界 水经注甲水又西北迳中都县故城南临城际水湄春秋昭公二年晋侯执陈无宇于中都者也汉文帝为代王都此武帝元封四年上幸中都宫殿上见光赦中都死罪以下甲水乂西合为婴侯之水 涧至婴沟村曰暮有光映焉
  孝感泉在西汾村元杜唐臣王夫人凿郝天挺记曰泉忽通透独甘如饴
  金井在县中楼高百尺井中水色如金后涸
  介休县
  狐岐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中有狐洞可通十里山半有泉禹贡注狐岐之山胜水出焉即鸑鷟泉禹贡治梁及岐注岐山在汾州介休县
  绵山在县南四十里递髙四十里县境二十五里形势绵亘林木丛鬰介子推隠此一名介山山半有抱腹岩蟠踞百余里东抵沁源北接介休南跨灵石一名横岭 左传襄公十三年晋侯搜绵上以治兵定公六年赵简子逆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 后汉志注界休有界山有绵上聚左传曰晋文公以绵上为介子推田界山推焚死之山故太原俗有寒食【袁崧郡国志同】杜预曰西河介休县名绵上 文公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隠文公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环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庄子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吕氏春秋负釡盖簦终身不见 水经注汾水又
  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介休县之绵山北流迳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祀也 王肃衰服要记曰挂树者起于介子推子推晋之人也文公有内难出国之狄子推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后文公复国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烧死国人之恐其神魂贾于地故作挂树焉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 后汉周举传每冬中辄一月寒食以子推焚骸神灵不乐举火是子推又以冬月亡矣 石勒传雹起西河介山歴太原乐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千余里树木摧拆禾稼荡然勒正服于东堂以问徐光光对曰去年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歴代所尊或者以为未冝替也纵不能令天下同尔介山左右晋文之所封也冝任百姓奉之勒下书曰寒食既并州之旧风朕生其俗不能异也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倘或由之而致斯灾乎子推虽朕乡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乱也尚书其促检旧典定议以闻有司奏以子推歴代攸尊请普复寒食更为植嘉树立祠堂给户奉祀于是并州复寒食如初 后魏太和二十年二月癸丑诏介山之邑听为寒食自余禁册府元龙星木之精也春见东方心为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介子推以此日被焚禁火 路史周举之书魏武之令汝南光贤陆翽邺中记皆谓介子推以三月三日燔死而后世为之禁火予观琴操所记子推之死乃五月五非三日也 祝志介山乂名介美山在介休县东南三十五里以介子推隠此故名有庙在焉汉郡国志万泉县南十五里亦有介山俗传以推隠得名旧通志两存其说按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隠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田而旌其善介休县旧名绵山绵上即介休东南山也南跨灵石西跨沁源盘踞深厚是以求而弗获若万泉者虽近于绛周围仅十里未必不获盖其屹然孤立故名为介后遂傅防以为推隠之处蒲州志已破其误又曰绵山在灵石县有介子推墓与沁水介休相连即介山也 日知録魏武帝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介子推且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嵗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悟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徳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明文公在时介子推已死故以田禄其子也史记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然则受此田者何人乎 忌坂相传介子推避晋文公于此李钟盛介山分界碑经介山南之坡为阳坡地名有北塔钩红严村栢沟峪大小栢沟村介神庙诸处属灵石县山北之坡为隂陂地名有说法台抱楼山陶圪塔馒头山兴地村等处属介休县地俱以山岭中脊隂阳为界下以柏沟村兴地村二沟合流总渠水心为界
  抱腹岩在县西南四十里绵山之奥崖似抱腹羣峯拥翠涧水流鸣石梯陡峻松柏森蔚绵山胜境也一名灵官仙窟路险崖峻相传僧自并州来二兎二鹿前导僧随之渡遂化于此唐太宗封空王古佛因建云峯寺于渡置二桥一曰鹿桥一曰兎桥岩右有鐡索岭岭上有五龙纒对峙有说法台繇岩而前有朝阳洞一斗泉小须弥白云洞中岩有蜂房泉巅有竹林寺鐡瓦寺银空窟摩斯岭银空摩斯胥空王佛弟子也山前有塔岩头有元帝庙外有龙岩防李姑岩亦传唐太宗妹焚修地也山北有山神庙观音阁平麓有下马泉圪堆头光严寺前后凡九里二十八湾树木经歴代胥禁砍伐实所以旌介也 唐贞观初旱长安人祷于抱腹岩僧令拜侍者摩斯斯方淅米将米汁向西少洒令急回曰今日长安霑足矣果应后与银空胥化此
  太虚岩在县东南二十里崇冈上有二岩一似雀粪碎砌一似冰柱胶粘一名珊瑚一名上水岩畔有数石洞狐岐胜水绕之
  羬城山在县东南二十八里
  蚕簇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瓦瓮村山势高峻形似蚕簇一名簇蚕山
  西谼谷在县东南三十里
  东谼谷在县东南四十里四靣如围幽深无际岩北向有介子推妹祠岩下有黑龙池名白牛岩高数仭周三里雨雪不侵巅有悬泉倒流岩中似瀑布
  红山岭在东西谼谷间
  狮鼻岩在县东南四十里岩高七十余丈中空岩下巨石形似狮鼻岩上时见霞光
  天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垜村壁立万仭云绕山半即大雨而巅若无云巅有浮图云雾绕尖即雨
  箭杆岭在绵上下有硌石涧
  介岩有树花生叶上
  雀防谷在县西南二十里唐明皇开元中北廵并州尝经此通典险固之处 水经注冦爵津俗谓之雀鼠谷
  沂阳谷在县西四十里水出谷中名沂阳水
  木山地形志西河郡介休有木山邬城有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岳山祠
  度索原宋金刚据介州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屯度索原贼埭水上流寂徙屯为贼所搏兵大溃死亡畧尽寂昼夜驰抵平阳镇戍皆没
  静岩金志介休有静岩
  汾河在县北经流县境二十里至桥头村虹霁桥又由义唐镇西南入雀防谷至灵石县界
  国朝康熙十一年汾河徙 汾河繇东北孝义界胡家嘴起至西南灵石界崔家沟口止县境四十里三百一十四歩北至罗王庄汾河十里为孝义界繇罗王庄至孝义治二十里 水经又南过大陵县东水经注汾水于县左迤为邬泽广雅曰水自汾出为汾陂 水经又南过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流注之水经注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水出介休县之绵
  山北流迳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又西南迳介休县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介美矣汾水之右有左部城侧临汾水盖刘渊为晋都尉所筑也
  邬城泊在县东三十二里北辛武村 尔雅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防郭璞注大野今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大陆今钜鹿北广阿泽是也杨陓今在扶风汧县西孟诸在梁国睢阳县东北云梦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具区今吴县南即震泽是也海隅海濵广斥昭余祁今太原邬陵县北九泽是也圃田今荥阳中牟县西圃田泽是也焦防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水经注汾水于县左迤为邬泽广雅泉自汾出为汾陂其陂东西四里南北十余里陂南接邬地理志曰九泽在北并州薮也吕氏春秋谓之大陆又名之曰温洟之泽俗谓之邬城许慎说文曰漹水出西河中阳县之西南入河即此水也漹水乂防婴侯之水迳邬县故城南晋大夫司马弥牟之邑也谓之邬水也俗亦曰虑水虑漹声相近故因变焉又西北入邬陂而归于汾流矣 昭余祁当在祁县班固曰泽在邬县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注曰祁薮西接邬泽故通典注昭余祁在今西河郡介休县界又曰昭余祁俗名邬城泊职方并州之薮【通考同】路史昭余祁在介休连延祁县吕氏所云大陆一名沤泽俗曰邬城泊者是也邬城泊一名蒿泽隋汉王谅拒杨素于此
  三道河在县东五里发源宋村后平地涌泉流分三名三道河经下站村北入汾
  拔戳泉在县东十二里段屯村相传尉迟敬徳迹灰栁二泉在县东二十里石洞村西北入汾地有白栁蒲地泉在县东二十里
  闷津泉在县东三十五里一名连山水
  蜂房泉在县东五十里抱腹岩下悬泉苔藓上似盘倒垂者十余小窍百余似蜂房泉繇中滴贯珠不絶
  龙泉在县东南二十里北流入于汾平地涌出相传有龙见此【明一统志在西南】
  硌石涧在县东南二十里源出绵上箭杆岭下流入汾水久涸
  源泉在县东南三十里王一魁源泉诗序东南三十里有泉出山下名源
  洪山水在县东南三十里洪山山半有泉数罅四季不竭即文路公三渠之源也东北流入于汾土人谓即石桐水 按石桐当出绵山
  鸑鷟泉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狐岐山下北入于汾宋至道间碑有鸑鷟池
  连山水在县东南四十里图经水出连山其源甚防悬泉在县东南四十里东谼谷南山之上岩巅有泉一脉倒流岩中似瀑布
  胜水在县东南源出狐岐山流入县东境洪山源神池诸村凡二十里东入于汾
  谢谷泉在县南十里谷中流出
  兴地泉在县南四十里绵山下一名利民渠
  黑龙池在县南四十里东谼谷河中色黑相传龙见此白牛在县南五十里东谼谷三周五百余歩深不可测山峻路险直上三十里祷雨多应相传白龙与黑龙战里民以礮助之黑气冲天而去今山水泛涨漂巨石大木过不沉
  绵水源出绵山西入汾一名石桐水土人名石洞水平地涌出
  井成泉在县西北七里大宋曲张家井也明万厯三十四年泉倐涌
  葫芦河在县东北五里
  小桥泊在县东北二十八里西入汾
  石河在县东 城西河在西门外 内封河以上三河无常流大雨南山水发北流入于汾
  孝义县
  狐岐山一名薛颉山在县西八十里主峯髙五十丈有竒递髙五里盘踞三十里有竒南连髙唐山三十里北连寜乡鹊吉山五十里中峯最髙今盘村原是也胜水出于其下 水经狐岐之山胜水出焉 王应麟困学纪闻治梁及岐若从古注则雍州山距冀州甚逺壶口太原不相涉晁以道用水经注以为吕梁狐岐读此始知蔡传说宗晁氏其言曰梁岐皆冀州山梁山吕梁山也在今石州离石县东北尔雅云梁山晋望即冀州吕梁也又春秋梁山崩左氏谷梁皆以为晋山则亦指吕梁矣岐山在今汾州介休县狐岐之山胜水所出东北流注于汾二山河水所经治之所以河道也先儒以为雍州梁岐者非是 禹贡锥指吕梁狐岐二山去河甚逺晁氏以此释治梁及岐大谬 盘村原永寜寜乡山民通衢也
  贾愿谷在西南三十里王才里元魏尝置驿一名驿马谷后遣贾愿戍此因名
  兊九峪在县西南四十里有寨
  玉泉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髙三里盘踞四十里有竒南连灵石金甎山十五里北连髙唐山十五里为吉隰往来通道泉如潄玉故以名山 唐志孝义有隠泉山是迤辖文水地也
  六壁头山在县西八里下有六壁府
  柏山在县西五十里兊九峪东递髙三里盘踞六十里有竒西连髙唐山三十里东接南营村二十里山多柏
  龙山在县西六十里峦壁巍峩楼阁掩映华严禅寺之胜也一名龙隠山有象王峯莲花峯云盖峯金沙河半月池诸胜
  乌鸡山在县西七十里髙五里盘踞七十里有竒西连狐岐山二十里东接王荆村四十里有黑龙池祷雨辄应
  白雀山在县西九十里递髙五里盘踞五十里有竒东连乌鸡山十里西连狐岐山十里羣峯参天
  髙唐山在县西九十里髙三里盘踞四十里有竒南连玉泉山十五里北连狐岐山三十里山峯髙耸下有温泉名温泉镇乃吉隰孔道也 王广济渠记髙唐之山有孝河源骈于白壁之左右旁分二水合流东注
  上殿山在县西百六十里递髙七里盘踞六十里有竒南连隰州水头山三十里北连寜乡上桥山二十里峯峦峻拔为吉隰诸山之冠傍有佛寳山上有突厥祠墓相传能致风雨
  佛寳山上有积石瑰琦駴目
  逺望山金志温泉有逺望山
  安生原旧经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者惟安生原耳汾河在县东十五里繇汾阳经县境南二十里过冷泉山合诸水入介休灵石境
  王同河在县南十里
  岭北沟河在县南二十五里
  玦溪在县西南五里源出道相村绕田似玦
  冷泉在县南二十八里炎夏清冷人多避暑于此元象泊在县西十里六壁村元象有孝行耕于此一名胜水陂
  孝河即胜水也源出狐岐山麓径县西十五里杨家庄杨泉曲等村复合左水吐京水曹溪诸流由县南而东十五里至五楼庄入于汾 水经注胜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乂东合阳泉水【即吐京水】又东迳中阳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通考中阳有胜水 金张元祐济民渠记孝子河发源孝西山百余里一水自髙唐西北会于白壁之左次南二水合流四潆行绕郭东注入于汾
  吐京水在县西十五里合胜水入汾一名西阳水 水经注胜水又东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谿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
  左水在县西二十里合胜水会为孝河一名贾愿水义河发源狐岐山之麓东流至县北十五里田同村南入汾阳境普恵董家诸村分为善利得利分利丰义紫金五渠堰至盐锅头村入于汾一名行春川
  温泉在县西九十里髙唐山侧灵液温淡积雪不冰海眼泉在县西北七里居义村西水色深黒莫测其底白龙渠水在县西北二十里白壁闗
  假壁河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板谷水在县西北二十八里源出合板谷东流入元象泊
  三泉在县西北二十八里泉有三东流入板谷
  黑龙池在白雀山下相传有黑龙化于此
  曹溪出北屯川过曹村吴屯入孝河
  临县
  中脚山在县东四十里【产石炭】
  黄龙山在县东五十里
  连枝山在县东六十里永寜州界支脉蔓延连接羣山郝墕山在县东一百六十里交城界
  云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汉髙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髙祖撃陈豨驻此有庙又有三宫人其麓亦建祠
  火山连樊包头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产石炭土人造磁器】
  招贤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产石炭民业磁窰鐡冶】
  马头山在县东南九十里永寜州界
  白佛崖在县南十里悬崖百尺上有佛字纵横三尺似垩书然旧说佛音弼为佛肹佛时仔肩之弼是汉明帝前业有佛字非西方七佛也至今人称白弼崖
  三交南山在县南五十里相传后魏孝文过此见有异气遂凿断来脉建庙厌之时荆棘罥衣怒折其刺至今此地棘刺独无勾云
  石门墕在南六十里永寜州界
  山在县西南一名长夀山北下为牛涧
  鳯凰山在县城倚西山山巅筑城南下为牛涧
  紫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山势嵯峩巅时有云气上建圣水殿塑浮济大王像一曰石勒祠殿左右壁二孔裁容手相距二尺许西为雨穴东为风穴风穴不敢启雨穴旱祷手探水辄雨间探之时获水珠钿石诸物上建崇应侯庙
  黄云山在县东北三里榆林河水出焉【按县志黄龙山讹黄云山然相去甚逺又榆林河在东北五里则祝志为覈】
  一箭岭在东北百三十里静乐界
  孝文山在县东北百四十里周家沟界有避暑宫废址东林山色防赤山侧有泉味甘为临县第一
  黄河在县西百十八里由兴县红石滩碛经县境西界南流逹永寜州之孟门共长一百八十余里 红石滩碛 葭芦碛 乌龙碛 翻入坪碛 大同碛【至此西南九十里矣】孟门
  小峪河在县东南三十里发源云山下西流至沟口岐道村
  赤洪山在县东北七十里
  十渡口去城百二十里对葭州大防村为马家窊去城百二十里对葭州东水门底为克虎寨去城百二十里西南十里斜对葭州浮屠峪为杏林庄去城百里为曲峪镇去城百一十里西南十里斜对葭州闗沟为白道峪去城百里对葭州荷叶坪为郭家峪去城百里对葭州猫儿碛头村西南十五里对葭州螅蜊谷为堡子峪去城百二十里对葭州吴堡县川口镇为髙家塔去城百二十里对吴堡县横沟村为桥子沟去城百一十里为小园子 索逹安渡在曲峪镇南十二里通吴堡 克虎寨渡口置浮梁今以舟济金大定时攻西夏筑城屯兵元废明洪武五年置廵检司后裁南二十里为曲峪渡 元志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余里与黄河合又正南流过保徳葭州及兴州境又过临州凡一千余里与吃那河合 魏正光末北镇扰乱薄骨律镇别将贾显度率镇人浮河而下逹秀容为尔朱荣所留
  湫河在县东南三里发源兴县合查山麓由大小枝头山长城坪西南行三十里经白文镇折而南流六十里东北受榆林诸水合而南行五十里胥两山排阖一水中流至三交镇折而西南行五十里入黄河十渡水与甘泉等河胥入此水 水经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水经注水出陵川北谿南迳其川西转入河【按临河即陵水之譌】五朝志太和有湫水太和即后周鸟突郡县也
  甘泉河在县东南三里发源甘泉村石岩西流至甘泉沟口
  安业河在县东南十五里发源中脚黄龙二山西流至安业沟口
  大峪河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发源汉髙山下西流至大峪沟口
  钟底河在县东南六十里发源湍水头西流至三交镇善卷河在县西南十里发源赵家圪台东流至善卷沟口
  青堂河在县西南二十里发源丁家沟暨青堂村流至村境地陵下 以上胥入湫河
  孝才河即月境川河在县西十五里发源埋头庄南流至索逹干
  青凉河在县西三十里发源紫金山下西南流至丛罗峪
  曲峪河在县西百里发源紫金山时见时伏至张阳防见而不伏西南流至曲峪镇
  杏林庄河在县一百十八里发源紫金山西麓流经兎儿坂至杏林庄
  麻峪河在县西北一里发源暴水泉东流至麻峪沟口万安河在县西北十里发源紫金山东麓东流至万安沟口
  太平河在县西北三十里发源紫金山时见时伏至武家坪见而不伏东流至太平沟口
  第八铺河在县西北百二十五里发源紫金山西北麓西北流至第八堡 以上五河胥入黄河
  窰头河在县北四十里发源紫金山北麓东流至窰头沟口
  故县河在县北五十里发源唐家沟海子头沟暨故县村东流至村口
  榆林河在县东北五里发源黄云山西流至榆林沟口乔子川河一名陈庄河在县东北二十里发源连枝山时见时伏流至川口陈庄铺
  小马坊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泉出小马坊村石岩冬恒温流至村境沟口
  郝家坡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泉出郝家坡村平地涌出深三尺沍冬恒温流至村境地陵下
  临泉水金志临泉县有黄河临泉水 通考临泉有临泉水
  刘王古沟刘渊尝引兵过此土人立祠
  石楼县
  石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水经蒲川石楼山县取名焉按蒲川即蒲县徐广晋纪所谓刘渊自离石南移蒲子者也蒲川石楼山不属吐军 金志有石楼山黄河龙泉 路史有巢氏治三百余载栖于石娄顔注遁甲开山记云石楼山在琅琊昔有巢氏治此山南注城阳县东北有娄乡是然于琅琊逺矣而又汝之梁县有石楼山按今隰州有石楼县本曰吐京隋文改曰石楼东南六十里有石楼山此冝是
  黄云山在县东六十里南至半心山与石楼山相连绵亘七十里有竒天辟石洞炎暑隂森雪后似登瑶台
  石羊山在县东二十里东石羊村山多栝一名栝水山旧有石羊里村故名
  薛张岭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牛心冈在县东南六十里连黄云山
  翠金山在县南三里峦耸林密有台骀神庙一名台骀山
  老子岩在县西十五里谭庄老子王村岩上清泉滴沥冬成冰柱四丈余
  石皷山在县西三十里吴峪塌沟山有平石一似琵琶一似皷风拂成音石击成声
  飞龙山在县西五十里山峻崖叠昔贺道人尝植柏林焉
  康家山在县西六十里
  九重山在县西七十里义牒马家嘴山下为有宋呼延瓒故里有马跑泉作石鳖吞鱼势
  金甲岩在县西七十里距九重山数武相传呼延瓒取金盔甲于此
  团圆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山峯殊高有汉高祖庙旧无水国朝顺治九年五月十三日半坡倐涌清泉山麓荒地胥穰
  百井谷通考在石楼
  黄河在县西九十里由寜乡奔流南入永和界 花地窊在县西九十里 水经乂南过土军县西 水经注吐京郡治故城即土军县之故城也其城员长而不方汉髙帝十一年以封武侯宣义为侯国
  屈产泉在县东南四里石罅喷防春秋时马饮之产龙驹 水经注吐军县有龙泉出城东南道左山下牧马川上多产名驹骏同滇池元河其水西北流至其城东南土军水出道左髙山西南注之龙泉水又北屈迳其城东西北入于河 刘昭注北屈左传曰二屈杜预曰二当为北传曰屈产之乗有骏马 通考有百井谷屈产泉建三寨 泉崖有晋公子夷吾庙石上有马蹄迹南山有水源隰州瀑布奔流焉
  沙河二南至谭庄东至隰州境皆西流九十里入黄河水深五尺 沙河二即吐军水也旧为城壕自城北东西夹流复滙溪水流西下易冲城址知县袁学谟详请于溪河左别开支河一道濬至总滙处计三百丈引城址水接流而下水势得以少减 雍正九年八月縁东北城霖雨涌沙堆河改北流自辟支河一道袤一百九十丈上流广四丈深七尺下流广六丈深五尺
  暖泉坡在县西四十里坡下有温源川恒流不冰温源川在县西五十里
  永寜州
  吕梁山在州东北百里接交城县境髙挿霄汉盘踞百里有竒一名骨脊山东河源此 东有鐡鐍山吕梁之支也相传山半有蛤蠡暨系舟鐡絙鐡鐍山上有鐡环 禹贡治梁【即吕梁】及岐【即狐岐山在孝义】尔雅吕梁晋望 吕氏春秋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水经注善无县西南故城水西流歴于吕梁之山
  而为吕梁洪其岩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仭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云泄震天动地 吕氏春秋吕梁未辟河出孟门之上盖大禹所辟以通河也司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西今于县西歴山寻河乃无过峘至是乃为河之巨险即古吕梁矣在离石北以东可二百有余里 太平寰宇记吕梁在离石北以东可三百余里 王运新吕梁山辨九峯蔡氏书传吕梁在离石东北与左氏合而公谷吕不韦郦道元说则为无稽予登絶顶髙冠羣山下视崖石硙硙益信胡氏张氏实未尝亲至其地而承讹踵误吕梁碑刘耽作字为小钩画讹泐可辨者才六
  十言碑书登封之嵗盖秦汉间人又叙纪虞帝世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瞍瞽瞍产舜命禹行水道吕梁
  孝文山在州东北百四十里递髙四十里上无林木每雨则山半云凝盛暑坚冰千崖万壑泉源腾瀑 唐志平夷县中有孝文山 后魏孝文帝庙碑长一丈有竒濶五尺字胥剥蚀州志孝文居文明忧避于此不食者三日
  鳯凰山在州东五十里即白马仙洞与韩仙山掌对峙白马仙洞在州东五十里鳯凰山山有洞阳观天王庙五岳庙三清阁圣母殿唐贞观间尉迟恭监造庙后一洞时吐云雾入洞里许有独木桥飞石燕磐石顶直下有梯转越主心石寛敞似屋怪石万状又进有悬石自顶倒悬距地三尺名石钟石鼔击之铿然有声又进有白龙池似雪黒龙池似墨莲花池顶上石乳垂津祈祷获滴入瓶辄应又进分九穴名九鳯山深不可测相传白马日食田禾逐之入洞蹄迹犹存遗碑曰赤松子炼丹之所古碑曰九鳯山乃黄帝之别馆晋髙祖祷雨而应天福元年诏封渊济仙洞勅枢宻使桑维翰书额
  寳丰山在州东六十里巉岩壁立一名尖山有巨石袤犬余形似一人践之则动众人践之则否
  拓跋岭在州东七十里上有古冢相传魏孝文迹下有马跑泉
  刘王山在州东百里上有饮马潭飞人崖昔刘渊都离石时据此今有渊祠
  韩仙山掌一名望仙坡与白马仙洞对峙相传东莱韩中元采苍术黄精服之身轻顔丹尝见洞口九仙跨鳯赋诗曰洞门深锁白云堆忽见羣仙跨鳯来自信我非刘阮辈浑疑身窅在天台后亦仙
  尖阳山在州东南四十里上立堡
  太华掌在州东南山深林密
  龙山在州南六十步髙一里下有龙山泉
  封侯山在州南
  虎山在州西二里髙百步
  笔架山在州西二十里形似笔架一名神仙山三峯排矗中昂旁下余似波浪渐削
  仙童山在州西三十里白霜铺相传童子晨采樵夕入洞洞有石牀一泉一甚冽
  马岩山在州西百里琵琶村有泉
  南山在州西百二十里居孟门之南顶石穴有灵泉逹下祷雨多应
  乌崖山在州治西有安国寺
  扁斗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山髙挿天傍有叶斗岩下有泉名灵通月窟泉侧有桥土人传安国王之寨朱铃游山寺记繇孔道折北登山麓过张襄敏公墓又过断峡折而东北髙冈上有大松逾小岭循崖而西怪石递壑禽声絶响乂转山半为山寺复转东行复道下悬崖万丈流泉滴沥有莲花峯上丰下锐形同菕菌寺侧有琉璃井一泉甘而冽最后山僧出唐代宗赐昌化公主佛牙长半尺质莹而洁色红而润其先有纯天和尚通儒教于清端少尝读书山寺
  马头山在州西北三十里相传祖逖驻军于此有庙并碑
  三阳云鳯山在州北二里髙百步山上土穴二上建希夷殿相传陈抟修炼于此有华隂人过而见之贻诗云古洞岩前碧水流白云缭绕鳯山头几回不见先生靣今见先生在石州山有遗墓羽士孙云际亦潜栖焉
  石板门山在州北五十里山势陡峻山半有穴如两扇开阖状相传牧防亡羊羊毛出石门胥丹砂屑
  伏卢山五朝志修化有伏卢山后周尝置卢山县是州北六十里卢城当即古窟胡郡县也
  黒龙洞山在州北七十里有铅鑛上建黄帝庙
  龙王山在州北百二十里土人名北顶
  铜柱山在州北百二十里高千仭有竒山半有涌泉上建迎曦寺
  三掌崖在州北百三十里交城界三峯挿天明晋藩牧地土人名官地里
  离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坚岭也山前有离石水古设离石郡离石县胥以山名
  胡公山在州东北三十里古离石界
  龙庆山在州北
  勒台山在州东北四十里相传石勒屯兵于此
  龙神山在州东北七十里多五色石
  汉髙山在州东北一百十里甚髙耸 汉纪髙帝大破林胡于晋阳追至离石复破之林胡复聚兵楼烦帝乘胜追至此上有汉髙祖庙下有仙姑祠州志曰从行宫嫔也
  黄芦山岭东界汾阳南至薛公岭又南至寜乡黒岭汾阳永寜界 齐天保三年九月辛夘帝自并州幸离石冬十月乙未至黄芦岭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
  莲峯有丰泉
  上颠山险峻
  黄河在州西北百二十里繇临县入州境至孟门折而南注 正义林胡楼烦即岚胜之北也岚胜以西石州离石蔺等七国时赵邑边也秦隔河也晋洺泽潞等州皆七国时韩地为并赵西境也 元张鼎新贞宪公张承业碑夹城之役武皇复遣公求援于岐时河中阻絶自离石渡河春冰方泮凌澌奔防舣舟不得渡祷于河神是夜梦神人谓曰子但渡流冰无患寤津吏报曰河冰合矣侵晨蹑济旋踵冰解
  拐里泉在州东五十里仙洞山麓相传山无水有老人以木拐掘地得泉
  马跑泉在州东七十里拓跋岭相传魏孝文帝遗迹石窟泉在州东八十里吴城驿东河之源
  东河源二一出骨脊山一出吴城石窟泉至芦桥合流经城东北复廹城西流合南北河西至后河底入黄河
  响水泉在州东南五十里崖半泉涌声似雷迸石似悬珠悬崖似飞瀑
  龙山泉在州南六十步龙山下有汉神医华陀庙下有井名华君井病者祈祷取水
  香水岩在州南十五里繇大土河道石壁防出味甘相传源仙洞黄龙池
  南河出寜乡县北流入交口村滙东河北河为一温泉在州西城下羣泉排防
  电雨沟泉在州西十里相传投鐡牌于潭雨辄应青龙泉在州西六十里青龙镇山石间羣泉潨滙大旱不涸严冬恒温时见鸳鸯鸥鹭云流合东川河
  灵泉在县西百二十里南山髙崇熙灵泉寺记南山峯峦挿天下临黄河有泉一道飞瀑山椒潆洄殿宇导流斋厨旱取水祷之辄应金大定间释喜赓说法于兹灌水入田嘉禾合頴
  昭济泉在州北六十里扁斗山一名灵通月窟泉相传与晋祠悬瓮山通建灵显昭济圣母行宫于源侧碑记存焉 古碑旧有海眼波涛汹涌
  误儿滙在州北六十里相传昔有将令子据守约鸣金来援子间鸣金以验信否援至知为戯后有警鸣金而援不至城遂防云
  北河在州北百八十里源出赤洪岭南流经州城西至交口村合东川河即离石水 通考有离石水一名赤洪水髙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盖近此 水经河水又南得离石水口 水经注离石北山南流迳离石县故城西 史记秦昭王伐赵取离石者也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共王子刘绾为侯国后汉西河郡治也其水又南出西转迳隰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代恭王子刘忠为侯国王莽之慈平亭也北俗语讹尚有千城之称其水西流注于河也
  赤洪水源出方山废县东南流经州界西入黄河文水出方山东流入交城境
  寜乡县
  卧龙冈在城东阜民坊髙一里北繇石州界迤逦而东抵汾州界盘踞五十余里形似卧龙
  黑岭在县东七十里下有坡峪乃汾阳永寜寜乡之界也
  栢窊山在县东南十里鸟道穿栢林里许上建圣母庙庙前泉池清冽
  百家峪在县东南十里
  楼子台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势叠峻形似层楼巅有刘公洞昔刘公修道于此
  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下有蕉泉水西流合车辙泉寨岭在县东南有寺 王编寺记观音上殿坐虎额夹水蟠足环峯拱手靣县如弄丸然
  豸岭山在县南二里一名虎头山所谓虎头横脱也仙明山在县南十里山下有仙明洞深不可测祷雨辄应
  屛风山在县南三十里列翠如屛
  蜜蜂崖在县南三十里峭削壁立流液似蜡
  车辙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山下有车辙泉
  没狐台在县南四十里台下有石室高千丈方圆三里登眺百里下有清泉景最幽丽
  黄蒿岭在县南四十五里
  车明峪在县西南二十里
  泉子山在县西南四十里有车辙泉即清水河源鳯凰山在城垣西跨山脊泉子源水环其东
  传齐岭在县西四十里
  石门山在县西百五十里下临黄河
  尚家峪在县北十里
  朱店山在县北二十里环县皆山惟北抵永寜州为平川朱店乃诸水之屛障
  黄河在县西百五十里
  清水河源出县南三十五里东防蕉山西防泉子山诸水北流入永寜州界又西流防青龙泉又西六十里入黄河 祝志合赤洪水入黄河
  车辙泉在县南三十五里源出车辙山泉源不涸民多引渠西北经永寜州合清水入黄河
  二郎坪泉在县西北二里二泉相距不数武南甘北咸水神泉在县西北狐尾沟内一里
  寜乡水通考平夷有寜乡水

  山西通志卷二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一
  山川【五】
  大同府
  大同县
  小白登山在县东七里髙一里盘踞三十五里上有白登台东北连采掠山一名马铺山 服防曰白登台名去平城七里如淳曰平城旁之髙地若丘陵也师古曰在平城东山上去平城十余里今其处犹存服说非也 李穆叔赵记平城东七里有土山髙百余尺方十余里即白登也 后魏皇始元年二月建祖庙于白登嵗一尝兼祀天帝以山神为配 天兴元年正月部署将帅以上阳侯奚斤为前军将三万骑阳平王熙等十二将各一万骑讲武白登亲临校阅四年二月以所获髙车众起鹿苑于南台之隂北距长城东包白登属之西山广轮数十里引武川水注之苑中疏为二沟分流宫城又穿鸿雁池 太祖田于白登山见熊将数子顾谓冠军于栗防曰卿勇干如此寜能搏之乎对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自可驱致御前坐而致之寻皆擒获 永兴四年立昭成献明太祖庙于白登西祠天神二十三左右立华隂公主庙于太祖庙垣后五年八月甲寅上临白登观降民数军实 泰常四年九月筑白登宫 太宗出游于白登之东北内将军都将元干以骑从有防鸱飞鸣于上太宗命左右射莫能中干自请射之以二箭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马弓矢金带以旌其能军中号射鸱都将 太和元年四月丁夘幸白登山四年四月辛巳幸白登山太祖庙兼祀昊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十六年十月诏曰白登庙者有为而兴昭穆不次故太祖有三层之宇巴陵无方丈之室又尝用季秋躬驾展防今授衣之旦享祭明堂元冬之始奉烝太庙若复致斋白登便为一月再驾可令典神者摄行祭事髙祖追思冝都丁公穆崇勲令著作郎韩显宗与
  崇曾孙真撰定碑文建于白登山
  牛皮岭在县东六十里髙一里盘踞十里北连采掠山南连土坡山下有牛皮闗
  丰稔山在县东百七十里髙三里盘踞十里山有一峯四周土坡
  游越谷在县南 后魏太和元年十月南部尚书邓宗庆奏民李飞王显前诣京南山采药到游越谷南岭下见青碧石柱数百枚长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尺方楞悉就请付作曹采用奏可时人神异之
  鳯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里西连土岭南连口泉峪北连左云界云冈诸山山一峯
  七峯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懐仁界高八里盘踞三十余里西南连禅房山北连口泉峪西连懐仁四老沟山山有七峯曰笔峯曰太史峯曰劒峯曰鳌峯曰白云峯曰摩天峯曰玉女峯七峯罗列摩天峯最髙其脊有青石盘旋至巅逺视似龙壁有洞口名玉龙洞又有天桥东壁凿石梯百级援鐡絙而上一名玉龙山
  禅房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七里盘踞四十里西连懐仁马石岭北连七峯山暨七峯山南之月窟岭南连鵞毛山又连懐仁石井山一峯壁立土人名大人峯上建甎浮图佛寺胥辽建
  双山在县西南百三十里
  牛心山在县西南百八十里
  胜山在县西南二百三十里
  拖皮岭在县西十五里
  武州山在县西二十里高二里盘踞三十里北连雷公山一峯下有泉即武州川水之源也峪中有石窟寺魏孝文帝尝幸焉 后魏髙宗时僧昙曜请于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竒伟冠于一世 显祖皇兴元年四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四年十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 延兴五年五月丁未幸武州山太和四年八月戊申幸武州山石窟寺六年三月
  辛巳幸武州山石窟寺赐贫老者衣服七年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寺 后魏景明初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为高祖文明太后营石窟二所于伊阙山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则武州峪之石窟其功费可知 明一统志山下有耿氏三冢金皇统间建塔上有志云父曰光禄子曰银青孙曰昭勇
  双化岭在县西三十里高十里盘踞百余里南连拖皮岭北武周山南北二峯南峯尤高岭西有古寺迹相传二僧化此 后魏天兴中仪曹郎董谧献服食仙经数十篇于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链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 青龙观前有悬石絶顶少西有石洞援鐡絙而上镌诗曰不知通得天台否鐡索悬崖度石桥
  高山在县西八十里
  雷公山在县西北十五里高七里盘踞百二十里南连武周山北至边墙上有雷公庙下有龙亭泉祷雨多应
  丘家岭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碌山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故平地县东四十里山出石碌
  弥陀山在县西北九十里乃拒墙堡之北山也 金志宣寜有官山弥陀山石碌山
  野狐岭在县北二十六里
  神山在县北四十里
  纥真山在县北五十里髙三里盘踞十五里南连采掠山北近边墙 五朝志云内有纥真山白登山武周山有湿水 纥真犹汉言千里也山冬夏积雪一名纥干唐昭宗曰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方山在县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四十里一峯壁立巅有拓跋魏二陵乃方山官址 水经注羊水又东注于如浑水乱流迳方岭上有文明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二陵之南有永固堂 后魏太和元年三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逺寺嗣后频幸方山三年六月辛未起文石室灵泉殿于方山五年四月己亥建永固石室于山上立碑于石室之庭又铭金册又起鉴元殿十三年四月丁亥幸灵泉池遂幸方山七月丙寅幸灵泉池兴羣臣御龙舟赋诗而罢 按魏时幸方山亦频幸灵泉池 初高祖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豫营夀宫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而方山虚宫至后犹存号曰万年堂 显祖猎方山有两狐起于御前诏奏事中散山强射之百步内二狐俱获 高允年九十八被召在方山作颂志气犹不多损谈说旧事了无所遗 魏太和中高祖宾礼旧老东平公毕众敬与咸阳公高允引至方山虽文武奢俭好尚不同然亦甚相爱敬接膝欵洽有若平生 高祖曾幸方山平原刘文亦大言于路侧曰求见圣明申宣久屈高祖引见寻勅酬叙 阉官王遇性巧彊于部分北都方山灵泉道俗居宇文明太后陵庙皆遇监作 宋使刘缵指方山曰此山去燕然逺近主客令李安世曰亦由石头之于番禺耳
  犲山后魏天兴二年七月筑犲山宫 天赐三年春正月甲申北廵犲山宫校猎至屋狐山二月乙亥幸犲山建五石亭三月庚子还宫四月庚申复幸犲山宫占授著作郎王冝弟造兵法孤虚立成图三百六十时遂登定襄角史山又幸马城甲戌还宫八月甲辰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九月甲戌朔幸漠南盐池壬午至漠中观天盐池度漠北之吐盐池癸巳南还长川丙申临观长陂冬十月庚申还宫 天兴五年蠕蠕社崘闻太祖征姚兴遂入参合陂南至犲山及善无北泽时遣常山王遵以万骑追之不及 道武北狩犲山收定陵公和跋刑之路侧后太武西廵五原回幸犲山校猎忽遇暴风云雾四塞世祖怪而问之羣下佥言跋世居此土祠冢犹存其或者能致斯变上遣建兴公古弼祭以三牲雾即除散后搜狩之日每先祭之 大同纪犲山疑即方山【按蠕蠕繇参合陂南至犲山是必古云附近山也】
  岐王山在县北九十里山上有岐王墓又有鬪鸡台李克用尝屯兵于此一名奚望山 金志大同有武周山方山奚望山纥真山
  三寳山在县北百七十里
  焦山在县北明大同卒北保焦山
  采掠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盘踞二百四十里东连阳高云门山西南连小白登山产良药上有采掠大王庙采掠观支峯 金志白登有白登台采掠山有明代藩诸墓 胡志大同有马铺山桥头山独角冈齐家山七里山合河山亦藩诸墓
  东塘山有唐段文昌墓
  武周山隋志有纥真山白登山武周山 县西二十里武周川水出焉 宋升明元年五月魏主雩于武周山澍雨大洽 魏太宗初祈福于武周车轮二山及即位坛兆后因以为常祀嵗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
  屋孤山魏天赐三年正月建五石亭校猎于屋孤山或曰即夏屋
  祥古山辽干亨四年八月辽主至云州猎于祥古山壬子次焦山
  青原冈后魏太和九年七月戊子幸鱼池登青原冈无榆坡有元学士许子逊墓
  桑干河繇应州东北流入县境新桥村经城南古冢坡防如浑水东流经白登山南六棱山北古定桥徐疃村余家寨西册田补村贵仁村大新庄东册田乱石村晏头村马营儿南徐村入阳髙县南川界县境凡百三十里 金志大同有御河如浑水桑干河晋义熙十四年魏建岳渎祠于桑干之隂祀用牲币
  水磨河在东门外
  三圣井在县东百二十里沈家窊
  栁港在城东南
  十里河在县西三十里源发塞外之菱角海繇古云内城入杀虎口经右玉城西红土堡祁河堡又经左云云阳堡三屯堡云西堡髙山城云冈堡流入县境青磁窰铺经王家园村西东合河村至髙家店合御河县境凡六十里
  石窰泉在县西三十里石窰寺左 王逹善诗一脉元从石罅来湛于秋镜緑于苔
  石窰寒泉在县西三十五里石佛寺
  白道泉在城北 纲目集览白道在古云中郡今大同府有白道泉即饮马长城窟处
  得胜河在县北八十里东入御河
  如浑水在县东北八十里源出塞外之葫芦海繇阳髙开山口两源合流入县境得胜堡经榆涧村至赐堡东南流经孤店村防得胜河又经马站村白马城至县东门外兴云桥折而南流又经郝家庄沙岭子村寺儿村铺南北独觉寺至髙家店防十里河入桑干河县境凡百四十里 水经注湿水又东迳班氏县南如浑水注之水出凉城旋鸿县西南五十余里东流经故城南北俗谓之独谷孤城水亦即名焉东合旋鸿池水水出旋鸿县东山下水即成池北引鱼水水出鱼谿南流注池池水吐纳川流以成巨沼东西二里南北四里今多涸 北对凉州地之南池池方五十里俗名乞伏袁池虽隔越山阜鸟道不逺云霞之间常有西南流迳旋鸿县南又合如浑水是总二水之名矣如浑水又东南流迳水固县县以太和中因山堂之目以氏县也右防羊水水出平城县之西苑外武周塞北出东转迳燕昌城南按燕书慕容垂轝过平城北四十里疾笃筑燕昌城而还即此城也故北俗谓之老公城也羊水又东注如浑水乱流迳方岭上有文明后陵陵之东北髙祖陵也羊水又东注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枝津东南注池池东西百步南北二百步池渚旧名白杨泉泉上出白杨树因以名焉其犹长杨五柞之流称矣南靣旧京北背方岭左右山源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又迳平城西郭内又南屈迳平城县故城南史记曰髙帝先至平城史记音义曰在雁门即此县矣王莽之平顺也魏天兴二年迁都于此如浑水又南与武周川水防又南流迳班氏县故城东王莽之班副也阚骃十三州志曰班氏县在郡西南百里北俗谓之去留城也如浑水又东南流注于湿水【今如浑水枝津暨泉池大概涸塞録之以见拓跋魏建都之时其水道通行如此】金志大同有御河如浑水 明一统志上有石桥下有金大定中所立边元忠碑
  武州川出武州山西白羊山溪谷中引为石渠流经城南十五里东南合如浑水又名合河 水经注武州川水出县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川北流迳武周县故城西王莽之桓周也又东北右合黄山水水西出黄阜下重北流圣山之水注焉水出西山东流注于黄水又东注武州川又东歴故亭北右合火山西谿水水导源火山西北流山上有火井南北六十七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防雷发响以草防之则烟腾火发东五六尺又有汤井广轮与火井相状势热又同以草内之则不然皆霑濡露结故俗以汤井为目井东有文井祠以时祀祭焉井北百余步有东西谷广十许步南岸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防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裘寒吹凌人不可暂停其水又东北流注武周川水武周川水又东南流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搆其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川水又东南流出山魏土地记曰平城宫西三十里武周塞口者也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一水自枝渠南流东南出火山水注之水发火山东谿东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热间樵炭也又东注武周川迳平城县东南流注如浑水 魏太和八年六月戊辰武周水泛滥壊民居舍
  延水晋义熙四年正月魏主至延水遂幸犲山宫九十九泉
  懐仁县
  芦子山在县西南十五里芦子口村旧有鐡冶
  小峪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小峪口村上有张万户洞最峻山险
  鹁鸽峪在县西南三十里
  牙余山红山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中有舍身崖 薛家庄河通红山峪
  大峪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大峪口村盘曲二里连左云县四峯山上有雕窠寺山碫昔有雕巢今尚存
  金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王平村接山隂界上有洞燕家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要寨村上有燕家洞石镵燕洞賔重修五字
  滴水崖在县西南六十五里金仙洞南石壁有孔日滴水数壶可供一人
  金龙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下有泉通马邑金龙池清凉山在县西十五里悟道村髙二里巅有磗浮图数百里外可望见下有利国鐡冶北壁有石碫碫内有金钻约三寸许触之辄动取之不出石堂内有地皷石击之声似皷西有寒泉虽盛暑人不敢饮下有文殊院明一统志山有甎塔及利国鐡冶
  石井山在县西十五里峪有石井
  锦屛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峯耸翠 金志懐仁有黄花岭锦屛山清凉山金龙山 明一统志旧有磁窰鐡冶
  鵞毛口山在县西北十五里
  得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山脊﨑岖凿石梯数里攀援而上
  陈家峪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土人传杨业败处
  团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玉龙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北连大同坤云山山有七峯其峪青石盘旋至巅似龙形壁有玉龙洞洞口风声迅疾深杳莫测援鐡絙跻洞上山岩竦出中建恒岳行宫风雨不侵东壁石凿百梯跻巅又东三里有黄龙洞
  灰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脉通黒河边外烧荒草灰自泉涌出元大徳乙已夏有声如雷懐仁地裂二所涌黒水漂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
  镇子海在县东南十五里髙镇子堡海周四十五里产鲤鱼重至数十觔水禽蕃育后居民决水渠导流于桑干河水涸 水经注桑干枝水又东流津委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鳬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所寡惟良木耳俗谓之南池池北对□陶县之故城南故曰南池也池水又东北注桑干水以地形推之当系镇子海
  圣水泉在县东南二十里海子村北明志海子西北有泉深不可测祷雨辄应
  南沙河在南郭外昔无水明季始出泉
  五里河在县南五里水东流旱则涸
  泥河在县南十里有涓泉南流河多淤泥
  水磨河在县南十五里沟多廻曲
  宋家庄河在县南二十里通红山峪口水东流
  鸳鸯河在县南二十五里二水交滙
  小峪河在县南二十五里通小峪口水多流沙
  薛家庄河在县南三十里通红山峪口水东流
  大峪河在县南四十里通大峪口水东流又东至大同县郑家庄入桑干河
  南河在县南五十里
  新庄子河在县南七十里发源新庄村西南经黄花岭双井在县南九十里相传地倐涌二泉
  上石井在县西南百里
  下石井在县西南百二十里
  北沙河在北郭外昔无水明季始出泉【按南北沙河旧志所谓沙泉也】三里河在县北三里
  里八庄河在县北二十里
  神泉在县北四十里泉二眼水甚清甘
  莎泉明一统志在懐仁县后魏尝以此名县
  山隂县
  青岭在县东南
  香山在县南三十里三峯齐列山下有沙家寺水冲碣出得辽沙彦恂墓焉
  龙门在县南三十里一名隘门上有魏文成帝射御台碑隂刻从臣姓名
  佛宿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一名覆宿山髙入汉表云生其上则雨名草垜山山东有磨笄石土人山下出水名何家泉 金王拱碑文殊大师经行留宿处 明王文端家屛建复宿山房
  余暗谷在县南 宋宣和七年二月党项小斛禄迎辽主延禧辽主趋党项又为金兵所袭遂走应州至余暗谷金罗索执之以归
  余都峪在县南 宋宣和六年辽主与金战于奄遏下水海师溃走山隂居此
  化悲岩在县西南四十里 王濬初化悲岩记恒西诸山惟书崖夏屋复宿最胜去复宿十余里为化悲岩两峯嵯峨壁立千仭东岩有石窟深广可避风雨中建北岳祠中霤圣水滴日盈缶以祷雨竒验相传有樵夫初夏采薪至岩窟见二仙对奕奕罢东坐指西坐者阿翁乃恒山神避朝岳香火憩此共手谈耳樵夫急下拜倐不见留薪窟中识之归告诸父老遂伐石斵木搆祠四楹
  桦皮岩在县西南四十里石罅滴水
  黄花岭在县北四十里懐仁新庄村河南流绕其下古名黄阜 齐天保五年四月柔然冦肆州时齐文宣自晋阳讨之至恒州黄堆庵罗辰兵已遁大军遂还文宣以麾下数百余骑为殿遇柔然别部数万叩鞍而进四靣围逼齐主安寝平明方起神色自若指挥形势彼众披靡遂纵兵溃围而出敌退走复追击之伏尸二十五里获庵罗辰妻子及生口三万余魏勅勒部斛律金统所部万户诣云州与兄平稍引南出黄堆为杜路周所破部众分散 唐嗣圣四年八月突厥冦朔州总管黒齿常之与战黄花堆冦败追奔百余里 元大徳四年以黄花岭土沃发军民九千余屯田其地
  大于口在黄花岭西
  金仙洞在黄花岭内
  米家岭在黄花岭南
  桑干河源出马邑流入县境河阳堡南安银子安居坊新旧岱岳诸村东流经城北又南经安昌寺麻家疃东湖岭至曹娘子南入应州界 水经注桑干水又东左合武周山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迳日没城【县北四十五里俗名黄昏城】南盖夕阳西頺戎车所薄之故城也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俗名鸡鸣城】亦曰食时城在黄阜北曲中其水又东流右注桑干水桑干水又东南迳黄阜曲西又屈迳其堆南【即后小圪塔】徐广曰猗卢废嫡子曰利孙于黄堆者也 金志山隂有黄花岭桑干河 后魏天赐三年六月校猎犲山遂至南平城【即新平城】规度灅南欲于黄花堆之阳靣夏屋建新邑乃发八部五百里内男丁于其地筑灅南宫门阙髙十余丈外城方二十里引沟穿地广辟苑囿 后魏太宗尝猎于灅南乘冰而济冰防没马王洛儿投水奉太宗出岸水没洛儿殆将冻死太宗解衣以赐之 龙湾诸峪流经应州西北七里入桑干河涝则泛旱则涸
  西伯渠水在县南八里巡抚黎阳王越开渠东注白泥河以杀复宿山诸峪水涨之害
  黄水河源出朔州三泉流经辛村元英寖散乱复聚于黑圪塔经县南滙流桑干明万厯后自上河西奔溃北徙廹城西址知县刘以守改归南行经流三门
  寒潭在县南三十里潭形似瓮蓄水成深不可测神泉在县西北四十里一名沙家泉一泉三眼
  白泥河源出榆林峪滙桑干
  沙家泉明一统志在山隂县
  应州
  龙首山在州东北三十里延袤千里北山之南跨云中此为山首明一统志雁门龙首相应故州以应名两镇三闗志广灵之六棱山源于龙首吴伯与评畧蔚州北八十里襄山西接应州 宋赵与时賔退録朱文公尝与客谈世俗风水之说因曰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来龙也岱岳者青龙也华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诸山案外山也
  赵覇冈在州东二十五里南北横卧右脇下即浑河翠防山在州东南三十里东起北岳恒山之右龙首山西迤翠防峯茹越峯龙湾山香峯防驾冈西南聨勾注山蜿蜒环叠袤二百里有竒横列州南似翠屛高不可用勾股海岛法量胥称南山山下水分流东北入浑河西北入桑干河
  牛槽峪在州东南三十里
  大石峪 小石峪胥在州东南三十里大小石峪水胥自南山流至州西旧城外合入桑干河有洌静山房在沟东坡上唐田游岩尝栖此名大觉精舍
  北楼口在州东南四十里
  康峪口 徐峪口胥在州东南五十里
  防驾冈在州南三十里相传魏孝文帝驻跸于此云山在州南四十里山峯日有云笼之
  茹越山在州南四十里繁峙县界东有龙王堂又东有白蟒神祠东北沟上有避静坡山壁立如屛
  书堂岩在茹越山内龙湾山西金进士曹之谦讲学岩下故名
  小山门口在州南四十里朱弁应州记南山之麓平坡峻坂林木深秀
  峙峪口在州南四十里
  龙湾峪在州西南四十里西南为茹越岭一名南山山势周环嵯峨湾曲上有龙池祷雨多应
  香峯山在州西南四十里茹越口龙湾之南上有香峯寺暨石甃井
  狼峪口在州西南四十里
  马兰峪口在州西四十七里
  水峪口在州西南四十七里通代州南山大小十余口东安峪在州西南五十五里东南为香峯山
  西安峪在州西南六十里
  胡峪口在州西南六十里西南有马胡山
  雁门山在城西南南山之北与龙首山相望 后汉志注隂馆史记曰汉苏意军勾注应劭曰山险名也在县尔雅八陵西隃雁门是也郭璞曰即雁门山山海经曰雁门山者雁飞出于其间
  黄花冈在州西四十里山隂县北四十里 金志金城有黄堆复宿山桑干河浑河崞川水黄花城岗旁有金仙洞悬石如楼殿 秋日花耀金光张翰诗黄花如散金李白诗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可为是山赋矣
  南山在州西四十里接山隂界
  边耀山在州东北祝志在西北三十里形类蝘蜓山东浑源州山南应州山西北大同县盘廻二百里有竒山下水流入浑河
  桑干河在州西二十里源出马邑洪涛山合金龙池水繇马邑山隂南东流经州西境凉亭村贾家寨曹娘子村白塘子村刘霍庄郑家庄凡二十里有竒东合浑河又北入懐仁县界河不受桥亦不受艇怒涨则夺桥而去缩流又浅不可方舟 魏太祖伐中山南安公顺守平城贺力劵等聚众于隂舘顺讨之不克乃从留宫自白登南入繁峙故城阻灅水为固以寜人心太祖善之 魏定陵公和跋谓弟毗曰灅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 魏中山仇洛齐乘驴赴京卢鲁元候知将至结从者百余骑迎于桑干河见而下拜从者亦同致敬是后魏朝贵送迎以桑干河为限也 后魏太和十五年八月戊戌移道坛于桑干之隂改曰崇虚寺
  浑河在州东二十里源出浑源州西北流入州东北境绕边耀山经东小寨北马庄南栁防诸村凡六十里有竒北流入大同县境西安堡入桑干河
  唐泉在州东二十里安边镇泉自石涧出以唐鉴墓其地故名冬夏恒流入浑河
  圣水泉在州东三十里平地涌出
  小石峪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州南云峯防驾冈诸山旱则涸涝则溢繇城南五里过城西北入桑干
  大石峪水在小石峪北二里源出州东南茹越龙湾诸山旱则涸涝则溢繇城东门绕流城北西北入桑干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以水侵城址筑堤下社村逼水北流入浑河
  马跑泉在州南四十里朗岭闗下相传李存孝饮马于此
  金鳯井在旧城内东北隅旧志相传晋王李克用生时有金鳯飞入井也后唐明宗应州人后譌为李克用耳
  龙池在龙湾山
  浑源州
  北岳恒山在城南二十里高十里周百三十里北连玉华峯东连柏山南连鎗峯岭山脉繇隂山南入朔平大同府境繇朔州西折而东为句注覆宿夏屋茹越书厓突起于州南为恒山繇恒山南行为太行王屋西南尽于河东行为紫荆居庸而东北尽于海山巅建北岳庙有十八景汉后祠曲阳
  国朝顺治十七年始祠北岳于州 舜典至于北岳禹贡太行恒山 周礼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尔雅恒山为北岳 管子恒山北临代南俯赵东
  接河汉之间 周礼注在上曲阳汉祠常山于上曲阳师古曰上曲阳常山郡之县也 风俗通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 白虎通北方隂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 汉志上曲阳恒山北谷在西北有祠并州山禹贡恒水所出东入莽曰常山亭【应劭曰音彄】元和志汉改恒山为常山至周武平齐复曰恒山唐志元和十五年更恒岳曰镇岳 洞天记第五
  洞北岳镇山周廻百三十里名总元之天在镇州福地记恒山周围百三十里恒水出恒山北谷合于入易又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 名山记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廻三千里 尚书大传谓之山汉讳孝文帝名改常山唐元和中名镇岳宋讳贞宗名亦名常山水经注谓之元岳又名隂岳紫岳葛洪枕中书谓之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岳茂丘 括地志北岳有五别名兰台府列女宫华阳台紫台太乙宫释家谓之青峯埵道家谓之总元洞天太乙洞天金城福地山一名大茂山又名神尖山自州南十余里入磁峡又五里至岳庙山门又十里涉巅 晋葛洪枕中书颛顼氏为黒帝治太恒山 巅名天峯岭【最高】下建北岳观观侧有飞石窟上建后土祠镇之观前风似虎吼名虎风口【去望仙亭三里路弥陡峻上接巉岩下临絶壑】得一庵在虎风口上观东南五十里有潜龙泉【在烟霞亭东泉二一甘一苦祷雨辄应能愈疾】福地记恒山有太元云泉上建龙泉观观之东有夕阳岩【在琴棋台东日入崦嵫岩独明】岩下有通元谷【张果赐号通元先生隠此】岩东靣有碧峯嶂【在琴台东峻不容展】东南有果老岭【在气毬塲有驴蹄迹 绵亘峻险】岭下有白虎峯【在防仙府东岿然蹲峙】观之北峯顶百余步有琴棋台【一峯突出峯秒少阜石几凿棋局下视诸山如攒防覆敦 昔有双白鹤化为二神女舞于台上已而拊落霞之琴歌清吴春波之曲遍山俱响】防仙府在琴棋台下【即聚仙台】又东北有白云堂【在会仙府东中有洞】初入山有道名步云路【在山门东北三里】行数里有翠雪亭【亭下为自在林万松攒植林一名快活林】上亭坡名望仙岭【岭上有望仙亭去步云路二里】东半崖有集仙洞【在防仙府左】东北有紫芝峪【在得一庵西 明朱茝采取元芝记嘉靖三十五年夏六月上用北岳元芝维时正定守臣求于曲阳县恒山不获乃上言古北岳在山西大同府浑源州请下彼处求之于是九月晦守臣登岳庙斋宿十月朔祭告令遍索之果得真芝十二本状如云锦其勅文在曲阳庙】西南有石脂图【在岳庙西石阪作五色纹类云母弹丸明珠腻者可作散】又有总真洞龙湫涤井还元洞【明总督郑洛记山故有洞洞蔽以神祠若特塞焉侍御黄公撤而启之题其额曰复还天巧予名之曰还元洞】白龙洞【在太尉祠上云缕为雨徴】悬空寺【在山门北二里磁硖西崖上壁立如削鐡空中窍石结搆层楼】岳庙创自元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宣武帝景明元年灾唐武徳间复建唐末圯金复建天防大定间重修金末燬于兵元复建元末燬明洪武中都指挥周立复建成间知州闗宗董锡重修治十四年勅扩修都御史刘宇以古庙陿度地中峯之阳建朝殿改古庙为寝宫古庙在山巅邃若霤中空若窟两翼山削如壁去殿五丈许左翼自前折而右如障不接右翼者裁丈许如箭筈爰建门焉门内建小庑庑前二丈为殿台台陿不克容陛然结搆窈窕殊类化工寝宫奉岳神暨配小庑暨门祀康太尉朝殿去宫一里 后土夫人庙在寝宫右飞石窟前 唐志元和十五年恒阳县更名曲阳又更恒岳曰镇岳岳有岳祠此即明曲阳岳庙之始附记 尚书大傅维元祀廵守岳坛四奥沉四海封十有二山肇十有二州乐正定乐名冬祀幽都山贡两伯之乐焉北岳冬伯之乐舞齐落其歌声比小謡名曰缦缦和伯之乐舞其歌声比中謡 秦祠官所常奉名山十二其二曰恒山 汉天汉三年春三月幸北地防山修封还过祠恒山瘗玉 神爵元年祠北岳恒山于上曲阳一祷而三祠祠上曲阳始此 后汉元和三年春二月章帝北廵至中山遣使以太牢祠北岳于上曲阳见黄白气有神鱼跃出 后魏防常三年四月幸代至雁门闗望祀恒岳建岳渎祠于灅隂祀用牲币此即今浑源州之北岳也 四年正月南廵恒岳祀以太牢秋八月东廵遣使祀恒山 延和三年春正月至代祠恒山 太延元年春祠恒山建祠山上置侍祠九十人祠用牲牢玉帛 魏书十二月癸夘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太平真君四年二月丙子车驾至于恒山之阳诏有司刋石勒铭十一年冬十一月南征迳恒山祠以太牢 和平元年春正月如中山过恒岳礼其神而返二年南廵过石门遣使者用玉壁牲牢礼恒岳
  太和十八年亲为文遣使祭恒岳荐牲玉 景明元年二月恒山祠灾 隋大业三年有事于恒岳 四年秋八月巡河北亲祠恒岳西域吐谷浑十余国咸来助祭 隋大业中上幸晋阳因祭恒岳其礼颇采高祖拜岱宗仪增置二坛命道士女官数十人于壝中设醮 唐贞观十九年亲为文以太牢祭北岳于上曲阳一说贞观间有石飞堕于曲阳因建祠自是祭岳于曲阳祠 开元元年封北岳为安天王 唐六典立冬日祭北岳于定州北镇封始此张嘉贞撰碣在曲阳 通考天寳五载偕中天王司天王同封七载封北岳神为安天王碑辞李荃撰其隂则康杰文书以八分者戴千龄也 宋干徳六年后望祭北岳于定州北岳祠 大中祥符四年冬十月加封安天元圣帝后加号靖明后真宗尝撰碑记 政和三年诏岳镇海渎年别一祭北岳常山及遥祀北镇医巫闾山于定州界设位南向以西为上山川从祀西向以北为上 绍兴七年诏以立冬日祭北岳【望祭】元至元五年加号安天大贞元圣帝 明洪武三年夏六月诏更北岳称恒山之神 治十五年兵部尚书马文升防请厘正祀典改北岳祭于恒山礼部尚书倪岳覆议曲阳庙祀已久当仍旧山在浑源者修治其庙诏从之 明代即位祭告兵扎祈祷胥有祭章碑碣在曲阳庙飞石殿左右碑楼内
  国朝
  圣祖仁皇帝御书化垂悠久匾敬悬殿内 东顶大茂山碑舜皇廵狩诣此山谷正拟登祀值大雪弗能进而遥祀之俄有石飞坠帝前遂以安王石名五载复狩其石载飞曲阳帝命即其地祠祀焉其飞窟尺寸
  固安王石符劵也【闾钲飞石窟记飞石有窟在庙右钲遣人至曲阳量彼石长九尺濶四尺厚一尺二寸与此石广狭不少爽差钲题飞石窝三字】曲阳旧志曲阳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即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浑源州发脉繇蜚狐岭逹曲阳 水经注上曲阳长星水乱流东迳恒山下庙北汉末防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嵗书法族焉晋魏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阙坛塲相列焉其水东迳上曲阳县故城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廵狩常以嵗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不还廵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县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 上曲阳庙为恒山下庙非恒山上庙也旧有下阶神殿是汉神爵后祀上曲阳之殿也汉末防乱山道不通是指汉灵献后云代人民流散魏武不得已而立新兴郡也 金大定七年或言前代都长安及汴洛以太华等山列为五岳今既都燕当别议五岳名寺僚取崧髙疏周都丰镐以吴岳为西岳太常卿范拱以为非是议畧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山之北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后遂不改按拱言上谷在恒山西是以曲阳祠址为恒山也然恒山定祀上曲阳当在汉末时定祀曲阳当在唐元和时金赵秉文谒北岳诗卜地恒阳曲移祠防始元注谓晋移祠曲阳今北岳志暨尹耕三曲阳考胥不甚详覈而志引韩魏公重修庙记曰考有唐以来记刻皆不载废迁之由爰为补之若安王石说其诬幻正无庸辨 韩琦岳庙碑恒山一名大茂山也 大茂山在唐县西北百五十里山势巃嵸登其巅俯视河北云中诸山罗列儿孙山隂冰雪盛夏不消黄帝问道大茂山即此 北都赋云茂山恒岳之别名 大茂山在阜平县东北七十里接曲阳界乃恒山之脊土人名神尖石石晋与辽分界地也阜平曲阳唐县皆縁大茂之麓 恒山在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即旧阜平之大茂山也自浑源州发脉繇飞狐岭逹曲阳 寰宇记云一峯自浑源州恒山飞来故名 舆地览山有太元之泉神草一十九种服之可以度世 沈存中笔谈北岳谓之大茂山岳祠旧在山下祠中多唐人故碑晋王李存朂灭燕还过定州与王处直谒岳庙是也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新祠之北有望岳亭新晴气清则望见大茂山 浑源州恒山距阜平县大茂山三百余里峯峦相接盖恒山周三千里浑源南二十里与在曲阳西北百四十里者实一山也五岳真形图北岳恒山在大同府浑源州天涯崆
  洞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宋封安天元圣帝明改为北岳恒山之神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负荷之类 抱朴子凡修道之栖隠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后魏太祖还代京次于恒岭亲登山顶抚慰新民适遇黄门侍郎崔元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赐以牛米因诏诸从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魏京兆王子推子恒字景安涉猎书史以春秋之义为名不以山川表求改名之后歴侍中諡宣 正定人杨洪裕少时尝渔于貂裘陂忽有驰骑至者以二石雁授洪裕一翼掩左一翼掩右曰吾北岳使者也言讫忽不见是年生后周太祖杨淑妃明年生太尉廷璋家遂昌盛
  翠屛山在州南七里高二里盘踞四里秀丽似翠屛南连玉华峯山水所源也一名高氏山一名石铭陉金刘防元蘓保衡胥读书于此 水经水出代郡灵丘县髙氏山 水经注山上有石铭题言冀州北界故世谓之石铭陉也 浑源州旧志翠屛山髙千余丈周十里即高氏之别名东南接灵丘界
  龙山一名封龙山在州西南四十里髙三里递髙二十里盘踞八里有文殊岩巅有萱草坡夏日雨过山气如虹东北五里有玉泉山其东连柏山山之东北有恵岭秀丽可爱又名秀丽岭下有黒龙池云气上升不三日而雨其东有五峯山上有三阳洞蟠踞又数十里 陈方泽神州之神山西者太岳镇龙门山壶口山雷首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梁山恒岳隂山白登山太行山河水西海桑干水呼沲水卫水沍水而封龙山亦在列焉 龙兊汉书注即龙山有四穴四时出风者 元初李冶元好问张徳辉尝游山时号龙山三老 山中有刘京叔麻信之诸贤题咏
  五峯山在州东三十里高四里盘踞十三里西连恒山五峯如削中有三洞
  柏山在州东南十里髙一里盘踞五里西连恒山东有恵岭有黒龙池山多柏刘祁记黒龙池云兴即雨邑人以为雨徴
  逺望峪在州东南十里飞云辄雨雨后汉云似绡峪中有水
  鎗锋岭在州东南五十里高五里盘踞十六里南连孙膑山北连恒山呕夷河经流山麓
  孙膑山在州东南六十里高三里盘踞九里北连鎗锋岭东有孙膑寨西有厐涓寨相去数里麓南有千佛洞胥凿石而成
  玉华峯在州南十里双峯似削玉高二里盘踞六里南连恒山北连翠屛山
  柏梯在州城南 朱弁记柏梯凌峙于南山之北南山层峦叠巘林木深蔚而香炉峯孤起屹立此柏梯之竒观也
  玉泉山在龙山东北五里高半里盘踞三里有玉泉水莹洁似玉泉出石罅环玉泉寺所谓玉泉寒溜也西有望景台诸峯罗列川口原野分画条列桑干环绕如玦金麻革有游山记刘祁归潜堂记乡帅高侯为筑台以居所居盖其故宅之北四靣皆见山若南山西岩吾祖旧游东为柏山代北名刹西则玉泉龙山之西胜处故朝岚夕霭千态万状其云烟吞吐变化牕户间门前流水数枝每静夜防风有声琅琅使人神清不寐【刘京叔记于玉泉山后以归潜堂门前流水乃玉泉之分支也】
  横山在州西二十里南北横亘如城故崞县在其左髙一里盘踞五里
  鳯凰山在州西北七里高二里盘踞五里神谿水发源山麓 明司务孙聪建鳯山书院于麓辟鳯鸣亭翠防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窟鼔琴洞奕棋台钓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号为佳胜
  昼锦山在州西北二十二里高二里盘踞六里以元工部尚书孙公亮予告归爰名山焉 吴伯与评畧八山旋而环绕是马鞍龙角在八山外也
  马鞍山连昼锦山形似鞍
  龙角山在州北二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双峯竦峙似龙角
  暄谷
  水在州南七里源出翠屛山东南山麓东南合温泉入灵丘县界出倒马闗注唐河至河间为镜河玉带河 山海经髙氏之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汉志代郡灵丘县河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 水经注水即温夷之水也出县西北高氏山山海经曰高氏之山水出焉东流经于河者也其水东南流又南迳曰塘川名也又东合温泉水又东泉水注之水导源莎泉南流水侧有莎泉亭东南入于水又东迳灵丘县故城南元和志蔚州灵丘县沤夷水一名水出县西北
  高氏山 水一名唐河西去唐县百五十步 通典卫水在今常山郡灵夀县西山所出 舜以冀州南北濶大分卫水为并州 水源发恒山东北流至定州境防唐水南入于衡 唐水自定州南宋村白龙泉东流而下合水以有清浊之分故亦名清水河 薛士龙曰恒水东流合水至瀛州高阳县入易水 水经注云水东过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水兼纳恒川之通称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
  呕夷河在州东南五十里源出鎗锋岭东南流至金峯石沟堂山水自西北来滙流经灵丘广昌倒马闗定州界注于卫河乂名唐河 周礼职方氏并州川曰滹沱呕夷顔师古注呕夷出平舒 唐河三源翠屛山水鎗锋岭东呕夷河阳头铺温泉滙为水经唐山县又为溏河水经注即温夷之水是水呕夷河温泉并称矣无庸析作二水繇鎗锋至金峯石沟堂山之水自西北来合流 太平寰宇记出灵丘县西北高氏山周职方曰并州川曰呕夷谓此翠屛山古名髙氏山鎗锋翠屛实连山也尹九宫曰呕夷源灵丘西北谓出蔚高氏山下者非
  乱岭闗水在州东四十里西流至新庄西南流
  逺望峪水在州东南十里出峪即伏至顾册村滙泽西流
  温泉在州东南百里汤头铺水似汤沭浴愈疾 水经注温泉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东南流迳兴豆亭北亭在南源上欹倾而不正故世以欹城目之东流注于水 后魏天赐末邺行台贾彛请诣温汤疗病 魏兴光元年十二月至灵丘驻温泉宫 魏显祖即位司徒平原王陆丽自汤泉入朝乙浑杀之 太和二年二月丁亥行幸代之温泉三年二月辛巳上奉文明后幸代郡温泉 魏出帝时杨遵彦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弃衣冠于水濵若自沉者变易名姓自称刘士安入嵩山又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海隅谓之刘先生
  磁窑峡水在州南十里东西分流
  浑源河在州西南十里出汉土峪分流绕城西北西流滙为大泽又西流滙神溪水曲折而西北至应州龙首山又折而北入桑干
  李峪水在州西南十里西流
  凌云口水在州西南三十里北流
  玉泉出玉泉山莹洁似玉繇石罅环绕古寺
  黒龙池在州西秀岭下云气升不三日而雨
  乳泉在州西
  西神谿水一名乳泉水在州西二十里横山嘴侧南流神谿水在州西北七里中有孤石方畆高丈余上有律吕神祠周环泉水歕出旁有暖水胥西南流一名神徳湖辽应厯三年三月庚寅如应州击鞠庚子观渔于神徳湖
  崞川水源出州东北二十里流经州西南十五里古崞县麻家庄 云中志州西南源出应州西安镇折而北注于桑干河 后魏太平真君五年九月上自河西至马邑观于崞川 八水合而浑流故名浑河水经注湿水又东流四十九里东迳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注之水南出崞山县故城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元岳有背崞山处三山之中故以崞张为名矣其水又西出山谓之崞口北流迳繁峙县故城东王莽之当要也又北迳巨魏亭又北迳剧阳县故城西王莽之善阳也按十三州志曰在隂舘县东北百三里其水又东注于湿水
  灵丘县
  太白山在县南二十里高极云表为邑诸山之最石磴十八盘绵亘数十里一山屛列鸟道挿天又名太白嵬 山有钟乳穴穴中乳滴如悬穂径多丛木茂草巅产黄花蕨菜尤美虎狼错迹樵采殊艰初夏积霰古冰厚数尺而巅殊平云翳时见楼阁空蒙杳幻山阳地亦广衍 山脉自雁门东北乱山横迤繇山隂应州至浑源起北岳南入平刑闗突兀聚五台东繇灵丘太白隘门诸山腾跃入紫荆倒马此燕云分境壤接山连之大势也 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魏和平二年三月高宗过之诏从官仰射山峯无能逾者高宗一发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遂刋石勒铭合之觉山诸遗迹当属太白 高祖自洛北廵至高宗射铭之所停驾诏诸弟及侍臣皆试射逺近惟北海王详箭不及髙宗箭所十余步高祖嘉之拊掌欣笑遂诏勒铭亲自为制 辽太平二年三月辽嵬白山裂有泉涌出 明万厯时中使采矿民骚苦不堪时亟震推验者谓地脉泄裂所致后以入不偿出罢之 山产红土可印印章 何士震诗兴豆亭前看山色太白平临巅嵂崱
  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由隘门山峡入取道岩石间路裁容骑右壁峭挿干霄左絶涧数百丈下有怒湍晴雷起足下 觉山井四山环井深可三百尺邑志称塔井三竒又有悬钟岩舍利洞觉山寺后魏孝文帝建以报母恩招集禅衲五百余众仍勅六宫侍女长年持月六斋其精进内典者并度为尼孝文帝母献文思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恵之女也金陵配飨太庙 辽碑记元魏太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孝文思答母恩于灵丘邑之东南溪行逶迤二十里有山曰觉山岩壑幽胜辟寺一区赐额曰觉山寺重熙七年五月二十五日记【此即御射台诸迹遗事失传但以佛刹概之】山空月明岩际尝闻棋子剥啄声或笑语至夜分不息土人以为飞仙徃来也
  孤山在县东十八里平野孤峙不接他山
  鎗岳岭在县东二十里直上千仞多野芍药黄白色尤繁一丛十数本蜂声不辍
  三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平峯三 三山堡踞其前地多渠壑路繁杂突入者不易辨
  遗钗岭在县东二十五里广昌界一名银钗 高山旁立岭陡路曲相传妲己过此堕钗故名 金大定五年六月至银山猎
  隘门山在县东南二十里 水经注水自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讥禁行旅歴山南髙峯隠天深溪埒谷其水防涧西转迳御射台南台在北阜上台南有御射石碑南则秀嶂分霄层崖刺天积石之峻壁立直上车驾防革每出斯游艺焉 宋起鳯游觉山记将次隘门峪口河声澎湃激湍飞雪两山虎踞不相下惟中容涧道数丈顺水势飞渡水逼仄急于就下为峯崖所束排扼逆转腾跃起轰然奔夺而入水不逊石石又中砥遂觉深谷中彭彭若钲鼓甲兵声众山皆响行水石间里许渐及岩路路且狭下临无际峯头一二塞垣石子累累从人谓胥杨延朗守三闗时遗址
  鐡冠岩在觉山邃谷层坂湍激泉飞崇岩峻杳流云冉冉号鐡冠岩云
  烟熏岩在县南四十里树木窅黒浓如墨渍石作火熆色
  柏岩在县南四十里岩上有光相传为佛珠后被窃岩遂晦云
  鵞毛岭在县南七十里
  野窝岭在县西南三十里鐡岭口道多虎
  枚廻岭在县西南蔚州古志高氏山在西北七十里滋水出焉东三十八里有枚廻岭山麓相接
  鼔子山在县西三十里平地突屼似石鼓
  黒龙谷在县西四十里下为黒龙河
  流石山在县西五十里石理斧劈
  红山在县西六十里山石赭色
  花山在县西北十二里花茂如错绣
  圣水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圣水泉溅珠舞雪祷雨辄应
  漫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势纾徐旋折
  团山在县北二十二里形似覆釡无草木山麓设邮递颇为孔路
  黒山在县北三十二里山石煤黛色
  骆驼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两峯似驼背
  崿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一名恶道﨑岖险峻行旅苦之
  龙泉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泉 龙泉水钟犹元次山之水乐也李渤石钟山记南声函壶北音清越殆可参绎后有西域人锤岩下石泉遂辍响云【古志谓圣水山即龙泉山而邑志分西北东北云】
  邓峯山山以邓隠峯名两峯皆松翠浮雾縠所谓邓峯烟岚也
  水繇浑源州东南流入县界又东南流入倒马闗浑源志水在浑源城南七里出翠屛山东南流合温泉入灵邱界注溏河
  落水河在县东十五里涨水转石雨霁犹故道也丰水在县东南孤山涌泉东流为葫芦河上有丰水神祠
  防水在县南十里相传僧畜驴驮桶下山乡人酌水注之自防而去故名
  马跑泉在县南九十里北注溏河土人传杨延朗迹滋水在县西南五里枚廻岭悬流五丈湍激之声震动山谷东流入溏河
  黒龙河源出县西四十里黒龙谷南入溏河上建黒龙池庙
  白龙池在县西北三十余里祈雨多应
  白马泉在县西北四十里相传汉文帝为代王时经此乏水驺从罢困帝祷之有马跑地得泉
  甘泉相传在县治内
  广灵县
  飞鳯山在县东二十里一冈突兀下有西马庄元侍郎厐清居此清尝任洗马今讹洗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