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內篇問下第四

  景公問何修則夫先王之遊晏子對以省耕實第一

  景公出遊,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則夫先王之遊?」

  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問也.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諸侯之天子為述職.故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夏諺曰:『吾君不遊,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今君之遊不然,師行而糧食,貧苦不補,勞者不息.夫從南歷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之亡.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計公掌之粟,藉長幼貧氓之數.吏所委發廩出粟,以予貧民者三千鍾,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然後歸也.

  景公問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對以下賢以身第二

  景公問于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善飲酒窮樂,食味方丈,好色無別,辟若此,何以能率諸侯以朝天子乎?」

  晏子對曰:「昔吾先君桓公,變俗以政,下賢以身.管仲,君之賊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國濟功,故迎之于魯郊,自御,禮之于廟.異日,君過于康莊,聞甯戚歌,止車而聽之,則賢人之風也,舉以為大田.

  先君見賢不留,使能不怠,是以內政則民懷之,征伐則諸侯畏之.今君聞先君之過,而不能明其大節,桓公之霸也,君奚疑焉?」

  景公問欲逮桓公之後晏子對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問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今吾從車千乘,可以逮先君桓公之後乎?」

  晏子對曰:「桓公從車三百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左有鮑叔,右有仲父.今君左為倡,右為優,讒人在前,諛人在後,又焉可逮桓公之後者乎?」

  景公問廉政而長久晏子對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

  晏子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

  公曰:「廉政而遫亡,其行何也?」

  對曰:「其行石也.堅哉石乎落落,視之則堅,循之則堅,內外皆堅,無以為久,是以遫亡也.」

  景公問為臣之道晏子對以九節第五

  景公問晏子曰:「請問為臣之道.」

  晏子對曰:「見善必通,不私其利,慶善而不有其名;稱身居位,不為苟進;稱事授祿,不為苟得;體貴側賤不逆其倫,君賢不肖,不亂其序;肥利之地,不為私邑,賢質之士,不為私臣;君用其所言,民得其所利,而不伐其功.此臣之道也.」

  景公問賢不肖可學乎晏子對以勉彊為上第六

  景公問晏子曰:「人性有賢不肖,可學乎?」

  晏子對曰:「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者其人也.故諸侯並立,善而不怠者為長;列士並學,終善者為師.」

  景公問富民安眾晏子對以節欲中聽第七

  景公問晏子曰:「富民安眾難乎?」

  晏子對曰:「易.節欲則民富,中聽則民安,行此兩者而已矣.」

  景公問國如何則謂安晏子對以內安政外歸義第八

  景公問晏子曰:「國如何則可謂安矣?」

  晏子對曰:「下無諱言,官無怨治;通人不華,窮民不怨;喜樂無羨賞,忿怒無羨刑;上有禮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彊不劫弱;百姓內安其政,外歸其義:可謂安矣.」

  景公問諸侯孰危晏子對以莒其先亡第九

  景公問晏子曰:「當今之時,諸侯孰危?」

  晏子對曰:「莒其先亡乎!」公曰:「何故?」對曰:「地侵于齊,貨竭于晉,是以亡也.」

  晏子使吳吳王問可處可去晏子對以視國治亂第十

  晏子聘于吳,吳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貺寡人,寡人受貺矣,願有私問焉.」

  晏子巡遁而對曰:「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于末朝,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

  吳王曰:「寡人聞夫子久矣,今乃得見,願終其問.」

  晏子避席對曰:「敬受命矣.」

  吳王曰:「國如何則可處,如何則可去也?」

  晏子對曰:「嬰聞之,親疏得處其倫,大臣得盡其忠,民無怨治,國無虐刑,則可處矣.是以君子懷不逆之君,居治國之位.親疏不得居其倫,大臣不得盡其忠,民多怨治,國有虐刑,則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懷暴君之祿,不處亂國之位.」

  吳王問保威彊不失之道晏子對以先民後身第十一

  晏子聘于吳,吳王曰:「敢問長保威彊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對曰:「先民而後身,先施而後誅;彊不暴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百姓並進,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彊退人之君,不以眾

  彊兼人之地;其用法,為時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為眾屏患

  ,故民不疾其勞:此長保威彊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吳王忿然作色,不說.

  晏子曰:「寡君之事畢矣,嬰無斧鑕之罪,請辭而行.」遂不復見.

  晏子使魯魯君問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對以庇族第十二

  晏子使魯,見昭公,昭公說曰:「天下以子大夫語寡人者眾矣,今得見而羨乎所聞,請私而無為罪.寡人聞大國之君,蓋回曲之君也,曷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逡循對曰:「嬰不肖,嬰之族又不若嬰,待嬰而祀先者五百家,故嬰不敢擇君.」

  晏子出,昭公語人曰:「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國,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尸,滅賊亂之徒,不獲名焉;使齊外無諸侯之憂,內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滿,退託于族,晏子可謂仁人矣.」

  魯昭公問魯一國迷何也晏子對以化為一心第十三

  晏子聘于魯,魯昭公問焉:「吾聞之,莫三人而迷,今吾以魯一國迷慮之,不免于亂,何也?」

  晏子對曰:「君之所尊舉而富貴,入所以與圖身,出所與圖國,及左右偪邇,皆同于君之心者也.犒魯國化而為一心,曾無與二,其何暇有三?夫偪邇于君之側者,距本朝之勢,國之所以治也;左右讒諛,相與塞善,行之所以衰也;士者持祿,遊者養交,身之所以危也.詩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古者聖王

  明君之使以善也.故外知事之情,而內得心之誠,是以不迷也.」

  魯昭公問安國眾民晏子對以事大養小謹聽節儉第十四

  晏子聘于魯,魯昭公問曰:「夫儼然辱臨敝邑,竊甚嘉之,寡人受貺,請問安國眾民如何?」

  晏子對曰:「嬰聞傲大賤小則國危,慢聽厚斂則民散.事大養小,安國之器也;謹聽節儉,眾民之術也.」

  晏子使晉晉平公問先君得眾若何晏子對以如美淵澤第十五

  晏子使晉,晉平公饗之文室,既靜矣,晏以,平公問焉,曰:「昔吾先君得眾若何?」

  晏子對曰:「君饗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側,恐懼不知所以對.」

  平公曰:「聞子大夫數矣,今迺得見,願終聞之.」

  晏子對曰:「臣聞君子如美,淵澤容之,眾人歸之,如魚有依,極其游泳之樂;若淵澤決竭,其魚動流,夫往者維雨乎,不可復已.」

  公又問曰:「請問莊公與今孰賢?」

  晏子曰:「兩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

  公曰:「王室之正也,諸侯之專制也,是以欲聞子大夫之言也.」

  對曰:「先君莊公不安靜處,樂節飲食,不好鐘鼓,好兵作武,士與同飢渴寒暑,君之彊,過人之量,有一過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難.今君大宮室,美臺榭,以辟飢渴寒暑,畏禍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沒身,不足以及子孫矣.」

  晉平公問齊君德行高下晏子對以小善第十六

  晏子使于晉,晉平公問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

  晏子對以「小善」.

  公曰:「否,吾非問小善,問子之君德行高下也.」

  晏子蹙然曰:「諸侯之交,紹而相見,辭之有所隱也.君之命質,臣

  無所隱,嬰之君無稱焉.」

  平公蹙然而辭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過!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晉叔向問齊國若何晏子對以齊德衰民歸田氏第十七

  晏子聘于晉,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對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田氏乎!」叔向曰:「何謂也?」

  晏子曰:「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鐘.田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巨矣.以家量貸,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魚鹽蜃蛤,弗加于海.民參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積朽蠹,而老少凍餒;國都之市,屨賤而踊貴;民人痛疾,或燠休之.昔者殷人誅殺不當,僇民無時,文王慈惠殷眾,收卹無主,是故天下歸之,無私與,維德之授.今公室驕暴,而田氏慈惠,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無獲民,將焉避?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叔向曰:「雖吾公室,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獘,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欒卻、胥原、孤續、慶伯,降在皁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而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悛,其能久乎!」

  晏子曰:「然則子將若何?」

  叔向曰:「人事畢矣,待天而已矣!晉之公族盡矣.肸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從之.肸之宗十一族,維羊舌氏在而已,肸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焉.」

  叔向問齊德衰子若何晏子對以進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問晏子曰:「齊國之德衰矣,今子何若?」

  晏子對曰:「嬰聞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沒其身,行不逮則退,不以誣持祿;事惰君者,優游其身以沒其世,力不能則去,不以諛持危.且嬰聞君子之事君也,進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隱忠,可謂不失忠;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

  叔向曰:「善哉!詩有之曰:『進退維谷.』其此之謂歟!」

  叔向問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對以使下順逆第十九

  叔向問晏子曰:「正士之義,邪人之行,何如?」

  晏子對曰:「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于國足養而不忘故;通則事上,使卹其下,窮則教下,使順其上;事君盡禮行忠,不正爵祿,不用則去而不議.其交友也,論身義行,不為苟戚,不同則疏而不悱;不毀進于君,不以刻民尊于國.故用于上則民安,行于下則君尊;故得眾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進不喪亡,退不危身,此正士

  之行也.

  邪人則不然,用于上則虐民,行于下則逆上;事君苟進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諛巧以正祿,比姦邪以厚養;矜爵祿以臨人,夸禮貌以華世;不任上則輕議,不篤于友則好誹.故用于上則民憂,行于下則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為生僨于刑,故用于上則誅,行于下則弒.是故交通則辱,生患則危,此邪人之行也.」

  叔向問事君徒處之義奚如晏子對以大賢無擇第二十

  叔向問晏子曰:「事君之倫,徒處之義奚如?」

  晏子對曰:「事君之倫,知慮足以安國,譽厚足以導民,和柔足以懷眾,不廉上以為名,不倍民以為行,上也;潔于治己,不飾過以求先,不讒諛以求進,不阿以私,不誣所能,次也;盡力守職不怠,奉官從上不敢隋,畏上故不苟,忌罪故不辟,下也.三者,事君之倫也.及夫大賢,則徒處與有事無擇也,隨時宜者也.有所謂君子者,能不足以補上,退處不順上,治唐園,考菲履,共恤上令,弟長鄉里,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不以上為本,不以民為憂,內不恤其家,外不顧其身游,夸言愧行,自勤于飢寒,不及醜儕,命之曰狂僻之民,明上之所禁也.進也不能及上,退也不能徒處,作窮于富利之門,畢志于畎畝之業,窮通行無常處之慮,佚于心,利通不能,窮業不成,命之曰處封之民,明上之所誅也.有智不足以補君,有能不足以勞民,俞身徒處,謂之傲上,苟進不擇所道,苟得不知所惡,謂之亂賊.身無以與君,能無以勞民,飾徒處之義,揚輕上之名,謂之亂國.明君在上,三者不免罪.」

  叔向曰:「賢不肖,性夫!吾每有問,而未嘗自得也.」

  叔向問處亂世其行正曲晏子對以民為本第二十一

  叔向問晏子曰:「世亂不遵道,上辟不用義;正行則民遺,曲行則道廢.正行而遺民乎?與持民而遺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

  晏子對曰:「嬰聞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為本也.苟持民矣,安有遺道!苟遺民矣,安有正行焉!」

  叔向問意孰為高行孰為厚晏子對以愛民樂民第二十二

  叔向問晏子曰:「意孰為高?行孰為厚?」

  對曰:「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

  又問曰:「意孰為下?行孰為賤?」

  對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賤于害身也.」

  叔向問嗇吝愛之于行何如晏子對以嗇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問晏子曰:「嗇吝愛之于行何如?」

  晏子對曰:「嗇者,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也.」

  叔向曰:「何謂也?」

  晏子曰:「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養,謂之愛.故夫嗇者,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也.」

  叔向問君子之大義何若晏子對以尊賢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問晏子曰:「君子之大義何若?」

  晏子對曰:「君子之大義,和調而不緣,溪盎而不苛,莊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銓,刻廉而不劌,行精而不以明污,齊尚而不以遺罷,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尊賢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義也.」

  叔向問傲世樂業能行道乎晏子對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問晏子曰:「進不能事上,退不能為家,傲世樂業,枯槁為名,不疑其所守者,可謂能行其道乎?」

  晏子對曰:「嬰聞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則正,不可以正則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倫;其曲也,不失仁義之理.道用,與世樂業;不用,有所依歸.不以傲上華世,不以枯槁為名.故道者,世之所以治,而身之所以安也.今以不事上為道,以不顧家為行,以枯槁為名,世行之則亂,身行之則危.且天之與地,而上下有衰矣;明王始立,而居國為制矣;政教錯,而民行有倫矣.今以不事上為道,反天地之衰矣;以不顧家為行,倍先聖之道矣;以枯槁為名,則世塞政教之途矣.有明上,可以為下;遭亂世,不可以治亂.說若道,謂之惑,行若道,謂之狂.惑者狂者,木石之樸也,而道義未戴焉.」

  叔向問人何若則榮晏子對以事君親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問晏子曰:「何若則可謂榮矣?」

  晏子對曰:「事親孝,無悔往行,事君忠,無悔往辭;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諂過,不責得;言不相坐,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蒞修,足以變人,身無所咎,行無所創,可謂榮矣.」

  叔向問人何以則可保身晏子對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叔向問晏子曰:「人何以則可謂保其身?」

  晏子對曰:「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幾,不要幸,先其難乎而後幸,得之時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謂保其身矣.」

  曾子問不諫上不顧民以成行義者晏子對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曾子問晏子曰:「古者嘗有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谷,以成行義者也?」晏子對曰:「察其身無能也,而託乎不欲諫上,謂之誕意也.上惛亂,德義不行,而邪辟朋黨,賢人不用,士亦不易其行,而從邪以求進,故有隱有不隱.其行法,士也,迺夫議上,則不取也.夫上不諫上,下不顧民,退處山谷,嬰不識其何以為成行義者也.」

  梁丘據問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對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

  梁丘據問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對曰:「晏聞之,順愛不懈,可以使百姓,彊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仲尼聞之曰:「小子識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柏常騫問道無滅身無廢晏子對以養世君子第三十

  柏常騫去周之齊,見晏子曰:「騫,周室之賤史也,不量其不肖,願事君子.敢問正道直行則不容于世,隱道危行則不忍,道亦無滅,身亦無廢者何若?」

  晏子對曰:「善哉!問事君乎.嬰聞之,執二法裾,則不取也;輕進苟合,則不信也;直易無諱,則速傷也;新始好利,則無敝也.且嬰聞養世之君子,從重不為進,從輕不為退,省行而不伐,讓利而不夸,陳物而勿專,見象而勿彊,道不滅,身不廢矣.」
 

国学大师APP下载

X